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高校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日益增加。同时,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高校毕业生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单一学历已然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双证书政 策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高校也应针对这一政策做出相关的调整与改革。应用心理 学专业是一个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具备将心 理学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应用心理学是心理学中发展较快的一个分支。
根据社会需要分析,应用心理学专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可见,双证书制的推 行对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发展来说是必要的。
双证书制是指实行毕业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相结合的双证书人 才培养模式,即使高校毕业生不仅获得表明自己学历的毕业学历证书,根据社会 发展的需要还具有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作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之一,双证书制教学改革已成为高校的共识。中共中央及国务院对此十分重视, 也对双证书政策做出过相关阐述。双证书制度是在全社会实行的学历文凭与职业 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这不仅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提高大学毕 业生的就业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推动普通高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对人才培养质 量的提升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因此,以双证书制为导向,对应用心理学 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考核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内涵 当代社会人才市场的饱和使得社会和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能力有越 来越高的要求和期待。在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中,是否具有较高的实践能力,进 而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熟练运用所学专业知识为所从事的工作服务,成为评价毕业 生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面对当前形势,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由于自身的专业性 质和就业方向,更需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双证书制教学改革研究,是对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 培养模式的一种探讨,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挑战。传统的 教学模式具有封闭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教学场所仅限于校园之内。
这导致学生缺乏实践能力,不能充分了解就业单位和社会的需求。同时,这也使 得学校课程设置相对落后,传授给学生的应用心理学相关知识、技能很可能在毕 业生走进社会前就已经过时。而实施双证书制教学能够提高应用心理学专业大学 生的就业竞争力与职业实际操作能力,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教学存在的这种弊端。
[2] 具体而言,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双证书培养模式就是指制定满足双证书 应用性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根据市场需要培养具有实践能力、适应社会经济发 展需要的全面型人才。在课程教学计划中,除了要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授外, 还要在学生的课程教学计划中融入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标准。学生不仅要掌握心 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更要根据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要求进行 学习和培训。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尽可能与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核的内容标准 相衔接,同时,还要注重调整考核环节,增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增强学 生的实践能力和整体素质。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内涵 (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概念 根据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人们对实践能力的定义会略有不同。简单 说,实践能力可以定义为操作的能力、动手的能力;具体说来,实践能力是指主 体有目的改造客体的能力,在实践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就是实践能力。马 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指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而通过实践活动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实践能力,是一种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 等去解决实际问题的生理和心理特征。[3]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则是在相应的专 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下,在具体的学习、研究、生活等具体领域中将理论知识 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本领与特征。[4]实践能力可以划分为通用实践能力和专业 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大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涉猎的四种类型的知 识,即描述性知识、规范性知识、实践性知识和形式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指:
对特定客体进行适宜行动的相关事实,实践性知识以有效行动为目标。[5]大学 生的实践能力则是将实践性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并完成特定目标的内在条件与 特征。无论是实践性知识还是实践能力都具有内隐性特征,其表现与特定的专业 行动有关。与实践性知识相比,实践能力与专业行动效果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因此,当前教育实践十分重视对大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并赋予其更高的权 重。
(二)大学生实践能力结构 依据实践能力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结构可以分 为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大学生实践能力内部结构是基于实践过程而言的,是不 同要素之间构成的相互关系,其包括实践兴趣、领悟能力、策划能力、行动能力、 表达能力等。不同的实践能力外显形式正是由这些构成要素在不同情境中的运用 而形成的。随着大学生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变化,实践能力的结构也在不断地发 展变化。这种变化趋势,总体上表现为基本实践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实践创新 能力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6]基本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基本生理 和心理机能,它不指向解决具体问题,但却影响个体问题解决的效果,构成个体 实践能力的生理和心理基础。综合实践能力是指学生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所表现 出来的根据自身能力和具体情境的关系,通过发挥各方面能力做出正确决定从而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是指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发散思 维、创新意识和独创性行为。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内涵和结构 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 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7] 应用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更为重视心理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学生需要具备进行心理学实验和心理测量的基本能力和将心理学理论、技术应用 于某一相关领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成为检验心理学专业学生学习 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
实践能力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其构成也是不同的。针对社会需求以 及资源配置,心理学实践能力的构成主要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基础能力、专业能 力、综合能力。基础能力包括大学生应具有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 力、英语水平、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通话水平、文献检索的能力、资料查询能力, 以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资源的能力;专业能力主要指具备心理咨询与治疗的 技能,具备心理实验设计与操作技能,具备实验研究与定量分析的技能;综合能 力要求学生掌握综合心理技术、综合心理学研究方法,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知 识和技能,具有职业适应能力。四、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的传统考核观 (一)考核内容 “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 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 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 培养目标。然而,应用心理学传统的考核内容仍停留在以学习和掌握各类基本理 论知识和技术方法为主的阶段,对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考核较少。大部分 高校以应用心理学本科培养方案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例如:学生需要掌握应 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证研究方法;掌握有关的统计、测量、咨询、 治疗的专业技术方法;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最新心理学动态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 发展前景;了解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等。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