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学习的不适应 学习节奏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由中小学阶段的教师为主 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如今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更强调自学式教育,课堂讲 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不少学生感觉跟不 上老师的节奏。课堂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还要阅读大量 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因而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
不少新生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结果完全适应不过来。
不知道学习目标在哪里,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 目标。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感觉自己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容易产生懈怠心理, 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未能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 前后的“动机落差”。此外,不少“90后”新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 响,有时会有意无意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诸如“他们玩我也玩”,“他们谈恋 爱我也谈恋爱”,随波逐流。
3、人际关系不适应“90后”大学生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换位 思考、体谅他人方面比较欠缺。另外,由于缺乏与兄弟姐妹或者玩伴之间的互动, 不少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较为欠缺。在与大学里的新同学接触时,由于 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 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 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而不少新生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认为大 学的同学没有高中那么单纯,那么好相处,从而感到孤独和苦闷。
二、促进新生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适应过程中,不少新生出现焦虑、空虚、迷茫的情绪,还有少数新 生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退学的想法。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利于帮 助他们较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环境,确定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以良好的 身心状态学习和生活。
1、开展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学教育活动 首先,高校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介,积 极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新生报到场所或宿舍区布置新生适应 主题展板和海报,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常见的适应性问题,指导学生如何适应、 调整和应对。其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提前培训一批专门做团体辅导的朋辈 心理辅导员,或对带班学长学姐进行团体辅导技能培训。待新生入学后一两天, 由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人员和制定新生团体辅导方案,开展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活 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再次,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学校其他心理咨询 师面向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讲座内容宜针对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 一系列问题,做出一些指导。通过讲座,能使新生了解自己在适应过程中所面临 的问题和产生的情绪,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提高心 理咨询求助意识,知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地点、联系方式、师资力量、预约方 式及咨询时段等,以便适应不良时能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求助。最后,组织新生 参观心理咨询中心,让新生到现场观看预约等候室、沙盘游戏室、个体咨询室、 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体验音乐放松椅、沙盘等心理产品,对心理咨询 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此外,可以在新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的过程中,发放一些大 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的宣传册、书签等,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2、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平台促进新生适应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 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精神,教育部制 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其中明确规定高校 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 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 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在帮助新生在适应的各种 措施中,没有一个平台有心理课堂这个平台影响面那么广,那么有针对性。因此,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在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便开设,课堂内容应涉及大学 生心理健康标准、新生适应指导、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 恋爱情感及常见的心理障碍等章节。这些内容将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 活。另外,还要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回访辅导。
3、加强日常心理咨询和辅导 一是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老师。二是辅导员高校所有教职员 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 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 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的重要力量,每年应为他们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应对学生宿舍 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
作者:陈鹏元 第2篇:试论理论心理学的发展与走向 心理学借助于实验的方法从哲学的母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 学科,因此,实证主义作为心理学重要的方法论,一直深刻地影响着心理学的发 展,甚至在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中,曾一度为向自然科学看齐而抛弃理论心理学, 对于理论的探索鲜有问津,因为实证主义认为一切不能以观察或实验来证明的概 念和理论都是虚假的和无意义的,不被科学所接受,而只有方法和逻辑才是通往 真理之路。
一、理论与实证的对立 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的分离、争论开始于华生的行为主义。受行为主义的影响,许多人误解理论心理学空泛无物,没有实际内容,不能做出任何 科学发现。在心理学独立成为实证的科学之后,心理学家就一直矫枉过正,在反 对哲学思辨的同时,强烈地反对所有形式的哲学研究进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认 为这种形式的研究没有任何科学的意义和价值。这在某种程度上维护了心理学的 实证科学的性质,为心理学摆脱哲学思辨而成为一门科学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使心理学往更严谨的自然学科不断靠近。但由于实证主义对心理学的完全客观化 和确定化也在相当程度上使心理学放弃了对理论基础的探索,一直缺乏对自己的 理论基础或理论前提的反思。这导致心理学实证研究的资料得到了迅速增加,但 理论根基和理论建树却一直十分薄弱。具体体现在心理学缺失统一的理论根基, 缺少多样的理论创造。
心理学从诞生之日一直到目前为止,始终就处在四分五裂的境地。无 论是对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学科发展的理解,对心理学的理论概念和理论学说的 建树,对心理学的研究方式和研究方法的确立,对心理学的应用手段和应用技术 的实施等等,都没有统一的和普遍的认识、理解和采纳。
这种理论心理学与实证心理学双方对立的尴尬局面,同样导致了理论 心理学派的学者对于实证研究的技术和手段一无所知,甚至走向空洞。而实证心 理学派的学者则只是埋头于实验研究,缺乏必要的理论修养。不断的割裂与对立 使我们看到,理论心理学和实证心理学是不可分割的,纯粹的理论研究是空洞且 缺乏说服力的,而纯粹的实证研究也只是一些零碎的实验,不能保持心理学研究 的完整性与整体性。大量实证主义的兴起造成了对理论心理学的批判,使理论的 地位降到了最低点。可是实证心理学的大行其道并没有促使心理学更好地发展, 反而陷入这样一种怪圈,那就是,众多学者埋头于收集事实资料的实证研究,将 这些所谓的实验看作是心理学的全部,把人类心理等同于机器的延续,企图依靠 数字来描述和解释人类的心理和行为,结果造成心理学缺乏一种统一的科学范式, 难以将各种研究进行糅合。
心理学就是这样一门独特的学科,它以人类心理为研究对象,人的心 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在人的意识活动中,外界环境能否起作用,能起到什 么样和什么程度的作用,并不简单的取决于外界环境,而是决定于外界环境在一 个什么样的内部的心理基础上,这是内部和外部环境共同起作用的。人类心理具 有不可操作性和难以量化性,因此将人的心理现象完全等同于物质无疑会形成心 理学发展的困境。这种心理学发展的困境让众多人士确切的了解到,心理学正常 发展的轨迹是不可能脱离理论心理学的指导而独立存在的,只有将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结合起来,用这“两条腿”走得更远。
越来越多的学者也认识到,理论心理学的研究与实证心理学一样,对 心理学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任何一个学科的发展都是理论与实证相辅相 成的,比如作为自然科学代表的物理学一样,理论物理学也是物理学科中不可或 缺的部分。对学科理论建设的忽视必将导致一门学科的破碎与分裂,会使得学者 专注于某一小部分的研究而忽略掉学科整体,且研究与研究之间难以互相交流与 促进。有了实证研究的大量经验材料,就更需要发展理论来将所有实证研究的结 果做一整理和加工,形成各个领域的内在联系。
二、理论心理学的概念与发展趋势 从以前对理论心理学的批判到现在理论心理学的复苏与发展,笔者认 为有必要对理论心理学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叶浩生先生认为,理论心理学是一门 从非经验的角度,通过分析、综合、归类、类比、假设、抽象、演绎或推理等多 种理论思维方式,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索的学科,并对心理学科本身发展中的一些 问题进行反思。它在心理学中的地位就像是理论物理学和理论化学在物理学和化 学中的一样,是心理学的学科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就理论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来说,主要包括元理论和实体理论两大部分。
元理论研究主要有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心理学的学科问题,如学科研究对象的性 质问题;
心理学发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心理学与哲学、 生理学、物理学等自然科学的关系;
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与社会的关系;
心 理学研究的社会意义和伦理意义。二是方法论问题,包括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 选择方法的依据、理论的评价标准、科学哲学对心理学的影响,研究方法与对象 的关系,研究方法的利弊得失,心理学研究所应遵循的指导原则。三是心理学的 基本框架问题,包括心理现象的分类,各分支学科的内在联系,沟通不同分支学 科、不同心理现象、不同理论学派之间的概念框架等等。概括的讲,元理论就是 说明理论性质的,它讨论理论效度的构成要素等问题,不仅包括人的心理活动规 律、学科发展历史、未来前景和方法论等宏观问题,也同样对中观理论核心问题 进行反思和概括。元理论的最终目标就是试图寻求一套对心理学知识普遍有效的 判定方式,重新整合自身并形成统一的理论。
理论心理学的实体理论是有关人的心理和意识特性以及各种具体行 为活动模式、规律的理论,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一般理论,意识和心理 的特性,包括意识的起源、意识或心理的结构、身心关系、遗传与环境的关系、自由意志与决定论。比如心理学中的人工智能理论、心理学的系统论、心理过程 的信息论、项目反应理论、决定论和意识论等就属于这一部分。二是具体理论, 如感觉理论、知觉理论、学习理论、人格理论、情绪理论、能力理论和创造力理 论等等。这类理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理论思维同实证研究是相互结合的,即从其 它实证学科中获取数据和资料,从中抽象概括出一般的规律和特点。
一门学科的成熟在于学科自身的自我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自 我构建等等,因此对理论心理学的探讨,可以推进心理学的快速发展,提升心理 学的学术创新,通过推进理论的反思促使心理学走向成熟和繁荣。综上所述,理 论心理学将会在心理学的长足发展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认 为以后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考虑。
1、注重元理论与实体理论的有机结合 元理论是学科的基础理论,它是心理学学科性质的高度理论概括,是 心理学的实体理论和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指导思想和指导原则,任何一门学科都必 须具有元理论的部分,否则就是一个缺乏核心的松散联盟,不能称其为科学。如 果说元理论主要依赖于抽象思辨的方法,那么实体理论的探讨则更多地依赖逻辑 推理和数学演绎的方法。实体理论不同于元理论之处在于,它的研究对象不是心 理现象或者心理科学的整体,而是一些特殊的和具体的心理现象或问题。如果说 元理论的探讨主要依赖于抽象思辨的方法,那么实体理论的探讨则更多的依赖逻 辑推理和数学演绎。元理论是心理学整个体系的核心,实体理论则将理论心理学 与实证心理学的关系拉近了一步。
2、实践应用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实际上也强调要建设一种面向生活实践的心理学。
心理学的作用应体现在解决现实社会中的重要问题,同时对人的实际生活也发挥 着隐性的、实在的支配性作用。理论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而应用 研究又是理论研究的延伸。有学者提出,理论本身便是实践的一部分,在实践中 包含着理论的成分。作为一种理论型的现代心理学分支,其发展目标则应该是对 自己的学科和职业实践活动有所贡献。正因为如此,当前西方理论心理学者也越 来越重视心理学的社会应用工作,以便能为心理治疗、咨询、教育、测量和组织 管理工作等心理学的传统职业活动提供服务。近年来,以建构主义为代表的西方 理论心理学研究学派,不仅在教育领域发挥了观念先导、实践操作的整合引导作 用,而且建构主义的心理治疗与咨询模式,也已经出现在家庭疗法、叙事疗法、交往互动疗法等职业实践中。理论研究可以用来说明研究对象,形成知识体系, 可以衡量应用研究中的理论背景、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是否合理。目前理论心理 学不但为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了贡献,而且能够使心理学的社会职业实践有所 丰富,这必将会给现代心理学的理论研究带来更大的生命活力。
3、从研究方向的拓展上加大跨文化心理学理论的研究 跨文化的心理学研究近些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而西方理论心理学一 直重视跨文化问题的研究。理论心理学的跨文化研究是西方心理学跨文化心理学 研究热潮中的一部分,重点是探索不同文化包括不同国家、民族、宗教等背景下 心理学之间的联系、沟通及其一般规律。作为理论心理学,其特殊的使命决定其 应该加大对跨文化理论研究,形成的不同心理学理论并进行有机整合,从而建立 一种大心理学观。随着世界一体化的加速,随着国际间政治、经济、文化、思想 等交流的进一步加深,对于跨文化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必将出现迫切的需求。拿中 国的心理学发展来说,我国现代心理学的起源不在于独立的本土的理论构建,而 是对外国特别是西方心理学理论的引进,这虽为我国心理学奠定了很大基础,但 也使得我们的心理学被限定在了外国的理论框架之中。因此,做好理论心理学的 跨文化研究和本土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在研究中充分考虑不同国家和民族的 传统文化和风俗,才能使心理学有更广泛的适应性。总之,从心理学历史的发展 轨迹可以看出,理论心理学的复兴是心理学自身发展要求摆脱困境,获得重生的 历史必然,它的建立和进一步发展将促进心理学研究进入新的境界。
最后,相信理论心理学与其他学科,如认知神经科学、社会认知、计 算机科学等的结合,必将大大推进现代科学心理学的健康发展。
作者:张妮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