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母亲节 > 【微课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范式】

【微课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范式】

来源:母亲节 时间:2019-11-12 08:46:43 点击:

微课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范式

微课学前教育专业学习的范式 相关合集:
相关热搜: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 “微课题研学” 是一种值得探讨和推行的模式,它在学习内容、学习 方式、教学组织方式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呈现出不同的范式。将“微课题研学” 更好地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将进一步优化学前教育 专业教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和专业素 养,同时还有力地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

最近在《中国教育报》刊登了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的《学生不会提 问题!这是教育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的文章,很受启发。回顾我国教育改革,近30 年来,为了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应试教育,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并成为 我国教学改革的主旋律,在理论和实践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但在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为例,目前高 校在培养学前教育师资方面,其课堂教学仍然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满堂灌” 的课堂教学还比较普遍。这就是秦春华指出的“学生越来越不提问题,不会提问 题,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学生很少有提问题的欲望,不知道问题在哪里,即 使勉强提问,提出的也很难称其为问题”的原因所在。如何有效地养成学前教育 专业学生的问题意识,提升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笔者认为可以尝试“微课题研学” 模式。

“微课题研学”是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为研 究对象,学生以研究的方式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的 一种教学方式。与传统的知识传授相比较呈现出不同的范式。

一、学习内容的转变:从获得表层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到形成学前教育专业 思维方法 学前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学生要学会学习,它是一个人生存 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学习的过程是主动参与的思维活动,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而“微课题研学”的最大特点是解决小而有研究价值、简单可行的问题,即以学生 原有知识为思维起点提出问题、发现规律、提出猜想、解决问题,研究过程是学生主体参与和过程体验的过程,体现了主体教育思想,也就是学生作为学习主体 在教学过程中自主探究教学,这体现了研究问题的一般思维过程,这是个学生从 获得表层知识到形成思维方法的过程。

学前教育专业课,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带有很强的实践性,其学习的过程 应该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更应关注过程,强调课堂教学是以传授获取知识和解决 问题的方法为主要目的。传统的学前教育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以记忆为本,教师 的教学主要以通过范例分析传授学前教育专业知识,学生通过模仿和巩固强化为 主的流程进行,它的弊端是学生获得的知识因是在被动同化认知状态很难得到有 效内化。

内化是个体积极地参与实践活动而获得的认知体系,是通过"同化"和"顺 应"两种机制来完成,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同化”或“顺应”的过程。“微课题研学” 就是通过问题解决,使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进一步分化、合理化,促进学生思考 的深度思维参与、形成知识网络、主动地建构知识,推动学生思维从离散达致融 通。伴随着学生经历多次的问题解答,形成了螺旋上升的循环探究,构建了学生 思考和研究问题的方式,形成了专业思维方法,实现了以传授获取知识和解决问 题的方法的目的。

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实践提高实践能力 个体的学习活动是参与实践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主动过程。1969 年美国学术界研究出了“学习金字塔”(The Cone of Learning),认为不同的学习方 式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实干与阅读、听讲相比是最有效的学习方式,而后者是 效率最差的学习方式,通过模拟实际经验是效率第二大的学习方法。其中以“两 周后我们大概记得什么”为主题,研究表明:1、我们说过和做过的事记得90%;2、 我们说过的事记得70%;3、我们听过和看过的事记得50%;4、我们看过的事记得 30%;5、我们听过的事记得20%;6、我们读过的事记得10%。这揭示了学习方式的 本质问题,除了说过和做过的事属于主动学习外,其他的都属于被动学习。

学前教育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学生应具备的基 本素养,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微课题研学是实现学前教育专业教 育实践的重要方式。学前教育传统教学中,教师主要以教授法进行教学,教师讲, 学生听、记,方法单一,“从书本中来,再到书本中去”, 学生获得的主要是验 证式知识,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缺少主动获取知识的机会,理论与实践相脱 离,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微课题研学比较强调学生通过参与实践主动获取教育信息和资料,这是一个生产知识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关注学生三个方面的能力:查阅资料、收集信息 的能力;处理信息,分析、综合的能力;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学会从实践中去探索和检验真知。因此,微课题研学本质上是一种学习方式, 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和形成态度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研学方式使学生把学前教 育专业知识融入实践和解决问题之中,让学生在思考中发现新知,提高实践能力。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从个体构建知识到合作学习发展团队合作和交 往能力 合作学习是当代教学改革倡导的主要理念之一,其所倡导的合作、互 动、探索的教育理念使课堂得到较大程度的丰富与充实。合作学习理论的主要代 表人物美国斯莱文教授认为:“合作学习是指使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 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取奖励或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合作学习能够全面 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提高学前教 育教学质量。

基于幼儿园教师工作对象的特殊性,沟通与合作能力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 更加重要,需要与教育对象、与同事、与家长和社区进行沟通和合作。为此,《幼 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能使用符合幼儿年龄 特点的语言进行保教工作;第二,善于倾听,和蔼可亲,能与幼儿进行有效的沟 通;第三,能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和资源,共同发展;第四,能与家长进行 有效的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发展;第五,能协助幼儿园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 的良好关系。但目前幼儿园园长普遍反映实习学生的沟通、合作能力较为欠缺。

“微课题研学”特别强调合作学习,并把它贯穿学习过程始终。

在研学中,同伴们围绕着共同的目标,共同确定研究方向、制订方案、收 集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个过程有别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获得的认知 能力取决于个体的主动建构。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感体验以及价 值观念等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这种合作学习形式下,个体与团队达到“双 赢”,个体通过从团队中获得的是团队的经验与社会规范不断建构自己的实践能 力,团队通过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能力的提升发展着团队,正是通过这种持续、 循环的相互作用,学生的合作、沟通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四、教学方法的转变:从虚拟案例场景到真实任务情景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学生经验、思考、探索。认 知理论也强调通过个体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获得能真实反映客观规律的认知结 构,形成有效地解决问题的认知能力。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虽然具备 了专业理论知识,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实战能力”却相对不足。

传统的教学中主要采取“讲授法”进行教学,为了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问题, 大部分教师会通过列举一些实例来解释概念或教育理论,通过角色模拟或体验将 学生带入案例情境之中。这种案例情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理论的 理解,但它的一个弊端就是案例情景是对真实情境加以描述或典型化处理,对于 学生来说,它是一个虚拟的情景,而并非真实情景,因此在学习教育理论过程中, 学生缺少实际的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经验,很难形成直观印象,得到的知识处于 “假知”状态,从而导致理论与实际不能达到很好的衔接。

学前教育专业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涵盖有艺术、医学、人文、 自然科学、教师教育等学科知识,在这种复杂的知识群中若让学生获得解决实际 问题的能力,就必须为学生创设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方式,并且是学生在真 实的学习情境中遇到或出现的问题情景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微课题研学”强调 学生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学习,以真实的情境、真实的情感、真实的问题来贯 穿课堂的始终,可以帮助学生在具体且真实的应用中提升知识的理解度,提高问 题解决的能力。

基于以上论述,笔者认为“微课题研学”是一种值得探讨和推行的教学 模式。尽管针对学前教育专业的应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困难,但如 果我们能够不断地加以探索和完善,将“微课题研学”更好地融入学前教育专业教 学中以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在当前开展创新教育的改革实践中,将进一步优化 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思维能力 和专业素养,同时还有力地推动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专业成长。

作者:赵红霞 来源:理论观察 2016年4期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