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军节 >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研究】少数民族贫困地区

来源:建军节 时间:2019-11-23 07:50:40 点击: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研究

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研究 【摘要】“扶贫必先扶智”,教育扶贫是我国扶贫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精准扶贫中具有其他扶贫方式不具有 的优势,目前我国学术界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 的集中探讨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来 构建文章的分析框架,选取中部少数民族地区――贵州黔东 南自治州麻江县河坝村为调研地点,并结合对家长与学生两 类调研数据进行定量研究,以反映当地小学教育真实现状。

研究表明中部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育的发展已有进步之处, 但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仍存在不同方面的“顽疾问题”。

现实解决路径有赖于政府引导家庭与学校合作承担起教育 责任;
同时应重视少数民族小学教育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小学教育问题;
教育保障;

精准扶贫 从贫困现状看,截至2015年底,我国还有5630万农村建 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83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 县、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以下统称贫困县)和12.8万个建 档立卡贫困村,多数西部省份的贫困发生率在10%以上,民 族8省区贫困发生率达12.1%[1]。以贵州省为例,贵州三大 连片特困地区覆盖贵州全省境内的65个县,而国家级扶贫开 发重点县在中西部有50余个,其中49个国家级扶贫开发工作 重点县均属于连片特困区范围,即贵州三大连片特困区包含 了将近98%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2]。贫困地区要想改变落后面貌,需要采取精准扶贫策略。其中教育扶贫是精准扶贫 的根基,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紧紧抓住教育这个脱贫 致富的根本之策,只有贫困地区孩子接受更加全面的教育, 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才能为脱贫致富提供源源不断的人力 资源保障[3]。教育按层次划分包含学前、幼儿、小学、初 等、高等不同阶段,其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心理和身体成长 发展的特殊时期,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的特殊关怀 和重视。目前我国学术界对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的关注度不足, 且关注点多集中于小学教育的教学师资方面。李红玲发现在 贫困地区,小学教育依然面临着教学观念落后、适龄儿童外 流、教师素质不高等问题,制约着地区九年义务教育的落实 [4]。王嘉玲以罗平县阿沟河小学为例,分析了少数民族贫 困地区学校在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有教学发展经费不 足、硬件软件设施条件落后、教师队伍结构不完整以及“撤 点并校”政策带来的不良影响等问题[5]。以上对于贫困地 区小学教育的研究较多地从教学方面考虑,基于教育经费、 教学设施、师资配备等方面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措施建议,但 对于除学校以外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政府作用方面探 讨不多。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来构建起文 章的分析框架,选取中部少数民族地区――贵州省黔东南自 治州麻江县河坝村为调研地点,并结合对家长与学生两类调 研数据进行定量研究,以反映当地小学教育的真实现状,力 求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探讨可行的解决办法。一、中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发展现状 科学技术的渗透、文化观念的冲击、生活条件的改善为 农村注入了新鲜血液,而农村家庭教育在这股洪流中积极调 整,取得了可喜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农村家庭的小学教育支 出压力得到缓解,家长的思想观念正逐步得到更新和提高, 学校的教学设施及师资配备正在完善。但同时新的情况和问 题也随之而来。这些问题既源于传统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是 伴随着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而来。根据对调研资料的分析,社 会转型期我国农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 个方面:
(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农村家庭在小学教育中的责任 承担不足 1.农村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投资不足虽然大多数农村 家长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从认知 到行为还需要一个转变的过程。河坝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除了河坝小学以外,没有其他可以接受教育的途径。而家长 对于孩子的教育投资也是微乎其微,每年除用于学费、教材、 学习用具等基本教育费用以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教育投 资。对于购买课外读物、教辅用书、课外补习班等方面的花 费,调查对象中均为零。这种现象说明家长对于孩子学习的 关注度还不够,仅仅是停留在供其上学的满足阶段,依赖于 唯一的学校教育,对于孩子在学业上的提升则不够重视。2. 农村家长对于子女教育的精力不足河坝村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生活水平相对较低,许多父母外出打工或经商,将自己 的子女留在农村,交给祖辈对其进行教育,家庭中本该具有 的亲子关系发生了改变,亲子教育也转变为隔代教育。而祖 辈由于年纪较大且平日忙于农活,会忽略对孩童的学习教育 和德育培养。他们对于子女教育的时间和精力投入显著不足。

在调查中对于问题“您家里是否有人辅导孩子的功课作业”, 有57.1%家长的回答是没有;
当问到“您是否经常监督孩子 完成作业”,53.3%的家长表示几乎没有或很少;
对于问题 “如果孩子的成绩有所退步或者没有达到您的预期,您通常 会联系学校老师吗”,62.5%的家长给出否的答案,仅有 37.5%的家长选择联系老师进行沟通。同时在访谈中获知, 家长对于孩童的学业辅导存在能力欠缺的问题,心有余而力 不足。3.农村家长对于子女的文化传承教育不足河坝村是典 型的少数民族村落,瑶族人口占98%以上,这里虽然地理位 置偏远,但其中不乏有少数民族文化瑰宝,包括瑶族特色的 枫脂蜡染、手工刺绣、斗牛文化、芦笙节、隔冬节等等。但 在调查中却发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正被人忽视,新生代的孩子 们的民族文化意识正在弱化。他们的父母尚有部分民族记忆 与文化技艺,但是在保留、挖掘、创新、传承等方面没有形 成对子女的教育理念。此次统计数据显示,当问到家长是否 会教孩子瑶族手工艺(如枫织蜡染、工艺刺绣等)时,63.5% 的回答是不会,35.5%的回答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仅有1%的 家长会教孩子瑶族手工艺。(二)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学校教师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 发挥不足 1.教师队伍数量和质量均有所欠缺调查发现,河坝小学 的英语课程一直没有稳定的师资力量来承担,英语教师队伍 不稳定,每年仅能招进1名英语教师且第2年就会有所变动。

从少数民族地区小学教师的年龄结构和知识层次来看,其年 龄偏大,中年老年教师居多,青年教师居少,而且这些教师 的原始学历大都是中专或者高中层次,大专及以上学历者很 少。其主要原因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艰苦,教师发展空间比 较小,教学经费不足等问题,许多大学生不愿到农村任教, 而一些教学经验丰富的优秀教师则聚集在城镇地区中心小 学。2.教学方式和内容停留在传统层面河坝村的孩子们在农 村地区,新课改的实施难度比较大,相关措施无法开展,教 学模式依然沿用传统的模式,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达 能力,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被置换和忽略,学 习成绩依然是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主要标准。教学方式仍沿 用传统的听写读背的方式,以及“一块黑板,一个粉笔,一 本书”的教学道具。学生的体育活动仅仅是用自制的橡皮筋、 鸡毛毽子、铁环、篮球等简单的游戏工具,至于多媒体、音 乐器材和体育器材等不足。教学方式比较简单,新课改的教 学模式只是为了应付各种检查,而且教学成果也不明显。此 外,主管部门依然以学习成绩作为教学质量好坏评定的唯一 标准,对于学生其他方面的才艺没有予以关注和培养。二、中部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育问题的对策思考 (一)以家庭为本位,改善亲子教育方式,营造家庭教 育氛围 首先家长应改进教育观念,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孩子素 质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父母素质的提高。家庭教育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采用科学的方法,不能只是重视书本知识的 学习,而忽视对孩子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家长应该努力提 高自身素质,积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
多与孩子进行沟通, 了解孩子心理的发展变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家庭教育发挥应 有的作用,为提高全民族的整体素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 家长应强化责任意识,培育积极的角色观。农村家庭中的父 亲在工作之余,应腾出一些时间主动与子女沟通交流,了解 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即使是为了生计而在外奔波 的时候,切莫忘记多与孩子相处,多与孩子沟通。广大农村 家长应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科学规划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 定位。父亲的主动交流,母亲的陪伴关怀,这样的家庭才是 健康发展的家庭,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融洽的家庭氛 围。

(二)以学校为平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带动和促进 家校合作 首先应提高在校教师整体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 师素质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相关部门可以通过有效的政 策设计选派优秀的教师到农村小规模的学校执教,鼓励县域优秀教师和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加强农村学校 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关部门应当集 中更多的精力和财力,加强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农 村基础教育的开展提供好的物质环境。其次各级政府和部门 要加大对用于义务教育的布局调整、危房改造、寄宿制学校 建设、信息教育等专项资金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改善贫困县 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努力使现代远程教育进驻农村中小 学校,为农村中小学办学标准化建设提供良好条件。再次应 加强与家长的联系,畅通家校合作的途径。农村学校可以通 过开展家访、开设家校咨询热线等形式对家长进行指导;
定 期召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会;
组织家长们进行交流, 从而相互了解、取长补短,改进教育方法;
或者是就学生的 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及科学教育的方法,有系统地向家长做 基础理论和实践方法的辅导式家长会等。对学生进行不定期 家访,向家长传达学生的在校情况,也可以举办普及教育科 学知识的讲习班。

(三)以政府为主导,继续推进教育扶贫,关注民族教 育特色 首先应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政府对农村小学教育的 投入。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扶持力度, 努力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这种投入既包括财政性投入, 如完善小学硬件设施,建立农村家长学校;
也包括人力投入, 如成立专门的教育辅导团队定期进农村,在农村开展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有关的各项工作,为农村家长解决各类家庭 教育的难题,与学校教师交流前沿教学理念。其次应注重文 化传承发展,引导家校联合挖掘瑶族特色。这里面要特别提 到少数民族文化传承遭遇的危机。学校课程中几乎没有关于 瑶族文化的课程;
同时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瑶族文 化教育不足。一方面,政府要鼓励学校结合当地特色开发瑶 族课程,依托现有资源设备以及当代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方 式,诸如开展视频讲座、文化竞赛、游戏设计、文艺表演等 文化传播方式,深入推进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政府应向家 长传播文化教育理念,鼓励家长们对孩子们进行瑶族文化教 育,唤醒家庭文化传承意识。同时,政府还应做好优秀文化 弘扬与传播的工作,使瑶族文化被其他地方的人们所知甚至 所喜欢所消费,促进当地文化繁荣。再次是建立教育保障机 制。应当积极推行协同教育,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 会教育的互补联系机制。政府应支持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委 员会、学校家长委员会,倡导以家庭教育创造孩子美好未来 的理念,切实有效地开展家长委员会的各项活动,提高农村 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度,让他们可以通过互动交流获得 到更实际、更有效的教育子女的方法和经验,提高小学教育 质量。

结语 要彻底改变农村小学教育落后的现状,需要国家、政府、 学校和老师的全力配合,从而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让农村学生享有与城市同等的教学资源和受教育权,创建书香 校园,书香社会。同时,面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现状,要实事 求是,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少数民族地区还应 重视民族文化的教育发展,应当把农村小学教育与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力 度,积极创新教育机制,共同创建有利于农村子女健康成长 的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环境,提升农村群众的综合素 质,使农村小学教育走出困境,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让农村的孩子成为适应社会、适应时代需要的栋梁之才。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4号[EB]. [2]程联涛.我国贫困地区区域特征及扶贫对策[J].贵 州社会科学,2014(10):114-117. [3]教育扶贫:精准扶贫的根本之策_思想理论.人民论 坛网[EB]. [4]李红玲.农村贫困地区小学教育现状与解决对策探 析[J].学周刊,2014(30). [5]王嘉玲,殷筱晔.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现 状分析――以罗平县阿沟河小学为例[J].华夏地 理,2016(8). [6]新华网.习近平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 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回信[EB].[7]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 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 论,2014,(03):13-29+188-189. [8]教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新时期家庭教育的 特点、理念、方法研究》课题组.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问 题和政策建议[J].人民教育,2012,(01):6-11. [9]容中逵.传统与现代的交锋――百年中国乡村教育 变迁的实践表达[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24.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