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提出了全新 的要求,进而教育界乃至全社会对教师的专业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师 的专业素养中,专业知识素养占据核心地位。高中政治教师既担负着传道、授业、 解惑的任务,又承担着提高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的重任。但从教学实 施现状来看, “假、大、空”是许多人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评价。高中政治教师 的专业知识素养不足是思想政治课实效性差的根本原因。
一、专业知识素养的概念、内涵分析 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推动下,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学者富勒在《教师 关注问卷》一文中首次将关于教师专业素养的研究焦点集中在专业知识素养方面。
20世纪80年代,我国明确提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问题。而国内关于教师专业知识 素养的研究中,林崇德、申继亮、辛涛等学者是主要代表。他们在分析国外相关 研究的基础上,在本土开展实证调查研究。
国内外众多学者都对教师专业素养的内涵进行过深入研究。其中, 《教育大辞典》指出教师专业素养是“教师为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所应具备的心理 和行为品质的基本条件”[1];《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中》认为“一个优秀或成 功的教师应该具备多方面专业要求,概括起来包括三个方面:专业知识、专业技 能、专业情意。”[2]据此本文认为,教师专业素养指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中表现 出的并决定了教学效果的,对学生身心发展有明显、直接的影响的心理品质的总 和;可分为专业知识素养、专业能力素养、专业情意素养三个部分。其中,专业 知识素养是其他素养的基础,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核心,是实施教育活动的支撑。
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内涵,国内学者有不同的表述。王卓、杨建 云在《教师专业素质内涵新诠释》中指出“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在教师教育和教 育实践中获得的、直接作用于教育过程的实用性知识”[3];林崇德、申继亮等把教 师知识分为本体性知识、条件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文化知识[4];刘清华从学科 教师教学的角度出发,将教师知识分为学科内容知识、课程知识、一般性教学知识、学生知识、教师自身知识、教育情景知识、教育目的及价值知识和专业知识 素养[5]。综合各学者的观点,本文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是指教师在自身 接受的师范教育和从事教学活动的实践中获得的,能直接作用于教学过程的实用 性知识。就高中政治学科而言,高中政治教师的专业知识素养包括高中政治学科 知识、教学法知识和情景知识,其中教学法知识分为一般教学法知识和关于学生 的知识。
二、专业知识素养对高中政治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启示 专业知识素养是从事教师职业所应必备的基本素质要求,是在个体一 般素质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职业的基础性和通识性素养和品质,是基 本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必备的专业品质。作为基础学科的教育工作者,高中 政治教师只有提升专业知识素养,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以及高中 思想政治课的实效性,让高中政治教师更好地引导高中生达到“知、情、信、意、 行”的高度统一,落实政治课的德育功能。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教学只凭经验的时代过去了。现代教育是面向 未来的,高中政治教师的职业生涯并非只停留于实际授课阶段;现代教师的知识 时效是在缩短着的,教师已不再可能获得可以一劳永逸的知识。特别是随着新课 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日新月异的教育技术手段的发展,高中思想政治课对当 下高中政治教师专业知识素养的要求也在提高。因此,高中政治教师要提升自己 的专业知识素养,首先要对高中政治学科的发展趋势和所需要的专业知识素养的 变化进行客观的评估,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合理的判断,制定一套合乎自身 具体情况的培养方案。
其次,高中政治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通过阅读不断充实 自己,让自己拥有更丰富的知识、更广阔的视野和更加缜密的思维方式。同时, 学校也要为教师阅读创造条件,充分发挥校图书馆的作用,及时更新图书馆书籍, 为教师提供读书交流的平台,并给“勤读书,爱读书”的教师一定的奖励,以在学 校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
再次,“学而不思则罔”,教师职业生涯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和反思 的过程,教师的教学反思对其专业知识素养的提升至关重要,应贯穿于教师的整 个成长过程。教师的反思既包括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省,也包括对他人教学行为 的反思,以及借助他人的思考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高中政治教师要提高自身 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将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培养成职业生涯中的一种习惯。为此,教师可以通过撰写教学归纳总结、教育故事、教学日记、随笔感想等形式,及时 记录日常教学行为,并进行批判性自我反省,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研究 解决教学困境的方法,从而不断增强理性自主,使自身的专业知识素养始终保持 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总之,高中政治教师应从一个全新的专业化角度来理解高中思想政治 课的教与学,将专业知识素养内化为自身对于课程知识的认知、理解、表征、阐 释与教学评价,并以这种模型与框架作为自己分析、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原 则与途径,从而真正促进自身专业知识素养的丰富和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作者:刘韵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下 2016年7期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