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清明 > [浅析改写理论及其理论局限] 双因子理论

[浅析改写理论及其理论局限] 双因子理论

来源:清明 时间:2019-10-27 08:05:16 点击:

浅析改写理论及其理论局限

浅析改写理论及其理论局限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使翻译研究由语言层面转向文 化层面。翻译不单是被看作语言间的转换,而是上升为跨文 化交际的行为。安德烈·勒菲弗尔改写理论中的三大要素:
赞助人、诗学、意识形态为研究各种翻译现象提供了新的视 角和方法,对翻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把翻译的研究从文本 拓宽到文化的领域。翻译史上成功的改写案例举不胜数,但 是改写理论的局限性也不容忽略。

摘 要:
改写理论;
赞助人;
诗学;
意识形态;
局限性 一、引言 随着20世纪80年代以来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翻译 研究不再仅局限于语言层面,而是被置于文化、社会、历史 的宏观语境下,由此拓展了翻译研究的视野,开辟了翻译研 究的新角度。在此过程中,目的论、多元系统论、后殖民理 论等多种文化学派的理论成果层出不穷。在“文化转向”之 前,翻译研究主要集中探讨翻译技巧与方法,研究如何让译 文最大限度地忠实于原文,从而规划制定出放之四海而皆准 的翻译标准来指导翻译实践。总的来说,这些翻译思想都采 用规定性研究方法,从原文出发,对翻译进行语言层面的研 究。然而,安德烈·勒菲弗尔提出的改写理论采用描述性研 究方法,从译文出发,以译文为中心,打破了原文本的权威 地位,对翻译进行文化层面的研究。勒菲弗尔为翻译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标准,扩大了翻译的研究视域,推动了翻译研 究的文化转向,促进了翻译学的发展。

二、改写理论 1、改写理论 翻译的改写理论由当代翻译理论家安德烈·勒菲弗尔提 出,此理论的提出是奠定在俄国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存在主 义语言观及解构主义文本观基础之上的。勒菲弗尔主张“把 翻译研究的着眼点从语言学派最为关心的语言结构及语言 形式对应问题,转向目标文本与原文本在各自文化系统中的 意义和功能。”[1]p242他认为,翻译是一项复杂的活动, 决不仅仅是从一种语言转换到另一种语言那么简单。翻译涉 及多个学科,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就翻译研究而言,研究 的目标就远远不止于探究两种文本在语言形式对不对等或 怎么对等的问题,而是要同时研究与翻译活动直接或间接相 关的种种文化问题。”[1]p242因此,只有将翻译置于宏大 的现实背景中进行审视考察,才能对各种翻译问题做出比较 深入的分析和破解,才能还翻译在文化历史中所应占据的重 要地位,才能有意识地让翻译更加有效促进整个文化研究和 社会发展的大势。

改写理论主要体现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 控》一书中。他认为,翻译是文化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与 其他子系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因而翻译不是在真空中进 行语言转换行为而是要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制约。控制文学创作和翻译有内外两个因素。内因是评论家、教师、翻译家 等组成的所谓“专业人士”,外因则是拥有“促进或阻止” 文学创作和翻译的“权力”的“人、机构”,也就是安德烈 ·勒菲弗尔所说的赞助人。“赞助人感兴趣的通常是文学的 意识形态”,而“文学家们关心的则诗学”。[2]p15归根结 底,制约翻译活动的两大因素就是意识形态和诗学。

2、改写理论的典型案例 加里·斯耐德翻译的寒山诗是翻译史上一个十分特殊的 现象。首先,寒山及其诗歌在中国本土始终未入主流地位, 然而经由翻译这一媒介,寒山及其诗歌在美国大放异彩,寒 山成为“垮掉的一代”以及嬉皮士的精神偶像,斯奈德翻译 的寒山诗也成为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其次,斯奈德的翻译 并不十分忠实原文,表现出明显的“改写”痕迹,实为改写 的典型案例。根据胡安江教授的《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 建构》,“控制文本生产与翻译规范的‘主流意识形态’以 及文学经典制造者——‘赞助人’在文本经典化的过程中所 起的作用往往是决定性的。” [3]p199寒山诗在美国文化多 元系统中经典化的过程中,主流意识形态与赞助人两个因素 对斯奈德翻译寒山诗的操纵作用不容小视。斯奈德的“意识 形态和强烈的‘本土意识’合二为一,这使得译本在翻译过 程中不可避免地遭遇某些变形、改造与创造性误读。” [3]p215斯奈德寒山诗译本中的“赞助人”因素主要有文学 系统内部的“专业人士” 以及文学机构和文学刊物。其中,“专业人士”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陈世骧、日本著名 寒山研究专家入矢义等人;
文学机构和文学刊物主要是《常 春藤评论》等等。

三、改写理论的理论局限 2、改写理论过于凸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忽视非主 流意识形态的作用,特别是译者的反应。五四运动时期,中 国处于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历史情况中,中国人民身受帝 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和剥削,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 在摸索着生活的真理,希望通过文化来寻找救亡图存的出路, 而翻译又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手段。五四时期,翻译了“俄 罗斯文学,被损害民族的文学,还有法、德、英、北欧等国 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义文学。” [7]p199但对于相同的主 流意识形态,不同的译者会有不同的反应。在这个时期,冰 心、鲁迅等人有“弱国”情节,而胡适、瞿秋白等人却有“强 国”情节。具体而言,冰心和鲁迅等人选择翻译第三世界国 家的文学作品,比如印度、比利时、捷克等国的文学作品;

而胡适和瞿秋白等人选择翻译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学作品。因 此,操控翻译活动的因素除了改写理论中的赞助人、诗学、 意识形态等主流意识形态之外,还应有译者的反应,也即译 者对翻译文本的选择。

四、结语 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绝不仅是 源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在各种语言文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进行,受诸多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改写理论中 赞助人、诗学、意识形态等语言之外的各种社会文化因素被 列入翻译研究范畴,为翻译理论的研究提供了广阔而全新的 视野,大大推动了翻译研究的发展。然而,在肯定改写理论 对翻译研究的诸多促进作用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理论局限 性。

参考文献 [1] 谭载喜. 西方翻译简史[M].上海:商务印书 馆,2004. [2] Lefevere,Andre. Translation,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M].London: Routledge, 1992. [3] 胡安江. 寒山诗:文本旅行与经典建构[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1. [4] 李龙泉. “改写论”的缘由及弊端[J]. 上海翻译, 2009. [5] Nida. Eugenen. A. Language and Culture: Contexts in Translating [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1. [6] 崔宇. 关于等值翻译理论局限性的探讨[J]. 外国 语言文学研究, 2010. [7] 王克非. 翻译文化史论[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