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修《心理学》作为非心理专业的高师生唯一的一门心理教程,应当充分发挥它 对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作为一门课程,课程的内容、教育方法等都将影 响课程的教育效果。为了提高《心理学》在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必 须对原有的心理学在内容、方法上进行改革。鉴于此,本文对于公修《心理学》 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进行了实验探索。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实验在商丘师范学院一年级专科生中进行。随机选出中文系一个班 为实验组,共62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34人,平均年龄为18.7岁;
随机选出数 学系一个班为对照组,共64人,其中男生34人,女生30人,平均年龄为18.8岁。
2.2研究步骤 首先采用Derogatis,L.R1975年编制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上 海精神卫生中心王征宇1984年中文本)。在实验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两组学生 进行测试。受试自填量表前给予统一指导语。其次,实验在大学一年级第一学期 进行。实验班开设《心理学》课程,教育时间为一学期(16周),每周3节课(每 节课40分钟),共48个学时。对照班在本学期不开设《心理学》课程。课程以正 式出版的《心理学》为教材,但对其内容进行一定的增删。删除有关介绍国外心 理学派别理论观点的内容,保留了基本的概念、原理,增加与大学生有关的实际 问题,融知识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人际关系指导、健全人格培养、抗 耐挫力等于其中,让心理学更接近学生的生活。根据教育需要,心理学教育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课堂讨论(或辩 论或演讲)、角色扮演、写论文、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教育方法。讲授法,即对 心理学教材中的概念、原理要点做重点讲解,使学生理解掌握基本知识;案例分 析,即教师把收集的有关心理病例呈现给学生,并引导他们分析其成因及矫正方 法,以提高学生的心理辅导能力;
课堂讨论(或辩论或演讲),即教师提出大学 生关心的普遍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或辩论或演讲),如如何面对挫折 (或“失恋”)“。通过讨论,学生互相沟通,相互启发,修正自己的观点或认识,让 学生之间利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互动”,不但培养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 掌握了有效的心理调节方法。角色扮演,即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心理短剧,通过角 色的体验,让学生在特定情景中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懂得如何与人交往等,掌 握一定的社会技能,写论文,即要求高师生把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以论文的形 式表达出来,既能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又能更深地了解高师生的心理状况,以 便做好个别心理辅导。个别辅导,即发现有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采取个 别、具体的辅导和行为矫正,及时给予解决,使他们愉快地学习和生活。
课程结束后,利用SCL-90问卷再次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进行测 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以检验心理学教育改革对提高高师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实际效果。
3、结果与分析 3.1实验前后两组的比较 就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言,我们分别在对照班和实 验班前测结果之间、对照班自身前测与后测之间、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后测结果之 间、实验班自身前测与实验后测结果之间进行了比较和差异显著性检验(见表1)。
其结果是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学生在实验前的SCL-90测验中,各因子之间的均值 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班自身前测与后测各因子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对 照班与实验班后测各因子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1),以强迫、人际敏感、焦 虑、恐怖、精神病性等项因子的差异最为显著(PC0.001)。这就表明,对照班与 实验班在实验前各因子的均值没有明显的差异,但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学教育, 实验班的学生在阳性项目数和各项因子痛苦水平明显好于对照组。
3.2实验组不同于性别之间测试结果比较 男生在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等项上前后测因子的痛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0.09),其它三项 的痛苦水平略有降低,但无显著差异(p0.05)。
女生在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偏执、强迫、人际敏感、抑郁、焦虑、 精神病性等项上前后测因子的痛苦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 (P0.050.001),敌对、恐怖因子的痛苦水平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以上表明《心理学》教育对男女学生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3.3实验组所有学生实验前与实验后的结果比 就实验班学生前后心理健康水平变化的情况,我们对所有实验班学生 实验前后各因子的均值、心理健康、测验中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进行了比较, 结果发现,实验前,有27%的学生存在轻度心理问题,3%的学生存在明显心理 障碍。实验后,有轻度心理问题的学生人数下降至5%,但存在明显显著心理障 碍的学生人数并没有显著减少。上述结果表明,《心理学》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心 理健康水平,疏导轻度心理问题效果较好,但对于存在明显心理障碍的学生的教 育效果不太明显。
4、结论与建议 4.1实验表明,高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重视。学 校各管理机构、各科教师都应把高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教育 任务抓紧抓好。
4.2本实验表明,采用新的心理学教育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高师生的 心理健康水平,但对于心理 表1两组SCL-90 问题较严重的学生效果却不明显。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很复杂,单靠 心理学教育无法真正解决。因此,需要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有必要的话,需 要精神病医院的协助治疗。
4.3心理学教育对于提高不同性别的高师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效果存在 差异性,提示在心理学教育中要考虑到性别因素,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张连云/商丘师范学院教育系,河南商丘476000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