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雷锋 > 蒙氏混龄_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初探

蒙氏混龄_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初探

来源:雷锋 时间:2019-11-12 08:41:09 点击:

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初探

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初探 本文从完善我国幼儿园评价体系,逐渐调整幼儿园的设备建设,开展适合 我国国情的混龄教育试点研究,努力提高我国师幼比以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等 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混龄教育模式。

蒙台梭利教育”是意大利女教育家玛丽娅·蒙台梭利博士所创建的,它 以其独特的教育方法和富有成效的教育魅力风靡世界,并受到普遍的欢迎,影响 了整个20世纪,并在21世纪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蒙台梭利的许多教育理念和教育 方法已经为我们所实践并证明是行之有效的。蒙台梭利关于幼儿教育的思想并不 算深奥难懂,却处处充满了真知灼见。

一、混龄教育概述 在蒙台梭利的众多教育思想观点中,混龄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形式。

所谓混龄教育是指把三至六岁的学龄前儿童组织在一个创设好的区域一起学习 共同生活及游戏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打破了班级和年龄的界限,这种教学类似生 活实际,能使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学会理解和关心他人,并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 力。在国外蒙台梭利式的幼儿园和蒙台梭利教育中,班级组织形式基本上采用了 “垂直式”的混龄编班,因此混龄编班可以被看作是蒙台梭利教育法的一个重要特 点。蒙台梭利认为“按年龄实行隔离是一个人能够做的最残酷最不道德的事情之 一,对儿童也是如此。它打破了社会的契约,剥夺了生活的滋养。在大多数学校 里起初是按性别,然后是按年龄进行分班的… …这其实是一种人为的隔离,阻 碍了社会意识的发展。”因此她提出,混龄班有利于幼儿的交往与合作。因为,5 岁儿童的心理比我们更接近3岁儿童的心理,幼儿很容易学会我们认为是难以传 授的东西。在他们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人们在成人与幼儿之间很少发现的交流与 和谐。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现状 在我国,当下独生子女家庭较多,独生子女在个性发展上普遍存在以 自我为中心,责任感差,独立性差,缺乏与他人沟通交流能力,不懂友爱和关心 他人,并且不怎么懂得谦让与宽容;除此之外,教师的整体水平与素质也处于需 要不断提高的状态,教师要判断和分析不同儿童行为的发展意义,及时采取有效 的应答和指导策略。因而对教师的环境创设能力,观察能力和教育机智提出了更 高的要求。然而在同一班级中,年龄跨度越大,成人和儿童所能接受的行为和成 绩的跨度就越大。具体而言,在混龄教育活动中,面对比自己小的弟弟妹妹,因 为榜样的自我心理暗示,年长的幼儿更愿意表现自己的谦让,勇于作出分享的行 为,从而享受当哥哥姐姐的乐趣与责任,这有助于克服独生子女身上任性霸道等 消极的情感。而年幼的幼儿在与年长幼儿的交往过程中,其理解能力、观察能力 及模仿能力均得到了发展,独生子女的自私、缺乏责任感、独立性差、交往能力 低等不良行为和性格也得到了纠正。混龄教育的实施也改变了幼儿被动的学习方 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因此,不管对年长幼儿,年 幼幼儿或是特殊儿童都需要有观察模仿多种能力的机会,也需要有在同辈中发现 同伴的机会。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为幼儿营造了一种类似于兄弟姐妹相处的 大家庭氛围"弥补了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的不足,更多地满足了幼儿社会性交往和 合作学习的需要。增加了幼儿体验、认知、发展的机会,促使幼儿自我学习,获 得成功,成为自主、自立、自信的人同时对幼儿的角色扮演和交往能力、社会责 任感的形成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三、我国实施混龄教育的具体策略 实现目标的游戏策略,培养合作增强认知,社会认知是幼儿社会性发 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的是个体对自我、他人和人际关系的认知。认知教 育包括对自我及他人的认识,对日常行为规则、社会性交往规则的了解与掌握, 对他人意见和想法的理解、领会与尊重。提高幼儿的社会知识是开展幼儿社会性 认知教育的知识基础。认识自我、他人、社会的有机结合是开展幼儿混龄教育的 必然选择;培养情感学会分享混龄教育的实施对幼儿社会性情感能力的培养与发 展影响尤为突出,其作用体现在情感体验、交流、调控三大方面。

所以,在进行对幼儿园蒙氏混龄教育模式的探索中我们要多考虑到现 在社会的现状与现在教育的模式。多考虑孩子们的想法:一些游戏孩子们是希望 与年龄相仿或年龄不同但相差不大的孩子一起去探索还是与教师一起,并且要尊 重信任孩子的成长速度与能力,为他们的以后兴趣习惯的建立奠定基础。

实际上却可以收到常规思维中难以产生的效果。即使有的学生不能实 现目标,但把握过程总比放弃过程好,有目标总比无目标好,希望总比失望好。

五、尊重式激励。鲁迅认为“要教育儿童必须尊重和理解儿童,如果不先行尊重和理解, 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发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 就在于让学生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作为一名教师,要始终尊重学生成长 的需求,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在健康发展中发挥自己的潜能。新课程理念 要求珍视学生的独立人格,尊重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尊重和信任学生是对教师 基本的品德要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示出 我们对个人的要求。”用信任和尊重传递出期望和要求,远比任何说教、批评都 更有效。“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 一个灵魂。”我们班主任应摒弃年龄、权威、阅历方面的所谓优势地位,主动蹲 下来,去了解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平等地与他们沟通和探讨,要从心底尊重另一 个心灵。

著名的教育家斯宾塞“快乐教育”思想的要旨就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最大可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就得善于 运用符合“快乐教育”思想的各种激励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挖掘其潜能, 激励他们积极向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身“内部力量”的作用,培养出让社会 满意的合格人才。

作者:董玮玮 来源:杂文月刊(学术版)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