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省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情况 据统计,安徽省2009年普通本专科学校共计95所,其中 高职院校64所,占67.37%;
省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844506人, 其中本科406962人,高职(专科)437544人,高职(专科) 在校生占省属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51.81%,[1]可以看 出,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无论从院校数量角度,还是从在 校生数量角度来看,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
二、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专科)的现状与存在问 题 (一)整体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已经制约了高职(专科) 教育的发展 近些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专科)发展迅速,高职(专 科)校数从2005年的54所发展到2009年的64所,增加了10所, 高职(专科)在校生人数从2005年的3021150人,增加到2009 年的437544人,增长了45.3%。①在规模高速发展的同时,高职(专科)学校的部分办学条件指标已经不能满足办学要 求,部分院校的生师比、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仪器 设备值等指标已经不能满足教育部规定的要求。在整体教育 经费投入有限的情况下,短期内该现象将在一定范围存在, 已经制约了高职(专科)教育的发展。
(二)高职院校教育资源不均衡,相互之间缺乏沟通和 交流 1.师资配备地域差异大 教育均衡化不仅涉及到基础设施,还有师资力量的均衡。
据2009年统计数据,安徽省现有高职院校64所,省会合肥集 中了全省高职院校的一半,优质教育资源大多集中在这里。
经济发展稍微落后,社会发展相对不足,地理位置相对偏远, 教育稍显薄弱的地区,决定了他们不具备享有和其他各所高 职院校相同的发展机遇,高等职业教育的建设速度和规模就 难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2.专业设置扎堆现象明显 安徽各职业院校专业涉及艺术设计、文化教育、生化与 药品、交通运输、公安、法律、水利、土建、材料与能源等 19个专业。①对人力还是财力都有着较高要求的工科类“高 成本”专业如生物技术及应用、焊接技术及自动化、模具设 计与制造、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制冷与空调技术,在学校 中不多见;
相反,由于资金限制,在教学设备和师资队伍上 没有过高要求的“低成本”专业扎堆设置;
这样的现状,与安徽省提出的八大支柱产业不能完全匹配,也不利于皖江城 市带产业承接的需求。
3.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不平衡,全部合格的院校较少 教育部针对不同的学校类别,确定了基本办学条件指标, 包括:生师比、具有研究生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生 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以及生均图书这 5个指标。从安徽省各高职(专科)学校情况来看,能够完 全达到合格的院校不到15%,其中,生均图书、生师比这两 指标合格院校所占比例非常低,分别为28%和39%,绝大部分 院校在不同指标上发展极其不平衡。这种不平衡状况严重制 约了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三)高职院校内部软硬件投入比例失衡 软硬件投入比例失衡现象普遍。随着政府对高等职业教 育的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专科)的软硬件建设分层次、分 类别都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仍然存在的问题是硬件投入 与软件投入失调,注重实践技术而放松对应用技术的掌握, 影响了中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建设的发展速度。国外一般的 经验表明,在校园网建设中,硬件、资源、人员资金投入比 应为4∶3∶3。《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文章中,回答“你的 学校花在资源建设上的资金占整个校园网建设资金的比例” 这一问题时,选择“20%以下”的有1271人,占已建校园网 学校的45.8%,接近半数;
有737人选“20-40%”,占已建校 园网学校的26.6%;
有712人选择“40%以上”,占已建校园网学校的25.7%。[1]调查数据反映出,已建校园网的学校大 多钟情硬件配备,忽视了对资源尤其是对人员培训的投入。
三、实现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资源共享的策略 安徽省的经济状况,决定了高职院校在经济上既没有重 点大学那样的实力,也没有发达城市的繁荣作为支撑;
以上 各种问题的存在使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又浪费了诸多 的教育资源。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在省财政投入一定 比例的情况下,必须依靠资源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效 益最大化,最终实现学院自身层次的提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 提升。根据管理学家周三多和杨善林等专家的观点,任何组 织的管理都是为了获得某种效益,效益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组 织的生存和发展。管理应确立正确的效益观,把经济效益与 社会效益有机结合起来。企业的效益原理是以尽量少的消耗 和资金占用,生产出尽可能多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产品,不断 提高经济效益。[2]6这为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 一定的理论基础。资源共享有利于打破高等职业教育(专科) “孤岛”现象,不仅能使外校和社会人士获益,也有利于提 高本校的教学质量,既促进了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交流,又 能够做到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一)以建设节约型高等职业院校为目标,稳步推进教 育资源规划和整治工作 1.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自身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保障和支撑各个建设项目的实施。积极营造“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动作”的多元化投资融资的新格局,以期取得 最大程度上的资源共享。
2.建立共享的培训制度,提高资源共享的参与能力。
分期分批培训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加强对他们的技能培训, 有计划地组织各种形式的观摩学习,充分发挥各示范院校的 带头作用。
3.开展优秀教师的定向交流,形成教师定期交流制度, 缩小师资配备地域差异。通过发挥各所高职院校的高级教师 和名优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青年教师实现这一跨度, 促进专业品质和专业能力的提高。打破优秀教师“一校独有” 的局面,使优秀师资在学区内流动起来,促进双方的共同提 高。力求在互动中交流,在互动中合作,在互动中提高,不 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增进与兄弟学校之间的交流沟通与 友谊,在资源的共享中追求共同的发展。因地制宜地在省内 组织高等职业院校(专科)之间互相访问和交流、向省内其 他重点高校学习。
4.强化高等职业院校的监管机制,切实加强对院校整 治实施过程中资金与实物共享使用的监管。逐步完善资源共 享动态监测系统,丰富监测手段,逐步推行高等职业教育资 源共享督察员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对高等职业院 校(专科)的资源共享进行监督。
5.建立高等职业教育规划委员会制度,高等职业教育 专家咨询制度和师生参与制度。为改变当前高等职业院校资源分配不足,建立资源共享、合作友好型学院做出贡献。
(二)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经 济发展 安徽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成熟,导致产业不断升级, 产业链不断延伸,产业关联度不断提高,各高职院校的专业 也必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各高职院校面临越来越大 的新增专业需求所带来的资金压力,共享资源是目前有效的 减压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不同系、不同教研室之间,要整合 有效资源,包括师资、实训基地、课程之间的有效共享,努 力建设专业群,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各高职院校之间,要主 动开放自己的优势资源,商讨科学合理的资源共享机制,提 高自身优势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利用开放优势资源带来的 收益,改善自身内部的弱势专业,以达到高职院校内部专业 的平衡和高效发展;
高职院校更要与企业开展合作,取长补 短,以企业需求为导向,共享资源,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三)以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条件指标为导向,提升 基本办学条件 1.图书馆资源共享 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环境来实现资源共享。一个图书馆 办馆水平的高低,已不仅取决于该馆文献的收藏量,更重要 的是体现在该馆“获取”读者所需文献的手段与能力上。计 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电子资源的开发利用提 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由于受经费的限制,各高职院校图书馆收藏的电子资源不可能应有尽有,因此,资源共享已成为 图书馆利用电子信息资源的必然趋势。图书馆应在搞好本馆 建设的前提下,积极参与区域性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工作,与 区域内其他馆共同编制电子资源联合目录,建设特色数据库, 协调订购,互通有无,实现资源共享,用较少的投入获取较 多的回报,提高电子资源的利用水平。[3] 2.课程资源和学分共享 在同一所城市里,课程资源开放共享,资源设施共享。
学习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在课程方面的学习方 法,大学之间可以互相承认学分,互用图书馆、体育馆等。
可以建立市内甚至是省内校际课程资源的共享平台,学生登 陆进入系统,填制好跨校选课系统,然后进行确定日期的课 程查询,进而查找授课老师的基本资料,选择自己喜欢的课 程和老师,听取课程,获得学分,互认学分。[4] 3.教材开发共享 将同一学科的系列教材开发任务分散到协作组的各所 学校,各所学院完成后集中组合、资源共有,从而改变各自 为阵、各自开发、重复制作、互不交流的状况,避免造成人 力、财力、物力的资源设计和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极大浪费。
通过这种协作交流的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开发和建设共同 需要的教育资源,为资源共享提供了新的途径。从课程建设 中不断凝聚学院的办学特色;
从区域层面来说,更有助于其 他学校从中得到启发并进行优势重组,缩短学院课程的探索期和磨合期,尽快建立适合本院特点的、有本院特色的课程 体系。
四、结束语 以资源共享的成员单位为主体,主动配合教育行政部门 实施的各项教育、教学改革工程,成员单位要坚定发展职业 教育的信心,打通思维定势和利益壁垒,共同营造和谐的共 享氛围,切实有效推进省内高等职业院校(专科)资源的共 享,进而实现中部地区和全国高等职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和优化共享,努力成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的催生地。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