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海权意识【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地缘因素】

海权意识【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地缘因素】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2-01 07:47:41 点击:

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地缘因素

中国海权意识不断增强的地缘因素 海权,简言之就是对海洋的控制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的自然延伸.中国 海权意识在不同历史阶段,由不同地缘因素主导,历经从缺失到觉醒再到勃兴的 历史进程. 1陆权国家的稳定与海权意识的缺失 晚清之前,中国始终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陆权强国之一良好的气候环境与 大河的滋养形成了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而持续富足的农耕文明反过来又维持了 社会的稳定与中央大一统政权的延续.综观历朝历代,除沿海地区有少量渔猎经 济存在之外,整个国家大体处于农耕状态下,几乎不依赖海洋提供生活资料.繁 荣的农耕经济使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长期领先于世界各国,并一度成为世界上 最富饶、强盛的国家之一 强盛的国力有力地保障了中国的国家安全与国际地位.在航海技术还十分 落后的古代,海洋为中国提供了绝佳的天然保护屏障,使之与当时世界各大海上 强国隔绝,避免了威胁与碰撞.明代倭患是中国古代史上绝无仅有的一次源自外 国的海上骚扰,但中央政权很快便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予以消除.因此可以说, 古代中国几乎不曾受到任何来自海洋的实质威肋、.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掌握着 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先进航海技术,可以完全自由地遣使与外国交好及进行海上商 品输出.中华文明通过海洋远波海外诸国,邻近的朝鲜半岛、日本及东南亚各国 皆被纳入中华文明圈之中.在吸纳中华文明的营养之时,它们根本无力对抗强盛 的中国.海上的绝对安全使中央政府无心将警惕的目光聚焦在海洋,而是放在了 陆地.对于历代统治者来说,陆地事务是王朝的生命线,最现实的威肋、莫过于 游离在中央政权边缘地带游牧民族的劫掠,因此将它们纳入中央政权管辖是历代 统治者维护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此外,农耕经济的繁荣是国家富强 的基石.基于此,中央政权也采取各种措施促进其发展. 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使古代中国处于安全稳定的地缘环境之中.长期 以来一国独大的局面从未被打破,在这种状态下,统治者根本无需顾虑海外,竭 尽全力固守陆地、建立并维持大一统的政权便成为他们延续王朝统治的唯一决定 性因素.农耕经济更是将人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使陆地成为国人心中最根深蒂 固的情结.相对于中国掌握的先进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而言,中国人对海洋的认 知却又是十分落后的.稳定安全的地缘环境助长了中国人重陆轻海的思维定势, 而这一思维定势又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海权意识的缺失.2海陆皆困的格局与海权意识的觉醒 殖民侵略彻底打碎了古代中国的和平稳定.在近代先进的航海技术和铁甲 战舰面前,海洋从天然屏障变成了侵略走廊,中国不得不与远在另一个半球的侵 略者正面遭遇,海上门户的洞开造成陆地领土的失陷,中国从此由繁荣富强的天 朝上国迅速沦落为积贫积弱的衰朽之国.除远在大洋彼岸的各海上强国对中国虎 视眈眈之外,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对中国毫无威胁的沙俄和日本此时也加入了侵 略者的阵营.这使整个中国从南到北陷入海陆皆困的格局,这一格局从晚清一直 延续至民国. 海上的烽火激起了晚清社会的强烈震动,筹建海防成为当务之急.鉴于英 舰的船坚炮利,林则徐认为盖夷船所恃专在外洋空旷之外,其船尚可转掉自如, 若使竟进口内,直是游鱼釜底,立可就擒.基于此,其在鸦片战争中提出了以守 为战的海防策略.该策略大体为放弃海洋,固守海岸,歼敌于陆上,其本质是放 弃制海权的被动防御.在防御接连失利的情势下,后起的洋务派希冀通过筹建近 代化海防将侵略势力消解于海上,在轰轰烈烈的造舰船、育人才、建海军运动中, 中国近代化海防开始起步.然而甲午一役,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却使这一历史进 程几近停滞.甲午战后,时局更加凶险,列强在华强租军港,霸占海湾,中国海 军生存发展的根据地大量丧失,使重建中的中国海军竟难以找到立足之地。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民主共和的历史新纪元,但列强环视之下,中华民国 的地缘环境依旧不容乐观.有鉴于中国海权沦丧、备受欺凌的教训,以孙中山、 陈绍宽为首的民主革命者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出振兴海权的呼声.在此背景下,海 军建设被提高到国防之首要地位;原先被动防御的思想被抛弃,代之以主动夺取 太平洋海权的倡导;海洋经济和海洋事业也积极开展起来,以此为中国海权奠定 牢固的物质基础.然而孙中山的抱负还未完全施展,中华民国便大权旁落,在各 派军阀连年混战之中,中国海权走向沉寂,海军力量成为各派军阀扩大地盘的工 具,海军建设也停滞不前.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之后,由于国共对峙的 局面,国民党政府大力发展陆军,致使海军被视为小军种而遭到冷遇.抗战时期, 中国海军集中力量在各内河战略要地与日军作战,为捍卫国家主权独立与民族尊 严做出极大牺牲. 民国时期海权发展举步维艰,但以孙中山为首的精英阶层积极倡导争夺太 平洋海权,把维护海权与民族兴亡、振兴中华联系在一起,突破了晚清以来单纯 从军事防御上看待海洋的海权观,此时,社会上出现了《海军期刊》、《海军杂志》和《新海军》等刊物;马汉的《海权论》也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在中国翻译出 版;而由中国人撰写的第一部海权论专著《海上权力论》(林子贞著)也己出现. 殖民侵略打破了中国海面的宁静,传统安全稳定的地缘环境发生剧变,海 上力量的缺失导致漫长的海岸线成为列强逐鹿中原的猎场,落后的海防不仅谈不 上维护海上权益,更无法保障本土安全.在海陆皆困的地缘形势下,中国不得不 把目光投向海洋,中国海权意识己经觉醒. 3走向深蓝的向往与海权意识的勃兴 新中国的成立使中国人民从此摆脱了遭受殖民侵略的历史,迎来了民族解 放的新篇章.但战后的世界危机四伏,冷战的阴云密布与东西对抗的紧张局势使 新中国处于异常危险的境地.冷战中,为遏制苏联太平洋舰队的活动、封锁亚洲 大陆,美国在其控制的各太平洋岛屿之间由北向南构筑了三条岛链.这些岛链不 仅封堵了苏联太平洋舰队的入海口,更从海上将中国全面包围.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处于第一岛链中心地带的台湾岛地处东海与南海的咽喉要道,具有至关重要 的战略地位,而美国通过扶持台湾当局与大陆对峙,给中国国家安全带来威胁, 同时也极大地遏制了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此外,从五十年代后期起,中苏开始 交恶,苏联企图借共建长波电台和潜艇舰队染指中国主权,在遭到拒绝后,中苏 关系逐渐走向恶化. 严峻的地缘形势下,新中国的生死存亡与海权的维护息息相关.鉴于此, 新生的人民政权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海权.建国初期,人民政府收回了近代丧失 的一系列领海主权,如:外国在中国的驻军权、内河航运权、引航权及海关主权 等.为维护海岛主权,中国政府于1958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领海的声 明》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 n mile.这项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 和国的一切领土,包括中国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同大陆及其沿海岛屿隔有公海 的台湾及其周围各岛、澎湖列岛、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以 及其他属于中国的岛屿.针对美国军机不断飞入中国海岛上空的挑衅行为,中国 屡次出动海军航空兵部队进行打击,先后击落多架美军侦察机及战斗机.1974年, 中国对越南进行了西沙自卫反击战,收复了被越南侵占的永乐群岛中的甘泉、珊 瑚、金银三岛,捍卫了南海主权.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海权,海军的建设至关 重要.毛泽东曾指出: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海军,这支海军要能保卫我们的海防, 有效地抵御帝国主义的可能的侵略.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949年4月23日,中国 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标志着新中国海军的诞生.新中国 成立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三支舰队,海军各兵种部队在五十年代前期也逐步建立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紧张局势有所缓解,东西阵营之间的寒冰解冻,多极 化趋势渐露峥嵘.但相对缓和的国际环境下,矛盾与威胁依旧存在.随着世界各国 现代化海军力量的崛起,中国适时转变海洋观念,在战略性防御的作战要求下, 将防卫范围从近岸扩大到近海,包括中国所属的所有岛屿、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 出于对中国崛起的遏制,苏联解体之后,美国构筑的三条岛链便被直接用来封锁 中国.与此同时,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越来越被各国所重视,为争夺海洋权益,越 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及日本等国与中国在南海、东海海域频频发生主权摩擦. 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蓝色圈地运动,各国逐鹿海上使 中国面临的地缘关系异常复杂.中国领海内丰富的渔业资源和海底油气资源成为 各国觊觎的目标,自上世纪而来的海岛争端愈演愈烈,近邻日本、韩国、越南、 菲律宾等国蚕食中国东海、南海海洋权益的行动变本加厉,美国也越来越多地干 预中国与邻国的海岛争端,使中国东海、南海局势日趋紧张.近年来发生的中菲 黄岩岛事伴、仁爱礁事件及中日钓鱼岛事件为中国敲响了警钟,使国民开始深刻 认识蓝色国土的重要性.同时,中国开始加快推进海军由近海防御型向远海防卫 型转变,提高海军全面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对于派出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护 航的行动,胡锦涛指出:这是我国首次使用军事力量赴海外维护国家战略利益;首 次组织海上作战力量赴海外履行国际人道主义义务;首次在远海保护重要运输线 安全,对我国海军履行使命任务能力是一次重大锻炼和检验. 2012年9月,中国第 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式入列服役,为中国海军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随着全球范围内海洋争夺的日趋激烈,开发海洋进程的加快及中国外向型 经济的发展,新时期中国不仅要有能力制止侵犯我国海岛主权、掠夺我国海洋资 源的行为;为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可靠安全保障;还必须为国家争取更多的资源、 更广阔的市场和更大的生存空间.在走向深蓝的向往之下,中国海洋实力开始崛 起,中国海权意识得以勃兴. 4结语 从传统陆权国家到建设海洋强国,中国海权意识的发展进程漫长而又曲折. 殖民侵略打破了陆权国家的稳定,迫使中国从近代海防思想中萌发了海权的初始 形态,并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海权意识的觉醒.在此后一个多世纪的变迁中,中国 海权意识发展不断完善、深入.综观中国海权意识的演进历程,地缘因素发挥了 至关重要的主导性作用,并最终推动中国海权意识从缺失走向勃兴.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