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逻辑学始入中国 逻辑学被译介到中国,第一阶段上溯到明末,首先是李之藻翻译了西 方的逻辑著作《名理探)一一17世纪初葡萄牙的高因盘利大学耶稣会会士的逻辑 讲义,原名为《亚里士多德辩证法概论》。这是逻辑步入中国的开端。李之藻之 后还有《名学类通》《辩学启蒙》、《名理学》等逻辑著作的译介。此时,逻辑 学东渐,是传教士或教徒的不系统、不计名家之所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没有 带来多么大的冲击,没有形成什么气候。第二阶段始于严复,此时中国的时势较 第一阶段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西方‘‘蛮夷”小邦的坚船利炮攻破了中国的万里长 城,东方的泱泱大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厄运。严复等人痛定思痛,苦苦探索救亡图 存的良方。最终,严复认为‘‘今中国之所最患者,非愚乎?非贫乎?非弱乎?则径 而言之,凡事可以愈此愚,疗此贫,起此弱者,皆可为。而三者之中,尤以愈愚 为最急。何则?所以使吾今日由贫弱之道而不自知者,徒以愚耳。继自今,凡可以 愚愈者,将竭力尽气皲手茧足以求之。”并且他认为找到了济世救国的良方,即最 根本的是要学习西方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途径。在严复看来,坚船利炮固然厉害, 但这些只是西方科学技术的标,是西方科学技术的具体体现,而不是最为本质的 东西。严复意识到要学习西方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逻辑学才是当务之急。但学习 逻辑学要以译介西方的逻辑著作为前提,所以在1898-1911年间,严复几乎将全 部心血倾注于翻译事业。严复翻译的逻辑学著作主要有《穆勒名学》与《名学浅 说》。这时逻辑学译著的命运与李之藻等人之译著的命运则大相径庭。此时的逻 辑学已被看作中华之扶危济困、救世安民、自强保种的良药和工具。因此,逻辑 译著大得其道,备受当时思想界诸多有识之士的青睐。正是受严复所作所为之影 响和感召,近代中国出现了一股方法救国的热潮,掀起了第一次学逻辑、用逻辑的高潮。
二、逻辑学在中国的命运 但是到了20世纪30年代风云突变,中国展开了对形式逻辑的批判,虽 然批判的言论不能达到完全一致,但是在把形式逻辑等同于形而上学这一点上是 共同的。在40年代,毛泽东也曾把形式逻辑视作形而上学进行过批判。在 1948-1949年前后,金岳霖与艾思奇围绕着形式逻辑是不是形而上学还展开了一场 辩论。20世纪50、0年代,中国受前苏联哲学界的影响,把辩证逻辑看作高等代数, 而把形式逻辑当作是初等代数,并且十分盲目地拒斥西方现代逻辑思想,甚至在 1966年以后的近十年,学校的逻辑学课也被取消,逻辑学在此时的中国跌入了万 丈深渊。
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拨乱反正后,逻辑学再次成为中国学术 界关注的学科,除了恢复逻辑学的教学外,逻辑工作者还积极致力于逻辑学知识 的普及。因此,逻辑函授大学也应运而生,并在许多中、小城市相继设立了逻辑函 授大学分校,拥有在籍学员11届,共计43万余人,极大地推动了逻辑学在中国的普 及与发展。逻辑学教材一编再编,一印再印,学逻辑、用逻辑几乎成时尚。
然而,好景不长,这种在中国学逻辑、用逻辑的时尚又只是昙花一现。
到了80年代末,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逻辑在中国再遭厄运。首先是1988年 在中学教材中删除了有关逻辑学的教学内容,紧接着一些专家学者倡导在师范院 校的课程中取消逻辑学,于是更谈不上对逻辑学的研究。此后,这种状况愈演愈 烈,主要表现在:许多高校借改革课程之机削弱了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视逻辑 学为可有可无的学科,甚至干脆不再开设这门课。而在依然开设逻辑课程的某些 高校,逻辑学的课时已被大幅度地缩减。只是在北京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 等为数甚少的名校,逻辑还能受到相对高度的重视。逻辑学的科研经费极为匮乏, 研究者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难度极大。此时我国还没有一本全国性的逻辑学 专业的学术刊物,学者们只能捧着自己潜心研究的心血结晶到别的队伍去加塞儿。
1998年全国自考办已决定逻辑学不再是成人自学考试(除哲学专业外)的必考科目,研究生生源不足,就业渠道窄、困难大,逻辑学面临着队伍萎缩的尴尬局面。
不仅如此,有人甚至提出彻底消除逻辑的口号,公然附和“解开逻辑的铁索,消除逻 辑的重压’,“打破逻辑法则的专横统治,争取思想的更自由呼吸”m论调,似乎逻辑 学成了禁锢人们自由思想的桎梏。
在人类步入新千年之后,相比较20世纪末叶而言,中国人对逻辑的重 视程度似乎又有所增强,这突显在研究生的教育培养和学术交流活动的开展上。
目前,尽管为数不多,可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还是另有部分高校申请到了逻辑学 专业研究生培养的权利,招生的比例在逐年逐步扩大,生源状况亦较以往有所改善。
而且逻辑学界的学术交流亦相对活跃起来,几乎每年都能不定期地举办至少一次 此项活动。与此同时,中国逻辑学界又爆发出这样一种声音:认为逻辑的本质是 “必然地得出’是“演绎’2从而主张或者将普通逻辑取而代之,或者将普通逻辑与归 纳逻辑、辩证逻辑等从逻辑领域扫地出门。于是,目前在中国逻辑学界又展开了 有关逻辑观一何谓逻辑,逻辑是一元的还是多元的激烈争论。这种现状不免令人 遗憾地感觉到,如今中国的逻辑研究具有浓郁的学院色彩,逻辑似乎还只是极个 别学者把玩的玩物;逻辑的普及教育仍然被漠视,对逻辑的重视仍无普遍性可谈。
三、逻辑学命运探因 逻辑在中国的命运缘何如此多舛?肯定地说,逻辑对中国人来说绝不 是可有可无的,相反,它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振兴中华民族的必不可少的强有 力的武器。因为‘‘逻辑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是人类及其文明进化的主因和动力源, 是人类文明前进中清扫文化垃圾的‘铁扫帚’和‘破冰船’”3(304)。翻开人类历史,法 语族(即以法语为母语的民族)、英语族、德语族之所以有资格成为人类的理论 巨族,关键在于它们是逻辑强族,在它们之中都曾涌现出一大批对逻辑理论做出过 巨大贡献并且长期影响后来人类思维的伟大的思想家。同时,也几乎都是世界科 学和经济的强族。而科学和经济的强盛归根结底取决于逻辑理论的繁荣。同理, 中国人的素质提高与民族的繁荣昌盛也不能没有逻辑。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逻辑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琴声’中最弱的一根‘弦’”呢?‘‘中国人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来,便缺乏追求精神自由的传统, 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国人缺乏对抽象的神(上帝)的信仰有关”。这种传统在漫 长的封建专制社会成了中国人发展逻辑思维的桎梏。就连严复本人也未能幸免。
严复曾被章士钊盛赞为‘‘为国人开示逻辑途径”的“巨子”®,他一度将西方逻辑学 看作是救国救民的良药和工具,但是,严复没有能够始终如一地坚持革新与进步。
戊戌变法失败以后,他虽然仍在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思想,但是已渐趋保守。
到辛亥革命以后,他政治上反对共和,主张帝制,思想上也由遵法反儒转为尊儒 读经,1913年成立孔教会,严复为首领。此后,他还写过《导扬中华民国立国精 神议》,竭力提倡忠孝节义等封建道德。随着革命的高涨,严复思想中先进的东西 逐渐消逝,而落后反动的东西则日益膨胀,最后彻底转变为顽固分子,他还曾极力 反对五四运动。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成就为基础,那 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果关 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0雄辩的史实 不争地证明,中国的贤哲的确没有迈出如爱因斯坦所言的那两步,但是无论从理 论上还是事实上讲,中国的文明(包括科学、哲学等)要实现质的飞跃,中华 民族要跻身世界强族之林,没有逻辑是绝对不可以的。这是洞察西方 文明发展史所获得的宝贵的经验借鉴和理论指南。因此,逻辑在中国需要拥有一 个美好的未来。
四、逻辑学在中国的未来 首先,我们应该从学校普遍加强逻辑学的教学,引导更多的人学逻辑、 用逻辑,甚至为逻辑的进一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其次,要高度重视逻辑教学,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增强中国人的逻辑素 养。在一定层面上,如今中国的素质教育还只是口号。逻辑学在中国教育界根本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而在西方,逻辑学被视作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1974年联 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基础科学目录中,逻辑学位居第二。20世纪70年代末,在 《大英百科全书》目录卷的科学分类栏目中,逻辑学位居各门自然科学之首。美 国能够在当今社会问鼎科学的较高峰,得益于它比较成功地实施了素质教育,而 且在素质教育中给予了逻辑教学足够的重视。如美国《未来学家》双月刊1996 年7-8月号刊登的“学生必须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才能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一 文,其中介绍了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协会认可的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使 学生进行有效交流的写作技能、泛读和理解技巧、运用数学、逻辑学和推理技能, 以及通晓统计学,包括应用科学在内的科学基础知识。运用计算机和其他技术的 技能、利用技术进行有效信息存取和处理的技能。从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协会列举 出的几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可以看出,逻辑科学在美国的素质教育中占有何等的 比重和分量。美国积累的宝贵经验值得借鉴,我们应该尽可能避免走弯路,必须 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逻辑素质的培养与提高。
最后,还要重视并加强相关的基础建设,克服以往的诸多弊端。具体 表现在: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逻辑教学与科研队伍,他们是传播逻辑学知识、提 高民族理论素养、振兴中国逻辑研究事业的中流砥柱,是希望之所在。政府应该 增加对逻辑教学与科研的经济投入和科研立项等,为逻辑教育事业的顺利开展大 开方便之门。尽快创办全国性和地方性的专业性的逻辑学学术刊物,鼓励多出并 且出好的研究成果,从而促进学术交流,加快信息传播。
在国家重点大学以及至少每省一所高等师范大学或学院设立逻辑学 教育本科专业,增设逻辑学专业的研究生点,扩大研究生的招生规模。在中小学 阶段,高度重视青少年的逻辑素质与技能培养;在全国创办逻辑学专业的函授大 学。当然,函授大学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的深浅程度应同全日制院校有所区别, 但是必须严格管理,强调教学质量,注重实效。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