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清明 > 丰富集体活动,倡导心理自由:集体自由

丰富集体活动,倡导心理自由:集体自由

来源:清明 时间:2019-10-24 07:49:31 点击:

丰富集体活动 倡导心理自由

丰富集体活动 倡导心理自由 本文从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切入,阐述了把集体活动 引入德育工作的原理及方法,进一步分析了集体活动的实质、 目的--激励大学生的主动参与,促使道德规范的内化,最后 提出在活动中保持心理自由的意义,以及运用心理自由加强 德育工作实效的几条途径。

摘 要:
集体活动;
心理自由;
德育 德育的核心理念是实践育人。集体活动在使德育教育贴 近学生进而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 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大学生不屑于参加集 体活动,甚至把它当作一种负担。如何让大学生投入集体活 动中去?如何真正让学生从集体活动中受益?笔者有意引 导大学生们认识与体会在集体活动的教育意义,进而让他们 从生动可感的实践中体验心理自由,充分其德育价值。

一、大学生品德的形成离不开集体活动 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一切教学影 响只有通过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才能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再外化为个体的外部行为。这一切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完 成。因此,在德育工作中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入系列符合 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集体活动,促使学生的品德的健康形成。

(一)集体活动是个体品德形成、发展的根源。对集 体活动的直接参与可以促进认知过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对于事物,人只能从实践和人的感性活动去理解,而 不能直观地去理解。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活动在道德领域 发挥着一种巨大的"解放与建设的作用",是自主道德产生发 展的根源和动力。集体活动对于大学生品德发展的意义主要 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大学生可以在集体活动中获得 对知识、原则的深入的理解,这是品德形成的基础。

(二)集体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础。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进 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自我教育是个人自 觉地、有意识地发展自己身心的活动。那些精心设计、完美 实施的集体活动能够让大学生们在活动的协作与交往中,通 过与同伴的比较、对他人评价的反省和对自己评价的形成, 达到充分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开发自身的潜能的目的。这 样就很好地促进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可以说,没有 活动,就没有自我教育。

二、大学生品德的形成需要心理自由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状况 当代大学生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意识有了较高程度 的发展。表现为用自己的眼光去看社会并解释问题,不愿他 人干涉;
通过各种手段观察和分析自己,将评价结果主动付 诸行动。这样,如若自我意识太强,则会表现出离群、孤僻 等现象。因此,在帮助大学生转化自我意识中的消极成分, 让学生真正地投身活动、热爱集体时,我们应注意保持学生的心理自由。

(二)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自由 所谓心理自由是指在教育、引导过程中学生没有心理负 担和压力的情况下自主地形成个体品德的心理状态。当前学 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较之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形势显得缺少 应变性。我们的德育工作偏重道德观念、行为规范、方式方 法等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只是将学生当作接受者, 忽视他们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和情感状态。青年大学生的 身心均处在发展阶段,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与反思,不止息 地对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进行着改造。在这些探索与尝试中,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他们按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与实践,将 更有利于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形成与内化。心理自由提倡 对学生学生品德形成能力的关注,使学生能不受外部复杂多 变的社会环境的影响,拥有自我评判方法。

幼齿蒙童摇头晃脑地吟诵《三字经》,这便是传统德育 在道德观念的培养上的典型缩影。在传统德育中,道德观念 的培养,也就是道德的概念和条例是由老师或者家长来解释 和颁布的;
学生通过反复记忆来巩固对它的掌握。通过这种 方式掌握的道德概念无法充分地内化为个人的道德标准,因 而出现"知易行难"的状况。但在心理自由的状态下,首先, 学生对道德概念的认知是思维接受启迪的过程--同学们在 老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鲜活材料的分析或具体情境的模 拟,自主归纳出某一道德概念的内在本质--这样,他们对概念本质的理解就更深刻,进而建构自身的道德范式。当他们 遇到新的道德概念时,能用自身的道德范式对其加以解释和 内化。

其次,在道德判断上,传统德育是单一的、一元化的。

在孩子小的时候便被教导哪一个是好人,哪一个是坏人。但 随着个体的成熟,他在这个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中,如果依 旧恪守同一的选择标准并追求同一的选择结果,那么,他将 对社会多变的道德观念失去应变力。倡导心理自由的现代德 育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为品德培养的关键点,在不违反 法律的前提下,容许学生有自由去做选择,做决定,从而形 成自己的道德判断力。

三、心理自由中品德塑造的方法 主体意识是时代精神中最核心的内容。充分的心理自由 是培养主题意识的必然要求。在德育工作中,我们要加强集 体活动,倡导心理自由,充分发挥学生在品德修养过程中的 活动性、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要吸收先进的理论、方 法改进当前工作,使德育工作收到更大的实效。

参考文献:
康万栋,"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模式"的理性思考[J] . 天津教育,1999(4),18 皮亚杰,教育科学儿童心理学[M] .文化教育出版社, 1981:184 范中杰,论德育过程中的心理自由[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3), 91-9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