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概述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概述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0-15 07:59:54 点击: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

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分析 一、中国以往干部人事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干部队伍笼统庞杂:从国际角度看,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中(包括前 苏联、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捷克等)“干部”一词都有着非常广泛的涵义,包括 党、政、军、权力机关、司法机关、公有制企业、工、青、妇、教、科、文、卫 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中国过去也同世界上其它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广泛使用 干部的概念。新中国成立若干年来,随着各项事业的不断发展,干部的涵义愈加 混乱,外延日益扩大,队伍越来越庞杂,管理越来越困难。近3000多万人的干部 队伍,包括有各行各业的管理人员。对如此庞杂的管理对象,根本无法进行有针 对性的具体管理,只能采取粗放的、僵硬的管理方式。特别是把执行国家公务的 人员与从事一般社会职业的人员混为一谈,这就难以根据前者的特殊工作性质, 提出明确的任职要求,以保证国家行政机关的效率与活力。

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虽然干部队伍范围很广,但是管理权限却相当 集中,这种矛盾的现象必然会导致管理中的问题。长期以来,把党管干部的原则 落实在微观的具体管理工作中,由党委及其组织部门对干部实行集中统一的管理, 由于权力的扩展是必然的趋势(政治学中的“寡头政治”铁律),所以往往会造成管 业务的行政首长管不了人,而管人的又对行政业务不承担任何责任这样一种颇为 尴尬的局面,使管人与治事相脱节,造成业务部门与组织部门在干部管理问题上 的尖锐矛盾,真正用人的部门其积极性和工作效率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如果 组织部门对干部管得过多、统得过死,实际上不但管不了,而且管不好。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以往的干部管理,多采用延安时期沿用下来的 管理办法,即对所有干部都采用管理党政干部的单一模式,强调思想工作,注重 政治管理,没有考虑各类干部的具体工作性质、社会责任和职业特点,这种传统 的方法虽然操作简便,并为组织部门所熟悉,但不利于按照工作的不同特点,对 工作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远远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 社会上还逐渐形成了所有职业都套用行政级别的问题。由于工作和生活待遇都要 与行政职级挂钩,无形中强化了整个社会的“官本位”意识,从而造成“千军万马 奔官来,百万雄师争挤独木桥”这样一种不良局面,非常不利于干部管理工作的 开展。

4.管理制度很不健全:新中国成立几十年来,虽然在干部人事管理方 面也建立了一些制度,但总的来看,还缺乏严格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法规和责任制。主要表现在:
l 在录用工作中,只有笼统定性的政治考察,没有公开竞争的考试制 度。

l 在干部使用上,缺少严格的任期规定,造成能上不能下,死抱铁饭 碗的问题。

l 在干部调配上, 只有计划机制,没有流动机制,强调“个人是块砖, 哪里需要往哪搬。” l 缺乏岗位责任制。职责不清,权力交叉,相互推诿,办事拖拉的问 题普遍存在。

l 在干部的考核、奖惩、任免、升降、工资、福利、退职、退休、教 育、培训等方面缺少明确的规章制度。

由于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因而用人缺乏法制,领导部门和领导 者的主观随意性很大,表现出浓重的人治色彩。

5.缺乏监督机制:长期以来,由于法制观念的淡薄,人治问题的存在, 使监督机制受到忽视。

监督机关缺乏足够的权力,监督工作显得软弱无力。查案办案受到种 种牵制,有时还要冒很大的个人风险,从而导致一些不良现象的滋生。“一种权 力一旦失去监督与约束,其发展就必然会走向腐化与堕落。” 这巳经成为政治上 公认的定律。政府的公共权力应该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国家的干部应该做好人 民的勤务员。然而,如果缺少监督机制,这种服务就难以实施 ,这种主仆关系就 必然颠倒,权力就会异化,腐败就难以避免。

上述干部人事制度中存在的弊端,使我们长期面临两大问题:一是年 轻优秀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铁皮箱环境”随处可见;二是用人问题上的不正之 风难以避免,用人上的腐败是最大的腐败。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干部人事管理工 作的科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进程,如果不加以改革,必然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政治体制改革的拦路虎和拌脚石。因此,改革干部人事管理制度的问题就成 为当时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二、中国公务员制度的诞生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 体制改革的任务也提上了议事日程。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邓小平同志发表了一 系列重要讲话,强调要改革不合时宜的干部人事制度,要敢于打破老的框框,健 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对各级各类领导干部职务 的任期,作出适当的、明确的规定。并要求认真调查研究,比较各国的经验,集 思广益,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和措施。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从中央到地方, 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开始了积极的探索。

1982年、1983年,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先后进行了机构改革,并按照 干部“四化”的方针,调整了各级领导班子,建立了老干部的离休、退休制度,开 始逐渐废除实际上长期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与此同时,许多地区和部门在干 部的录用、考核、交流、培训等方面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如一些部门在 录用干部时采取了考试的办法;一些基层单位还大胆采用了合同制的干部聘任方 式;一些机关实行了干部岗位责任制,采用民主评议的方法来考核干部;一些地区 建立了干部交流制度,试行了干部回避的若干规定。但是,所有这些改革都处于 试验性阶段。从整体角度来看,一些单项制度的改革往往因为缺少全局的配合而 难以真正发挥作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任何局部的问题都不 是孤立存在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方式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所以, 必须从全局出发,从具体问题的相互关系上来把握,进行综合性的配套改革。

从世界范围看,许多国家都有一个总的人事法规,而中国却一直没有, 这很不利于人事管理的规范化。为此,党中央在1984年提出要制定《国家机关工 作人员法》,后认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范围太广,决定改名为《国家行政机关工 作人员条例》,后又进一步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

1988年3月,为进一步加强政府人事工作,更好地推行公务员制度, 中央决定成立国家人事部。人事部的成立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开始向实施阶段 过渡。人事部从1989年起即开始组织公务员制度的试点工作,首先在国务院的六 个部门即审计署、海关总署、国家统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税务局、国家建材 局进行了部门性试点。1990年,又在哈尔滨市和深圳市进行了地区性的试点。在 此期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草案中的一些单项制度,如考试录用制度、亲 属回避制度、人事考核制度、人员培训制度等也在全国范围内试行并取得了明显 的效果。

在此基础上,1993年8月14日, 国务院总理李鹏正式签署颁发了《国 家公务员暂行条例》。至此,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务员制度诞生了。三、决策过程分析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渐进决策的过程,可 谓“摸着石头过河”, 在不断探索中积累经验。这并非是有林德布罗姆的渐进模 式可依,只是在实践中形成了某种契合。渐进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学习和 实验、不断反馈和调整的过程。渐进决策无疑具有很多的优点,它有利于避免因 决策严重失误所产生的持久性结果。社会是一个惯性很大的系统,越是严重的错 误越难以及时纠正。如果把步子迈得小一些,那么发现了问题就能够及时纠正。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