一、静海县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新举措 静海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更新观念,增强 发展意识,创新发展举措,落实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促进了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
1.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静海县委、县政府切实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全 局性的重点工作来抓,始终每年坚持做好四件大事:一是县 委、县政府对教育工作实行程序化、制度化领导,每年年初 召开各乡镇、村街主要领导参加的教育工作会议,总结经验、 表彰先进、部署工作,县四大机关主要领导出席,县委书记、 县长讲话,主管县长作工作报告,这项工作坚持了25年;
二 是县人大、县政协每年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视察一次教 育.监督指导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实施素质教育等工作,保证依法治教、依法办学;
三是县委、县政府把教育纳入县、 乡镇、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把教育工作列为对乡镇局领导 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年终考核内容,权蘑占到6%;
四是县财 政年初安排财政预算时积极与教育部门沟通,优先满足教育 发展需求,划拨经费时优先为教育拨付,为教育事业发展提 供坚实的经费保障。
2.建立内外结合的教育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学校制度 建设 静海县从1996年开始建立学校董事会制度,目前全县各 中小学都成立了董事会。董事会一般由学校主办村的党支部 书记或是当地党、政、企知名人士担任,相关村街党支部书 记、村主任及社会部门、企业负责人为董事。学校董事会建 立章程,明确职责,定期召开董事会议,听取学校工作汇报, 决策学校重大事件。重点解决学校发展规划、办学经费、校 舍建设、行政执法等方面的问题。与此同时,教育内部实施 了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四制”改革,即校长选任制、教 师聘任制、目标责任制、结构工资制。其中,校长选任制按 照民主推荐、组织考察、民主选举、党委审定的程序进行。
自1994年以来,先后组织了五届校长选任,共有1137人次参 加选举。全县学校形成了董事会决策、校长负责、内外驱动、 和谐共进的管理机制,为教育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
3.加大教育经费投入,提升教育综合实力 按照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和天津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市农村义务教育 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等文件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静海 县不断健全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教育投入,教 育经费连续多年保持了“三个增长”。此外,“三保一扶助” 和“两免一补”④政策也得到了全面落实。静海县还大力发 展校办产业和校园经济,进一步丰富了经费来源渠道,在实 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静海县在改善办学条件上重点加大了 经费投入,实施了四项工程:一是校舍楼房化建没工程。新 建了静海一中、模范学校、模范幼儿园等59所中小学校和幼 儿园,改扩建了实验中学、第二中学等7所学校。经过几年 的努力,校舍楼房化面积达到61.8万平方米,占全县学校 建筑面积的95.8%;
二是学校安全加固和功能提升工程。
经过严格鉴定,对47所学校进行重建和加固维修,总投资达 1.1亿元;
三是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建设标准工作。o静海 县按照“先农村后县城,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推进, 整体达标”的工作思路,对达标创建工作进行了整体谋划, 农村与县城同步推进,校舍加固维修和现代化达标建设捆绑 推进,薄弱学校和基础较好学校整体推进;
四是校园文化建 设工程。按照“传承、建设、积淀”的原则,加强校园文化 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2006年10月,承办了全国校园文化 建设高级论坛,6所学校被评为全国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
全县各学校建起了较为规范的校史室和档案室,实现了绿化 美化,教育信息化步伐进一步加快,建立了教育局网络和网上办公系统,营造了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相融合 的教育氛围。静海县通过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使全县学校的 教育资源得到更加均衡、优质的配置,教育综合实力得到了 整体提升。
4.加强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障 教育管理科学化的基本条件。静海县通过多种方式,抓干部 的学习和培训工作,并使其量化和制度化。比如,要求每人 每年读政治业务书籍,记读书笔记2万字以上,撰写教育教 学论文2篇;
每年定期开展“十百千”@教研、听课、查教案 活动;
每年举办领导干部读书班和青年干部、妇女干部、后 备干部培训班;
每年组织一批干部参加全市、全国举办的培 训学习活动;
每年选派3―5名校长到国外学习进修;
每年从 县城学校选拔一部分优秀干部到农村学校担任校长;
每年在 农村学校选拔一批青年干部到县城学校挂职培训。温家宝总 理曾讲过“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 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 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静海县着重从师德、业务和管理等 几个方面抓教师队伍建设。每年坚持开展“做人民满意教师” 的主题教育活动,制订出台了《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和《静 海县教师行为要求》,引导广大教师依法执教、爱岗敬业、 团结协作、为人师表。实施教师专业化、青年教师培训和学 历提高工程,提高各级各类教师的业务水平,促进了优秀教师的不断涌现。近年来,先后有4名教师成为国家级学科骨 干,11名教师成为特级教师,27名教师被评为县级名师,428 名教师成为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深入开展了“万名教师进 万家”活动,密切了家校关系,促进了师生和谐、家校和谐, 形成了育人合力。《中国教育报》、《天津日报》等媒体刊 发了该县“大家访”活动,并得到了教育部领导的高度赞扬。
为稳定农村教师队伍,严格控制教师逆向流动,出台了《县 城教师去农村支教的规定》和《关于稳定农村教师队伍的规 定》,每年选派部分县城教师到农村支教,每年表彰一批扎 根农村的优秀教师,并为边远地区教师浮动一级工资,激励 广大教师扎根农村、献身教育。
5.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 战略主题。静海县坚持以课程和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创新实 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 展。一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各学校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开齐 课程,开足课时,并建立相应的监督评价机制;
二是构建主 体和谐高效教学法。全县形成了“以教研室为中心,协作区 为辐射,乡镇校教科室为主体,校本教研为基础”的教研、 科研网络,初步构建起主体和谐高效教学模式,基本实现了 轻负担高质量的素质教育要求。近五年来,有50名中小学教 师在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一等奖,有40人次在全市课堂 教学竞赛中获得一等奖;
三是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强化实践育人。为了给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教育场所,培养学生劳 动观念、劳动技能、社会责任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静海县注重加强县、乡镇、校三级实践基地建没,形成 了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实践基地260个。从1993年起,先后投 资2000万元,建起占地600亩、建筑面积9600平方米、可容 纳700人食宿、拥有4区10馆、年接待3万名学生学农、学军 实践的县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
四是重视学生特长培养。连 续举办22届学生艺术节,连续10年荣获艺术节活动市级优秀 组织单位称号,连续5年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荣获农 村区县团体总分前两名,连续4年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比赛, 均获得前六名的好成绩,2009年在全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和 中小学长跑比赛中荣获两个团体总分第一名,在全国初中学 生女子足球比赛中荣获冠军;
五是探索多元评价机制。全面 推行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初步形成适应素质教育要求 的考核体系,对学生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实践静海特色,打造教育品牌,始终是静海县发展教育 的方向和目标。静海县经过不懈的努力发展,使各级各类教 育踏上了科学发展的快车道。学前一、二年人园率连续五年 保持100%,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居全市农村区县前 列。市级示范园、一级园和中心园建设达标数位列农村区县 第一位。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毕业合格率、完成率均达到 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达到98.5%以上,毕业合格率 达到98%。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达到97.5%以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并与本县学 生享受同样待遇。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93.5%,高考 总体成绩连续八年稳步提高。职业教育贴近静海经济和社会 发展,面向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瞄准企业急需人才,办学 模式不断创新,办学形式丰富多样,每年培养毕业生、培训 生四干多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以上。
成人教育逐步做实、做优。通过几年建设,17所乡镇成 人文化技术学校达到市级一类建设标准,l所学校达到市级 示范校标准,成人教育办学水平进一步提高。开展成人学历 教育,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宗旨,参加“35l”工程培 训@和技术短训达48万人次,推广农业新品种38个,有力促 进了全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静海县在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在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中,静海县逐步形成了自身的 特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是,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完全适 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 决的突出问题,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经费投入仍然不足 随着“两免一补”政策的实施,教育经费实现了财政统 一拨付,比例逐年提高,但与经费体制改革前相比,学校经 费来源渠道更加单一,投入相对减少,再加上学校建设欠账 较多,配套建设和日常维修费用明显加大,设施、设备标准 不断提高,水、电、暖日常办公经费逐年增加等因素,学校教育经费不足现象依然普遍存在。此外,职业教育和成人教 育也不同程度的存在教育经费短缺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教育的协调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2.教师队伍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 教师缺编、缺科、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由于农村学校 班级普遍规模较小,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增多,教师 需求总量加大,现有教师数量无法满足教育需求。教师队伍 结构性缺编现象较为普遍,很多学校的音乐、体育、美术等 学科缺乏专业专职教师,多是其他学科教师兼任。教师队伍 的年龄结构不合理,没有形成一定的年龄梯度,教师老龄化 现象较为严重,青年和中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教育质量有待提高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希望子女 接受优质教育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但是,由于区域经济发展 和历史等原因,造成县城与乡镇之间、乡镇与乡镇之间、学 校与学校之间存在着教育发展不均衡问题,而且,优质教育 资源不足,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三、静海县推进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应对措施 新的历史时期必然赋予农村教育综合改革以新的内容 和新的使命。静海县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这条主线,围绕 教育发展总体目标,针对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抓住 关键环节,不断开拓思路,盘活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促进全县教育的科学发展。1.统筹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 协调发展坚持统筹发展的理念,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逐步构建起适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 的教育体系。建立教育与经济和社会发展互相促进的机制, 使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强农、科、教的统筹协调, 调动各方面力量,共同促进农村的人才开发和技术进步。
2.完善投入体制。加大教育投入逐步健全完善以政府 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各级各 类教育的经费投入。县政府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 以优先保障,保证依法落实“三个增长”,保障各级、各类 学校办学经费的来源稳定和增长。通过实施重点工程项目的 方式,不断完善各级、各类学校的校舍建设改造、教育教学 设旌装备升级和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3.建立制度保障,优化教师队伍实施新招录教师按比 例分配到农村学校任教制度,严格控制教师从缺编单位向超 编单位流动和农村教师向县城流动。开展县城学校与农村学 校、先进学校与薄弱学校“手拉手”结对子活动。实行“走 教”制度,解决个别农村学校师资不足问题。提高农村教师 待遇水平,解决生活、交通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建立农村优 秀教师表彰奖励制度,鼓励教师扎根农村。启动实施队伍建 设“222”工程,到2012年培养20名市级骨干校长和教师, 培养200名县级骨干教师,培养2000名乡镇校级骨干教师, 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水平。4.增强质量意识,推进各级各类教育优质发展 在逐步扩大教育规模,完善教育结构的基础上。不断提 高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学前 教育要加强私立幼儿园治理,提高学前三年入园率,加强乡 镇中心园建设,提高办园质量。小学教育要突出抓好学校特 色建设和学生特长培养。初中教育要重点抓好控辍保学,保 证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和超过市颁标准。高中教育要在保证 学生合格毕业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启动布局调整,优化高 中资源配置,办好特色高中。职业教育要借助创建国家级职 业教育示范校的机遇,新建职业教育综合楼,促进职业教育 立体发展,打造静海职业教育品牌。成人教育要完成每年5 万人次的培训任务,推动60%以上的村级成人学校达到“一 固定、五落实”训的要求。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