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一直以来都是国际文化交流的主要手段,借助电影为世界各国人 民的交流提供了方便,各国可以通过电影来展示出本国民族的精神与文化,各国 人民情感世界在电影中相互联络,也让电影创作者增进了解,相互学习,促进国 际文化交流等诸多作用。匈牙利有一位著名的电影理论家贝拉·巴拉兹曾经说过 这样一段话:“如果有一天,各国人民由于某一共同的事业而团结起来的时候,电 影(它使可见的人类在人人眼中都成为可见的)这一艺术必定大大有助于消除不 同种族和民族在身体动作方面的差异,并因此而成为推动人类向大全世界发展的 最具效果的先驱者之一。” 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技巧也是世界性的,是全世界电影艺术家 共同探索、共同创造、相互借鉴、不断积累而形成的,所以,“每个国家和民族 优秀的电影作品,不仅属于这个国家和民族,而且属于全世界人民,为全人类所 共享。”正是这样,中国电影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不但要继承和借鉴本民族优 秀的文化传统,体现出本民族风格和本民族特色,同时也需要学习和吸收其他国 家和民族优秀的电影表现手法,不断借鉴和汲取国外先进的创作理念,这样才能 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真正代 表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的文化水平和艺术水平。
一、电影简介 影片《末代皇帝》是根据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的自传《我 的前半生》改编,本片以溥仪的外国家庭教师庄士敦所写的《紫禁城的黄昏》一 书为原始素材,参考了末代皇帝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以及其它相关资料。
本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获准进入北京故宫紫禁城实景拍摄的电影,并真实地创 造出一部拍摄偏西方视角、但结合中国故事的传记电影。由英国道奥电影公司、 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和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摄制完成。基于中国故事、中 国历史、中国人物,中国背景,同时兼容了西方人的观念与技法。影片以一个特殊人物一生的传奇经历,反映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影片的摄影和服装等尤为 气派,溥仪的人物塑造回避了脸谱化的窠臼。
影片从人性角度出发,表现了溥仪如何从一个普通人变为“神”,又从 “神”变为普通人的故事。一系列中国历史上的大事件作为溥仪的生活环境得到表 现。影片的艺术技巧娴熟,人物内心的矛盾和孤独、对人情的渴求、对外部世界 的向往以及接受改造时的痛苦思想斗争,都得到深入的展示。本片写出了一个真 实的、活生生的人。结构上,影片采用的是现实与回忆交叉的手法,保持了扣人 心弦的戏剧悬念。与人物心理相合的色调和布景,优美的画面构图给人以审美的 享受。影片的成功,是各国创作人员密切合作的结果。本片获得1988年第60届美 国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最佳服装奖、最佳作曲奖、 最佳剪辑奖、最佳音响效果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美工奖。
本片能获奥斯卡最佳作曲和最佳音响效果奖的一个重要因素,据说是 导演要求在电影拍摄时演员伴随音乐表演,一次完成。这种拍摄手法使整部影片 的音乐和画面丝丝入扣,声画配合产生了良好效果。影片除了使用影调色调来配 合现实与回忆情节转变的节奏,同时通过音乐和声响来体现节奏。有一段表现小 溥仪带着溥杰坐轿子:随从们的跑步声和背景音乐声是以台词“stop”为停止点的。
贝特鲁齐所诠释的溥仪生平不是一个皇帝的历史,而是一个作为皇帝的人的故事, 一个在拥有了许多又一一失去后,最终长大成人的故事。片中在表现亲情的镜头 中运用主旋律贯穿使用的方式,使得主题深化。当溥仪离开自己亲生母亲和离开 奶妈阿姆并追她时,音乐随之抒情又停止,配合演员表演和剧情需要,节奏张弛 有度。
三、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影片音乐大气磅礴,优美豪放,运用中国民族乐器配器体现出中国音 乐细腻、委婉的神韵,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1.传统中国民族乐器配器。影片序曲是国内观众最为熟悉和喜爱的, 出自英国人大卫·拜恩。而日本人阪本龙一完成的音乐承担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坂本龙一的作品比较接近西方交响乐的写作手法,但是再加入了苏聪编曲的琵琶 曲之后,散发出浓郁的中国气质,体现出中国音乐的神韵。
让我们感受到他的音乐既带有西方交响作曲的史诗美感,同时也流露 出东方音乐风格中特有的细腻和缠绵。那种细腻和委婉动人让人痴迷,就像另一部中国电影《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的配音也是日本人,叫久保田,他们都对中 国的一件民族乐器情有独钟,那就是琵琶,琵琶的音色既古典又伤感,很容易对 人物内心的情感进行宣泄。中国作曲家苏聪正是应坂本龙一之邀,为他的音乐做 琵琶编曲,并以其中国人的身份为电影加入文革时期的音乐。
影片主要表现两段时空———现实与过去。现实时空是溥仪在战犯关 押所时的生活,过去时空再现溥仪身为末代皇帝时的生活。电影配乐的设计集中 在表现溥仪作为皇帝的宫中生活的过去时中。本片的主题曲与电影《末代皇帝 TheTaseEmperor》同名,音乐非常吸引人,它同样用中国传统的鼓点节奏开场, 声音由弱渐强,配器使用的是传统的中国民族乐器,点缀着西洋打击乐,随后引 入琵琶的主奏,旋律交织起伏,时而诉说,时而抒情,仿佛在用音乐诉说着人生 的故事,充分发挥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体现深厚的民族感。
2.经典民族乐曲的使用。本片又一次选择的中国经典名曲是使用率非 常高的瞎子阿炳的二胡名曲《二泉映月》,当囚犯们在看守所观看日军侵略中国 时的纪录片时,溥仪震惊了,他战栗着站了起来,他不知道曾经是他的老百姓, 遭受过如此血腥的灾难和迫害,他这才开始了解不为他知的历史现实。《二泉映 月》的旋律将这一苦难娓娓道来。这段旋律还出现在影片的结尾处,已是年近花 甲的溥仪走进皇宫太和殿后,他找出龙椅后曾经放置在那里的一只蝈蝈,向看门 人的小孩证明自己曾经是这里的主人。
当年还是个年幼的孩子,也是皇帝的溥仪玩耍的这只蝈蝈,躲在一个 小小的木盒子里,平静地见证了大半个世纪中国历史的变迁,同时还见证了溥仪 的一生。他此时说的一句“我曾经就坐在那里”,暗示着无比的痛心和被束缚的自 由。这曲《二泉映月》的再次响起增加了许多的惆怅与感伤,这音乐里承载了更 多的内容与悲凉。
影片《末代皇帝》的总摄影师斯托拉罗在北京电影学院的课堂上就说 过,“在看样片时,如果没有声音,我就不知道我的光用的对不对。”可见视听中 声音和画面的结合是多么的重要。影片在声音设计上也体现出中国民族风格与西 方视角碰撞的激情,我们看到了中国民族音乐在西方人手中的表现,我们在纯西 方式拍摄手法完成的电影中再一次感受中国民族化风格的魅力和神韵,那是几千 年文化精髓的体现,也是我们值得尊重和欣赏的中国符号,我们应该更好地将其 珍藏和发扬光大! 著名传播学家麦克卢汉30年前就提出“地球村”的概念,“全球化为中国电影带来了越来越自由的创作空间,但民族电影正如本土文化一样,始终是一 个民族文化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中国来说,人口众多,地域辽阔,源远流 长的文化传统、纷繁复杂的现实处境、民族认同的社会心理都仍然为中国民族电 影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条件。”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走向“商业化”、“国际化”, 也为中国电影导演提供了一个将电影艺术性与商业性、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有效 结合的平台。
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都走向国际,更多的国外电影人也出 现在中国电影的拍摄中。体现出国际化合作的未来趋势。中国电影音乐的创作过 程也广泛吸收和学习外来先进制作方法,在扩大国际间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让音 乐成为融合东西方文化的电影语言。
现如今国内的电影音乐创作还处在散兵游将、家庭式、个人式的创作 模式,未形成专业的体系和制作结构,这种机制不利于电影音乐的发展。有些国 产电影中音乐风格不够突出、与电影风格不统一等问题都影响了电影的声音质量。
MIDI音乐制作的出现,节约了时间和成本,一个人就可以单独完成整个音乐的 创作和制作,促使大多数创作者选用这样的方式,省去舟车劳顿地动用乐队和演 奏人员。但MIDI音乐创作虽然方便,但是创作出来的音乐与人演奏的音乐相比, 最大缺点就是呆板,缺乏情味。且从事创作的人员专业水平的低下等因素都影响 电影音乐创作的发展。因此,应该吸收更多优秀的国内作曲家投入到国产电影音 乐的创作中来,提高电影音乐质量变得迫在眉睫。
中国电影音乐在中国电影音乐创作者的不断探索和改变中,逐渐形成 具有中华民族气质的电影配乐,是深受中国观众喜爱和接受的。中华民族五千年 的古老文化孕育出博大精深的音乐,许多优秀的电影作曲家在继承历史悠久的音 乐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寻求突破。在保持传统音乐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手段改变 民族音乐中的局限性,使其拥有了与国外先进音乐创作相交流的音乐语言。牢记 电影音乐创作过程中要时刻继承发扬着民族性的元素,才能保持和提高中国电影 的艺术质量和审美要求,长久屹立于世界电影之林。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