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家形象定义及其价值 对于“形象”一词,美国学者菲利普科特勒给出了最广泛认同的定义, 即“形象指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某一对象的信念、观念与印象”。在这基础之上,国 际关系专家对国家形象进行了深一步的研究。
美国学者肯尼思博尔丁对“国家形象”的界定,是从三个维度展开的:
其一,国家地理空间,也就是国家的“地理形象”。通俗地说,就是地图形象。其 二,国家的“敌意”或“友好”。其三,国家“强大”或“嬴弱”。在博尔丁的界定中, 国家形象更多的是指第二个维度。芬兰学者阿尔伯拉什认为:国家形象就是决策 者对其他国家的“信念体系”。而所谓“‘信念体系’不应被称为意识形态,因为片面 提及意识形态会被误导。信念体系’是决策者的偏好,通过它决策者对诸如国家 事件进行感知"。
国家形象是指国际社会公众对一国相对稳定的总体评价。由于国家的 对外形象是综合性外交进程的中心,在对外关系中,无论大国小国,强国弱国, 都专注于塑造并传播正面、良好的国家形象,对于贬低国家形象的不利宣传保持 髙度敏感。中国的国家形象塑造,不仅是中国外交的基本目标之一,而且也是当 代中国总体外交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彼此联系,相互作用,对国家形象的 产生、形成也都发挥不同程度的影响。当然,国家形象也不能承载过重,凡是不 直接表现为形象的,不和国家利益有切实关联的,都不属于国家形象的范畴。
总之,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极为重要的无形资产。作为国家力量和民 族精神的展现与象征,国家形象对内表现为凝聚力和向心力,对外表现为影响力 和辐射力,深刻影响着一国的内政外交,直接关系到该国国际地位的髙低以及在 国际竞争中力量的大小。二、电彩电视剧的对外传播现状及中国对电彩电视剧的对外传播的态度和 政策 加人WTO十余年来,我国国产影片生产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增长。2001 年,国产影片数量只有88部,而到了2011年,仅仅9年的时间,中国电影生产数量便 达到了791部。但是国产电影走出国门的数量并没有增加,反而较人世之初减少 了不少。自2001年中国加人WTO以来,我国电影年生产总量逐年递增,而且增 速明显,呈现出井喷的态势,从2001年年产量88部增加到2011年的791部。但是, 我国毎年出口的影片数量并没有随之递增,年出口量时多时少,总体在60部左右 徘徊。在出口影片的票房收人上,总体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我国电影年产量增 量巨大而电影出口量持续在低位徘徊,反映出我国国产影片在海外的市场竞争力 和影响力还很薄弱。另外,在我国出口的影片中,不少单片影片具有较强的票房 号召力。显示的《卧虎藏龙》、《英雄》、《红番区》、《霉元甲》等在美国上 映的商业片票房收入均突破亿美元大关,甚至超过了其在国内的票房收人。这些 现象反映出我国每年出口的国产影片单片质量在不断提高,单片票房的号召力在 不断增强。
所谓“文化政策”是指与文化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各级政府的政策。改 革开放以前我国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文化由政府公共部门领导,被强调 的是其政治教化功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文化逐渐与政治 相分离,1997年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 和基本政策。”经济、政治、文化逐步发展成为相对分离的三大独立领域。文化 部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了进一步开放 市场,纠正以往文化管理部门分割、各自为政的状态,调整审批和管理方式,相 关文化管理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如《文化部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的若干意见》,《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经营资格准人暂行规定》和《外商投资 电影院暂行规定》等等,同时不断完善文化事业法律体系,通过了《关于修改中 华人民共和国着作权法的决议》等,它们以法律形式保护了公民的言论、出版、 着作等民主权利。2004年国家统计局制定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规定了我 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范围。2009年国务院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站 在国家战略的高度把文化产业视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之一,对文化产业是一个巨 大的政策性推动。2010年人民银行会同9部门联合出台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 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2011年中共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 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雇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 是自1949年建国以来首次以“文化建设”为主题的中央全会,通过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明确提出了中国文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是建设社会 主义文也强国。
从以上各个时期国家对于影视作品的政策可以看出国家对影视作品 的生产和输出越来越重视,政策导向也是促进影视的发展,希望其产生更积极的 作用。中国加入WTO后,大力开拓国际市场,文化体制改革激活了国内文化企 业的活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和“文化走出去”的战略布局既旨在改变目前我国文 化贸易巨大逆差的地位,同时又指向向世界传播有别于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主义 文化价值观,显示了执政党在国际文化市场竞争中充分展示中国的文化形象的努 力。
三、彩视作品对国家形象产生的彩响和作用 (一)产生对本国的人文地理及风土人情的印象 从一部电影电视剧作品中,观众最先并且最直接感受到的就是故事的 拍摄背景和当地特色的人文风景。运录片毫无疑问成为最真实最基本的写实类的 影片,但由于纪录片的播放渠道和受众群体导致影响力比电影电视剧要小不少。
而商业片能够通过跌宕起伏的剧情并结合国家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背景,当进行播 放传播出去时可以达到非常理想的宣传效果 (二)产生对中国社会形象的印象 电影电视剧作品是对中国现实社会的一种直接或间接的状态描写,也 包含了对人民和社会形象的美化或丑化。影片对人物的性格描写和刻画能够帮助 观影者了解或者认可国人的思考方式和处世态度。无论电影电视剧形式是电影还 是宣传片,题材是关于古代还是现代,电影电视剧的内容都会反映中国的曾经的 或现在的现实状况。
(三)政治上产生对政府角色的印象 政府形象是指影片中高于一般角色形象的干预力量,这种力量有外在 性、公权力性、正义性,在故事发展中充当救赎和教化的角色。从电影电视剧作 品的类型、内容、审核、发布都可以从中看出一个政府的功能强弱。对政府形象 刻画的最明显的就是官方宣传片。这些由政府及其相关机构提供部分或全部拍摄 所需的资金所拍摄的影片,主要发挥的功能就是宣传和教化。(四)产生对中国民族价值观的印象 任何一部影视作品都是导演的一种有意识构建,剧本的选择,画面的 呈现,情节的发展都是导演的一种“说话方式”,是他在这个国家生活时的感受和 价值观。所以,当观众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有意识或者无意识的都会感受到来自 那个国家的影片暗含的民族价值观,无论这种价值观他认不认同。所以,当影视 作品传播到国外并被播放时,受众是与作品人产生了价值观上的交流的,这会有 助于他们更加了解这个国家的外在表现来源,从而在更深层次上产生了对中国的 国家形象的理解。
冯馨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