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课堂教学存在弊端,影响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虽然是大学生接受价值观教育的 主阵地,但当前遭遇到诸多尴尬。首先,价值观教育一直没 有脱离 “政治思想教育”的模式,内容主旨对理论的宣传, 没有解释和实践,只有机械地背诵,收效甚微。其次,价值 观教育惯常使用灌输式教育方法,重课堂,轻实践,重单向 灌输,轻双向互动,形成“传授”与 “接受”的 “主―客” 教学模式,造成一种 “高压式”、 “垄断式”的教育氛围, 致使大学生的学习主体精神被消解,影响教育实效。再次, 受金钱至上、享乐主义、虚无主义等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 一些大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的教育产生厌弃、抵触甚至逆反心 理,不能深入理解和领悟主导价值观的教育实质,更不能身 体力行自觉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下健康成长。
( 二) 价值观念相互冲突,价值选择陷入迷茫 首先,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突。目前国内不同利益群体 之间的博弈、不同阶层收入差距拉大、生活方式各异、经济 发展与环境问题、公平与效率、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经济至上与人文关怀的问题突出,呈现多元价值观念并存、甚至 相互冲突的局面。大学生置身其中,价值的判断与选择备受 困扰,远至潘晓事件、近至道德相对主义在校园流行,价值 观念冲突在大学生的 “流行”、 “尴尬”和 “无所适从” 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得大学生的价值评判标准混乱,造成 价值迷茫。其次,学校教育主导的价值观与社会现实价值观 的冲突。学校教育主导和传播的价值观体系是经过精选的、 来自现实生活中而又符合教育者社会理想的,具有超越性和 理想性[1]。在 “社会本位”价值观的指导下,过多强调 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以大公无 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为核心的价值观教育目 标过于理想化、同一化,忽视了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差异性和 层次性,超越了社会现实。因此,大学生一旦接触到不同于 学校教育主导的社会现实价值观,就不可避免要面临价值观 念的冲突。于是,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大学生容易出 现知行脱节、甚至是知行悖离的现象。
( 三) 社会环境严重冲击,价值观念出现偏离 校园之外的社会环境对价值观教育实效的影响不容忽 视。首先,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许多现实和思想信念方面的 新问题,理论界未能及时做出回应,或进一步深化研究,致 使价值观教育理论陈旧而苍白,难有说服力,教育无法深入。
同时,重商主义的社会观念刺激了金钱意识,使得拜金主义 成为一些人的生活信条和行为准则,导致社会价值观念颠倒,造成并助推了大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其次,社会政治经济生 活中存在腐败,加之 “学得好”不如 “混得好”, “干 得好”不如 “关系好”的不正之风也影响大学生对正确价 值观念的认可和接受程度。再次,加之西方享乐主义、极端 个人主义以及不良生活方式乘虚而入,使得部分大学生价值 观出现偏离,价值目标存在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偏异,价值 评价出现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偏异,价值选择呈现世俗化、 功利性和利己性偏异倾向。面对不少学生在 “在学校前进 一步,回到家退两步,到社会退三步”[2]的现状,高等 教育对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引导、规范、评价、约束处于尴尬 局面。究其原因,根本所在是大学生对主导价值观缺乏价值 认同。
大学生价值认同心理机制的内容 价值观是人们心中一个深层的信念系统,价值观教育是 为了使人获得一种对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做出识别、判断和选 择,并对选择的价值观念产生认同、坚信、内化和践行的能 力,其核心内容是理解与认同。
( 一) 价值认同的含义 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是自己在学习生活实践中感受和思考的结果,同时伴随着认 识、情感、意志、信念的再生成组合而完成。因此,实现价 值观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是建立正向的价值认同心理机制。
大学生价值认同就是大学生对价值观的基本概念、深刻内涵和精神实质的认识和理解,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迹,并经 过实践的检验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固化为 一种制度转变为行动上的自觉。
( 二) 价值认同心理机制的基本内涵 机制是事物按照一定的逻辑联系或规律组成的一个系 统。大学生价值认同心理机制是指大学生在接受价值观教育 实现价值认同的过程中,其心理结构诸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 以及影响认同心理形成的主客观因素与认同心理结构诸要 素之间的有机联系,它主要包括认知认同、情感认同、内化 认同和行为认同。认知认同是大学生对价值观念的学习、接 受、认可、理解和领悟的过程,它是价值认同的起点,是情 感认同、内化认同和行为认同的基础。情感认同,是大学生 在深刻了解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对其产生的满意、喜爱以及肯 定的态度。长期以来,价值观教育过分强调对知识的理解, 而忽视对情感的体验,成为简单的价值判断和道德说教。从 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人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始终是一个有 机的整体,无论是在认知活动的准备阶段,还是在进行阶段 或结束阶段,受教育者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始终是交织在 一起的。情感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是调动学生积极性、 发挥其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 育必须注重情感效应。内化认同是大学生能主动自觉地对价 值观念进行认知、体验、理解、评价、选择和接受,使其成 为自己内心信念的过程。内化认同是价值认同的关键,是认知、情感和意志的统一,是大学生将正确的价值观念转化为 自我要求,形成自我教育,使价值观教育由 “外在过程” 转换为 “内在过程”。内化认同一旦形成,就能使个体形 成相对稳定的心理和精神状态。行为认同是指大学生在情感 认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在意志和信念的支配和调节下,在 社会生活中自觉履行价值规范的过程。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 的的实践活动,是把人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纽 带,是价值观教育内化的外在表现,也是内在心理机制的实 行或实现。价值观教育的过程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传 播给大学生,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途径促使其实现价 值认同,内化为自身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并外化付诸行为 实践。
开展实践教学,构建大学生正向的价值认同心理机制实 施路径 人是通过活动 ( 而且只是通过活动) 来实现自己的行 为、表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和体现其价值观的,实践活动是价 值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与途径,大学生可以在实践的检验中去 理解自己所受到的价值观教育,用自己的亲身实践获得对原 有价值理念的重组与塑造。
( 一) 实践教学的内涵 “实践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一种转换器,它所实现 的是两种转换: 一方面,客观世界通过实践转换为主观世界, 实现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同化,即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中,每个个体通过与一定历史时代人所创造的人化世界交互 作用而获得相应的规定,获得人类社会所共有的智慧;
另一 方面,实践按其本质而言所主要实现的却是另一种转换,那 就是将人的理想存在转化为现实存在。”[3]思想政治理 论课实践教学是指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与课程内容相联系 的,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并且有教师主导的教学活动。[4] 它既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堂外进行,实践教学是 由大学生直接参与的感性活动,旨在强化 “行”的环节, 将主观意识外化为人的思想,通过行为具体表现出来,它是 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是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 是对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延伸。
( 二) 实践教学对大学生构建价值认同心理机制的价值 诉求 构建大学生正向的价值认同心理机制,宜在实践中进行。
实践教学架起了理论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学生在学习――― 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过程中,对主导价值观念 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在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知 和行为趋向统一,真正实现理论与现实的融合,完成行动与 思想的对接,做到知行统一。首先,从学习价值理论到树立 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并不是自然而然的过渡,而实践活动是促 进教育影响转化为内在价值观的基础。课堂理论教学能为大 学生释疑解惑,但对大学生价值观教育不能仅仅停留或满足 于思想认识层面,要达到真正理解并积极认同进而自觉身体力行的教育目标,必须把学生带到实践活动中,通过具象化、 活动化和仪式化的感官认知方式,使思想、政治和道德内容 走入生活视野,使其对个人的价值认识与社会现实统一起来, 避免空洞乏味的理论说教,以更好地契合大学生接受引导、 认同核心价值观念的心理兴奋点,实现社会主导价值观念的 传播和引导,进而促使大学生对主导价值观念能够在学习过 程中,主动接受与认可,积极深入地理解与领悟价值观教育 的丰富内涵与精神实质,拓展价值认同认知的层次与深度。
其次,大学生的认识方式比较直观,行为方式比较直接,价 值评价注重自我感受,尝试体验强调参与互动,对空洞的理 论宣传说教不易接受,而对事实体验、情境体验、情感体验 比较感兴趣,也很容易理解。因此,价值观教育在重视认知 层面提高的同时,也应重视情感层面的认同。情感体验是人 们对事物爱憎好恶的主观态度,大学生只有投身实践活动, 置身于现实生活情景之中,才能通过亲身感受、亲眼目睹、 亲耳聆听、亲自体悟获得积极情感,对主导价值观念产生满 意、喜爱以及肯定的态度,促进价值认同情感的升华。再次, 价值观教育的目的不是教大学生获得多少价值观知识,而是 使他们把丰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体验通过教育得到进一步 提炼、升华,上升到理性认识内化为内心信念,并在实践活 动中达成自觉。实践活动中能够形成平等协作的民主氛围, 激发大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行为意向,教师可以利用学生亲 身感受的价值冲突场景,用科学的理论正确引导大学生理性审视现实生活中的不平等现象;
引领学生分析各种行为方式 背后的价值体系与需要层次;
启发他们辩证客观地看待社会 转型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点拨学生思考行为方式与价值 信念之间的关系,教导他们明辨是非,追求崇高境界。在实 践教学活动中,教师能把价值观教育引向深入,促使大学生 将核心价值观念内化为内心信念,主动对价值观念进行正确 评价与判断,逐步掌握人生价值观念的准则,自觉将正确的 价值观念成为人生之柱,指引重大人生抉择。
( 三) 积极开展实践教学 强化价值观教育 每个人的价值观念都是在与人、社会和自然的相互活动 中产生的,高校应积极倡导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教学活动, 让他们在最直接的体验和最广泛的参与中得到锻炼和考验, 进而深入理解与领悟价值观教育的内涵和实质,自我修正价 值倾向方面的缺陷与偏差,接受正确的合乎社会要求的主导 价值观念。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应该兼顾校内实践与社会实 践两种路径。首先,实施校园动态实践,弘扬主导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在进行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应当探索和创 新将教学活动与校园文化、大学生成长有机融合的机制和模 式,我校曾经有创办 MMD 社团并成功开展系列活动的宝贵 经验,应该将这方面的基础和传统继续发扬和推进;
社科部 应与团委、学工处、宣传部等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调, 积极策划和组织以弘扬和倡导主流价值观为题材的演讲比 赛;
为开阔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力,适应当前文化大发展的现实需求,社科部可以在地方文化进校园方面 作一些积极的工作,诸如:邀请专家、学者等开展与价值观 教育相关的讲座、报告组织师生座谈、问题探讨与答疑等活 动。其次,创建实践教学基地,深化价值观教育。基于培养 社会当前急需的综合性人才的目标导向,紧密联系现实的实 践教学已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根据目 前思政课在实践教学积极探索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展开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 1) 红色教育基地。红色 教育是立足传统,开拓创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主 旋律的有力支点,我校立足河北实际可以考虑建设以华北烈 士陵园、西柏坡、冉庄、涉县、白洋淀等革命战争遗址地为 中心的红色教育基地。( 2)社会教育基地。立足新农村、企 业改革、社区管理、文化产业等当前社会改革与发展中的重 要领域,引导大学生关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议题,正确认识 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引导大学生对国情、省情、乡 情有一个清醒的认知。比如可考虑在曲寨、周家庄、石药集 团等部门建立长期合作的社会教育基地。
( 3) 公民教育基 地。随着当前创建公民社会的现实趋势,对公民的道德情操、 人格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有良好思想道德情操的大学 生未来才能肩负起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公 民教育可以选择敬老院、监狱、劳教所、医院、体育中心、 火车站等公共服务部门作为教育基地,开展社会服务于志愿 者服务活动,例如参与红十字会鲜血、捐献、支教支边等。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采用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 比如现场采访、社会调查、调研报告、讲座、座谈等形式, 实施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既体现出实践教学的意义, 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又能使大学生开阔视野、 锻造能力、提升水平。
总之,高校应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鼓 励大学生参与其中,在主流价值体系的正确引领下,促使他 们思考和领悟价值观念,构建并完善大学生价值认同心理机 制,逐步矫正大学生价值偏异倾向,最终实现正确价值观的 形成与塑造。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