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母亲节 > 【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

【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

来源:母亲节 时间:2019-11-29 07:48:37 点击:

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 摘要:文学作品的体验式阅读教学策略是依据中西体验 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阐释、个体审美体 验的层次,以及个体体验的心理过程提出的,体验作为方法 和过程,也是教学的目的本身。

关键词:体验理论;
建构主义;
审美体验;
教学策略 文学作品的体验式阅读教学是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充 分利用文学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在教师的有效引导下,学生 通过理解感悟文学文本,提高阅读能力、获得关于人生和世 界的意义、建构完满的个体精神世界的一种教学方法。这是 笔者在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和研究中总结出来的文学作品 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内涵。这一命题包含四层含义:尊重文学 作品的审美规律是其前提;
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是其核 心;
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觉的体验感悟活动是其主要方式;

学生通过主动建构文本意义从而体验生命意义是其目的。

一、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理论基础 (一)中西体验理论 (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文学阅读教学中的作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 的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认 为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帮助下以多元化的理解建构世界 意义的过程,这种建构活动不仅是对结构性知识的建构,而 且还有情感的、非理性因素的参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体验理念相吻合。对于文学作品的阅 读教学来说,教师、学生、文学文本三位一体,文本是基础 和凭借,教师是阅读的组织者、策划者、引导者和帮助者, 学生则调动已有的经验主动建构新知识。阅读过程中,每个 学生都是阅读的主体、建构的主体,都需要凭借自己的阅读 基础、情感和生活体验参与阅读教学活动,参与文本意义的 重构。学生的自主建构离不开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这里 既有学生与文本、作家的交流对话,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 对话,也有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强调学生的自主建 构,并不否认和排斥文本和教师的作用:文本不仅是学生建 构意义的对象,是师生、生生间协作的凭借,而且是拓展学 生文学阅读的范围、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点”;
教师在文学 作品的阅读教学中不仅要为阅读活动营造富有美感的课堂 情绪场,使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阅读活动中,进行多方面的 经验互补、信息沟通和情感交流,而且还要主动参与到活动 中,与学生协作交流,互动互促,把握好课堂的节奏,适时 加以引导和点拨,从而使学生的自主建构得以顺利进行。

(三)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三个层次 审美体验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耳目感官的初级体验,二 是心意情感的中级体验,三是人格精神的高级体验。体验美 学针对作家的创作体验活动来划分审美的体验层次,读者的 再度体验活动与作家的体验活动本质上有相通之处。首先, 当读者把审美注意力集中在作品上时,会通过语言、文字等作品的外在形式和表达的内容,直觉地对作品产生初级审美 体验,继而产生深入了解作品的强烈愿望;
然后,读者以其 既有的经验与作品叙述的情节、传递的意境、韵味等对话交 流,或被启迪,或被感染,进入初步触及心灵这一中级审美 体验阶段,这是一个由外而内的过程,从而实现了从理智到 情感的渗透;
最后,读者受到作品的启迪,获得新的人生感 悟,在这个阶段,读者的心灵被洗涤、被震撼,产生向美向 善的冲动,从而实现精神的升华这一高级审美体验。审美体 验的三个层次互为依存,并相互交融:高级体验在初级体验 的基础上产生,内部体验在外部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深层体 验在浅层体验的基础上产生,且在反复阅读的过程中,体验 境界呈螺旋式递进。

(四)个体体验的心理过程 心理学理论把体验与个体的自我意识联系起来,将体验 的心理过程分为四个连续的阶段:亲自经历阶段→初步形成 认识观念的阶段→将形成的认识观念与现实联系并适应的 阶段→通过反思,获得新的经验和认识的阶段。

二、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一)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目的 文学作品具有潜在的感染力,文学教育的终极目标指向 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求,是人的生命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为我们进一步理解阅读活动的本质开拓了思路。体验式阅 读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充分利用文学自身的审美和情感因素,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模式,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 再创造,从而使文学作品阅读教学的本质从接受变为对话理 解、获得意义的过程。这个意义是多方面的,不仅包括生命 意义,而且包括精神的、生活的、世界的各种意义。这一目 的必须通过具体的阅读教学才能实现。体验式阅读教学既把 体验作为方法和过程,也将其作为教学的目的本身。文学作 品教学不只是为了让学生获得文学知识,也不仅仅以理解文 本为最终目的,而是要启发学生的参与,使学生自觉向文本 敞开自己,学习文学作品是学生的一种自我表现,更是一种 自我发现,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本体意义所在。因此, 尊重文学作品的人文性,帮助学生成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主体, 引导学生调动一切经验自觉合理地建构文本意义,并在此过 程中获得生命意义,不仅是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终极 目标,亦是其实际教学目的所在。

(二)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活动程序 1.整体感知阶段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过程系统而完整,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对文学作品由浅表感知到深层感悟,进 而产生更深层次的个性创造,而整体感知是这一发展过程的 起点。对文学文本整体、初步的“感知”,是学生把握文本 基本内容和情感基调的基础,也是学生对作品的内涵产生阅 读欲望和冲动的必要条件。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要 努力为学生整体把握文本创设轻松和谐的环境,引导他们在 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情况下进入文本,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和感情基调。体验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阅读期待的形成,因 而需要教师营造出一种相对开放又与文本内容相适应的教 学情境,在平等和谐的前提下,师生双方轻松开放地进入阅 读状态。教师必须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诵读、品味文本。对 文本进行整体感知,让学生初步了解作品的风格、内容和情 感基调,这个过程必须是开放的,允许学生以自身的经验产 生不同的认识和体悟。这个阶段对教师的课堂导入有较高的 要求,以唤起学生的好奇和对所学文本的期待。诵读之后对 内容的整体感知可以让学生找出最触动自己的地方,如《好 雪片片》一文,每个学生找到的触动点都是不同的,要给学 生充分的自由去表达,最后由教师对所有的观点加以总结, 得出一个全面的结论。在整体感知内容的基础上,与之相对 应的情感基调和作品的风格就比较容易把握了。2.局部分析 感悟阶段整体感知文本之后,学生基本把握了作品的内容、 情感基调和表达风格,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重新对文本进行 局部品味,让学生回头对之前的触动点进行局部分析,鼓励 学生借助已有的经验,通过联想和想象体味、感悟,在与老 师和同学的语言碰撞和情感交流中进一步理解文本的内涵, 从而获得深层次的人生启迪。这个过程非常强调教师的引导 作用,要结合具体语境,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看到文字 背后蕴含的情感和意义,自觉进入情境和角色,获得共鸣、 受到启发。3.整合、反思、创造阶段在这一阶段,教师必须 引导学生进一步从整体上体会反思,发幽探微,去体味作品的韵外之致、文外之旨,引导学生理性地通过作品观照现实 人生。同时,教师还应当为学生提供表达内心感悟、交流思 想的平台,引导学生跳出作品,以“挑剔”和“玩赏”的眼 光与态度进行艺术的再创造。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学的三 个阶段相互联系,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由外向内,是一个 完整的教学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体验是关键, 教师要变传统教学的绝对权威为积极有效的引导者,师生虽 各为主体,又能相互影响,共同创造出一种理想的教学境界。

(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提倡体验并非教师完全放手,教师要利用自身高 超的课堂驾驭能力,收放自如地把教学活动引向教学目标的 实现。其次,教学中还要体现文本的差异性,小说、诗歌、 散文、戏剧各以不同的规定性召唤相应的阅读方式,因此策 略的具体实施不能局限在一定的模式中,而应根据文本体裁、 题材特点,或有所侧重,或有所删减;
另外,受年龄、性别、 阅历、经验及学习能力的限制,学生的前积淀有很大的差异, 所以应该考虑到学生个体接受心理的差异性,给予不同的引 导。最后,强调学生的主体感悟,但并不排斥学生对文学本 体知识及阅读策略的主体性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 要引导学生主动接受文本,同时还应以渗透的方式把文学作 品的相关知识传达给学生,使学生的阅读体验活动有所依托, 从而实现阅读教学的高效快捷。需要强调的是,在文学作品 的体验式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重自身作为引导角色的针对性和多变性,或“导演”,或“观察”,或“参与”, 或“评判”,要因文而异、因人而施。虽然学生是体验的主 体,但教师自身的素养和责任心却是文学作品体验式阅读教 学的关键所在。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及时了 解文学研究的新成果,才能对文本产生个性化的阅读体验, 才能在教学中与学生进行多向、多元的思想碰撞,在对话中 给学生更多的启发。

参考文献:
[1]王一川.审美体验论[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 社,1999. [2]王纪人.文艺学与语文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 出版社,1995. [3]冯川.文学与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 社,2003. [4]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 [5]童庆炳,程正民.文艺心理学教程[M].北京: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 [6]李西建.文学的发展与文学精神[J].陕西师范大 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 [7]沈建.体验性:学生主体参与的一个重要维度[J]. 中国教育学刊,200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