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劳动节 > 数学建模最短时间路径【大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研究与实践路径的建设】

数学建模最短时间路径【大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研究与实践路径的建设】

来源:劳动节 时间:2019-10-07 07:54:50 点击:

大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研究与实践路径的建设

大学教学中数学建模研究与实践路径的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437(2014)06-0059-03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计算机技 术普及,使得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实际问题之中。

数学模型主要是使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数学 是人们掌握和使用数学模型这个工具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的 基础。没有广博的数学力学知识,严格的数学力学思维训练, 是很难使用数学力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因此,数学模 型是连接实际问题和数学理论的中间桥梁。

数学模型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科学方法,它通过抽象和 简化,使用数学语言对现实问题进行简化,以便人们更加深 刻地认识所研究的对象。数学模型不是对于现实系统的简单 模拟,它是人们用以认识显示系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 数学模型是对现实对象信息进行提炼、分析、归纳、翻译的 结果,它使用数学语言精确地表达了对象的内在特性,然后 采用恰当的数学方法求解,通过数学上的演绎推理和分析求 解,进而对现实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研究,最终达到解决实 际问题之目的。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第一步必须要 面对实际问题中看起来杂乱无章的现象,从中抽象出恰当的 数学关系,用数学符号和语言把这个数学关系描述为数学公 式,这个过程就是数学建模。数学建模活动的开展不但增强 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协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奉献意识,更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我国,创办于1992年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每 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 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2013年,来自全国33 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和澳门特区)及新加坡、印度和 马来西亚的1326所院校、23339个队(其中本科组19892队、 专科组3447队)、70000多名大学生报名参加本项竞赛。在 这样的大环境下,传统的数学教学已经阻碍了高等教育的发 展,因此数学建模教学课程的创设也就成为高等学校改革的 突破口。通过何种手段实施数学建模思想,采取何种数学建 模教育来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也就成为高校教师教学 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建模的意识和能力已 经成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数学模型的分类 数学模型的分类繁多,但是按人们对事物发展过程的了 解程度可以分为:
白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比较清楚的模型。如:力学、 热学、电学以及相关的工程技术问题。

灰箱模型,指那些内部规律尚不十分清楚,在建立和改 善模型方面都还不同程度地有许多工作要做的问题。如:气 象学、生态学、经济学等领域的模型。

黑箱模型,指一些其内部规律还很少为人们所知的现象。

如:生命科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的问题。但由于因素众多、关系复杂,也可简化为灰箱模型来研究。

二、数学建模的过程 一般说来,建立一个能够反映现实问题的数学模型必须 经历几个过程(图1):
第一,建立模型的准备,在建模前首先通过搜集相关资 料来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知识。根据题目的要求,明确其实 际意义,有目的地收集相关的信息和数据,尽量弄清研究对 象的特点,用数学思路贯穿问题的全过程,初步确定用何种 数学工具建立哪一类数学模型;

第二,模型假设,这是建模的关键一步。根据研究对象 的特点和研究目的,抓住问题的主要方面以及本质,忽略次 要因素。对研究问题做出必要的、合理的假设,从中将实际 问题抽象并简化出一个简单化的数学问题;

第三,模型构成,分析处理已有的数据和资料等,在已 做假设的基础上,综合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选用合理的数 学语言、符号、图形并分析其内在的逻辑关系来描述研究对 象。所采用的数学工具要尽量简单,其模型也一定可行,能 够方便地用数学工具求解;

第四,模型求解,所建立的模型必须是可行的,根据不 同的数学模型要用到相应的数学方法来求解其结果,即能够 使用数学工具(Fortran,Matlab,C++等),对模型进行求 解(解析解或近似解);

第五,模型分析,对模型求解的结果进行数学上的分析(误差分析,统计分析,灵敏度分析和稳定性分析等),分 析模型中各个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还需要根据所得结 果给出数学式的预测和最优决策、控制等,指出结果的实际 意义和模型的适用范围等;

第六,模型验证,将模型分析的结果运用懂时间问题的 解决中并和实际情况比较,用时间的现象和数据来验证模型 的合理性、实用性、可靠性和准确性等。如果求解结果为数 值解,还要同时考虑所得到的误差应该在实际问题允许的误 差范围之内。若比较相互吻合,说明模型是合理正确的。反 之,则说明模型是失败的,问题可能出在假设上,此时应根 据检验的情况对假设进行不断的修改并完善数学模型,重新 求解进行分析,知道分析结果和实际情况符合,并且可以满 足精度要求,则认为模型可行,便可以进行模型的应用和推 广。另外,一个正确的模型不但可以解释已知现象,而且还 可以预测一些未知情况;

第七,模型应用,将验证正确的数学模型进一步推广到 一些实际领域内,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在应用中不断改进和 完善,从而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最终产生经济效益。

■ 图1 可见,完整的数学建模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建模过程 中,就要把本质的东西及其关系反映进去,要真实地、系统 地、完整地、形象地反映客观现象,若结果不理想,还得修改模型,重复上述过程,以期达到理想的结果。要想获得一 个比较正确的数学模型,就必须熟悉并掌握一些建模的方法。

三、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 数学建模教学在高等学校实现素质教育及人才培养方 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对加强学生知识,技能、能力、 创新和综合素质培养这一中心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 分。因此,国外的一些院校对数学建模教学的环节非常重视。

然而,我国的数学建模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以我校的数 学建模教学为例,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方 式单一,往往是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先把板书写好,然后按 照固定的模式一步一步操作下去,台下学生快速地记笔记, 课后按部就班地完成作业。这样就导致有的学生虽然可以完 成作业,但是不能够真正地理解数学建模的原理,不会将实 际问题转换为数学问题,从而难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第 二,教学内容陈旧,始终处于停滞状态,局限于书本上的例 题,这些例题往往和时代发展相脱节,教学内容已经不能适 应相应的社会发展要求。第三,数学建模课程缺乏时代性, 学校没有形成对应的管理机制去监督数学建模教学的改革, 现有的教学缺乏针对性,没有达到与时俱进。甚至,有的高 校教学内容沿用了几年甚至十几年一成不变的教学大纲,以 至于学生后来工作后无法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灵活地运用 到实际工作中从而满足自己的工作需要,实现个人价值和社 会价值的统一。针对以上数学建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 施进行改革创新:
(一)传授模式的改变 数学建模是一个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为了改变传统 的教学模式,可以改变教师一人讲授的传统方式,也可以采 用多媒体教学。学生既是被动接受知识的载体,又是整个过 程的主要参与者。期间老师可以将该讲授内容以录像、动画 和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通过讲授并且启发提问的方 式,便于学生思考、提问和讨论、从而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建模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往往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此 时老师和学生必须进行实际背景调查,每个学生都应该参与 其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培养学生在课堂上 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另外,在课堂上还要培养学生发散思 维的能力,没有一个数学模型可以完全解决实际问题。反之, 同样的一个问题也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基于假设的 不同就会有这样那样的数学模型,教师和学生应该紧密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力争有一个满意的解答。

(二)传授内容的改革 数学模型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优先关注那些教学插件的 典型性和案例背景的实用性、前沿性和数学方法的综合性的 例题。内容上,应该尽力精选一些实际应用的例题进行建模 教学示范,所选的数学模型不但要密切联系生活,更要和本 专业课程紧密结合。通过展示这些例题的建模过程,不但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数学建模原理的理解,还应该使学生明 白如何将本专业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转换为理论问题,帮助学 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解决本专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引入数学软件, 开设数学实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空前发展,对于数学模型的求解完全 可以借助于一些数学软件来快速实现。这就要求在大学课堂 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建模原理之外,更应该要求学生了解和 掌握利用数学工具(C语言,Matlab,Maple,Mathematica, Gauss,Xmath等)来计算和解决比较复杂的科学问题。因此, 必须开设相对应的课程以普及和介绍数学软件的各种运算 和图形处理功能,同时还根据专业情况利用各个软件现有的 工具箱来简化建模过程和扩充符合计算功能和仿真功能。在 此基础之上,把数学工具软件应用到现有的数学建模教学中, 可以提高数学建模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数学建模的方法和 手段。

四、结语 目前,欧美国家的一些学校和教师早已经把数学建模实 验课运用到实际中,切实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问题能 力,培养了一大批能为社会作贡献的科学家。作为发展中的 国家,我们更应该重视数学建模教学质量的提高,切实实现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教育模式。然而,数学建模教学的改 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扬长避短,抛 弃陈旧观念,为高等学校的改革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参考文献] [1] 李晓莉.数学建模的教学与实践[J].铁道师院学 报,2002,(2). [2] 陈国华,黄勇,江惠民.数学建模与素质教育[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3,(33):110-112. [3] 冯永明,张启凡,刘凤文.中学数学建模的教学构想 与实践[J].数学通讯,2000,(7):56-57. [4] 姜启源.数学实验与数学建模[J].数学的实践与 认识,2001,(5):613-617. [5] 乐励华,戴立辉,刘龙章.数学建模教学模式的研究 与实践[J].工科数学,2002,18(6):9-1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