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2684(2016)20-0004-05 一、青少年未来取向调查的意义 青少年时期的未来取向发展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学 时期是学生思考未来,向成年过渡的时期,是一个建构新思 想、新观念以及确立价值观的时期,也就是说青少年时期是 人逐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时期。中学生正 处于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论中的“青春期”,这个阶段最重要的发展任务是形成“自我同一性”,为了体验这种整体 性的同一性,青少年需要在童年时期角色和未来角色间,他 所认为的自己与他人所期待的自己间,感受到个体生命连贯 性发展。所以,未来取向就成为他们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 所在。青少年时期也就成为未来取向快速发展、分化和拓展 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青少年对自己未来的设想与规划,对 他们平时的学习行为具有动力性的引导作用。通过对自我的 了解,思考自己的理想和发展愿望是什么,处理实现自己的 发展愿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将探索自己感兴趣的学习 主题,为自己的发展承担必要的责任。未来取向的发展,可 以帮助青少年适应社会,应对发展问题并根据未来的预期和 评价指导自己的行为。有研究表明,青少年指向未来的决定 会影响到他们成年期以后的生活。所以,对青少年未来取向 进行系统性研究,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青少年对未来的自我 认知以及相应的行为表现和情感体验等,也有利于我们开展 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青少年未来规划指导。社会、学校、 家长都应该关注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党和国家层面近年提出“中国梦”的 治国指导方针,号召人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中国梦 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所以,对我国青少年未来取向 的相关研究同样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需求。教育体制及教育 现状、就业和失业状况以及当前婚姻和家庭生活状况构成了青少年未来取向发展的一个时代背景,青少年对这些现状和 背景的认识和理解会影响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据有关资 料显示,2012年,上海高等教育在校生总数突破百万,毛入 学率接近70%,意味着由于高考扩招,身处上海等因素,上 海高中阶段的相当数量的学生都可以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 育,学生考虑更多的则是名牌院校、自身兴趣等因素。由于 城市发展的领先水平,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涌入上海就业和生 活,仅2013年,全年新增就业岗位60.05万个,城镇登记失 业率为4.2%,就业竞争压力较大。受文化的影响,我国青少 年在婚姻和家庭方面的探索大多会受到老师、家长的反对, 但随着家长群体理念的开放,也开始有不少的家长在面对该 问题的时候变得更为开放与宽容,而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由 于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与需求,也确实存在该方面的探索与 投入。另外,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离婚率激增, 据统计,上海2013年的离婚率较2012年上升37.4%。社会发 展的这些特点对青少年未来取向存在怎样的影响,在目前的 社会背景下,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有哪些特点,如何促进青 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教育部所出台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2012年修订)中也明确指出,高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主要内容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 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
……正确对待和异性 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
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 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 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 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根据上述分析讨论,针对当前青少年未来取向研究中存 在的问题,社会与个体的发展需求等,本论文的研究主要是 以发达城市的高一年级学生为被试,初步了解高中生未来取 向的特点,为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与培养提供相应的实证 研究的支持与参考。
二、有关“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的简介 本研究采用由张玲玲、张文新、纪林芹等[1]修订的 Nurmi青少年未来取向问卷(中文版)。该问卷英文版在西 方青少年未来取向研究中应用广泛,是目前该领域研究中比 较权威的测查工具。问卷采用自我报告的方法,分为两个部 分:第一部分为开放性问题,是让被试写出自己的目标和担 忧,同时写出目标实现的年龄和担忧成为现实的年龄,这一 部分考察未来取向的动机过程;
第二部分是结构性项目,用 于考察青少年对未来发展主要领域——教育、职业和婚姻/ 家庭的规划和评价过程。规划通过探索和投入考察,评价通过对影响目标实现的内外部因素的归因和相应情感体验的 评定进行考察。本研究统计分析了青少年对未来教育、职业 和婚姻/家庭这三个领域的规划和评价情况。规划过程包含 探索和投入两个维度,探索和投入的项目均采用“1”至“5” 5 点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探索和投入水平越高。对于未来教 育、职业和婚姻/家庭领域的目标实现的内外归因均采用“1” 至“5”五 点计分。对于未来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每一 领域目标实现有关的感受均用7点量表对情感词进行测查, 如“在思考未来的工作和职业时,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要求被试在“恐惧 1 2 3 4 5 6 7 期盼”量尺上做出反应, 分数越高代表越期望实现未来的目标,对未来的态度越积极。
既往研究表明,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各领域探索项 目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α 系数分别为 0.54(教育)、0.67 (职业)、0.77(婚姻/家庭),投入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 信度 α系数 分别为 0.61(教育)、0.53(职业)、0.64 (婚姻/家庭);
内归因维度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α系 数 分别为 0.47(教育)、0.58(职业),0.64(婚姻/家 庭)。外归因维度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α系数分别为 0.62(教育)、0.65(职业)、0.68(婚姻/家庭)。情感 体验维度项目间的内部一致性信度 α 系数分别为 0.84 (教育)、0.86(职业)、0.90(婚姻/家庭)。
三、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的现状(一)对未来所提及的目标和担忧 问卷的第一部分是让被试写下自己关于未来的目标、愿 望和担忧的事情以及认为目标实现的年龄和担忧的事情成 为现实的年龄。根据被试所提及的目标,以及文献关于目标 和担忧的分类将内容分为12类,具体如下。
1.教育:如升学,自己对将来学业、受教育的规划,毕 业等;
2.学习与学习生活:其中一类为学习成绩、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学业情绪等,另一类为学习阶段的社会性活动, 参加社会实践、入党、竞选班干部等;
3.工作/职业:将来想从事的工作,以及为工作所做的 准备;
4.婚姻/子女:自己将来的家庭状况、子女的发展等;
5.休闲/娱乐:如旅游、课余兴趣、爱好等;
6.人际关系:有与长辈、朋友、同事等的普通交往,有与异性的交往,有师生关系,有亲子关系等;
7.自我:身体健康和安全、身体自我、心理健康状况;
8.家庭安康:如家庭和睦、亲人安康等;
9.财富:个人今后的收入及资金的收入支出;
10.一般性问题:比较概括、笼统的描述;
11.社会与政治问题:世界或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 等问题;
12.其他。
分析:经过对相对频数的统计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 最经常提及的目标和愿望是未来要接受的教育(23.64%), 其次为未来的职业或工作(21.89%),然后依次为未来的婚 姻和家庭(16.11%),休闲娱乐(11.21%),当前的学习生 活(7.18%),个人的财富(6.83%),自我(4.90%),一 般性问题(4.73%),人际关系(1.75%),家庭安康(1.22%) 等。关于未来教育的目标和愿望大部分学生的描述相对比较 笼统,比如好大学、重点大学、自己喜欢的专业等;
也有些学生提及的非常具体,如某所大学院校的某专业;
还有不少 的学生提及留学等方面。关于未来职业的目标和愿望大部分 学生的描述也相对比较笼统,比如好工作,自己喜欢的工作, 轻松的工作,待遇好的工作;
也有一些学生的目标很具体, 比如成为翻译家、建筑设计师、法医等。关于未来的婚姻和 家庭的描述大部分都是描述状态,比如找个女朋友、结婚、 生子等;
也有很多学生提及的是质量方面的期待,比如美满 的婚姻、和爱的人结婚等。关于休闲娱乐方面可以关注到的 是不少学生都拥有一技之长,提到的娱乐方式除了是旅行以 外,还包括技能方面,如弹琴、组建乐队、外语等方面。
经过对相对频数的统计发现,总体而言,青少年最经常 提及的担忧的事情为未来的受教育情况(23.91%),其次为 未来工作职业(22.90%),然后依次为自我(11.11%),婚 姻家庭(9.43%),目前的学习和生活(9.09%),财富(6.40%), 人际关系(4.71%),家庭安康(4.38%),一般性问题(4.04%) 等。对未来的受教育情况的担忧绝大部分表现为对高考、大 学的担忧,也有些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出国留学情况有担 忧;
对未来的工作职业的担忧,很多学生的表述比较笼统, 如没有好工作,找不到工作等,也有些学生担心工作压力大、 待遇不好等相对具体的问题;
对自我的担忧主要有身体健康 方面、心理状态方面,如失去目标、心态不够积极、成长的 烦恼等。其中比较特别的现象为不少人所提及的对家庭安康的担忧不仅仅是对父母身体状况的担心,还包括对父母婚姻 关系的担心,以及对祖辈的身体健康的担忧。
已有研究一致发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青少年均对未来 教育、职业和婚姻/家庭有关的目标和担忧关注较多。一般 来说,青少年的目标有一个“文化原型”,最先准备完成教 育目标,之后是职业和婚姻/家庭目标。对教育目标的重视 主要是由高中生的发展任务和身份角色所决定。受我国“惟 有读书高”的传统文化的影响,应试教育依然存在的背景之 下,青少年的教育方面自然是最受他们自身、父母、老师和 社会所关注的。
(二)学生未来取向发展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选取上海市中心城区某区实验性示范高中高一 年级学生共123人,其中女生68人,男生55人为调查对象。
表1可见,高中生的未来取向发展水平整体较高,绝大 部分方面均高于理论中数的数值,教育领域的探索与思考的 均值为3.09,教育领域的投入的均值为3.81,教育领域的个 人价值的均值为3.94,教育领域的积极预期的均值为3.62, 教育领域的内部原因的均值为4.09,教育领域的感受的均值 为5.04。职业领域的探索或思考的均值为3.05、职业领域的投入的均值为3.36,职业领域的个人价值的均值为3.92,职 业领域的积极预期的均值为3.48,职业领域的内部原因的均 值为4.41,职业领域的感受的均值为5.32。家庭领域的探索 或思考的均值为2.36,家庭领域的投入的均值为2.92,家庭 领域的个人价值的均值为3.48,家庭领域的积极预期的均值 为3.43,家庭领域的内部原因的均值为3.83,家庭领域的感 受的均值为4.90。青少年的未来取向得分大多高于中数,说 明他们对未来有较好的规划和设想,这种规划包括受教育领 域、职业领域和婚姻家庭领域,在规划设想过程中,他们注 重个人价值,尝试内部归因,且保有比较积极的感受。
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高一学生的未来取向在许多维 度均不存在性别差异,仅在“职业领域的思考与探索”“职 业领域的感受”“家庭领域的投入”几个方面存在显著性差 异。在“职业领域的思考与探索方面”,女生(M=3.20, SD=0.69)的水平极其显著高于男生(M=2.86,SD=0.71), t=2.64,p<0.01。在“职业领域的感受”方面,女生(M=5.55, SD=1.11)的水平高于男生(M=5.03,SD=1.38),t=2.29, p<0.05。在“ 家庭领域的投入方面”,男生(M=3.05,SD=0.66) 的水平显著高于女生(M=2.81,SD=0.64),t=-2.06,p<0.05。
性别差异是发展心理学研究者考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未 来发展作为自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社会过程中受到社会期望或性别角色模式的影响,有关未来取向各维度的个体 发展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既往的相关研 究结论并不具有一致性。Nurmi等人研究发现,有的文化中 女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和职业领域的探索和投入高于男青 少年,但有的文化中男女差异并不显著。近年来,由于性别 平等问题受到世界范围内的极大重视,女性参与受教育和就 业的机会迅速增长,还因为我国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使得 不少家庭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不怎么刻意区别对待。这些 就导致青少年对未来教育、职业的探索和投入表现出较少的 性别差异。张玲玲[2]的研究发现,青少年在未来受教育和 职业领域的探索和投入均不存在性别差异。
本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研究基本一致,未来取向许多维 度的发展并不存在性别差异。尤其是样本取自上海市中心城 区某学校,该区域的学生受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更认可 “男女平等”的思想,甚至在某些情境之下,相比男性,女 性的主见与能力更易被认可。
虽然高一年级学生作为高中阶段的起始年级,作为未来 取向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一定需要着重关注的需求,但其他年 龄阶段的未来取向的发展情况同样需要关注。今后的研究可 以在上海更多高中进行取样开展调查,描绘整个上海地区高 中生未来取向的发展状况。基于对高中生未来取向发展现状的深入细致的了解,结合高考改革的背景,如何对学生开展 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涯辅导也就成为政策制定、教育实 践、社会需求几方亟待重视与探索的“坚冰之地”。
参考文献 [1]张玲玲,张文新,纪林芹,Nurmi J E.青少年未来 取向问卷中文版的测量学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6, 22(1):103-108. [2]张玲玲.青少年未来取向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 200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