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军节 >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思想政治教育融入

来源:建军节 时间:2019-10-05 07:51:57 点击: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传统礼仪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摘要: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代大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着 举足轻重的作用。针对当代大学生传统礼仪素养存在部分缺 失的现状,将传统礼仪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来, 提出提高教师礼仪素养、改进课程内容、革新礼仪教育方法、 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创新传统礼仪文化的融合路径。

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 宁。”[1]由此可见礼对促进个人发展、社会和谐起着关键 作用。良好的礼仪修养是大学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尽管 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相比过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遗憾的 是,部分大学生礼仪素质水平较低,依然存在着不知礼,不 守礼的现象。“大学生公交车不让座案”、“课堂侮辱老师 案”、“老人摔倒不扶案”等案例的出现让我们感到诧异的 同时也感到难过,然而这些并不是偶然事件,大学生在学校 里迟到旷课;
在家庭中不尊敬父母;
在公共场合里大喊大叫、 不排队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将传统礼仪文化 融入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 素养。

一、传统礼仪的概念礼仪的萌芽,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这一时期 的礼仪并不完善,较为笼统和粗糙;
夏商时期进一步发展, 夏礼的忠孝之道已基本形成,并较多的出现在文字记载中;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成型,经过周公、孔子、荀子等人 的不断探索和创造,对礼仪的系统化阐述逐渐成熟,形成“以 礼治国”的理念。魏晋南北朝时期,礼仪在制度化和规范化 方面发展迅速;
唐朝时期,编制礼仪和制礼活动达到高潮;

元明清时期是礼仪文化发展的衰弱期,“礼”作为一种统治 手段暴露出专政、残暴的缺点。传统礼仪文化经过长时间的 发展,有了属于自己的内涵和外延。

(一)传统礼仪的内涵 礼仪一词,最早出自《诗经》:“为宾为客,献酬交错。

礼仪卒度,笑语卒获。”[2]这里的礼仪主要指的是行礼的 仪式。而真正对礼仪的内涵下定义则是在《礼记·曲礼》:
“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在这 里,“礼仪”[3]是用来确定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判定各 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的疑难问题,辨别人与人的异同差别, 判断事情正确与否的准则,这与我们现代对礼仪的理解差别 不大。当代学者对于传统礼仪的内涵的定义具有代表性的 有:彭林先生认为“中国的礼是儒家文化体系的总称。”[4]陈戍国认为“礼是现实生活的缘饰化。”李安宅认为“‘礼’ 是人类学上的‘文化’,包括物质与精神两方面。”[5]杨 志刚认为“‘礼’是以礼治为核心,由礼仪、礼制、礼器、 礼乐、礼教、礼学等诸方面内容融汇而成的一个文化丛林。” [6] (二)传统礼仪的外延 微观来讲,在文化层面上,礼仪文化包括制度文化、精 神文化、行为文化三个方面。制度文化体现在礼仪文化在规 范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制度;
精神文化体现在礼仪所蕴含的丰 富思想价值,包括礼仪文化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 操等;
行为文化体现在外在的礼仪形式。从礼仪文化所涉及 的不同内容看,礼文化的结构包括礼仪文化、礼乐文化、礼 治思想、礼法观念等。[7]宏观来看礼仪文化的结构可分为 外在的礼仪和内在的礼义,礼仪通过具体的表现形式规范社 会秩序、道德规范、人与人、人与自然的秩序等,礼义则是 礼仪文化思想意蕴的体现。

二、 传统礼仪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库 传统礼仪文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资源以丰 富教育内容,提供知行合一的教育方法以增强教育的效果,提供浓厚的礼仪氛围以优化教育环境,充分发挥着高校思想 政治教育宝库的作用。除此以外,也起着继承和发扬传统文 化的作用。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有世界观、政治观、 人生观、法制观、道德观教育。这些内容主要通过《思想道 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政治公共 课的形式体现出来,教学方法也是以理论灌输为主。随着当 今社会科技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的活跃,这种照本宣科的理论 灌输已经不再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唯一手段。提高 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效果的有效性,还应该将理论应用到实 践中去,让大学生真真正正体会德育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例如,可以将传统礼仪教育与道德观教育相结合,传统 礼仪文化中的对待长者的礼仪规范,对于大学生尊敬师长的 思想教育有重要意义;
礼仪文化中对待同辈和幼辈的礼仪规 范,对于大学生团结同学、爱护幼者有重要价值。思想决定 行为,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思想。所以说,良好的礼仪 行为要求可以规范大学生的言行,潜移默化的对他们的思想 产生影响,这对于大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培养道德品质,树 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有重要意义。因此,将礼仪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去,可以摆脱传统的理论说教,增强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生动性。

(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高校课堂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教育 者借助政治公共课进行“满堂灌”,让当前的大学生不知道 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内容与生活实践明显脱节。

礼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实践性的内容,能够从 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可以摆脱传统思想 政治教育课程与生活脱节的弊病。大学生在学习了传统礼仪 文化知识后,在思想上会形成一个大体的礼仪文明标准,并 自觉的将这一标准与日常生活的事情相对应,通过行为表现 出来。这一过程的不断循环和延续,会不断完善和加固大学 生头脑中的礼仪文明标准,进而无形中提升了大学生的思想 道德素质,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 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8]马克思这句话,说明了人的思想 和观念是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优化高校德育环境,有利于塑 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并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指的是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 造成影响的一切外部因素的总和。传统礼仪教育融入到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中,能优化德育环境,发挥德育的渗透功能。

首先,传统礼仪文化能优化社会环境。社会是人们生 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社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人们思想 道德素质的状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网络的出现,道德 滑坡、行为失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以及网络高科技犯罪 等社会问题的日趋严重。而礼仪文化则提供了处理人际关系 和人与社会关系的方法,为优化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创 造条件。[9]“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传统礼仪文化中 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
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时,主张“和 而不同”,在差异中找到相同点,以此来协调人与人、人与 社会的关系,实现社会和谐,这也是传统礼仪文化的精髓。

其次,传统礼仪文化能优化校园环境。大学生进入大学 后,校园成为他们学习和成长的主要场所。良好的校园德育 环境能够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认知起积极的作用,提 供正确的人生引导。传统礼仪文化对于校园环境的优化主要 体现在两方面:1.礼仪文化活动的全员参与。高校举办成人 礼、礼仪风采大赛等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受教育者将所学 知识应用于实践,也有利于带动这个学校的礼仪文明之风, 使每位同学都能受到传统礼仪文化的熏陶。2.“礼”的建筑、 雕塑、名言等实物展示。“礼”的雕塑或者名言能够传承中华传统的礼仪文化,展示礼仪文化的独特魅力,成为校园德 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促进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报告中,习近平指出:“文化建设 要构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传承体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是 当前阶段乃至以后发展的重点。近年来,随着我国开放程度 的不断深化,大学生不断受到外来的多元文化的影响,对国 外的一些流行时尚、礼仪盲目追求,认为就餐拿刀拿叉就是 时尚,用拥抱代替鞠躬。高校应该是弘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 要阵地,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 大学生认识到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 祥地之一,中国是文明之邦、礼仪之邦,礼仪和良好道德修 养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文明发展史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和发展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 步的全过程。而礼仪的完善和发展同样也促进人类社会能够 得以不断健康向前发展。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让学生全 面地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更好地增 强当代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培养崇高爱国情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三、 传统礼仪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传统礼仪文化是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库,在现实 中,当代大学生也面临着礼仪教育“缺位”的现状,这就迫 切要求我们采取可行措施将礼仪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 教育中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为人师表,提高教师礼仪素养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0]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中也提到要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的示范作用。一方面,以人格来培养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 魂是高校教师的职业特点,教师符合礼仪的言行举止和工作 作风被大学生所观察和学习,必然有助于他们修正自己的言 行,引导学生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学习、生活、工作,处理 好人际关系,使学生具有较高的礼仪素养;
[11]另一方面, 礼仪的目的也是为了维护、体现人的尊严,高校教师礼仪素 养的核心是对大学生的尊重和关爱。因此,礼仪不仅是高校 教师自身良好职业道德修养的表现,而且是高校教师职业道 德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影响力量。所以作为高校大学教师, 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高校礼仪教育中的责任,不断加强自身 的礼仪素养。这具体包括两方面的措施:(1)主动学习礼 仪文化知识与规范,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教师要想更好的对 学生传授知识,教育学生,就要先学习相关的知识和技能。(2)提高自律意识,具备“慎独”精神。在平时的生活和 教学中都要严格要求自己,无论空间如何变化,都要恪守礼 仪规范,并自觉践行。

(二)知行合一,改进课程体系 知与行的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体现,也 是礼仪文化教育的最高境界。教学者主要通过教学内容对学 生进行教育,所以要想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必须对教学体 系进行改进。由于礼仪文化的理论与形式的知识体系庞大, 内容复杂,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尤为讲究,可遵循礼仪 文化思想并重和促进礼仪行为养成与道德修养提高相结合 的原则进行安排:(1)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要针 对当前大学生礼仪缺失现象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教育和行 为训练,以帮助学生矫正礼仪失范行为。多增加礼仪文明意 识、具体行为规范的践行方面的教育内容。(2) 教学内容 既要体现思想道德修养内容,又要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兴 趣需求。一方面要选择有利于思想道德文化修养和个人礼仪 行为培养的礼仪文化内容和形式安排教学活动,起到引起学 生的思想共鸣的效果。比如参加曲阜祭孔大典活动,学生身 处祭孔大典的情境中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目睹祭孔的礼仪 流程,并自觉接受儒家礼仪文化的熏陶,从而起到了增强教 育效果的作用;
另一方面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调整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越来越开放和 多样,大学生对于礼仪的需求也逐渐趋向于实用性,交通礼 仪、面试礼仪应运而生。这就需要我们在加强传统的礼仪文 化教育的同时加入实用性的礼仪教育,寻找传统礼仪与现代 社会的契合点。

(三)教导有方,革新礼仪教育方法 礼仪文化课程是集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礼仪实践教育 于一体的学科,具有很强的跨学科性特点,因此要使当代大 学生具有良好的礼仪素养和道德修养,必须在教学方法上有 所创新。一方面,要运用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尽量避免单一 的理论灌输。具体教学方法有:问题教学法、情境体验教学 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更好的 理解,变难点为易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 观能动性。孔子有言:“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 三隅反,则不复也”[12],其大意是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问题, 不要急于给予他解答,而是启发他主动思考。因此,在开展 礼仪教育时,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并适时给予他们启 发;
在课程的考核方面,除了传统的笔试考试外,还要增加 实际操作的考试。因为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礼仪知识外化是礼 仪教育的理想效果,这也表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良好效 果。(四)潜移默化,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13] 这句话阐明了人与环境具有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决定了人 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除了受生理因素的影响之外,还在很 大程度上受后天成长环境的影响。因此,传统礼仪教育要想 真正走进高校,必须要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校园环境作 为高校礼仪教育实施的主要空间,在整个外部环境中处于核 心地位。一方面,完善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淘汰老旧 教学设备,完善图书馆馆藏,充分利用多媒体设备、学校广 播电台进行礼仪教育宣传,也可利用新媒体的形式,以学生 喜闻乐见的图片、视频、音频进行礼仪教育。但这个过程需 要坚持适度原则,量力而行,避免学校大改大建,华而不实。

另一方面,塑造校园精神环境。校园精神环境具有很强的价 值导向作用,多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对学生的礼仪素养和道德 素质进行影响。精神环境的营造方式主要包括:普及校歌、 校训,使人人都会唱校歌,人人都会说校训;
在学习和生活 场所悬挂名人名言,礼仪文明标准示范图;
善于利用成人礼, 升旗仪式等仪式活动进行礼仪文化教育;
开展关于礼仪文化 的校园活动,寓教于乐。

(五)与时俱进,创新传统礼仪文化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坚持创新发 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 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可见文化创新已经成为我国“十三五规划”中的重要发展理 念。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推动礼仪文 化的创新,要秉承以下几个原则:(1)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传统礼仪文化中的敬老之礼、尊师之礼、人生礼仪等能 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有着引导当代大学生尊敬老师、 孝敬父母和增强社会责任感的作用,这属于传统礼仪文化的 精华,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礼仪文化诞生于中国的传 统社会,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当作封建统治者的统治方式,带 有很强的政治性;
而且现代文明的发展也使得很多传统礼仪 不再适用于当前社会,例如传统礼仪中的三纲五常,一定程 度上压抑了人的自由平等。这是我们需要摒弃的糟粕。(2) 相融相通的原则。这里的相融相通主要是将优秀的礼仪文化 与现代社会相融通。传统礼仪文化产生于主张天人合一的农 耕时代,这与现代工业文明的竞争激烈、适者生存的背景并 不一致。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寻找传统礼仪文化与当代社会的 切合点,推动传统礼仪文化的创新。(3)洋为中用原则。

一方面,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礼仪文化强调简单实用性原则, 由此产生了面试礼仪、餐桌礼仪、交通礼仪等,这些礼仪能 够与时俱进,与当代的社会发展相适应;
而且西方礼仪重视 人的平等和自由,尊重妇女,这与我国的传统礼仪有着很多 不同,需要我们根据本国国情借鉴和吸收西方礼仪的优点。

另一方面以韩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对传统礼仪十分重视。以韩国的祭孔大典为例,韩国每年举行两次祭孔大典,是韩国 保存最完整、影响力最大、规格最高的祭孔仪式,举办地点 除了韩国成均馆以外,还在全国各地234个乡校举行,而且 韩国也筹划为“祭孔大典”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 “祭孔大典”是起源于我国的古代社会,但是韩国全民重礼 的态度和为此做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综上所述,优秀的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灵魂,对 于维护社会稳定,个人成长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作为中华 儿女的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尽管当前高校存在着传统礼仪 教育缺失的现状,但是只要我们社会、家庭和学校各方面联 动起来,为优秀传统礼仪教育提供足够的土壤,充分调动高 校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学生一定能够具备良好 的礼仪素养,为提高国民素质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荀况.荀子[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7. [2]孔丘.诗经[M].北京:中华书局,2006:18. [3]戴圣.礼记[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5:25. [4]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M].北京:中华书局, 2004:8. [5]陈戍国.中国礼制史[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2002:13. [6]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21.[7]王宗源.中华礼文化与大学生礼仪教育研究[D].北 京:首都师范大学,2008:17.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4:1. [9]张自慧.古礼“礼治”的反思与当代和谐的构建[J]. 南昌大学学报,2009(7):3. [10]孔丘.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21. [11]党贵平.礼仪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之思考 [J].黑河学刊,2003(11):113 [12]孔丘.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36. [13]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2:362.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