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雷锋 > 回归戏剧本质_戏剧本质

回归戏剧本质_戏剧本质

来源:雷锋 时间:2019-10-17 07:56:15 点击:

回归戏剧本质

回归戏剧本质 文│朱晓敏 案例背景 《枣儿》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第四单元第三篇课文。

本文围绕“枣儿”展开情节,描述了老人和男孩之间的一段 亲切交往,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农村社会变迁状况。

很多老师在上这一单元课文时,选择简略带过,因为中考涉 及戏剧的内容并不多。再者,就这篇课文而言,随着时代的 发展,它的主题似乎有些过时,因此简单学习或者干脆略过 不上也在情理之中。但是,我认为《枣儿》有着重要教学价 值,我们可以从戏剧体裁本身入手去分析它的作用。

第四单元是戏剧单元,目的是让学生认识戏剧体裁,认 识矛盾冲突在戏剧中的作用。九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已经学习 了本单元的前两篇《威尼斯商人》和《变脸》,了解了戏剧 体裁的相关知识,掌握了戏剧冲突对于分析人物性格所起的 作用。其实,戏剧冲突不仅仅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 也可以揭示作品主题。

这一篇排在本单元的第三篇,有了前两篇学习的铺垫, 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戏剧冲突来把握作品主题,更进一步 地学习戏剧冲突的作用。因此,我将“通过分析戏剧冲突来 把握作品主题”作为《枣儿》的学习目标,同时也是学习的 重、难点。

教学过程环节一:旧知导入 上新课之前,我采用旧知导入法,调动学生记忆。

先让学生回顾前两篇所学的戏剧冲突的概念。然后,我 将概念出示在课件上,全班一起温习:
戏剧冲突是表现人与人之间矛盾关系和人的内心矛盾 的特殊艺术形式, 个体与环境的对峙也是其中的一种。

这时,我问大家,无戏剧冲突版的电视剧《西游记》对 人物形象的塑造有何影响呢?课件展示:
唐僧受命前往西天拜佛取经。

出门看见个猴子很聊得来,猴子说:
西天取经有何难,俺老孙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于是, 一个筋斗带着唐僧来到西天,如来把经书电子版拷给他,嘱 咐不准运用于商业用途。

一个筋斗翻回来,全剧终…… 学生的兴趣立刻被激发,同时敏锐地察觉到,这样的版 本根本无法分析出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

这样,老师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课的学习:戏剧冲突除了 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人物形象以外,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作品 主题。

环节二:展示主问题——《枣儿》有哪些矛盾冲突? 经过课前的预习,学生很快答出:老人盼望儿子,儿子 却未归;
男孩盼望父亲,父亲亦未归。我顺势将答案归纳为:
等待与不归的矛盾。这是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能够很快得出的答案。那么除了 矛盾的人,有没有相互矛盾冲突的物?经过老师点拨,学生 又找出文中的“巧克力与枣儿”,它们构成了另一对矛盾。

所以本剧的矛盾即:
等待 与 不归 枣儿 与 巧克力 环节三:将《枣儿》的矛盾双方剖开,分别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等待”的一方。

其一,老人。老人围绕枣子讲了哪些事情? 讲述这些 事情时是什么心情? 问题的答案比较分散,有点难度,学生需要一点时间小 组讨论。

经过学生补充、老师归纳,我们一起总结为:枣树的来 历、对儿子小时候的回忆、对自己往事的回忆。老人在讲述 这些事情时,时而愉快、自豪,时而感伤、眷念,由此可以 看出老人是个重视亲情、传统、怀旧的人。

为了更清楚地感受老人的形象,我安排了一段分角色朗 读的环节。

男孩 (接住,看枣)爷爷,这熟枣儿和你一样。

老人 和我一样? 男孩 和你脸一样,皱巴巴的。

老人 (捏捏男孩的脸)爷爷小时候,还不跟你一样? 脸皮儿像这青枣,嫩白光滑呢。唉!眨眼工夫,六十年过去了——快吃枣儿吧。(从匾子里挑了颗熟透晒干的枣儿)你 吃这颗。

男孩 (拿起熟枣放进嘴里)还是皱巴巴的甜呢。

老人 甜是甜,不中看,谁要啊。

这段台词要读出男孩的天真,老人的惆怅。另外,这些 台词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不能只按字面理解。这里的“枣 儿”不仅仅是枣子,更是在暗指老人自己,老了没人要,更 是暗指故乡,儿女不愿回来。

其二,男孩。男孩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他期 盼父亲归来? 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即可概括出:
天真活泼、孝顺、懂事。

这里,我依旧安排了分角色朗读的环节。

老人 回吧,回去等你爹。

男孩 ——哎,爹带巧克力回来,我分你吃。(踌躇欲 下,又垂头丧气站住) 老人 怎么了? 男孩 爹不会回来了。

老人 哦? 男孩 我爹在城里又有了新家。

(老人上前抚着男孩的头。) 男孩 爷爷,我没有巧克力给你吃了。

老人 咱们有枣儿,我们吃枣儿。(老人将枣儿塞进男孩嘴里,自己也拿起枣儿咀嚼。) 老人 (见男孩不动)快吃快吃,几颗枣儿一起吃,使 劲吃。

男孩 (掀起外衣,露出红肚兜上的衣袋)爷爷,我瞒 着你,还偷偷藏着一颗枣儿,是留给我爹的…… 这一段不仅体现出男孩的天真、懂事,也起到强烈的对 比作用:男孩想念父亲,时刻盼望着父亲能回故乡,而父亲 却留恋城市生活,不愿回故乡看望儿子。

通过朗读、分析,学生深刻地了解到等待的一方如此依 恋故乡,重视亲情。到这里,学生的兴趣更加浓厚了:不归 的一方(老人的儿子、男孩的父亲)到哪里去了呢?紧接着, 分析“不归”的一方。

针对上面的问题,学生先自由设想,然后老师出示本剧 创作背景:20 世纪末,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农村发生 巨大变革,许多农村青年离开故土,到城里谋求发展,只剩 老人和小孩留守家园。

原来,他们老人的儿子、男孩的父亲去城里打工了,他 们或因为忙碌,或因为依恋新的生活,没有再回故乡。

其后,分析另一对矛盾:巧克力和枣儿。

老师提问:为什么老人说你有了巧克力就不会回来了 呢?这个问题要引导学生答出巧克力和枣儿的象征意义,而 非停留在表层。巧克力是城里的、没吃过的新事物,而枣子 是故乡的土生土长的果子,并不稀罕。由此,学生可以看出两种食物背后是有深刻含义的:巧克力象征着新事物、城市 生活,它更吸引着年轻的一代;
而枣儿则象征着传统事物、 故乡,它是老人依恋的纽带。

归纳主题 结合写作背景和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时代变迁,有些 人向往新兴的城市生活,于是离开故园;
而有些人留恋传统, 所以矛盾冲突就产生了。

讲到这里,文章的主题就水到渠成了:剧本表现了感人 至深的亲情,反映了现代化过程中,传统的失落、精神家园 的失落,呼唤人们的温暖亲情和心灵沟通。

全班一起齐读文章最后一段歌谣,一起呼唤亲情:
枣儿甜,枣儿香, 要吃枣儿喊爹娘;

爹娘给个竹竿竿, 打下枣儿一片片;

爹不吃,娘不吃, 留给娃娃过年吃。

总结与反馈 这一单元已经学习了三篇戏剧,请学生总结戏剧冲突的 作用。这时,学生已经能较快地归纳:
情节跌宕起伏 人物性格鲜明 揭示作品主题老师总结: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

最后,再次回到无戏剧冲突版的电视剧《西游记》,请 学生再品。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完全可以发现,我们不仅没有办 法感受师徒四人和取经途中形形色色的妖怪的形象,也不能 读出《西游记》的主题:赞颂不畏强权、敢于斗争的精神。

教学反思 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看,我只设置一个教学目标“通过 分析戏剧冲突来把握作品主题”,清楚、明确。在解决主问 题(本剧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中,主要人物——老人和男孩 的形象特点也自然而然地分析出来。中间适当地穿插朗读环 节,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矛盾双 方的特点及产生矛盾的原因。在具体分析主要矛盾时,我运 用了板块教学法——将双方矛盾分开,逐一分析。这样,解 决问题的过程变得十分清晰,学生容易把握。这个教学目标 的选择符合单元主题的要求,也与前两课的学习进行了很好 的衔接,由浅入深,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把握戏剧冲突的作用。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内 容的选择回归了戏剧的本质,展现了这篇课文的教学价值。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