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母亲节 > 【安全性的群签名的设计策略】 安全性无效的签名

【安全性的群签名的设计策略】 安全性无效的签名

来源:母亲节 时间:2019-10-07 07:55:22 点击:

安全性的群签名的设计策略

安全性的群签名的设计策略 群签名是指由一个特定群体中的一个指定成员代表 整个群对文件进行签名的电子签名形式,是由学者Chaumn最 早提出。早期的群签名方案,在效率性等方面都存在着缺憾。

群签名长度随着群成员的增加而线性增加。经过学者们的努 力,1999年由学者Ateniese、Tsudik提出一个不随群成员数 目增加而增加系统负担,具有很好效率性的群签名方案,该 方案的安全性是依赖于模复合整数的离散对数的求解困难 性。方案的提出使得群签名在现实中的应用前景得到很大提 升。近年来,随着椭圆曲线在群签名中的广泛应用,群签名 又迎来了一次大发展。

1997年,Anderson首先提出了前向安全性的概念。前向 安全就是把整个时间分成若干个有效周期,在每个周期开始 的时候使用更新函数更新密钥,而验证签名的公钥在整个有 效时间内保持不变。即便当前周期的密钥被泄露,也不会影 响前期签名的有效性。Bellare和Miner第一次给出了基于前 向安全性概念的两个前向安全的签名方案。

在群签名方案中确保安全性是前提。避免多次重复建立 群签名系统,提高效率,避免过度浪费资源是优秀群签名方 案的目标之一。结合以前的此类文章,笔者认为在群签名方 案的建立中,重复使用群签名方案,能有效地节省资源,若 能赋予方案以前向安全性,会使得方案在使用中,体现出更 大的安全性和效率性。本文结合双线性对的良好性质,设计了一个具有前向安 全性的群签名方案,它满足群签名的安全要求,具有较好的 实际应用价值。

一、知识背景 1.双线性映射 双线性映射指两个循环群之间的线性映射关系。设G1和 G2是阶为大素数q的加法群和乘法群,定义双线性映射e:G1 ×G1→G2,对于?坌P,Q∈G1与?坌a,b∈Z*q,双线性对 应具备下列特性:
(1)双线性:e(aP,bQ)=e(P,Q)ab (2)非退化性:如果P是G1的生成元,则e(P,P)是 G2的生成元 (3)可计算性:存在有效算法计算e(P,Q) 2.困难性 在G1和G2中有以下困难数学问题定义。

(1)离散对数问题(DLP):给定P,Q∈G1,找一个整 数n,满足Q=nP (2)双线性Diffie-Hellman问题(BDHP):设a,b, c∈Z*q,给定P,aP,bP,cP∈G1,计算e(P,Q)abc∈G2 (3)计算Diffie-Hellman问题(CDHP):设a,b∈Z*q, 给定P,aP,bP∈G1,计算abP∈G1 二、前向安全性签名方案 一个前向安全的群签名方案一般是由6个多项式算法组成:
1.系统设置算法:给定安全的公共参数。

2.初始密钥生成算法:输入参数和成员选择的任意信息, 返回该成员的初始私钥和验证公钥。

3.密钥进化算法:输入系统所处的时段和前一时段的私 钥,成员计算显示出新的私钥,公钥保持不变。

4.群签名算法:当输入一个消息和一个群成员的私钥后, 输出对消息的签名。

5.群签名的验证算法:当输入对消息的签名及群公钥后 确定群签名的有效性。

6.群签名的打开算法:给定一个签名和群私钥,确定签 名人的身份。

三、具体方案 方案由生成系统参数、成员加入、密钥进化算法、群签 名、验证、打开等几部分组成,具体方案如下:
1.生成参数 群管理员选择安全的参数l,素数q≥2l,椭圆曲线(G, +)、(G1,●)是阶数均为q的循环群,双线性映射e:G× G→G1。H,H1是两个安全的哈希函数。其中H:{0,1}*→G;

H1:G×G→G1;
椭圆曲线G1的生成元为P。群管理员选择S∈ RZ*q,计算PG=SP。则S是系统主密钥,PG为系统公钥。公开 系统参数为(G,G1,H,H1,e,P,PG),将私钥S妥善保 管。成员A秘密选择xA∈Z*q,xA作为长期秘密值。计算 Pa=xAP, PA=e(Pa,H(IDA))作为长期公钥。其中IDA 为身份信息,并妥善保管xA。

2.群成员的加入 成员A想要加入群,他与群管理员执行以下协议:
将(IDA,PA)通过安全的物理信道传送给群管理员。

群管理员对身份进行确认后保存(IDA,PA),公示PA。若 有异议,中断协议。

群管理员选择rA∈Z*q,计算UA=e(rAPA,H(PG)), 随后将UA通过安全信道发送给群成员A。UA就是成员A的签名 证书。保存(IDA,PA,UA) 3.密钥进化算法 (1)设置算法:选择的安全素数w,计算N=wq。成员签 名密钥的有效期被分为T个时段。

(2)密钥进化算法:当系统进入第i(1<i≤T)阶段, 成员A就要对i-1时间段的私钥UAi-1进行替换,成员计算得 到下一个时间段第i阶段的签名密钥为UAi=UAi-12modN,同 时群管理员计算所有群成员第i阶段的签名密钥,并计算公 布Oi=∏UAi。

4.群签名 对于需要签名的消息M,成员A选择t∈Z*q,计算得t-1。

计算B=UAt-1,C=t-1H(IDA),D=Pat,E=tH(M),则对消 息M的签名就是(M,B,C,D,E,UA)5.验证 接受到签名后,进行下列步骤:
(1)查看UA是否整除Oi,若整除接受,否则停止。

(2)计算H(M),可通过如下等式验证签名:
e(B,E)?=e(UA,H(M)) (3)计算e(C,D),看结果是否可在公示栏找到,若 找到,接受签名;
否则,拒绝接受签名。

6.打开如下 一个群签名(M,B,C,D,E,UA),发生纠纷时,群 管理员依据保存的(IDA,PA,UA),查找成员信息,确定 真正的签名者。

四、群签名的安全性及效率分析 1.方案的正确性 若群成员能够按照签名设计的方式进行签名,则能得到 正确验证:
e(B,E)=e(t-1UA,tH(M))=e(UA,H(M))t · t-1=e(UA,H(M)) e(C,D)=e(t-1H(IDA),tPa)=e(H(IDA),P) t ·t-1=PA 2.安全分析 (1)方案能抵制恶意的攻击 假如攻击者是合法的群成员,攻击本群签名体制,由方 案可知困难等价于攻破双线性对的困难问题,这是不可能的。(2)恶意攻击者无法伪造签名 要伪造一个不可追踪的签名,他必须能伪造群签名证数 Ei,从签名算法可知,困难等价于求解双线性对的 Diffie-Hellman问题,这是不可能的。

(3)任意多个群成员合谋都无法伪造签名 群成员合谋伪造一个不可追踪的群签名,可以通过两种 方法完成,一是合谋伪造一个新的成员证书Ej,这比较困 难;
二是联合伪造满足验证等式的H(IDi),但同时满足方 程的根的条件,这等于解大素数的高次方程,是不可行的。

(4)群签名的匿名性、不可关联性和可追踪性 根据群签名的打开算法,要计算成员身份所对应的H (IDi)值,必须先恢复签名生成算法的PA=e(Pa,H(IDA), 而由于双线性对的性质使它成为不可行。若给定任意两个签 名,判断这两个签名是否来自同一群成员,需要判断这两个 签名使用的证书是否有关联。从签名过程可以看出,这是不 可能的,由此可知,群签名满足匿名性、不可关联性和可追 踪性。

3.效率分析 方案是基于双线性对设计的,双线性运算的计算复杂度 远高于其他运算,所以方案安全性高。根据方案设计使用方 案时存储的代价小,对群成员的计算能力要求低,实现本系 统只需低宽带,故易于实现。签名方案的验证算法不随成员 个数的增加而增加,方案签名验证阶段需要2次、验证阶段2次,总共4次。方案不仅提高了计算效率,还可以多次使用, 故而节省了资源。

本文提出一个具有前向安全性群签名方案,新方案具有 固定长度的群公钥和群签名,加入新成员时也无需更改群公 钥,而且可以实现群成员的删减。同时,方案能抵制合谋攻 击,是一个实用的群签名方案。但本方案效率有待提高。

参考文献:
[1]Chaum D. Heyst F. Group signature[C] //:
Proceeding of EUROCRYPT’91. Berlin:
Spring-Verlag,1991:
257-265. [2]Ateniese A, Tsudik G. Some open issues and new directions in group signature[C] // Crypto’97, LNCS 1294. Berlin :
Springer-Verlag, 1997:
410-424. [3] Anderson R. Two remarks on public key cryptology[R].Invert Lecture ACM-CCS’97 ,1997. [4]Bellar M,Miner S. A forward-secure digital signature scheme [C] // .Crypto’99 spring-verlag,1999:
431-448. [5]马冬兰,张建中.前向安全的制定接受者恢复消息 的部分盲签名方案[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40(1):6-8. [6]王哓明,陈火炎,符方伟.动态门限群签名方案[J].计算机学报,2004,27(9):1182-1186. [7]赵泽茂.数字签名理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 [8]Camenish J,Stadle M. Efficient group signature scheme for large groups[A].Advances in Cryptology-CRPTO’97, Berlin:Spring-Verlag, 1997:410-424. [9]Ateniese A, Camenish J, Joye M et al. A practical and provably secure coalition resister group signature scheme[C] Advances in cryptology-CRYPTO’00. spring-verlag, 2000:
255-270. [10]杨镛,张建中.一个基于离散对数和因数分解问 题的电子选举协议[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8,26(1):
133-135. [11]王玲玲,张国印,马春光.标准模型下基于双线 性对的前向安全环签名方案[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9, 31(2):448-452. 基金项目: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项目(yzk1104)。

杨镛(1971-),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密码学。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