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耗时很多却收效甚微,学生怕 写、教师怕教。有的学生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认为写好作 文是“难于上青天”的事;
有的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很不错, 事情叙述也生动有序,可一提笔就往往写不出什么了;
有的 学生好不容易“挤”出一篇作文,却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更可怕的是,有的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板板正正、套路顽固, 完全没有半点儿童的纯真与意趣。我们的写作教学如何有一 个面向生活、参与生活的突破,值得思索。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的情感教学心理学理论,特别 是以情优教的理论及相关操作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 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应充分重视教学中的情感 因素,努力发挥其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的 各个环节,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在乐情中挖掘写 作素材如何积累素材,让作文拥有一个不枯竭的源泉呢?其实 生活中的素材遍地都是,作文就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欲望、 情感一旦被激起,会带来无尽的收获。作为教师,在教学活 动中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也 就是以情优教中的“乐情”原则。运用这一原则,我们可以 帮助学生在快乐的阅读和活动中积累素材。
萨特曾说过:“阅读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生命活 动,是一种感悟,一种体验。大量的阅读,是积累写作素材 的最简便又很有效的方式。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写作 的基础。”可是,单纯的命令式的阅读,会令学生有一种压 迫感,从而失去兴趣。所以,我们可以变着法子来让孩子爱 上阅读。比如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由老师来给学生读一些 好书,凭借老师自身的影响力来促进学生阅读;
可以向学生 推荐一些必读书;
经常开展“知多少”竞赛,使学生保持对 阅读的兴趣。
小学生除了课外阅读,还可以通过亲身体验生活来获取 活生生的素材。学生常说没有写作素材,其实更主要的是不 善于有意识地积累素材。可以说,生活是感悟的源泉,只要 到生活中去,全心全意地去观察,去领悟,就能获得丰富的 创作素材,就能做到妙笔生花、字句传神。在苏教版第九册中有一篇习作练习《秋天的树叶》。在 写作前,我让学生去收集有关树叶的文章、词句、诗篇,充 分积累素材,还让学生采来许多不同种类的树叶。上课时, 让学生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手摸,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让学生积累大量的感性认识,学生写起作文来自然得心应手。
学生是写作的主体,当然也是素材积累的主体,除此之 外,教师的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对丰富多彩的生活 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与加工,往往很难成为写作的素材。
教师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将有价值的东西记录 下来;
另一方面,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大量地阅读,拓宽 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并学会做读书笔记,积 累有用的、感兴趣的材料。
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只有有了这样的 素材储备,学生在写作时才会成竹在胸,而不至于手足无措。
二、“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用真情扫除表达 障碍 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学的思维习惯是“没有规矩,不 成方圆”。长期以来的作文教学也是很讲规矩,所以只剩下 了“方”和“圆”,规矩太多,反而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
一些教师特别强调主题和中心,把学生那点可怜的素材 挑拣得干枯、面目全非;
或者强调思想性,把儿童世界宝贵 的童真意趣搁置一旁、熟视无睹;
或者强调过渡,注重结构 技巧,让学生欲言又止、缩手缩脚;
或者过分注意病句与错 别字,给学生的作文上贴满了“红膏药”。其实这些做法都 偏了。说到本质上,作文的真正目的在于交流。如何让学生 畅所欲言,用笔把自己所说的表达清楚,说清意思,说出感 情,这才是作文教学应该追求的。
怎样引导学生“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帮助他们 扫除作文中的表达障碍呢? 首先,要营造轻松、和谐、平等的交流环境,激发学生 交流的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说” 作文。
在作文教学中,经常遇到给了学生习作材料,学生却不 知如何写的情况;
或者虽然知道该如何写,却又写不好。为 了突破这个难关,我在进行难度较大的习作训练时,抽选作 文水平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进行口头作文,然后让学 生进行评议,有优点则说优点,有不足则分析不足。这样,无论学生的口头作文做得如何,学生总能从中受益,不仅知 道了作文该如何写,如何写好,还能够从别人的失误中汲取 教训,避免类似问题的出现。聚集全班学生的写作智慧,化 难为易,以说促写,效果事半功倍。
其次,鼓励学生怎么说的就怎么写下来,先有了内容, 再指导他们用不同的体裁、多种的表达方式记录,最大限度 地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并将所写的文章加以润色。
王力先生说过,内容先于形式并决定形式。我们的小学 作文教学不是为了培养作家,而是要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写 作方法。据此,有人提出“分格作文法”,将作文的基本技 能化整为零,先进行“零”的训练,再“零整结合”进行篇 章训练。举个简单的例子。
例1:熟透了的石榴高兴得笑了,有的笑得咧开了嘴, 有的甚至笑破了肚皮,露出了满满的子儿。
例2: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臂挎花篮,采摘鲜花;
有的 怀抱琵琶,轻拨银弦;
有的倒悬身子,自天而降;
有的彩带 飘拂,漫天遨游;
有的舒展双臂,翩翩起舞…… 解析如下(见表1)。从上述两例的解析可以看出:“有的……有的……”是 一个基本句型。小学作文教学需要先有“定式”,再求突破。
三、“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特色评 价突破心灵枷锁 威廉·威斯特认为写作有三个方面的标准:真诚、有感 情和富有独创性。因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要体现人文 关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成果,让学生能够毫无顾忌 地通过写作来表达他们的心灵世界。
批改作文的形式要多样,更要落到实处。在作文批改的 过程中,最好让学生能够参与进来,变为双向互动,为学生 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
现实教学中,就作文批改的方式而言,比较流行是评分 式、评级式,或是评语式……它们都有一个共性的弊端,就 是教师在“霸占”着作文批改的“主角”。教师们花费着大 量的时间、精力对学生的习作字斟句酌、精批细改,然而, 真正的“主角”——学生却只能沦为“看客”。这就提醒我 们,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参与作文批改,只要给他们一个标 准,让学生互相批改或是自我批改作文并不是不可行的。特级教师魏书生对于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就有一套很好 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他对学生互批作文列出了十条要求, 学生对照着这十条要求来做就可以了。
(1)格式是否正确。刚入学,让学生感觉写作文、批 作文都不难,只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
(2)卷面是否整洁。
(3)错别字有几个。将错别字在原文处打上标记,并 且写到批语处,再在后面写上正字。
(4)有几处病句。挑出一篇作文中的病句,凡病句, 都要在下面划上横线,写出“病”在何处。
(5)标点符号有几处明显错误。强调句号、引号、叹 号、问号的使用。
以上五条,都是写文章最基本的要求。学生经过三四篇 文章的批改实践,就能够掌握这几条要求了。熟练掌握之后, 再过渡到后五条要求。
(6)文章的中心是否鲜明、集中。(7)文章的选材。包括三点:是否围绕中心;
是否符 合生活实际;
是否具有典型性。
(8)文章结构。包括三点:层次段落是否清晰;
过渡 是否自然;
开头和结尾是否相互照应。
(9)表达方式,主要看其是否符合作文指导的要求。
(10)语言是否简练、流畅、深刻。
此外,教师在批改中要尽量做到多批少改,评语要一语 中的、一针见血,要不吝褒词,鼓励学生。对作文的评价, 尤其是成绩的高低标准要灵活,变统一要求为因人而异,不 要轻易打击学生。这样做不仅能给学生一个较为肯定的评价, 更重要的是给予学生积极的鼓励,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 从而不再惧怕写作。
在作文教学中处处做到关怀,体现尊重,有针对性地评 价,注重找出学生作文中不同于他人的优点,就一定能进入 学生的世界,学生也就能写出充满真情实感的作文。
四、“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情感围绕,重视素质培养 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书到用时方恨少”。
写作素质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临阵磨枪能够得来的,只有 依靠平时的积累,才能在用时做到游刃有余。
对小学生而言,写作素质包括写作知识、写作能力,如 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还有一些如命题、搜集材料、谋 篇布局、语言运用及修改作文的能力。还有一项重要的写作 素质,即习惯的养成,包括打腹稿、拟提纲、写草稿,还有 记日记、修改作文等,这种写作素质对作文的构思并最终成 稿意义重大。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设计、创设情景让学生观察、 思考或想象,在具体的写作练习中培养能力。
(一)图画再现情境激趣 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好奇心强,注意力容易转移,往 往东看西望,抓不住事物的特点。情境的出示,在教师语言 的支配下,使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环境中。这样,客观的情境 不仅会影响儿童的认知心理,而且能调动儿童的情感参加学 习,让学生在其中有目的地观察、思考和想象。课堂上,我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运用电教手段创设情境, 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形成最佳的心理状态,从而视写作 为乐事。
在指导学生写活动类作文《一场接力比赛》时,我先让 学生实地进行了一次接力比赛,并且把比赛的经过全部录了 下来,制成录像带,等到上作文课时,拿到教室里播放。随 着“加油!加油!”的呼喊声,电视屏幕上出现了一片“你 争我夺”的激烈竞争景象。学生一下子被吸引住了,个个目 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情不自禁地小声议论“谁跑得快”“谁 最滑稽”…… 这时,再让他们写,他们怎么会没有兴趣呢? (二)语言描述情境激情 作文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创造需要想象,想象是 创造的前提。因此可以说,作文是儿童“想象之树”蓬勃生 长的园地。
在听了学生们描述月季花的形态后,我创设情境:“你 们的语言把老师带到了那诗一般的仙境。好,请大家闭上眼 睛,再一次张开想象的翅膀(放古筝曲)……现在,我们就 站在美丽的月季花丛跟前,看到朵朵开放的月季花,情不自禁地弯下腰去(我象征性地用鼻子闻一闻,自言自语道:‘好 香啊!’)……你们正凝神地看着,忽然,一阵风吹来,满 园的月季花随风摆动(我做月季花随风摆动的手势)……小 蜜蜂飞来了……花蝴蝶也飞来了……”稍停片刻,我又说:
“好,睁开眼睛,美不美呀?谁能把刚才感受到的美景用最 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教师的真情流露自然能激发学生的真情迸发,使学生从 感受美到创造美。情境创设,就是以教师的情感去感染、激 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