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 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 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 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 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 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 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 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 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了老师“给水喝” 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 面的培养和锻炼。
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在课堂中,要加强师生互 动,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 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 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 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
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从而 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 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 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 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交往的过程中,教 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 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 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 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 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 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 下学习。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 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 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 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 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 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 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 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 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 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 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 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窗 前一株紫丁香》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 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 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 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 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4、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 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教学起到一个 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 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 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我 在上《白雪公主》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 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 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 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 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老师的 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我们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教学互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 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
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 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