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研组建设的理论基础 在小组学习中,强调小组成员的异质性,各成员之间能实现优势互补, 实现小组功能的最大发挥。在合作学习中,小组有共同的目标,学习者有积极的 体验,能够在小组中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以另一个人的失败 为前提,有利于培养小组成员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能够在小组中获得自尊心和 自信心。在本研究中所倡导建立的教研组就应该是这样一个基于合作学习的学习 共同体,教师之间团结合作,互相尊重,人格平等,在互帮互助的基础上开展教 学研究的活动,促进教研组整体的发展以及每个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1.数学教师任务重压力大易倦怠 小学数学教师工作琐碎繁杂,教师感到数学教学任务繁重,身心疲惫, 抽不出时间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研组活动中。很多数学教师反映,在学校整天都 忙得团团转,要备课,写教案,做教学设计,上完课后还要批改作业,有时候还 要进行个别辅导,一天下来整个人话都懒的说,更不用说再去做别的事情了。2.数学教研组活动及管理存在缺陷 数学教研组作为学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讨论的教师团体,而教研组的 活动就是就是数学教师进行相互交流的重要载体。数学教研组活动在形式上单调 刻板,在内容上缺乏新意,在一定程度上教研活动是只是单纯的为了提高数学成 绩,强调应试教育,没有给教师创造足够自由发挥的空间。再加上数学教研活动 的随意性较大,管理上也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虽有一定的工作计划,但缺乏制 度的帮张,在具体落实制度方面落实不到位。数学教研组不能及时提供给数学教 师感兴趣并且急需的资源和资讯。数学教研组的活动缺乏专家引领,在数学教研 组长的任用选拔上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学校教研组相对较为封闭,没能做到“走 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3.数学教研组内部不和谐,缺少外部支持 教数学师这个职业有它特定的人格特点,自尊心比较强,各自有自己 独特的想法和主见。在现有的教研组文化氛围中,数学教研组内的关系很紧张。
有些数学教师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能力比别人强,所以只是表面上的假合作。当教 师有困惑时,只能自己单枪匹马地解决,没法获得更多的信息。有些老数学教师 不舍得把自己的经验传给新教师,害怕别人超越自己。数学教师各自固守自己的 思想,不愿与大家分享交流。
三、完善小学数学教研组建设策略 1.树立自主专业发展观念 有效的教师发展应该是自主的和能动的。教师确立自主专业发展观, 这是指向合作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得以实现的最根本方面。我们强调教师要树立 自主专业发展的意识,它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方面教師要有发展的内部动力, 而不是依赖于外部的要求。这种内在动机源于教师自身的人生目标,追求事业和 志向等;
另一方面,自主的发展还意味着和别人的发展是不完全相同的,是自己 的发展,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提出的,是有针对性的,是个性化的发展,而不是千 人一面的发展。
2.关注学生、教材与课程 笔者认为,教师有责任参与到课程建设的各个环节中。这是因为:首 先,教师作为教学一线人员,他们掌握更多来自教学实践的信息,对课程开发与实施拥有重要发言权;
其次,教师参与课改,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课程决策与 开发的权利,可以克服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课程建设模式,一定程度上可以克服课 程改革来自教师方面的阻力;
再者,教师参与课改,本身就是教师对课程建设各 环节的学习和理解过程,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实施教材和做出针对性的评 价反馈。这是良性循环。
3.合作+反思 在学校环境中,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围绕教育教学实践展开的,反思形 式可以是多样的,如:(1)笔记法。包括写日记、周记、工作记录、教学随笔 等。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行为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2)口述法。其实,自 我反思也可以与合作交流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主题交流教研活动的设置就可以为 教师充分畅谈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提供有利条件。教师阐述自己的观点、认真 聆听他人的发言并作出相应评论的过程,也是在自我反思。(3)观看录像法。
观看自己的课堂教学录像,如公开课或教学比赛等的录像是教师自我反思的一种 有力方式。在实施课堂教学时,教师可能不容易觉察到自己的不足,也可能会遇 到一些预料之外的难以较好地处理的情况。总之,合作是我们所追求的最理想的 教师专业发展方式,但合作离不开教师的自我反思。只有具备自我反思的习惯和 能力,教师才能够更好地在工作中控制自身的行为,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教师合作 发展的必要性,从而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可能和空间。
作者:赵婷婷 第2篇:新时期小学数学教研工作中教师的定位及其开展策略 新教材的应用让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的角色也从之前 的“主讲者”逐渐转变成为“引导者”,成为学生主体能动性的重要促进者,这也让 教研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意义,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反思,才能够从根本上提 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有效实现教师的自我提升。笔者积极参与了教研工作的 开展,深刻感受到了教师与教研工作一同进步的重要性,只有强化个人教研与集 体教研的共同成长,才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
一、做好小初衔接 对于小学生而言,初中的数学内容更为深奥,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 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提高,这种差异很可能会造成学生的不适应,使学生在学习中感到茫然或者手忙脚乱,大部分学生可以经过一段时间自行调整过来,但也 有少数学生会跟不上节奏,最严重的后果则是导致学生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 学习的信心不足。
因此,教师在开展教研工作过程中,尤其要做好小初教学的衔接,一 方面要注重从教学的方式上进行转变,将更加具有趣味性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中, 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此较为浓郁的氛围环境下逐渐学习初中阶段的知 识和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学生 心理素质的培养,注重让学生逐渐学会简便的解题方法。在遇到“难题”的时候要 放平心态,从多角度考虑相应的解题方式,让学生的解题能力更高,让学生的归 纳、总结能力逐渐增强。
笔者作为小学高年级教师,深刻认识到小初衔接的重要性,在开展教 研工作过程中,也非常注重此方面教学方式的开拓,力爭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过 渡,让学生的学习效果能够从小学一直保持到初中。
二、注重学生主动性发挥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主体性的发挥,而新课改实行之后,更 加注重学生主动性的发挥,这对于传统教学方式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因此, 教师在开展教研工作时,需要从多方面予以考虑,充分提升学生的主动陛,让学 生的学习效果更好。
在此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注重通过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理念,改变知 识的传授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掌握重要的基本知识,打好学 习的根基。另一方面,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通过“好奇心”的引导,让 学生的学习充满好奇。同时,笔者还认为,小组教学的方式对于激发学生主动眭 来说非常有利,也能够增加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能够让课堂教学变得更加丰富, 能够让教师切实掌握学生的学情,做到因材施教,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接触,为 学生的未来学习做好铺垫。
笔者认为,教研工作的关注主体应当是学生,只有让学生成为课堂教 学的主体,其教学的内容才能够真正被学生们所吸收,其教学活动的展开才能够 真正予以实行,学生才会爱上数学课堂。
三、个人钻研和集体教研的备课制度教研工作的开展如果仅仅凭借一己之力来进行,那么无论怎样都会显 得“身单力薄”,只有将集体的力量纳入其中,整体的教研活动开展才会更加具有 雄厚的实力,而且教研工作的开展融合了集体的力量,则可以让教研内容更加丰 富,教学方式更加多样化,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大为有利。
教研工作需要对备课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做好备课的预习提纲及 知识结构的建设,并按照教学计划和课时安排进行编写,必要的情况下还要加入 自己的特长和专长,这是针对个人教师所进行的教研工作来说的。其次,教师所 进行的备课需要交由备课组长进行统一管理和审核,并通过备课小组的形式进行 分析和研究,各个教师都可以对备课材料进行分析品评,探究其可以提高的部分 和内容,分析其中的不妥之处,从而让备课更好地进行,让课堂予以更好的开展。
在个人钻研和集体教研双方面的过程中,笔者都有深刻的感触。笔者 所编写的教案经过老师们的指导之后,其内容更加夯实,在进行授课的过程中, 学生的接受度更高。教研工作的开展只有个人与集体结合在一起,才是教研水平 提升的重要途径。
四、运用多种教研方式、创新教研方式进行教研 在进行教研过程中,我们还需要对教研方式进行创新和研究,通过教 研方式的深入探索,提升教学研究的高效性,并对其教学内容进行探索和分析。
比如,笔者在进行教研方式创新方面,针对“诊断式”教研进行了深入 研究,针对具体的问题对学生的课堂教学进行观察,搜集相关的课堂信息帮助学 生解决各种问题,并与学生一同进行相关有价值信息的提取,通过整理、评价、 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方面的改进,让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和优化。
通过课堂实践的方式,笔者深刻感受到此种教研方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通过相 应措施和表格的设计,将更多的活动纳入其中,真正发挥“诊断式”教研的价值和 作用。
教师在进行教研方法研究过程中也同样要注意做好相应的多样化发 展,只有开展多样化的教研方式,教学活动的开展才会更加有效。
教研工作的开展既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还需要结合学生的 兴趣,更加需要注重做好与时俱进的关注。只有让教研工作的开展更加具有时效 性、实用性,教研工作才具有意义,教研工作才能够真正为学生带来“福利”。作者:彭伟华 第3篇: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探究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的特点,而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有限, 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一味进行知识的讲解,这种教学 模式不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在新课程改 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的缺陷凸显出来,教师必须及时采取 有效措施对小学数学教研内容、模式进行创新,并加大对课例的分析力度,从而 提升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为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的不足 1.教研活动无法将数学知识特色充分体现出来 我国小学数学教师在长期的高校学习中,已经对教研活动的形式和内 容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也沿用在高校中学习到的 教研活动方式和内容展开工作[1]。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却并没有做到从小学数 学的教学特点出发,更没有科学的掌握小学数学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等实际内容, 导致教研活动的指导性和实际意义都有所下降。实际展开教研活动的过程中,没 有将现代小学生作为主体,教研活动严重缺乏特色。
2.教研活动开展力度不足 现阶段,我国各地区小学校在运行的过程中,尽管已经意识到了教研 活动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展开工作的过程中,却没有增加资金的投入,构建数 学的教研活动室,在缺乏专项资金的基础上,教研活动的创新性受到限制,教研 活动开展过程中的各种教学先进模式无法得到实践检验,不利于将小学数学教研 活动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二、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创新与实践 1.对教研内容进行创新 小学数学传统的教研活动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导 致教研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化的存在,没有体现出真正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新 时期在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过程中,应从创新教研内容入手,通过明确的教研目标将教研活动的实质真正体现出来。
首先,教师在每一次开展教研活动的过程中,都应当针对一段时间内 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从而确定教研活动主题;
其次,在针对明确教 研活动主题展开讨论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注重细节,结合实践教学经验,对 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详细解决每一个教研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切实提升教研活动 的价值[2]。
例如,在进行“乘除法”小学数学知识展开教研活动的过程中,由于实 践教学中发现,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难度较大,单纯应用教师的讲解很难达 到教学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就可以针对教学方式方法展 开集中讨论,互相吸取先进的教学经验,为更加顺利展开“乘除法”教学,提升学 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传统教研模式进行改革 分散式教学是传统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主要模式,这与集 中性强的教研活动模式原则相悖。因此,新时期,教师在对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进 行创新的过程中,首先应积极成立专门的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小组,教研组成员在 日常工作中,应从整体上合理安排自身的教学工作,同时加大对小学数学教学过 程中使用的设备的管理力度,在对多媒体等先进设施进行充分应用的基础上,创 新教研活动模式,提升教研活动质量和效率。
例如,在小学数学“加减法”知识的教研活动中,学校方面应首先给予 小学数学教师以鼓励,引导教师积极主动参与到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来,并成立 教研活动小组,选择组长[3]。组长在日常工作中,负责监督教研活动组内成员 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并对其工作落实程度进行考察,指导教师正确展开 教学,提升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例如,教师在对“等腰三角形”知识进 行讲解的过程中,应引导其增加对多媒体、生活中的物品的利用效率,而不是单 纯的重复三角形相关概念,这样一来,学生才能够对等腰三角形产生一种感官的 认知,在提升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奠定良 好的基础。
3.合理利用课例分析 在將课例融入到教研活动当中的过程中,有助于教师在分析教学课堂的过程中,综合应用诊断以及观察的途径,提升教学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而 教学课例可以作为中心,为提升教学活动方式的有效性做指导。在对课例分析进 行应用的过程中,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教材的掌握程度,并提升自身应 用教材展开教学的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增加对先进教学目标、教 学内容的学习力度,从而有效转变落后的教学模式,从而在提升教研活动水平的 基础上,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上升。
例如,在“对称、平移和转移”知识讲解过程中,教师引入课例分析时, 可以应用卡片分类的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卡片 分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进行平移和转移等操作,最终由教师对相关概念进行介 绍,此时学生可以对知识内容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4]。
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在积极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通 过合理的教研活动设计,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 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有效的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并通过 自主实践,提升解决数学知识问题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 研活动进行创新是关键,教师应在加大对学生的了解基础上,科学的整合教研内 容,同时对传统的教研模式进行革新,提升教研模式的活力和趣味性,并在综合 应用课例分析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教学有效性。
作者:宋凤安 第4篇:如何有效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近几年,由于农村小学教研受到诸多方面的限制,学生的学习状态也 受到了影响。在农村,基本上很难形成较为专业的数学教研队伍。在教研活动进 行的过程中,也存在大大小小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学非常的不 利。本文,笔者结合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主要问题,简要探讨如何有效开展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开展的重要意义 在农村小学开展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对农村小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 义。开展小学教研活动,可以帮助农村教师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学的专 业水平。当老师的水平提高之后,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如果学校能够组织好小学数学的教研活动,可以促进学校的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
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各 种各样的问题,影响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高效开展。
二、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开展中的问题 1.教学研究的方式比较单一 农村小学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老师在教学的时 候很难找到接受培训的机会。因此,老师们很难接触到较为先进的教学经验,掌 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开展教研活动的时候,农村小学数学老师基本都在学校内 部展开教研。由于教师的知识具有局限性,单一的教研方式导致教师的教学水平 很难提高。
2.学校不重视教研活动 学校是一个包含各种工作的组织。本来学校的事情就比较多,领导很 难抽出更多的精力来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再加上农村小学具备的资源比较少,很 难在教学的时候高效的开展教学研究工作。由于学校对教学研究工作的不重视, 导致很难在教学研究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3.教研组注重形式忽略时效 在许多的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中,教研活动基本上知识在形式上开 展一下,根本就不注重教研活动带来的时效性。其大部分的教研记录都是为了应 付上级检查而制作的。这样的情况会大大的影响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翻看教研 笔录,研究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的寥寥无几。这样趋于形式的教研活动会严重制约 着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
4.数学教学研究组人员素质偏低 在农村的小学里面,由于教师资源匮乏,经常会出现许多代课老师出 现。他们有些甚至没有从业资格证,讲解的内容也时常出现差错。他们在教研的 过程中根本就不知道说什么,教研参与性比较差。还有一类老师,因为在教学的 过程中身兼数职,根本就无暇参与到教研活动中,以致教研活动无法高效的开展。
5.有效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策略为了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开展的效率,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 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教学研究的高效性。
6.结合实际考察,强化教研活动的管理 教师教学研究要结合实际进行。学校领导要加大对教学研究的考察力 度,避免停留于形式上的教学研究发生。在教研小组中抽出专门的人员来对本小 组的老师授课进行研究,找出老师上课中的问题,分析老师教学的方式。在开展 教学研究的时候,这个人可以将收集到的信息加以总结,将好的教学方法进行传 播。针对教学中问题,进行分析之后,引导老师改正。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 以提高老师教学的积极性,而且可以提高老师的教学效率。
三、调动老师积极性,引导其进入教学研究中来 由于在农村小学教学研究中,有许多的老师根本就不能够了解教学研 究的意义。在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过程中也只作为看客,不发表自己的意见。这 样的情况会大大的阻碍教学研究的进行。因此,在教研活动中,教研组长要引导 这些老师树立正确的教研观念,引导他们参与到教学研究活动中来。在教学研究 中引导他们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地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这样的方式, 可以让农村小学老师积极地参与到教学研究中来,促进教学研究的高效进行。
1.教师总结反思,强化自身教学素养 教师不断的总结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的方法。由于农村小学师资比 较紧张,有的数学老师还要兼职其它学科的教学,会使得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 一直处于备课、上课、改作业的循环之中,他们很少拿出时间来总结反思。这样 的情况对教师的发展是非常的不利的。老师在教研活动中,要不断地总结、反思, 以丰富教学经验,给与其它老师以借鉴。在不断地总结反思中,老师的素质会逐 渐提高。
2.针对数学老师进行专业培训 针对农村小学资源匮乏的基本情况,笔者认为可以自从学校的资金中 拨出一部分用于教育教学培训。学校可以请各地的优秀教师来讲学,针对不同的 老师给以专业的改进意见。此外,还可以为学校的老师报专业的进修班,让老师 能够在进修班中交流经验。在开展教学研究的时候,老师就能够将培训、进修中 得来的经验在教研小组中探讨,以活跃教学研究的氛围。3.强化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 老师之间的交流可以帮助老师吸取其它老师的教学经验,不断地查漏 补缺。学校可以组织数学老师进行集体备课活动。在备课的过程中遇到问题,老 师们可以共同探讨,找到会更好的教学方案。在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找到自身的缺 点进行改正,发现其他老师的可取点,加以吸收。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使教学 研究从形式教研走向实际教研。
四、结语 总行所述,农村小学教育是在教育阶段需要注重注意的问题。在农村 小学教学教育中开展数学教研活动对学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加 高效的开展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要结合农村小学教学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通过结合实际考察,强化教研活动的管理,调动老师积极性,引导其进入教学研 究中来,教师总结反思,强化自身教学素养,针对数学老师进行专业培训,强化 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等方法,不断地强化教学,以促进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 有效开展。
作者:刘娟 第5篇: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解构与重建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农村小学数学教师来说,是一种新挑战, 更是对原有的孤立思维方式构成严重的思想冲击。传统小学教研文化中,个人主 义物质已完全不符合现阶段课程改革与实施的要求,并且严重阻碍着学科领域素 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也束缚着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学质量有效提升。因此,农村 小学数学需要教研文化的解构与重建。就近几年番禺农村课程实施状况来看,广 大数学教师观念和行为的彻底改变,并能诱发出一种发自内心并自愿成长的内驱 力,这是很值得欣喜的。但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 的重建是否流于一种形式,形式主义的教研活动如果长始下来的话,势必会造成 区域城乡学校数学教学发展的差异与失衡。基于此因,我们必须构建起一种因共 同分享彼此研究价值、交流区域性数学课程改革成果的新型教研平台,也就是教 研文化要从“孤立作战”走向“协同联动”。
一、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内涵就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内涵而言,它是指教师的课程观念和行为方式, 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 式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其内涵的研究主要从特 定范围的内容要素和形式表现两个层面展开的。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内容层面, 它主要针对构成区域性农村教研文化自身的内部因素及其结构为对象而研究的。
正如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这样认为:“教研文化是指教师的研修意识与活动准则、 专业知识与技能,学科价值观与互动感悟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即数学教师们开展 研修活动时所特有的范式性文化。” 然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形式表现,主要研究是处于特 定的小学领域文化群体教师之间的活动方式以及人际关系模式。换言之,随着新 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全面展开,以及广州市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 准》有效推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解构与重建,远比教给他们一些 具体的教学策略、课程设计方法等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现阶段,番禺区教育局 正全面推进“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实验学校大部分属于农村小学,因此,我 们必须关注区域性城乡学校的发展状况,尤其是农村小学的学科教研文化。只有 这样,改革研究才能为区域性城乡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保驾护航。
二、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解构 教师职业的特点之一就是奉行教学的“专业个人主义”原则。“孤立地 研修”是大多数学教师的潜意识习惯,尽可能地避免新课程实施中的关键性问题 (困惑)主动地暴露出来。调研发现,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环境中相对 封闭地工作,习惯于倾向在学科的屏障中保护自己,不太愿意接受外界先进经验 的影响。教师之间普遍缺乏开放、信任且相互支持与沟通的平衡心态,为了避免 自己受到指责和损害,往往倾向于在“内部真我”和“外在表现”之间建立一堵墙。
显然,这种自我封闭教学思想,正是排斥着“联动教研”的理念。农村小学数学课 程改革急需突破这种教研氛围的困境。
我们只有弄清区域性农村数学教研文化生成的机制及其过程,明确在 不同区域下教研文化的特性,对建立与发展良好的教研氛围有着指导性作用。农 村小学教研文化的重建,首先要改革教师封闭的、缺乏进取力的研修方式,打破 当前那种“自我封闭、自甘平庸”的局面,诱发他们自觉地开展联动教研的内驱力。
因此,我们借《小学数学区域性(校本)教研活动有效策划与组织的实践研究》 课题研究为契机,尝试对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孤立的成因,从“教师个 体教学情境”与“科组教研结构的分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1.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个体教学情境 就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个体而言,笔者从教师的传统思想和极端 依附方式、教师自我角色的定位与期待两方面来简要解释。
第一,教师传统思想和极端依附方式。目前,我们广大数学教师工作 任务日渐繁重,加上过往传统的学科研修方式的影响,若要与本校(或邻校)科 组进行有效的教研活动,那就无疑成为他们抗拒与抵触的对象,而这种错误思想, 正是阻碍小学数学教师彼此间相互学习和共同发展。其次,观念与体力固然也是 阻碍着我们进行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因素,但我们不容忽略隐藏于背后的“极端依 附式”做法,教师缺少学科的研修意识是主要因素。相对中心城区的教师而言, 处于农村地区的数学教师认为,何必为课程改革而立即去改变自己,可继续采取 “重走旧路”的应对方式,将自己视为课程改革的“旁观者”角色。再者,由于传统 的工作环境与思维习惯,很容易形成保守思想,这种极端保守性会使他们抗拒外 来的干预,甚至排斥多年来课程改革所获取的成功经验。
第二,教师自我角色的定位与期待。除教材和学生以外,教师也是影 响课程改革实施效果的重要变量之一。区域性教师之间时刻保持密切的、协同联 动的关系,这无疑会推动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那么,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定 位自身的教学角色,这将会直接影响课程改革的深入度,进而会影响与其他教师 形成互动以共同为提升个人专业成长的程度。从目前调研获悉,区域性农村小学 教师普遍抱着“自扫门前雪”的封闭式工作心态,往往表现为相互竞争并充斥排他 性,以至于教师之间往往只有拉家常的闲话,却缺失了彼此间开展有效教学的讨 论与交流的教研活动,一种实时性的“联动式教研”意识仍然未能真正建立。因此, 若果教师缺乏专业研修的内驱力,那么教师间所形成的教研文化至多是局限于 “拉家常式”的表面活动。
2.农村小学科组教研结构的分化 从生态学的角度看,课堂是一个具有形成数学教师反应的特殊属性的 环境。而在这个环境里所发生的事件是复杂的并具有瞬时性的特征。我们每天所 面对如此复杂性与瞬时性并存的课堂,加上教师之间学科专业水平发展的差异性, 造成了大部分教师用粗糙的方式去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而这样日复一日的教学 情境和习惯性,制约了学校内部或与邻校学科组教研活动实效性,即科组教研活 动单一局限于校内,产生区域性学校之间教研活动的分化现象。除了现实的课堂教学对教师之间的互动教研产生直接冲击外,学科组 织结构也是造成教师对自身工作进行不断反思的影响因素。由于区域性农村的小 学数学科组的规模普遍较小,专任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普遍较弱,科组教研力量较 为单薄,缺少学科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造成各校科组教研活动的内容与结构产 生较大差异。如果他们将教研活动的范围只局限于学校内的话,那么数学教研文 化的建设步伐必将停滞不前。在课程改革研究的迫切需求下,促使教师更容易处 于孤立和进退两难的矛盾之中。
三、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重建的思路 小学教研文化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协同发展,是实现教学领域进一 步深化素质教育的新趋势。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就明确 要求:开展的课程改革工作确保教师专业发展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在这种的背景下,如何促成两者的协同发展将成为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焦点之一。
1.重建目的:提高农村小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实效性 任何教育改革,最根本的目的应在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农村小学 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亦然。但是,在实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过程中,如果没 有考虑其改革的实质需要的情况下,我们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必然被狭隘化、孤 立化,甚至片面地认为改革与重建目标仅在于提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提升教师 专业素养,而忽略了提高学生学习结果这一重要目标。诚然,教师的教因学生的 学而存在,提升数学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力。我们要实现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首先要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提升与教研文化的 重建这两个目标有机地整合起来,以“提升学生学习结果和学科素养”作为课程改 革研究的最终目标。
课程改革最终落实靠的是教师,如果教师缺少参与有效教研活动的意 识,缺乏实施新课程研究的执行力,再华丽的改革方案,都只能是“束之高阁” 罢了。当前,随着“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研究,我们就必须实现其改革 目标内涵的拓展,将课堂教学改革研究、教研文化重建、教师自身素养提升和学 生学习结果提升等几个层次的目标有效地整合起来,将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结果的 实效性,作为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研究的立足点。
2.重建思路:开展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建设的研究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需要重建,专业研修活动是发展的基础。
只有广大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得到普遍提升,这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的均衡发展。
特别是农村地区,单单靠一个学校的科组教研力量,是比较难实现的,这大大制 约着数学教研文化重建的速度。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建设就是着眼于区域性教 师个体(集体)专业发展,通过搭建若干校组成的新型联动教研平台,让他们真 正感受到联动教研的开放性和所萌发出来的生命力。然而,我们要从根本上提升 农村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仅仅增加专业知识和提高教学执行力,是跟不上形势发 展的需要的,关键在于要构建起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研究目标。
第一,建立协同教研组织气氛,形成区域性数学团队共识。协同联动 的小学数学教研文化必须立足于一个可信赖的、相互支持的和谐环境中。只有在 相互信任和支持的环境里,他们才能形成积极的竞争激励心态并自愿提高与发展, 从而实现“两个队伍”素养的提升。此外,随着番禺区域教育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学 科资源库的广泛利用与二次开发,学科论坛的活跃交流等),致使区域性学校学 科知识的“围墙”越来越模糊了,拉近了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距离,有效增 强了教师间的互动成长,加快了教研文化的重建速度。基于“研学后教”课堂教学 改革的影响下,我们广大农村教师更应以开放、分享和彼此支持的态度走出课堂, 跨越校间束缚,与局域范围内的同行共同探讨现阶段课改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困惑, 从而达成课程改革可持续发展的区域性团队的共识。
实践证明,在不同区域的若干参与学校(学科组)里,只有充分挖掘 各参与校内部的师资和课程资源优势,让他们的教学教研优势不再属于“私有财 产”,并主动以为大家所“公有”而共用。同时,还要建构起联动式学科“大组教研” 的意识,树立起区域性(校本)有效教研活动策划与组织的活动机制,在课堂教 学改革中协同作战,教学资源共研共享,从而实现区域性农村数学教学的均衡发 展。譬如,在开展“异级同类课校本教研”研修活动中,以构建区域性校本教研“三. 三模式”(即:三级研课和三次展示),学科组通过精心策划和科学组织,实施 集体备课,并约定在一定的时间内进行异级同类课公开教学,供“大科组”研讨交 流,从而促进团队专业成长,提高教学质量。又如在“微格教研,网络互动”活动 中,把教学流程定格,既利于自我反馈,也利于若干校的集体研讨,完全不受地 域和时间的限制,实实在在地推动了区域性农村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高各参与 校的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二,构筑教师联动教研平台,塑造区域性协同发展氛围。小学数学 教研文化的协同联动是指以彼此平等为基础,通过组织专业对话和知识协商,以达成教师教学共识,并获取教师共同成长的发展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学习型的组 织或发展的共同体。通过研究,区域性小学数学教研协同联动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例如:成立若干学校科组开展以“同课异构”、“异级同类”、“练习题组研发”和“课 型研究”等主题教研活动,实行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模式(即“选定课题, 同课异构;
互动研讨,形成预案;
课堂实证,优化提炼;
成果定案,资源共享”)。
这种教研模式,不仅是一种交流形式上的变化,而是充分发挥了教师自主精神, 把教师作为研究的主导者,在实际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如,在开展《小学数学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建设的行动研究》课题 研究时,就是以其作为区域性农村小学教研文化重建的突破口,以“研学后教” 专项案例研究为载体,加大级组(科组)研课力度,逐步建立具有地方特点的联 动教研平台。这样的研究,既关注了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又加 速了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建设步伐,更利于小学数学新型教研文化的重建。
第三,探索教师协同成长模式,促进区域性教学均衡发展。小学数学 教师的工作繁忙,教研活动经常是“孤军作战”的。如果我们能将彼此观摩对方教 学、学习对方教学的长处和交流课程教学研究经验,作为提升专业知识和实践能 力的话,则对促进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我 们要将发展的眼光放得远些,放到一个区域(地域)范围上去,构建局域性学科 “捆邦型”科组教研文化建设模式,以区域性校际的联动形式来实现小学数学教研 文化的重建。这样,有利于将“游击式”数学教研活动得到进一步规范化,实现教 研形式多元化,从而达到区域性教研文化的协同发展。
例如,基于市桥城区城乡学校教研水平的差异性,有针对性地建立“城 乡科组手拉手”教研网络,以“学科氛围”带动“教师成长”,完善活动过程的评价 机制,发挥区域性协同联动教研评价的效能。启动区域性农村若干校之间联动教 研的实施方案,划分片区以“教研会餐”式开展教研活动,以“立专题成系列”活动 模式,围绕着“小学数学课型专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养专题(教学设计、 课堂实施、说课、观议课、反思答辩和专业技能展示等)”确立研修主题。同时, 还邀请区学科教研员(特约教研员)、城区名校骨干教师进行实时点评和专题报 告会,引领农村小学数学科组的建设,实现区域性教育教学的均衡发展。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关注区域性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才能 实现从“孤立作战”走向“协同重建”的建设目标,城乡学校教育教学的发展才能得 以均衡。经过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师的艰苦努力,小学数学教研文化的重建研究 与区域性联动教研平台的建设,不但有效地推进了小学数学《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的研究,而且课程改革在“实践推进”和“理论创新”两个层面上都取得了阶 段性可喜的成果。然而,从研究中让我们发现两者是相互影响的“一体两面”,它 不等于“护航”关系,也不等于“对接”依存,而是一次自我超越。
作者:张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