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禁毒日 > 什么是行政管理专业_整体论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理

什么是行政管理专业_整体论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理

来源:禁毒日 时间:2019-10-19 08:07:01 点击:

整体论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理

整体论视野下的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理 1.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的问题 自从20世纪80年代行政管理专业恢复以来’其人才培养呈现快速发展 态势的同时也普遍存在诸多问题,例如,人才培养目标的泛化和边缘化;
学生就 业去向与人才培养定位的初衷偏离较大;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过分偏重非专 业优势的其他学科知识;专业认同意识低,对专业理解难以深人;学生的公共服务 意识和责任感欠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彰,学生就业整体处于进入壁垒很低而 退出壁垒较高的尴尬境地等等hi。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科信仰、专业认 同、学习兴趣和职业规划,也使这种飘忽的、碎片化的、名实不副的专业形象不 断传播扩散于社会之中,从而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市场认可度、就业去向和职业 发展,也阻碍了一个学科存在于这个社会系统中所被赋予的独特使命和责任的实 现,甚至影响到学者们参与社会变革的话语权的发挥。

2.以上问题存在的原因初探 究其原因,以上问题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行政管理学生在国家公务 员的人口考试中没有优惠通道,大多数高校即在广义行政管理的理解之下向企业 方向拓展,在培养定位、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上不得不做出妥协来增补部分企业 类课程,为学生的不确定的就业未来提供职业技能准备,最后导致专业使命和定 位不明不显,学生认为所学与职业发展去向存在很大偏离。一些高校“采用‘公共 行政+企业行政’的复合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在掌握行政管理专业知识和 技能的同时,具备公共部门行政管理和企业行政管理的相关技能,实现人才专业 技能的交叉复合就是最具代表性的表达。

从表面来看,这种人才培养定位无可厚非,也具有其合理性,毕竟学 生进人企业工作的比例并不低。然而,这种来自不同学科的课程简单组合成的知 识体系是否真正融人了行政学的核心知识和价值,是否实现了行政学的学科使命 和价值,是否体现了教师对行政学的独特性和合理性的自觉意识和认同感就不得 而知了。从期望为学生提供实用的企业岗位技能的初衷和教学计划上的课程名称 来看,在操作层面上基本是在还原论思维下的简单化相加,除了开设以行政学作 为主体包括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基础原理性课程以外,更愿意由企 业管理教师来讲授更为纯粹的企业管理领域知识以弥补行管专业本身难以为学 生创造比较理想对口的就业环境的缺憾。这种权宜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很多学 生四年学习之后仍然对行政管理的概念模糊,没能理解这些分散的课程在行管知识体系中的价值,这样的课程设计最后的结果就是一方面对学生参加公务员考试 的助益寥寥,另一方面又不足以满足企业的专业化岗位需求,两个发展路径没能 从理念上统摄起来,也没有通过课程真正坐实其能力需求,这样的人才培养回避 了行政学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社会治理过程中理应承担的智力支持角色和重任, 也难以体现在社会治理中现代企业对行政管理人才的真正需求,也无怪乎行管学 生永远地心痛表达--理论与实践脱节,在无法将学习的知识技能与就业对接的根 本性压力之下,学生的学科立场、专业认同和专业精神无暇顾及也就不难理解。

3.行政管理专业人才协同培养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整体论(holism)的提出者哲学家斯马茨(J.C.Smuts)在1926年的《整体论 与进化》中提出“即使累积了某部分,也绝不能达到整体。这是因为,整体远比部 分之和大,,他认为,虽然整体是由部分构成,但不是简单相加,是各个部分按 照一定结构和互动方式组成了整体,一旦具备了整体性,各部分的性质也会随之 改变。整体论是建立在对还原论的机械主义研究方法的批评之上,还原论主张认 识整体必须分解为部分,一直可以分解到等级结构中的最低层次,它忽略了具有 复杂结构的系统的组成部分之间的互动作用以及整体的不可还原性。20世纪70 年代,在复杂科学理论的影响下,人们开始反思还原论的局限性,从整体论出发 寻找科学认识的新路径。这种认识论和方法论对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产生了广泛的 影响,对复杂事物提供了更科学的认知和研究路径。

公共行政学科以其包罗万象的行政体系和活动为研究对象’具有复杂 事物的典型特质,我们需要在整体论思维指导之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梳理 其人才培养的协同关系和运作机理,基于此,笔者提出了行政管理人才协同培养的 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框架,如图1所示。

一是理论上的思考,整体论思维要求行政管理必须凸显“公共性”而非 “效率”的共通属性,这种公共性既体现于行政体系中,也体现于由非营利组织等 构成的公民社会中,更存在注重公共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私营企业之中。

1)要准确而完整地理解学科发展趋向与人才培养理念的协同关系。行 政管理(国外通称为公共行政,下面根据语境可以混用,不加以区分)并非意味着 政府机构,但要抓住其“公共性”的核心本质。公共行政经过百年发展之后,随着 政府与市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日渐鼓励社会自身的治理,政府职能不断转变,越来越通过权力下放、公私协力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这对公共管理 人才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但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毁誉参半再次警示我 们,行政管理关涉的是在把握“公共性”的本质属性基础之上公共部门与其他部门 之间的开放互动场域中共同促人才协同培养进公共利益实现的行为。它大大地拓 展了其活动主体及其场域,也更新了它们的活动方式和能力。

2)要处理好行政管理的知识内核与多学科基础的协同关系。行政学的 多学科特质在现实中被简单化为各个学科组成的一个松散的联合体困扰中国行 政学的核心问题,不是清晰而明确的学科边界所造成的约束或限制,而是学科边 界意识淡漠和不确定所导致的学术立场不清、学科身份不明的问题。”151公共行 政不是哪个单一学科可以支撑的学科,从前面的学科发展趋向来看,公共行政的 核心本质是公共性,应抓住其知识内核,然后将关联学科统摄起来,或形成多个 分支学科或交叉学科,来解决依靠行政学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这些学科 之间不是一个松散组合起来的自选菜单,而是应突出行政学的知识内核和精神价 值,否则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的专业认同和自信。

3)要处理好行政管理理论学习与实践应用的协同关系。“探讨这一学 科的理论前沿,重点在于找到理想型的抽象理论与现实中可操作理论之间的结合 点,唯理论,又避免象牙塔中的抽象”。可见,公共行政从其诞生之日开始,其理 论研究与实践是相互融合、一体两面的。对于这样一门应用性学科而言,行政管 理理论学习并非在于纯粹的理论构建,而是在于解释与指导实践,而且其理论学 习的过程本身也应尽量在模拟现实情境下进行探讨和深化,这决定了其专业学习 务必注重实践训练平台的搭建。

4)要处理好人才特质与就业需求之间的协同关系。行政管理专业学生 的特质并非在于事务管理,而在于公共管理,而这种具备公共管理的知识、技能 和价值的人既可以在政府机构的正统领域里发挥作用,也可以在蓬勃发展的社会 组织中施展拳脚,在企业大舞台中也有存在的空间。它们在这三个领地里以不同 的方式维护公共利益价值观:政府以公共政策为工具以强制性权力的方式来实现, 企业从公共关系角度以履行社会责任的方式来实现,公益性社会组织以非营利性 和非强制性权力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以体现其公共性。因此,行政管理学生进人 企业中,并非是在没有道路进入到企业的被迫选择,而是主动地寻找能发挥其所 长并被企业所需要,因为完善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一项战略目标;

企业越来越必须关注和处理公众态度和政治气候;企业越来越以各种方式参与公 共服务供给,总之,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边界日渐模糊,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中多重因素正在促进其公共性的生长。

钱正荣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法律与行政学院广东珠海519087)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