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劳动节 >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错别字多怎么纠正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错别字多怎么纠正

来源:劳动节 时间:2019-10-22 07:57:54 点击: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

浅谈如何追溯字源纠正错别字 近几年,汉字听写大会是风靡大中小校园,而一样事物 之所以被追捧,往往是因为它正在缺失。随着现在信息技术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疏于书写,要么提笔忘字,要么就是 所写之字缺胳膊断腿。一段文字呈现众人之时,最不忍直视 的便是其中的错字别字。错别字就像是美女脸上平白长了脓 包,让人不忍直视,更何谈去欣赏“美”。在平常改作中, 我们总是很烦恼:明明抄了那么多遍,明明拎出来特意强调 了,明明跟学生讲了很多遍,错别字怎么还是层出不穷。归 根究底还是学生不明白字理,在字义理解上有偏差,从而导 致一再强调却依然错字一箩筐。

何为字理?“字理”是汉字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简单地 说就是构字的理据。中国的汉字是一副副图画、是一个个小 故事、也是一部演变史,让我们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 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故事,来加深 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辨别的效果。

本文旨在谈谈如何追溯字源来消灭错别字、正确运用词语。

一、讲解字源,消灭“错字” 错字,顾名思义:因为笔画、结构写错,而似字却非字。

比如说富裕的“裕”字,偏旁容易写错成“礻”字旁,或者 是灯盏的“盏”字少了一点……这些都是错字。这些字即使 反复写上很多遍还是会出错,最好的办法就是回到本源,理 解这些字的造字方法或者演变过程,从而在理解这些汉字的音、形、义的基础上,慢慢减少错字的出现率。比如说:笔 者在执教这“武”字时,学生最容易在斜勾上多加一撇。为 了给学生说明白不能在斜勾上加一撇,我就给学生出示了 “武”的字形演变。

通过让孩子仔细观察,明白这个“武”字是个会意字, 上边的“戈”表示的一种武器,而下方的这个部件其实是人 体膝盖到脚的一个部位,后来这个部件演变成“止”字。在 认识这个“止”字时,拓展认识了“步”、“足”。那么这 两个部件合在一起意指士兵拿起武器出去战争。这是最初的 甲骨文,金文与甲骨文相似,小篆字形美观,而隶书为了整 个字的结构更紧凑,于是吧“戈”字的撇往上移,变成短横, 这就有了今天的“武”字,那么同学们书写的时候,就会明 白原来这个撇已经转换到上头位置了,那在书写时,当然就 不会画蛇添足。就这样笔者从字理本源的角度去对这个字做 了浅显的解释,以此帮助学生真正了解易错字构字原理,从 而真正掌握这个字的正确写法和字义。学生们听得是津津有 味,而且在后来的写字中,也极大地提高了此字的书写正确 率。

在日常教学中,另一个错字率较高的就是“染”字,因 为总有学生多写一点,将“九”写成“丸”字。那么在教学 这个“染”字时候,我结合一个课前的有趣小实验。准备两 个棉球和一瓶红墨水。用镊子夹住一个棉球放到红墨水中, 白色棉球瞬间就变成红色了。在实验过程中,我告诉孩子们这就是染的过程。在古时候,染布时候,离不开颜料和水。

而这古时颜料的来源就是植物提取而来,所有这个“染”字 下面就是木。而关于数字“九”在古时表示很多次,那么整 个字意思就是把一样事物放到染缸里多次浸泡,那便就是 “染”。就在这有趣的实验中,学生不但领悟到这“染”跟 “九”有深刻的关系,牢牢记住了这个字,而且了解了中国 文字的深刻内涵。

笔者运用这种直观地演示,了解了古人造字的方法和字 形的演变从而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学生的错字。

二、比较字源,避免“别字” 别字,学生在用词或写句时,经常出现张冠李戴,本该 用这个字,却写成了另一个字。这就称之为“别字”。如“黄 粱美梦”写成了“黄粱美梦”,或者又将“桥梁”写成了“桥 粱”。这些汉字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运用字理 对字源进行比较,讲清楚每个字、甚至每个词的来历,让学 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尽可能地让学生在书写时, 避免“别字”的出现。

1、比较字形明字理 在二年级下册《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古诗中,其中有这 么一句: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按照以往教学 经验,笔者了解到学生很容易把其中的“未”写成“末”。

为了让学生在识字一开始就有准确的认知,教师在教学象形 字“未”时,追溯字源。原来“未”的甲骨文就是一棵枝干繁茂的树木,金文大 同,篆文整齐化,楷书写成“未”,本意就是枝叶茂盛。可 枝叶茂盛则会因遮蔽而暗,因而引申用做否定次。所以词语 有“未婚夫”、“未雨绸缪”、“未卜先知”、“未来”等 等。

而“末”是个指事字,在金文中就是木上加一横,这一 横表示的是树木的顶端。小篆中把这一横加长,表示树梢过 大,非折断不可。在古人的理解中,木为本,而末为次。于 是有个词就叫做“舍本逐末”,再后来引申为物体的尖端和 事情的尽头,于是有了“周末”、“末尾”、“强弩之末” 等词语。

“要”和“耍”,这两个字的字形非常相似,学生很容 易写错,那如何区分呢?仔细观察,区别就在与“要”字上 面是“西”,而“耍”字上面是“而”。这个时候,帮助孩 子理解区分这两字时候,只能通过上面不同部件所含意思来 理解明白。通过追溯字源,我们首先来看看“耍”字是如何 演变而来:
“耍”是个会意字,“而”表示颊毛,“女” 表示女子,两字合在一起就是“用颊毛来碰触女子”。本义 是戏耍,词义进过引申延用,又有了游戏玩耍、施展使用的 含义。比如说玩耍、耍猴、耍威风等。学生若掌握了“耍” 的基本含义,然后再对“要”字进行区别比较。

“要”也 是会意字,是“腰”的本字,甲骨文写做“”,以女子两手 插腰来表示,后来引申假借为要求,也经常用来表示强求、威迫,如要挟。就这样,通过追溯字源,让学生不仅知其所 以,而且知其所以然。学生经过这样的理解学习,不仅再不 会写错这几个字,而且还学到了汉字的知识,在以后碰到同 类的部件时,也能够去猜想,古时人们造字时候的缘由。整 个学习和思考过程不仅能让他们触类旁通,更加明理,加深 字的认识,而且还能激发他们对中国汉字的兴趣, 2、比较声旁明字理 如“狼”和“狠”两个字学生经常混用,因此在教学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是反犬旁;
运用 基本字“良”引出一串字“娘、浪、狼、粮”,引导学生发 现规律——“良”的韵母“iang”示音,“娘”指女性,部 首是“女”字旁;
“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

“粮” 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良”是它 的声旁,所以整字读“láng”。而“狠”的声旁是艮,读艮 (gèn)声。整个字读“hěn”。再由“艮”(gèn)引出一 串形声字,如很、跟、恳、垦等。由于重点比较了两个字的 声旁,从根本上理解了字义,那么孩子们在书写时候,也能 通过字形、字音上判别所写字正确与否。

3、比较形旁明字理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通常包括象形字、会意字、指事字、 形声字。而其中的形声字在现代汉字中占比最高,接近百分 之六十。所以在人教版一上时候就出现了形声字,在二上就 已经具体提出了形声字的识记方法,那就是关注形旁来理解字义。而形旁指得就是在这个汉字中,能表示所统字的的词 义,即偏旁。例如:“描”与“猫”这两个字学生很容易写 错。那就要求老师去比较形旁来理解字义。比如说含有提手 旁的字:打,用手撞击物体;
扒,用手抓着可依附的东西;

提,垂手拿着;
拍,用手掌轻轻地打;
捉,使人或动物落入 自己的手中。这些字字义都与手的动作有关。而“犭”,追 溯字源从“犬”字中“犬”字形,变为反写的“犬”字“犭”, 称为反犬旁,与动物有关。比如:“狼”、“狈”、“狐”、 “猫”这样分析形旁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引导学生理解这两 个字的不同含义,避免混用。

三、探究字源,字理析词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写错字并不是单个字不会 写,而是在词语书写时,混淆了形近字或者形声字。因此笔 者认为,若更大程度地降低学生的错字书写率,我们不能仅 仅关注一个字,更要关注整个词。而平常教学中的词语解释, 大都都是学生通过查阅字典或者词语手册去理解这个词语 的含义,这样的传统词语解析方法只能是暂时地识记。若想 记得更牢更准,教师还得追本溯源,从这个词语出处的典故、 成语入手,通过理解分析,来明白这个词语之所以这样写的 原因,也就是俗称的知其所以然。

比如说“黄粱美梦”,追本溯源,可以给孩子们讲讲这 个词语的典故。“黄粱美梦”来自于小说《枕中记》,主角 是一个叫卢生的贫困书生。一日,他来到一店中,遇到一道士,向他诉说自己的窘迫之境,道士听完,拿出一个枕头, 告诉书生:你只需要靠着这枕头睡上一觉,那便拥有荣华富 贵。道士说此话时,店家正拿出黄色的高粱小米准备做饭。

卢生听闻之后,趴在枕上进入梦乡。在长长的梦境中,他获 取荣华富贵,过完一生。可等他醒来,却只见自己还在店中, 而此时店家所煮的黄色高粱竟然还没有煮熟。这个故事就是 “黄粱美梦”这个词语的由来,追溯典故,同学们便明白 “粱”字下面是“米”而不是“木”。

每一个汉字都有其来由,都有其产生的背景,都带着文 化的烙印。因此若想从根源上纠正错别字,用对词语就得教 师追溯字源,了解汉字造字历史和演变过程,让学生真正懂 得我们民族的汉字文化。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