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个庞杂的社会子系统,它与千百万个家庭的当 下生活和未来发展休戚相关,与全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所以,教育从来都是在社会广泛关注的背景下运行的。文化 传统、社会评价导向、家长价值取向等无不影响着教育的实 际走向和实践形态。目前,课程改革虽然已在中小学广泛实 施,并已在许多地区和学校初见成效,但并未从根本上撼动社会、家长对教育的传统的功利主义观念,未能深刻影响社 会、家长对学校、教师、学生的评价取向和准则,应试、升 学的价值取向有增无减,致使择校之风愈演愈烈,学生学业 负担愈趋加重,以致部分学校无所适从,在既抓课程改革、 又忙于应试中困顿不堪,使教育的功能严重扭曲。教育部颁 发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 见》指出,“从总体上看,受相关制度、政策的制约和社会 环境的影响,课程改革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各地课程 改革工作的推进不平衡,一些地方和学校对于课程改革在全 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等方面的战 略地位认识不到位;
学校办学条件不足,教师队伍建设有待 加强,课程资源、专业支持力量等服务保障体系较为薄弱;
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评价、管理制度不配套;
课程教材 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2〕。
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正视课程改革的现状,对困难与问 题要有充分的认识,采取有力措施,寻求新的突破,坚定不 移地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人类历史的经验表明,在人 类历史的长河中,在社会重大动荡转折之时,总是会英雄辈 出。历史的发展催生了英雄们在历史转折重要关头能辨识时 务,以大无畏之勇气,提出与时俱进之理念,行改革创新之 举,能率先打破僵局,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 激活并动员起整个社会的改革力量,破解时代发展之困局, 推动社会的巨大变革。安徽小岗村“大包干”之创举对于中国农村巨大变迁的意义无一不是最好的例证。改革开放30年 来,中国教育之变迁也充分证明了在不同时段率先进行改革、 试验的地区与学校对于整个教育改革与发展所具有的样本 意义,其所产生的影响与推力不可低估。
诸如湖南汨罗所进行的区域推进素质教育的经验、上海 青浦所进行的社区教育实验、江苏李吉林主持的情景教育实 验、河南安阳人民大道小学所进行的主体教育实验、华南师 范大学郭思乐教授主持的“生本教育”实验等,特别是近几 年来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 江苏洋思中学、山东杜郎口中学对课程改革的新探索,他们 都以其“英雄”的品格―――勇于冲破现状、敢为天下先的 姿态和榜样的示范作用深深地触动和激发了广大一线校长、 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行为的变革,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基础 教育的实践走向和整体进程。处于重要转型时期的中国教育 呼唤“英雄”辈出,课程改革欲谋求新的突破,期待涌现出 更多勇于冲破改革瓶颈的榜样和示范,期待着涌现出更多的 “洋思”和“杜郎口”,能以大无畏之勇气,挣脱各种功利 观念、世俗之风的纠缠,回归教育的本真,高举以学生发展 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想的旗帜,打破目前僵局, 冲破现有条框,坚定不移,执着追求,由局部突破带来整体 变局,进而形成典型引路的“燎原之势”,以促进课程改革 取得历史性的新进展。
二我国近10年来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证明,发现和推出课程改革典型,发挥典型引路的作用,对于课程改革的 整体推进至关重要。典型引路是课程改革突破的依赖,也是 促进课程改革的重要抓手。课程改革的艰辛历程表明,将新 课程由政策理念转化为积极的教育实践,由宏大的政策主旨 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在既没有成功的个例及经验参 照,又缺少专家有效指导的情况下,寄希望于一线校长、教 师来独自完成这种转化是不现实的。一线校长、教师大都没 有丰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积淀,而日常又被绑定于应试教育模 式下繁重的教学任务中,没有能力也无更多的精力来开展系 统的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3〕。
同时,广大一线校长、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与素质 存在明显的不足,在驾驭新课程的过程中无论是管理层还是 一线教师都还显得捉襟见肘,力不从心,难以独自完成新课 程的实施任务。在经过了轰轰烈烈的新课程组织动员、培训 学习之后,激发起的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具体实施面前遇阻。
如何对新课程进行组织管理?如何具体实施新课程的教学 实践?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学校、教师、学生进行评价?等 等,校长与教师们又感到茫然无从。另外,受教研机制和教 研力量的制约,目前对中小学一线教师的专业指导根本不适 应新课程的要求,难以为一线校长、教师提供及时、有力的 专业支持。找到可参照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课程改革榜样、 摹本成为广大一线校长、教师迫切的实践诉求,他们希望找 到实施新课程的有形的实施载体,找到具体可行的实施模式,找到在具体实施中应当注意解决和规避的问题,找到可用来 借鉴的具体经验。教师只有在与具体经验的对照中,才能更 好地领会新课程的政策与理念,才能更好地悟出新课程由理 念向实践转化的具体通道,才能找到实施新课程的切入点和 突破口,才能有效地步入个性化的新课程探索实践。
三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 进行的整体改革,在改革推进过程中,政府作为改革的主体, 始终处于绝对强势地位,政府的政策意志与行政主导力量对 改革进程有着绝对的影响力。但是,因课程改革专业性极强, 对政府管理的专业化水准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政 府必须转变执政观念,转换管理职能,大力提高自己的教育 管理的专业化水平,对课程改革形成很强的动员力,进而生 成巨大的生产力。为了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激发基层学校 和广大教师的积极性,鼓励多元创新,必然对制度创新会给 予更多的期待。在未来的课程改革中,需要政府自身加大改 革力度,在新的权利布局中重新定位,努力构建新型的政校 关系,实行管办分离,建构现代学校制度,形成更加有利于 学校自主办学的体制环境和鼓励学校改革创新的外部氛围, 促进学校更加自主多元地进行个性化办学探索,形成百舸争 流、百花争艳的课程改革新局面,由此,一定会催生出更多 课程改革的典型和榜样。
政府对课程改革的倡导往往具有风向标的作用,因此, 政府对典型的推出和倡导有着巨大的号召力。目前,自基层的对典型经验的组织学习热情高涨,而政府的行政主导则显 得不够,滞后于火热的课程改革实践的要求。政府主管部门 应善于发现和挖掘课程改革中先进的典型和成功的榜样,积 极帮助和扶持这些学校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探索,帮助他们解 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给予他们办学条件、专业指导等 方面的大力支持,帮助、指导他们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并 逐步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走向模式化建构,充分发挥舆 论导向、行政导向的作用,推出一批全国性、区域性的先进 典型,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学校实施课程改革勇于创新 的精神和形成的宝贵经验,充分发挥成功榜样的示范作用。
这无疑会形成课程改革巨大的推动力量。
高等院校、相关教科研机构也要增强课程改革的急迫感 和使命感,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创 新教研形式,建立直接服务学校的专业支持网络,直接面向 课程改革实践一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与一线校长、教 师一起开展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与一线教师形 成务实、高效、直接对话的连接机制,形成与课程改革紧密 结合的教研共同体,重点扶持一批学校、教师率先进行创新 尝试,由局部突破到整体建构,摸索改革路子,积累成功经 验,并不断加以理论总结和提升,形成对课程改革推进路径 的普遍性规律的认识,并通过鲜活的成功个案和不断深化的 理论认识,引导和推动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步入课程改革的快 速道,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向深入发展。各地区、各学校都应深刻地认识到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 对于课程改革的重要性,要从各地区、各学校的实际情况出 发,大力帮助、扶持、培植所在地区的学校典型、学科典型, 各个学校也应树立起自己的学科典型、教师典型,大张旗鼓 地走典型引路的课程改革之路。让一批批典型以他们成功的 鲜活经验演绎出有形的课程改革实践图景,以课堂教学的成 功范例、教学方式的实质性变革、教育信息化手段与学科教 学有机融合的成功做法、评价体系的有效改进、学生学习方 式与学习状态所产生的积极变化、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等具体、有形的“现身说法”,对广大一线校长、教师就新 课程理念进行生动的解读,以实践经验所具有的现场感、启 发性、操作性、贴近实际、易于借鉴效仿的不可替代的示范 效应,来引领和带动一个个区域、一批批学校、一支支队伍 更加深刻地领悟新课程、适应新课程,从而更加广泛、深入 地推进课程改革。目前,一些地方和学校采取现场观摩会、 经验交流会、专题研讨会等形式,总结推广课程改革先进经 验,充分发挥了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使课程改革工作由 点带面,逐步推进。一些地方成立名校长工作室、名师工作 室,一些学校专门成立课程改革公关团队等等,这些务实、 有效的举措,让教师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镜子”,让团队 研修成为教师专业提升的重要经历,让教师专业研修团队成 为教师们成长的摇篮,使典型的示范辐射效应得以不断放大, 成为课程改革的重要推进力量〔4〕。我国课程改革实践探索的进程充分证明“,典型引路”是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重 要抓手,许多地方和学校在此方面积累的成功经验和有效举 措值得其他地方和学校学习和借鉴。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