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禁毒日 > 孙中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的方式】

孙中山【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的方式】

来源:禁毒日 时间:2019-10-29 07:58:56 点击:

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的方式

论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的方式 摘 要:
孙中山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及西方 文化吸收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均富”理念, 提出了以“均富”为重要内涵的民生主义学说。孙中山的民 生主义主要是围绕土地和资本这两个问题来全面阐述及分 析研究的,它能为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重要内容。19世纪末20世 纪初,孙中山在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及西方文化吸 收的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均富”理念,提出 并且全面阐述了以“均富”为重要内涵的民生主义学说。这 种均富民生主义,对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深 远的意义。

一、民生主义的重要内涵——“均富”思想 民生,在孙中山看来是指“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 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①。民生主义,是孙中山所设想 的达到理想的社会建设目标,即谋求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 福安康,建设“均富”社会。

孙中山是如何揭示这个“均富”内涵的呢?这主要通过 他对民生主义的定义,及各时期的演说体现出来。

民国初年,孙中山提出他所构想的民生主义时,明确表 示,民生主义制度是“盖欲用一种制度……愿全国人民皆享 受其生产之结果……得到其所产利益之全部。”②这里实质 上所指的是经济平等——民众可以“共享”社会物产及利用物产生产的成果,以解决生计问题,这是民生主义的精髓所 在。

1924年在对驻广州湘军的演说中,孙中山说:“民生主 义是对谁去打不平呢?是对资本家打不平的。因为有了机器, 生出了极大的资本家,国内无论什么事都被资本家垄断,富 人无所不为,穷人找饭吃的方法都没有;
故发明民生主义, 因为贫富的不平等,要把他们打到平等。”③由此可见,民 生主义就是为了打击经济上的不平等,最终达到均富目标。

孙中山晚年的讲演中,曾把三民主义诠释为“民有”、 “民治”、“民享”,即“国家是人民所共有,政治是人民 所共管,利益是人民所共享。照这样的说法,人民对于国家, 不只是共产,一切事权都是要共得,这才是真正的民生主义, 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④在孙中山的主义中,“民 生主义”也就是“民享主义”⑤,人民在共同享有平等的政 治权利的同时,也应该享有平等的经济权益。

关于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蕴涵“均富”思想的例子还有 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均富”思想,一个来源于他对西方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经验及西方文化的吸收,一个是来源于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有关“均富”理念的继承。正如他自己所说, “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 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绝不是追求一种绝对的平均主义,而是在以协调社会矛盾的 前提下,把对天下财富的分配调控到一个合适的“度”上。

民生主义中所谓的“均”是相对的,有等差才是绝对的。人 类历史发展的任何阶段,只要有阶级存在,财富都不可能绝 对平均。因而,防止少数人垄断社会财富,才是解决民生主 义的根本之道。

二、民生主义中“均富”思想的实践途径 孙中山主张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中国社会财富的合理 调适,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盖酿成经济组织之 不平均者,莫大于土地权之为少数人所操纵”;
而“节制资 本之要旨”,则在“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⑦。

“平均地权”是民生主义的核心。其具体设想为:一是 核定地价、照价征税。地价先由地主自定,上报政府备案, 政府根据其报地价进行征收土地税。这一主张能够让地主按 照自己土地的实际价值进行申报,“地主报价欲昂,则纳税 不得不重,纳税欲轻,则报价不得不贱。两而相权,所报之 价,遂不得不出之于平。”⑧二是增价归公。他认为“其现 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 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⑨这样一来,土地形式上在 地主手中,但实际上所有权已属于国家。三是必要时按价收 买。由于国家拥有土地的所有权,也就拥有对土地的最终使 用权,只要是需要,任何时候都可以按价向地主收购土地。孙中山对地主采取的是平和手段,并没有无偿没收全部土地, 而是由国家统一分配来防止土地垄断,避免贫富分化。

对农民的土地问题上,孙中山在1924年国共合作前的 《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把解决农民土地问 题列入平均地权的纲领,“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 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 对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⑩孙中山主张实现耕者有其田, 有条件地让农民拥有对土地的占有权和经营权,调动农民生 产积极性,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粮食和其他生活资料。

“平均地权”和“耕者有其田”,一个用来解决城市的 土地问题,防止当工商业发展之后,出现土地涨价,产生贫 富不均;
另一个用来解决农村的土地问题,清除经济发展的 旧路障。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形成完整的土地纲领。孙中山 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的具体条件下,提出不同的主张和策 略,反映了他为构建均富的民生主义社会所作出的努力。

“节制资本”包括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孙中 山希望通过这两个措施,限制私人垄断资本的产生,防止产 生贫富悬殊和发生阶级对抗的。

节制私人资本,并不是要消灭所有的私人资本,而是要 节制私人垄断资本。“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应任个人为之, 由国家奖励,而以法律保护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者及 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11}对大的私人资本进 行限制,对中小私人资本进行保护和奖励,这就有利于中间阶层队伍的壮大。两头大、中间小的社会,存在上等阶层与 下等阶层的鲜明对立,充满着战乱和社会动荡。下等阶层往 往因贫穷而受压迫、剥削,他们对上等阶层的奢华生活和优 越社会地位充满嫉妒、愤恨和向往,往往会采取激烈的暴力 行动,推翻上等阶层的统治,并将统治权攫为己有。中国数 千年的封建社会历史就证明了这一点。而中间阶层队伍的壮 大,一个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另一个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 定和谐发展,小康之家日益增多,也避免了贫富两极对立。

发达国家资本中,运用国家权力,使大资本归于国家所 有,大的企业由国家管理经营,使国家对影响国计民生的大 资本具有所有权和经营权。“凡天然之富源,如煤铁、水利、 矿山等,及社会之恩惠,如城市之土地、交通之要点等,与 夫一切垄断性质之事业,悉当为国家经营,以所获之利,为 之国家公用……为之国民所享。”{12}这就壮大了国家资本, 推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构建均富社会有重要意义。

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相辅相成,前者侧重于实现土地国 有和“耕者有其田”;
后者着眼于防止私人垄断资本,并通 过发达国家资本来加快中国整体经济建设。

三、“均富”民生主义的当代价值 孙中山民生主义中的“均富”思想,对我们当今和谐社 会的构建和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第一,社会改造需采用平和手段。孙中山在构建均富社 会这一过程中,始终坚持采用平和手段,避免激进手段。他不主张消灭地主、消灭垄断资本,而是主张给农民土地所有 权、鼓励中小私人资本发展,这就调动了整个社会的生产积 极性,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共同构建社会,实现均 富社会而努力。

当今的社会改革也应尽量效法这种温和方式,切勿采用 激进手段,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我们要营造一个安定稳健的 环境,让个人及社会得到最优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经济。民生问题只有通过发展经济才能 获得解决。孙中山以“均富”为重要内涵的民生主义主要是 围绕土地和资本这两个问题来分析研究的,其核心就是要把 土地和资本问题解决好。比如孙中山主张的“发达国家资本”, 所谓“发达”,就是“制造”。孙中山认为:“单是节制资 本,仍恐不足以解决民生问题,必要加以制造国家资本,才 可解决之,何谓制造国家资本呢?就是发展国家实业是也。” {13}“中国乃极贫之国,非振兴实业不能救贫。”{14}孙中 山的这一主张充分表达了他力图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 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人民的生 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虽然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 差距,但在今后,国家仍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振兴实 业,从而进一步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第三,缩小贫富差距。在民生主义中,孙中山希望通过 建设新的土地制度和资本制度,实现“利益均沾”,实现社会财富的合理分配。晚年的孙中山在谈到“民生主义”的目 的时,这样说道“我们的民生主义,是做全国大生利的事, 要中国像英国、美国一样富足;
所得富足的利益,不归少数 人,有穷人、富人的大分别,要归多数人,大家都可以平均 收益”。{15} 在贫富悬殊日益扩大的今天,我们需要通过改革和完善 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等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协调人民的经济 利益,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知道,人类一切冲突,如文化冲 突、宗教冲突、种族冲突等,都源于经济利益的矛盾和冲突。

为此,国家通过宏观调控,要紧紧地抓住经济利益的协调不 放松,实现全民的富裕和国家的富强,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

注释:
①孙中山全集.Vol9,中华书局,1986:355. ②孙中山全集.Vol2:493. ③孙中山全集.9:503. ④孙中山.三民主义.湖南:岳麓书社,2000:205. ⑤孙中山全集Vol9:394. ⑥孙中山全集Vol7:60. ⑦孙中山全集Vol9:384. ⑧孙中山全集Vol2:522. ⑨孙中山全集Vol1:297. ⑩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850. {11}孙中山全集Vol6:253.{12}孙中山全集Vol5:135. {13}孙中山全集Vol9:393. {14}孙中山全集Vol2:339. {15}孙中山全集Vol10:23 参考文献:
[1]孙中山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 [2]孙中山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3]陈旭麓,郝盛潮主编.孙中山集外集.上海人民出版 社,1990. [4]孙中山.三民主义.湖南:岳麓书社,2000. [5]刘枫,曹均伟著.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研究.上海:上 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7. [6]姜旭朝.孙中山经济改革论.北京:团结出版社, 1989. [7]黄明同,卢昌健.孙中山经济思想研究.社会科学文 献出版社,2006. [8]刘兴华.孙中山思想论稿.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 社,1985. [9]王业兴.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研究.北京:人民出版 社,2005. [10]胡钢等著.孙中山思想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2006. [11]黄明同,张冰,张树旺.孙中山的儒学情结:中华文化的承传与超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2]胡成.儒家经济伦理与孙中山民生主义思想的建构. 史学月刊,1997,6. [13]张海鹏.试论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真谛.中国社会 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6,5. [14]郑大华.论“民生主义”的内容及其当代意义.学术 研究,2009,7. [15]闫莉.试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中共山西省委 党校学报,2010,4. [16]周志强.孙中山“平均地权”与“耕者有其田”新 论.辽宁师范大学学报,1992,5. [17]黄明同.孙中山大同社会建设蓝图及其启示.广东 社会科学,2006,5.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