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校园德育工作;
后现代文化;
优化美育课程;
宣传经典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e)是最早产生于上世纪二 三十年代,在七八十年代的西方盛行开来的一种社会思潮, 自产生之初,就很难用精准的概念对其进行定义,只能约略 描述为超越启蒙时代的一种有意识的思想和行动。后现代主 义的主要特征是无中心意识和多元价值取向,反理性,反传 统,以消解权威、结构经典、戏仿拼贴为主要的话语手段。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后现代主义思潮进入中国,在传统的 社会规范受到冲击逐渐弱化的社会转型期,贴合了价值迷茫 与缺失的精神特征,获得了当代青少年人群极大的认同。过 去的理想和信念被嘲讽和消解,而新的信仰又无所寻踪,青 少年们的精神世界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脆弱且空虚。这 是我们的校园德育工作必须直面的现实,也是我们急需解决的时代课题。
一、后现代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 后现代文化对待经典和权威的态度,与青少年反抗课堂 束缚、父母管制以求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不谋而合,获得了 青少年的广泛认同。“经典的文化意指是神圣的、严肃的、 深刻的,‘经典’的艺术形式是规范的、精致的、独特的, 对待‘经典’的态度必须是虔敬的、景仰的、‘受洗’式的。” [1]青少年课本中的“经典”作品,在后现代文化手中,以 戏仿、拆解、拼贴等手段,被颠覆了原有的文本结构、意义 与阐释符码,经典作品背后的话语权力、社会文化秩序、道 德体系,也随之被反叛,在这样的过程中,话语权力被压制 的青少年们,仿佛“在一夜之间冲破了思想的牢笼,获得了 话语的权力,张开了想象的翅膀。于是,他们可以自由自在 地说话了,漫无边际、答非所问、疯言疯语、胡言乱语、自 言自语、自相矛盾、言不由衷、言不及义、牛头不对马嘴、 风马牛不相及。”[2]后现代文化为青少年们带来了一种反 抗的非暴力方式,他们在后现代文化中体验到“对那种陈腐、 虚伪、假正经、假清高、假清纯的主流斩钉截铁的拒绝和蔑 视,那种恣意地对秩序和正统的破坏”[3]带来的快感。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生俱来的缺憾,是其无中心意识和价 值多元化取向,导致了价值相对主义、怀疑主义和虚无主义, 这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极具负面的影响作用。
1、价值观疏离青少年群体在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下,不再信任社会 体制、道德规范、法律规章等主流意识形态,继而无法在认 知结构中容纳主流的价值观,这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成为一种 阻力,导致青少年群体的疏离感、孤独感、无力感,社会责 任意识淡漠。
2、思想游戏化 在经济利益成为全社会追求的目标时,消费主义为后现 代文化推波助澜,娱乐成为一种生活态度,缺少辨识能力的 青少年在这样的氛围中,思想游戏化,《Q版语文》、《水 煮三国》等的为搞笑而无厘头,被青少年们热捧,恶搞与调 侃成为青少年们的思想方式,高尚纯正的阅读趣味、灵魂的 震撼在平庸的游戏中无影无踪。
帮助青少年完成社会化过程,是教育的主要职能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驯服与抵制、隐忍与释放等矛盾情绪始终存 在于受教育的青少年群体中。后现代主义文化通过网络、电 视、电影、动漫等具有强大传播能力的媒介为青少年们提供 了一个解决矛盾情绪的方式,但对青少年们也带来类似文化 虚无主义的价值观,“他们不盲从,但也没有责任感。我们 很难抽象地说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颠覆官方文化的作用, 但是可以肯定,它一旦流行起来,在客观上就使得任何文化 权威的建构变得几乎不可能。这是由它的话语方式决定的, 由它那种结构一切正统话语与权力话语的文化态度决定 的。”二、校园德育工作的滞后 我们的校园德育工作在面对后现代主义带来的文化失 序、政治观念淡漠、责任感弱化、理想情怀失落、平面化、 庸俗化的青少年群体意识形态时,缺少直面现实的创新能力, 滞后于时代的发展和实际情况的变化,显得相当软弱无力。
德育工作的主要问题是:
1、缺少人文关怀。我们的德育工作一直以来都是为智 育服务的,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总是让位于 升学、就业等等功利性的目的,缺少人文关怀的德育工作, 只能流于形式,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因为缺少人文理 念的核心支撑,只能是华而不实。
2、缺少创新精神。长期以来的校园德育工作已经形成 了一定的思维模式,各级团组织、学生会策划的活动,已成 定例,需要被传播的普世性质的价值观,如理想、信仰、诚 信等,在缺少新意的活动中无法体现。
三、校园德育工作的应对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后现代主义文化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占 有一席之地,并对青少年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我们的校 园德育工作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这样的现实情况,开拓创新, 切实有效地承担起为社会培养栋梁之才的教育责任。
1、加强学习。
2、以人为本。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标, 我们的德育工作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在进行共同的、普世的价值理念教育的同时,不以统一的标准、 范式要求每一个学生,不让教育成为生产线,充分了解学生 的兴趣、爱好、志向、特长,促使其因利发展。这里要特别 提出的是,要特别警惕德育工作在推行规范过程中时常见的 “管”、“压”、“卡”的错误手段。因为这些手段在后现 代主义文化面前,只能是个笑话,只能严重阻碍学生的主动 性,严重不利于学生的良性发展,绝不能用于德育工作的过 程中。
3、优化美育课程 美育,符合人更高角度的本质要求和理想,它的功能是 促进教育实现对人的全面培养,着力于人灵魂的塑造,重视 心灵的健全发展。优化美育课程,可以帮助我们校园德育工 作抵抗后现代文化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青少年群体由于认知的程度,易于盲从。后现代主义文 化的娱乐、游戏、虚无,让青少年们盲从于颓废、机械的后 现代式审美。这就要求我们校园德育工作必须加强审美教育, 优化美育课程,培养青少年在审美方面的认知水平和思辨能 力。
我们要重视文学、音乐、美术等艺术鉴赏课程中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实现,可以开发校本美育教材,以 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可读性强的教材,在选修课、学生团 体活动等教育情境中,帮助学生树立健康、光明的审美观, 指导学生发现真正的美和属于自己的美,懂得流行不一定适合的道理,提高审美境界,培养人文精神。
参考文献:
[1][2][3] 姚爱斌,《“大话”文化与青年亚文化资本》,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5-03.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