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组织者和实施者,其素质是决定研究生 学前教育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导师团队通过导师间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在 形成巨大合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科领域科学技术的更新、发展以及创新型人才 的培养。2012年以来,根据“服务国家特需人才培养项目”的要求,鞍山师范学院 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等文件精神,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并为充分发挥导师团队的协同效应, 采取了以下措施。
第一,构建“双导一助”模式,形成梯队式的导师团队。经过四年来对 导师团队的不断打造,目前,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共32人,其 中理论导师16人,实践导师16人,另配备助理导师9人。理论导师中正高级职称8 人,副高级职称8人;博士4人,硕士9人,学士3人;36-40周岁3人,41-45周岁7人, 46-50周岁3人,51-55周岁3人。具有良好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已 形成了学前健康教育、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幼儿园管理、学前课程与游戏 四个研究领域团队。
为全面提升导师团队的整体素质,我校特聘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 院学前教育系主任、学前教育学学科带头人杨莉君教授为团队带头人,成立了以 辽宁省教育厅相关行政部门领导、东北师范大学及辽宁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家、 教授为代表的导师顾问团。同时,为保证导师团队的稳步发展,我校大胆吸收具 有硕士学位的年轻骨干教师作为助理导师加入特需项目试点工作。作为导师库的 备选力量,助理导师在辅助导师工作、辅导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同时,参与了学生 培养的全过程,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和快速成长,为我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导师团 队的梯队式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第二,关注“双导师”的专业特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导师团队建设机 制。为打造“熟悉行业实践”的理论导师与“懂得学前理论”的实践导师相结合的 “双导师”队伍,我校特别关注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专业特征的优势和不足,采取 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一方面,学校出台了针对研究生导师到行业一线挂职锻炼的相关文件,要求理论导师每年必须深入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学习、调研、兼职不 少于一个月,使其有机会了解行业企业的现状和需求,不断丰富他们的专业实践 背景和实践能力,推进了教师教学和实践的有效结合。另一方面,学校还积极主 动地为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研究部门、相关行业企业聘请的实践导师与理论导师 “结对子”,加强导师间的信息交流和平等沟通,促进双方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在 共同指导学生从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保证协同行为的顺利进行。
同时,学校还分批对导师团队进行全员培训,多次安排导师参加各级 各类研究生工作交流会议、研究生导师培训会议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术会议, 邀请相关研究生教育专家到我校进行指导。如2014年7月,国家教指委翟秘书长 亲自带队“送教上门”来我校,吴刚、卢家楣、邬志辉、魏薇、周润智等5位专家 分别以 此外,我校还通过扶持重点学科建设等形式,投入建设基金,积极组 织导师申报和开展学前教育的课题研究,丰富了导师的实践背景和研究经历,使 导师能够有意识地把调研结果和科研成果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教 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从而保证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第三,引入竞争、淘汰机制,构建导师团队动态管理模式。根据教育 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目标与特性,针对导师团队建设的需要与实际,我校 依据 “专兼结合”、“分类聘任”、“聘约管理”等原则开展了导师团队管理工作, 积累了一些经验。如在导师遴选工作中,我们实行评聘分开、竞争上岗的激励机 制。对于理论导师,我们坚持做到优选、精选,在全校范围内推荐和遴选,很多 导师都具有多年联合培养硕士生的指导经验;对于实践导师,我们把那些来自于 校外行业、企业一线,拥有丰富教育实践经验及较强解决问题能力的专业人员吸 收到导师队伍中,满足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保证了培养质量。在 导师考核工作中,我们依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对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 进行定期的聘期内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导师进行通报并限制指导研究生的数量, 督促其加快完成相应的工作任务。如果在聘期内的终期考核时仍没有达标,则取 消其硕士生导师资格,以此明确导师的职责以及职责所对应的奖惩。
作者:康婷 来源: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6年8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