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农民收入的现状 目前,如果按照国际贫困线衡量,那么我国的农民从总 体上看仍未脱贫。在我国整个经济增长减缓的大背景下,我 国农民的收入状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农民收入来源多元化,其中农业比重降幅很 大 毋庸置疑,农民的第一大收入来源应是农业,而如今我 国农民靠传统种植业为唯一收入来源的格局已经被打破。近 些年来,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为负增长,非农 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从近10多年农业收入占全 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来看,1997年之前,家庭经营性收 入所占的比重一般保持在70%至75%,1998年后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急速下滑,1998年为67.8%,1999年为65.5%,2000 年为63.3%,2001年为61.7%,2002年为60%。由此可知,尽 管农业收入仍然为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已不再是农 民增收的主要来源。
(二)农民收入虽有增加,但增幅比较小 据国家统计局2009年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 和2003年我国农民的实际人均纯收入增长率分别为5.9%和 6.0%,到2004年环比增长率高达12%,2005年和2006年环比 增长率分别为11%和10%,而2007年和2008年的环比增长率分 别为9.5%和8%,这些数据表明,我国农民的收入水平虽有增 加,但因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强烈冲击和国内经济持续平稳发 展的影响,增长幅度减缓,增长速度减慢。
(三)不同区域的农民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悬殊 2000年,东、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基尼系数分 别为0.42、0.35和0.41,表明近年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 中、西部地区的收入差距进一步增大。2001年,收入最高的 浙江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为4582.3元,而最低的贵州省农民人 均纯收入只有1411.7元。从全国看,2000年农民居民的人均 纯收入比1995年增长了16.6%,其中,东部地区增长了19.2%, 中部地区增长了9.7%,西部地区增长了1.8%。由此可见,我 国不同区域的农民收入差距很大。由于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体 制的限制,近些年,随着我国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 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从表1可以清晰的看出,2002年我国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475.63元,2008年为 4760.62元,年均增加123.3元,年均增长率为12.47%。而2002 年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的收入为7702.81元,2008年为 15780.76元,年均增加407.7元,年均增长率为13.45%。2009 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城乡收入的比例从 2002年的3.11:1提高到2008年的3.32:1。
二、科技文化知识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影响农民增收的诸多因素中, 科技文化知识的作用不容小觑。在科学技术普及的今天,农 业要想得到发展,必须增加农业的科技含量,积极推广农业 技术,使我国的农产品向规模化和标准化方向发展,大力提 高农产品的质量。如今,传统型只靠体力的农民,在发展现 代农业方面已经没有了立足之地,不掌握知识的农民无法靠 科技而致富。农村职业教育要为农民增收服务,需要对我国 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素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提高科技文化知 识对农民增收的重要性认识。
(一)我国农民的受教育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虽然不断的发展,但由 于我国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的70%,再加上农村教育一 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导致我国农村人口的受教育 程度普遍偏低,总体上文化素质不高。从表2可以看出,我 国农民初中程度及初中以下劳动人口仍占农村劳动人口的 87.72%。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13.6%。农民整体素质偏低,对农业技术的吸纳能力差,严重影响了 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此外,未受 过职业技术教育或培训的农村劳动力与受过职业技术教育 或培训的农村劳动力相比,其生产技能水平也比较低,但是, 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劳动力所占比重较 低,还不足20%,而未受过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村劳动力的比 重则超过了80%。对于青年劳动力来讲,悬殊更大,接受过 专业技能培训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不足9.1%,接受过农业职业 教育的农村青年劳动力不足5%。
(二)受教育程度对增加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业的发展主要靠政策和技术,但无论何种技术和政策 最终都需要通过生产者来实现。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民,整体 上科技文化素质就偏高,这有利于农民吸收和引进农业科学 技术,对农民增收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由于知识经济时代的 到来,农民收入的变化更多的和农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有 关。近些年来,农村二、三产业的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比重 越来越大。其中素质较高的农民,来自农村二、三产业的收 入也较多。据调查显示,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从事农村二、 三产业的收入,文盲户、小学户、初中户、高中户和大专户 占农户现金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8.8%、66.8%、72.5%、73.2%、 77.5%和81.5%。
(三)农业技术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农民增收还受其所接受和掌握的技术的影响,虽然我国每年都有很多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真正能转化为生产力被 农民所利用的却较少,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仅为 30%-40%,有70%左右的科研成果推广不开。究其原因,主要 是农村缺乏大批善于吸收、消化、运用科技成果并将其转化 为现实生产力的农民。2001年,农业部对河南省1000户农村 住户进行的调查显示:接受过职业教育或者技术培训的农民, 其家庭纯收入显著高于没有接受过培训的农民的家庭纯收 入,而且接受教育的家庭成员越多,家庭纯收入越高。由此 可知,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举足轻 重的影响。
三、农村职业教育为农民增收服务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中指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把加强职业教育作 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强化职业教育资源 的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因此,农 村职业教育要为农民增收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以农为本,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 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为此,农村职业教育必须适应新 形势,立足国内国外的实际,着眼于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的 未来趋势,以现代农业思想为指导,从有利于农民增收这个 角度为出发点,明确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定位。首先,坚持 以农为本,深化农村职业教育制度和体制的创新,更新教育观念,以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市场和农村青年的发展需求为中 心来办职业教育,要突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主动适应现代 化建设的需要,从根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培养 造就新型农民,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其次,要加强政府的 统筹力度,协调各部门的合作,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 量。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 展,政府和各部门要从战略高度来认识和重视农村职业教育 的发展,以农村教育发展为重,以农为本,把农民的利益放 在第一位,使农科教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筹与结合,实现资 源的共享。另外,还要调动和发挥社会各界力量举办农村职 业教育的积极性,形成多种办学格局。
(二)创新办学模式,办特色职业教育 由于农村职业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改变以往单一 的、学历型的办学,根据农民的实际需要,实现办学模式的 多样化。首先,改革办学体制。实行弹性学制,逐步推行学 分制,大力提倡农学结合,分阶段完成学业。同时,要实现 各级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各类教育相互沟通,最终形成学历 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存的农民终身学习和培训的办学体制。
其次,改革教学方式。实行产学研相结合,把学校和农民真 正的联系在一起。学校可以让农民在学校已有的实验场所学 习,也可以把实验场所建在农民的试验田,要做到送教下乡, 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和示范,为农 民提供一个学习、进修和培训的良好服务平台。最后,学校还可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调整专业设置,把市场的需要、 农民的需要和当地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办特色专业。
(三)加强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 农村职业学校是农业科研成果研发和转化的主要场所, 农村是农业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阵地,农村职 业教育应该发挥自身的纽带职能,加强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力度,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利用率。在研究开发方面,农村 职业学校,上要与高等院校、科研研究所等联合,下要与农 业局和农科站等联合,结合当地农业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 行科研活动,及时解决农民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农村职 业学校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农民当前的需要,大力推广先 进的农业技术。可以先推广实用的技术给当地农民,确保农 民真正掌握和运用科学技术,并随时给他们提供指导和帮助, 可以在技术实用过程中,农民和农村职业学校的相关负责人 员及时沟通,以保障技术真正给农民带来实际的经济效益, 这是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与有关部门及劳动力市场结合,掌握并发布一定 的用工需求信息 目前,我国农村家庭的收入越来越多元化,其中农业纯 收入的比重日益下降。研究表明,由于土地的制约,加上城 镇化的发展,人们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外出务工已经成为 农民的主要谋生出路。而现在我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主要 靠家人、亲戚、朋友和同乡的介绍,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再者就是,城镇一些职业中介机构因为自身利益问 题而存在着一些欺诈行为,而不被外出务工人员所信任,致 使许多农民就业困难,家庭经济窘迫。因此,农村职业学校 应该与城镇劳动部门及劳动力市场相结合,并与他们建立一 定的联系,及时掌握和发布一些一定区域的用工信息,促进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有序流动,促使他们更好的就业,为农民 的增收服务,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总而言之,农村职业教育要通过自身的办学条件和优势, 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培训,提高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提升农民 自身的整体素质,使农民个体走向专业化和技能化,从而不 断提高农民自身在社会经济运行中的素质和能力,增加农民 的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社会发展。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