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藤野先生》为例,先布置研究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1)选择一个角度,查找资料(包括书上的和网上的), 看鲁迅的作品,结合课内所学的鲁迅文章,谈谈对鲁迅的为 人或作品的认识,也可以就一篇或几篇文章看他的为人处世、 思想特点或作品风格。学生查找了相当多的网络资料,阅读 了一些书籍,对鲁迅先生的了解增加了很多,能够从不同角 度选题,如“鲁迅的几首诗的阅读鉴赏”“鲁迅和朱安”“鲁 迅和周作人”等,最后完成PowerPoint课件,大家交流讨论。2)自由组成4~6人小组,推选小组长,确立研究方向, 落实查找资料,确定资料整理及文字定稿人,确定课件制作 人。
3)自我评价的环节,使学生学会比较自己和同学研究 的异同,学会评价。在这个课例中,注重了评价的反思性。
在反思中,学生可以思考自己究竟对什么感兴趣,自己到底 想学到什么,自己是否发挥了创造性,如何改进自己的研究 活动,等等。反思是学生走向自律的必由之路,较好地处理 了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比如向学生提供研究的大致范围、 研究的方法,以及交流的方式、评价的方法,并让学生自主 探究,那么教师就能有针对性地指导、点拨与督促,组织学 生进行研讨、交流等,可以说是很好地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 的。
2 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生自主探究的重要性 如在教学《展示华夏文化魅力》这一课时,由于平时学 生对音乐、绘画、建筑等各类艺术缺少关注,导致审美情趣 不高,兴趣爱好狭窄,所以笔者就要求学生就“建筑艺术” 作一个探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小问题,查找资 料、筛选信息、交流展示。3 构建提供学生课堂展示平台的教学结构的研究价值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只对学生的 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 和灌输知识。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呢?要在学习过程中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 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景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笔者在教学余光中的诗歌《乡愁》时,把以“乡愁”题 材的诗歌作为阅读专题,让学生查找资料,拓展阅读。结果 学生呈现的作品都比原来更讲究设计的完美,他们竭尽所能, 筛选信息、精心设计,这样的交流展示所能达到的效果,也 是仅用语言介绍所达不到的。在语文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 形式之外,构建新型的教学结构,既注重学生的学,又重视 教师的教,有效地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拓展增加学生 阅读积累,增加学生人文素养的新空间。对于语文教学来说, 应该是有积极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孟万金.优质高效:因材施教的教育追求[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钟启泉.研究性学习理论基础[M].上海: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3. [3]方青稚.教学的革命[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4]申克.学习理论:教育的视角[M].南京:江苏教育出 版社,200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