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青年节 > 基于趣味数学课堂构建的思考_数学趣味知识

基于趣味数学课堂构建的思考_数学趣味知识

来源:青年节 时间:2019-10-17 07:57:50 点击:

基于趣味数学课堂构建的思考

基于趣味数学课堂构建的思考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前提,是学习的动力。对于抽象的小 学数学知识而言,兴趣更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老师。为 了构建生动活泼、富有个性的数学课堂,许多教师都把激发 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成数学教学的重头戏。然而由于教师对 教学理念的缺失,误解,造成了有的数学课堂片面追求低俗、 狭隘的教学情趣,淡化甚至扭曲了激趣教学的初衷,降低了 数学教学的实效。那么如何构建有趣的数学课堂呢?下面结 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我的看法。

一、寻找合适的趣源,符合学生由“外在趣”向“内在 趣”升华的发展规律 选择兴趣源的角度上,应变“外在趣”为“内在趣”, 把学生对外在学习因素的兴趣转移到数学问题本身上来,提 升数学兴趣的深刻性,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例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课始,我便以一首 儿歌讨论开始:“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
两只 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学生同桌互说后,教师 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你能用一句话就把这儿歌概括进去 吗?最后学生说出:“X只青蛙,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 以风趣的儿歌作为学生的素材,学生在素材中自己发现问题, 自己解决问题,从中切身体验数学中的奥妙。这样设计符合 学生的认知特点,使他们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亲自体 验规律的形成与论证过程,变静态数学为动态数学,因此,后面的结果水到渠成。这种激趣的方法远比借助色彩鲜艳的 课件、好听的童话故事、令人羡慕的奖品有效得多,因为它 产生的数学兴趣更加深刻、持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探究数 学的欲望。

二、正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由“接受趣”向“创造 趣”过渡 只有学生自己创造的,感受才深刻,才能真正引发他们 强烈的学习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应是激发学习兴趣 的创造者。然而在许多情况下教师仅把学生看成数学知识的 建构者,重视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而 对于数学学习兴趣的孕发,却忽略了学生是创造者的角色, 或依靠教师的讲解、或通过媒体的演示、或凭借个体的表演 等方式,把学生置于“接受者”的角色,导致数学学习兴趣 的引发,如同隔靴搔痒,一厢情愿,难以引发全体学生的共 鸣。因此,教师应正视学生的主体角色,通过教师、环境、 媒体等外在力量,促成学生积极通过自己的活动亲身去创造 “趣”、发现“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兴趣的缔造者, 这样就能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再创造”活动的力度。

例如,在教学“小数除法”后,我便出示一题让学生判 断:7.69÷0.23商33时,余数是:A.0.01;
B.10;
C.1;
D.0.1。

学生进行计算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答案B,还振振有词 地说“算理充分”。教师不动声色,让学生用“被除数=除 数×商+余数”进行检验,马上发现计算错了,错在哪里呢?学生双眉紧锁,陷入了沉思之中。教师因势利导,再一次向 学生提出“商不能大于除数”这一运算规律,学生跃跃欲试, 情绪高涨极了,真正认识到了掌握数学基本概念的重要性。

这里,没有课件的艳丽演示,没有情境的现实演绎,没有教 师的生动讲解,有的是学生亲自实践与创造,但却引发了强 烈的学习兴趣,收到了“此时无痕胜有痕”的显著效果。

三、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情境,让趣味性由“生活趣” 向“数学趣”拓展 从引发学习兴趣的情境而言,只要能激活学生数学思维 的,进而产生学习兴趣的,就是好情境。然后在新课标的“生 活数学观”指导下,以境生趣又走向了片面追求生活情境, 冷落数学情境的极端,以至于创设的教学情境牵强附会,大 大降低了创境生趣的实效。

例如,在教学“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课始如何通过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有的教师以生活情境为 依托,通过呈示“商店有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2,下午卖 出1/3”等信息,让学生编题引出异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 式。而有的教师则通过数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先 让学生口算1/6+2/6、2/4-1/4、2/8+4/8、5/10-4/10等算式, 回忆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法则后,把上述算式中的部分分数 约简,成为1/6+1/3、1/2-1/4、1/4+1/2、1/2-2/5等异分母 分数相加减的新算式,再让学生想想这些分数的分母有什么 特点?该怎样计算呢?很明显,后者自然生成的“数学趣”明显地优于前者简单拼凑的“生活趣”,因为后者沟通了新 旧知识间的联系,并通过约简,展现了异分母分数的形成过 程,让学生直接置于问题情境中,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

四、巧妙设置教学各环节趣点,由“局部趣”向“整体 趣”融合 教师要把握认知与兴趣时刻相伴随的特点,灵活地根据 学情表现,及时调控教学策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重视 局部的激发,而且得到全程式“保鲜”,不褪色,成为有生 命活力的数学课堂的“催化剂”。

例如,在教学“平均分”时,全课以丁丁三人过春节给 老师拜年为线索,引发、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始,通过 “6个橘子分成三份,可以怎样分?”的“分橘子”情境, 让学生参与“平均分”概念的探索,实现“课伊始,趣已生”;

在课中,通过“一盒汤圆分成4碗,可以怎样平均分?”的 “分汤圆”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平均分”方法多样化 的“再创造”,达到“课正行,趣正浓”;
课尾,通过“放 烟花”(烟花喷出除法算式,用手指表示平均分的结果)、 “做游戏”(8个小朋友做游戏,可以平均分成几组,每组 几人?)“分年糕”(一盒年糕刚好可以分给三人,这盒年 糕一共有多少块?)等富有情趣的练习,让学生实现对数学 知识巩固与应用,促成“课在续,趣亦升”;
课未,通过“一 块年糕可以平均分给两人吗,每人得多少?”延伸性问题,实现“课虽毕,趣犹存”,从而使“趣”贯穿课堂教学的始 终,让数学课堂因情趣而充满生机与活力。

总之,兴趣可以激发情感,培养意志,唤起意识,改变 态度。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千方百计地激发 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抽象的数学变得通俗易懂,枯燥 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更加主动地去 学习数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