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 在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无疑是影响 最为深远的理论之一。杜威是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也 是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认为:“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活经验的不断改造”。他还提 出“教育无目的论”,即“教育即是生长,除了它自身之外 就别无其他目的。如果要评价教育的价值,那么就要看是否 能创造持续不断增长的欲望。”杜威极力反对传统教育中“课 堂为中心、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旧三中心论,并相 应提倡“活动为中心、儿童为中心、经验为中心”的新三中 心论。本轮招考制度改革中的“学生考试多次选择、不分文 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是改革的亮点, 其理论基础就源于杜威的教育思想。改革打破一考定终身的 局面,将考生从繁重的考试任务中解放出来,为他们创造了 更为自由的学习空间。学生们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发展 他们的特长,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这与杜 威实用主义理念是一致的。(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主动地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建构 主义学习理论反对接受学习和机械记忆,强调学习的主动性、 社会性和情境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学习过程 中,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 力。而在传统的教育中,重视灌输知识、提高分数,忽视培 养学生的能力,这种教育方式严重地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 高。招考制度的改革,是为了更好地提高人才质量。建构主 义学习理论也旨在改变重分数轻能力的传统教育模式,从而 有利于改变一考定终身的现状。
(三)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的霍华德•加德纳是世界著名教育心理 学家,他于1983年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被誉为“多元智能 理论”之父。霍华德•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拥有八种智能:
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 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多元 智能理论反对传统观念中过于强调语言和数学逻辑方面的 能力,因为人的我国招考制度改革探析新一轮的招考制度以 杜威的实用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加德纳的多元智 能理论为理论基础。在人性假设智能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 样的,因此,评价学生的指标也应该是多元化的而不是单一 的。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考试都是以考查学生的抽象思维为核心,仅体现了对学生单一智力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具 有局限性,限制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需 求。本招考制度提出:“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1]”。
通过建立多维度的人才评价制度,有助于全面、客观、科学 地选拔人才,正好体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
二、招考制度改革人性假设的合理性 (一)人的本性是乐于求知的 两千多年前,荀子曾以“求知”作为人与动物的本性区 别之一。心理学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以后都是保持着一种 极为强烈的好奇心,不断地探索周边的事物。而学生也是如 此,对于未知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探知欲望,这种欲望会激发 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促使学生积极地构建新知 识。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只看重分数,学生的命运完全取决于 高考分数,而忽视学生其他方面的发展需求,这直接泯灭了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只能通过招考制度 改革来改变现状。新的招考制度通过一年多考、减少全国统 考科目、不区分文理科和外语考试社会化等方式,让学生平 时能够愉快地进行学习。
(二)人生是由知识建构而成的 人生是由知识建构而成的,不同的知识系统造就了不同 的人生。完备的知识体系塑造完整的人生,而片面的知识必 然会导致缺陷的人生。完整的知识包括课程知识、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等。课程知识是人生最基本的知识,社会知识能 提高自己的交往和实践能力,人文知识则有利于对人生价值 的理解。在招考制度改革中,强调“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 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 制[1]”,也就是说,招考不再以“课程知识”作为衡量 学生学业的唯一尺度。此外,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也同样重 要。改革的方向不仅体现对知识培养的重视,同时也注重价 值观、能力和技能的培养。
(三)人生是持续发展、自我完善的 人是自由发展的人,每一个人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每一位学生都追求不断进步与自我完善。传统教育仅以分数 来区分“好”学生与“坏”学生。而在新的招考制度中,探 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给予学生多次考试机会,从根本上 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这体现了学生是自我发展和自我完 善的,每一位学生都是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三、招考制度改革社会现实的合理性 (一)教学方式:由注重知识传授向提高能力转变 《决定》提出,全国统考要减少科目,这就表明了考查 学科的知识点减少了,而相应地增加了考查学习能力的分值。
在传统的教育中,强调以学科知识为主,通过强化知识点、 机械训练和死记硬背来掌握知识点,大部分教师重教材而轻 教法,重知识而轻能力。教师只看重学生的分数是否提高, 而忽视学生能力的提升,无形中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甚至产生一些抵触心理。以往重知识轻能力的教育模式无法适 应时代发展要求,因此招考改革要求改变教学方式,由注重 知识传授转变为关注提高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学方式的转变 应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教”的方面。教师要 从以往关注传授知识转变到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不仅要注 重基础知识的传授,还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二 是学生“学”的方面,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 从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 环境中成长。在教学方式上由以往的灌输式转变为自主、合 作、探究式的学习,真正全面实现素质教育。
(二)评价方式:由单一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决定》明确提出:“由一考定终身的传统高考向全国 统考、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相统一的多元评价方式 转变。”我国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视读书,并且能希望通过严 格的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教育过分 依赖教科书,强调对基本知识的重要性,而忽视发展学生的 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显然,考试所发挥的作用已经 远远超出教育的初衷。而在以往的高考录取中,全国统一高 考分数是高校录取学生的唯一标准。改革之后,除了参照高 考分数之外,考生平时的综合素质评价也成为录取条件之一, 这样就打破了一考定终身的格局。综合素质评价不仅要适应 社会和学校的培养目标,还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在 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教师的评价还要有学校的评价,不但要有自我评价还要有他人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方面,由 以往的单一评价彻底转变为多元评价。多元评价模式,有利 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 养学生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合作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录取机制:由单一向多方面选择转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一直以分数论英雄,使“应 试教育”与“片面追求高分数”的现象愈演愈烈,在一定程 度上损害学生的利益。针对这些弊端,此次招考录取制度中 充分考虑学生与学校的自主,是改革的一大亮点,其主要表 现在扩大了学生的选择自主权和高校的招生自主权。比如:
学生在一年中英语考试拥有多次机会,其中一次考试结果不 理想,还有机会弥补。实施一年多考,才真正地打破了一考 定终身的局面。这次招考制度改革中有关录取机制的关注, 有利于提高高校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 学理念。对于学生而言,多方面的选择,有助于学生根据自 己的实际情况满足各自的需求,来促使学生个性化发展。
(四)推行英语社会化考试 此次招生制度改革的另一大亮点是:外语科目考试社会 化。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应该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多年 来,在英语教学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教育资源,但 从教学效果来看,有些考生虽然取得了理想的分数,但仍无 法流利地进行英语交流,导致了教育资源的浪费。改革推行 外语科目社会化考试,满足社会的需求,注重应用能力的培养。《决定》提出的招考制度改革在我国教育领域上具有历 史性的意义,对全国上下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家对招考 制度进行改革的决心前所未有,但受制于各种因素,改革的 过程必将面临巨大的阻力。如何顺利执行《决定》中的招考 制度改革方案,真正实现我国人才选拔模式的转型,是教育 领域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