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教师节 > 道德建设【大学道德建设教育应对措施】

道德建设【大学道德建设教育应对措施】

来源:教师节 时间:2019-11-19 09:39:58 点击:

大学道德建设教育应对措施

大学道德建设教育应对措施 高校道德建设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良好社会 风尚的形成,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涉及家 庭、学校、社会,涉及教育的、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方 方面面。其中,学校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然而在知 识技能的传授方面,学校有自己的优势,在道德素养的培养 方面,学校的优势却并未充分发挥出来。本文谨就高校道德 教育应对策略进行探析,以期更好地发挥教育在加强高校道 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一、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灌输 道德教育离不开灌输,提高道德认知水平是践行道德行 为的前提。大学生道德教育要灌输什么?做人教育必不可少。

做人教育的缺失,需要在大学补上。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 行的道德教育往往高出了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这样的教育 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另一方面,学生看到的是老师、家长仅 仅关注考试分数而不是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难以体现在卷 面分数上的。于是学生学会了“说一套做一套”,考试时会 说“大道理”,但是在内心对这些“大道理”毫无认同感, 甚至是鄙视的。因此,到了大学阶段,必须重提做人的问题, 道德的问题,“要教育学生学会用道德的态度对待、处理人 生的各种问题,实践人生的道德价值”[1]。做人教育首 先要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生命观的教育。法国人道主义者阿尔 贝特•施韦泽[2]认为:“善的本质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恶的本质是:毁灭生命, 损害生命,阻碍生命的发展。”频繁发生的自杀、杀人事件, 尤其是发生在大学校园、大学生身上的这类事件,让人触目 惊心。自杀者、杀人者所表现出的不仅仅是无视法律、践踏 道德,其本质是对生命的漠视。生命观的教育应该成为对大 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通 过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到生命的存在是创造生命价值 的基础,让学生懂得关爱生命,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思考人 生:人为什么活着,人应该怎样活着,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 价值有意义的。通过生命观教育,引导学生真正理解生命的 价值,懂得珍惜生命,善待生命,真正发自内心地对己、对 人产生关爱之情,进而培养爱心与责任感。做人教育的第二 个方面则是培养爱心。爱心即同情心,即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中所强调的“仁爱”,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孟子进一步 提出“仁者,人也”,“仁者,人心也”,提出人有“四心” ―――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 心”是仁义礼智之端。“爱人”是一种亲近、关心他人情感 的体现,同时也是一种亲近、关心、帮助他人的行为。有爱 心的人善于进行换位情感体验,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能做到将心比心,以己度人,推己及 人。有爱心,关爱他人,同时也包含着关爱自己,关爱生命。

做人教育的第三个方面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其实,责任感 与爱心是相连的,有了爱心,就能把帮助他人作为自己的责任。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首先是要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 识与能力,有了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有为家庭、 为父母、为社会负责的意识,也才能进一步培养相应的能力, 才不至于认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是空口 号,才能从内心真正发出如此誓言。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存在 着这样一种现象:人为地拔高道德教育,而不考虑学生的接 受能力。试想,当小学生戴上红领巾举起右手宣誓“为实现 共产主义而努力奋斗”时,有几人懂得什么是共产主义?小 学生把戴上红领巾作为一种荣誉,教师、家长也是如此认为, 因此就会有给差学生戴上“绿领巾”的怪事发生。道德教育 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适当拔高,但不能人为地拔高。应试 教育模式下,教师、家长关注的只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家长 为孩子包办一切,只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而即使是学习,教 师、家长也并未把它作为是应该学生自己负责的事,如不少 小学要求家长检查孩子作业并签字,如果孩子交上去的作业 有错误,则归咎于家长检查不认真。如此,怎么能培养出有 责任感的孩子?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放手让孩子 去承担一切成长过程中该承担起的责任。

二、注重对大学生进行理想教育 一提起理想,学生就会认为是空的、虚的,因为他们所 认识的理想还只是停留在儿时对未来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上, 把当时社会所倡导的、受人景仰的职业作为自己的理想,随 着年龄的增长,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做出现实的选择―――考大学,把考大学作为自己仅有的理想,考不上大学,一切都 是空想,而考上大学了,学生会发现自己没有理想了,不知 道自己想干什么,喜欢干什么,能干什么。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大学时期完全暴露了出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幼儿园时期 还是注重对孩子进行日常养成、道德素质培养的,到了小学 阶段教育就逐渐向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到了小学高年级、 初中高中阶段,学校的教育重心则彻底转向了知识的传授、 应试技能的培养,“题海战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了,学 生唯一的目标就是考大学,至于为什么要考大学,考上大学 要做什么,学生无暇顾及。道德素质教育越来越被忽视了, 幼儿园时期形成的良好习惯也早已消失殆尽了。终于上了大 学,一条腿走路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了,学生一下子从学习的 重负中解脱出来,没有人管了,却变得手足无措了。学生的 学习变得十分狭隘与功利,认为学习就只是学习教科书上的 知识,考试要考的才是需要学习的,为了考研而学习的学生 又步入了“应试”的轨道,认为自己又确立了理想―――考 研,于是按部就班,刻苦学习以应对考研,不考研的学生则 无所事事,对学习应付了事。因此,对于大学生,尤其是新 生进行理想教育至关重要。进行理想教育时要注重引导学生 在实践中确立理想和奋斗目标。缺少实践往往是学生面临许 多问题的根源,比如,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之所以缺乏学 习动机,在于学生平时所做的事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应付考试, 难怪学生会认为一直以来考学才是自己的理想,应对考试是自己的特长,决心考研的学生认为自己又找到了理想。再如 论文的抄袭问题,学生之所以抄袭就在于没有自己的研究, 没有自己的观察,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一向习惯于获 得现成的知识、背下来以应对考试的学生要写出自己的论文 是很困难的。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 实际做事情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兴趣点,找到内心深处最美 好的愿望,帮助学生把这些愿望具体化并加上时间坐标,使 之成为可以实现的目标,将这一目标逐级分解为阶段性目标, 科学地制订计划,通过实现一个个阶段性目标进而实现大的 目标,这样就把理想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了,学生也就不至 于感到理想是空的、虚的、脱离实际的。进行理想教育还要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现实。现实社会本身就是真善美与假恶丑 的对立统一,从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正是因为现实社会还 存在着假恶丑,所以人们才会有理想,才会执著地去追求真 善美。仅仅看到真善美一面的学生,会把社会想象得过于完 美,一旦看到假恶丑的一面,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仅仅看 到社会中假恶丑一面的学生,往往会感到“看破红尘”,心 灰意冷,把自己封闭起来或是与假恶丑同流合污。因此,要 引导学生辩证、理智地看待现实生活中的缺憾,多结合自身 思考:我可以做些什么?我是怎么做的?以形成自己的道德判 断。此外,进行理想教育绝不能忽视其中的道德理想教育。

道德理想是个体在做人方面的向往和追求,即个体希望自己 成这一个什么样的人,希望自己具备什么样的道德品质,形成什么样的人格特征。确立道德理想、追求道德理想离不开 良好的道德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知,要注重使学生掌握 道德概念,知道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断。

教师不仅授给学生“鱼”,更要授给学生“渔”,让学生可 以自己去对是非善恶做出理智的判断。进行道德理想教育, 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道德知识的灌输必不可 少,但如何进行灌输直接影响灌输的效果。现在的思想政治 理论课教学普遍面临着两难: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会认为 只要考前背背就行了,学生不求甚解,更不愿去践行;如若 强调其思想性,学生又会认为反正不用背,那就没有压力了, 听不听都行,考试时查些资料就行,说一些书上的、正面的 话就能应付过去了,这样也不需要理解,也不必实践。如何 将道德教育的知识性与思想性恰当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理 论课可以做些什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上可 以做些怎样的改革都是值得深入探究的。其实,道德教育不 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专业课教师与学生接触得最多,对学 生的影响最大,专业课教师的“育人”作用应充分发挥。

三、注重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情感的培养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