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曾专门设计过这样一个练习:把一篇大白话写成的 景区介绍转换成具有文言色彩的文字。学生闻之,都发出夸 张的叫苦声。我说,这处新开发的景区需要有篇介绍景点的 文字置于景区入口,用大白话来写显然很不相宜,唯有流香 的文言才能与景区的古代遗迹相匹配,只有典雅的文字才能 与景观的历史气息相吻合。听我这么一说,大家觉得似乎有 理。
原文中有一句“山上到处都是古老的松树,巨大石头一 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南面山坡上,有一块平坦的大石头,四 周都很开阔,上面有座‘钟庵’”。有学生把它改成“山上 古松多,巨石到处滚,南面有巨石,上面有座庙”。文字倒 是简练了,但这么一写,谁还敢冒险上山呢?况且它仍然是 白话。经反复讨论,大家认可了这样的文字:“山上古松遍 地,巨石栉比。山之阳,有磐石如砥,四顾豁然,上有‘钟 庵’焉。”这样的文字,值得玩味,放置在景区入口,非常 合适。文言的有用,更多地表现在即使用白话写作,时不时地 也要借助文言表达,好像缺了它就不行似的。学生作文中有 这样两句:
1.对未来的希望和对真理的崇仰,是我们一会儿都不能 离开的,否则我们就会活得浑浑噩噩。
2.规矩成为普通人必须恪守的准则,而有些制定者和执 行者可以不受规矩的约束,还说得好听:“内外有别。” 我把第一句中的“是我们一会儿都不能离开的”改为“是 我们须臾都不能离开的”;
把第二句中的“还说得好听”改 为“还美其名曰”。大家觉得,改了之后才是漂亮的书面语 言。
我们一度视文言如仇雠,用文言写作更是禁区,甚至连 “文白夹杂”都算是语病,其实,鲁迅、叶圣陶、朱自清等 大家的作品中“文白夹杂”比比皆是。教学中,不要让学生 为学文言文而学,不妨倡导他们活用其中有生命的东西,提 升自己运用语言的能力,甚至学着用文言写作。学生花了那 么多时间学文言文,似乎就是为了考试,难怪他们会厌倦、 害怕文言文。如果他们感到文言对自己有用,就会产生学习 文言的动力和兴趣。
走笔至此,想起近来发生的一件事———一初中生给老 师写了一封“文言检讨书”。
“时二日前晚读毕之,与同桌好友嬉戏打闹,败坏班级 纪律,更于恩师之不敬也。亏得恩师海纳百川之量,以指槐骂桑之法厉声道破,遂使学生脸面尤存。然学生心知肚明后, 仗恩师之量,执迷不悟,以俯首而低语以瞒恩师,然恩师何 等聪慧,安能为此等小计所欺?顷刻点名道姓,严声叱咄, 卑劣行径遂东窗事发,为全班笑之。学生即面红耳赤,诚惶 诚恐,虚汗渗之,心烦气躁,如阴如霾,如荼似毒。亦思恩 师何感?遂坐立不安,思量良久,觉前后行事不一,犹伪君 子矣,不觉汗颜……” 老师对此信大为欣赏,遂在教师群里流传。其检讨虽多 处略显牵强,但整体颇具文采,且古朴的文字让检讨书有不 拘一格的活泼趣味,读之,令人不觉莞尔。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