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有效阅读中开启思维之门]有效思维

[有效阅读中开启思维之门]有效思维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0-15 07:48:04 点击:

有效阅读中开启思维之门

有效阅读中开启思维之门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从根本上说是为 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有足够 的空间去发挥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最宝贵 的教学资源,教师应敏锐地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把握好教 学方向,随时做出调整,也就是说要“以学定教”“顺学而 导”,既要学会引导“到位”,达到“滞者导之使达,蒙者 开之使明”的效果;
又要善于放手,适时“让位”,为学生 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因学设教,学生才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课堂上应让学 生的思维充满挑战性,努力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而不是将 学生的思维引入一个笔直的小巷,这样的阅读教学才会真实、 有效、精彩。

一 在具体形象中拓展思维空间 二 在质疑中提升思维的品质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疑问就没有思维。学生 积极的思维往往是由疑问开始的,在实际教学中,就要求教 师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在教学的关键 处设置疑问情境,让学生置于一种“心求通未得,口欲言而 不能”的境界,这种境界是激发思维的最佳时期。“如果把 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 不起。”是《荷花》第三自然段中一句看似很平常的句子, 但其蕴含着许多值得探究的问题。又如:“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这句话不 仅写出了荷花高过荷叶,而且还表现了荷花强盛的生命力。

如果在阅读过程中,能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挖掘出来,对形 成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探究意识,以及创造性思维都 是非常有利的。在阅读教学时可作如下预设:
(1)探究式:第一自然段中隐藏着一些“为什么”,你 能找出来吗? (2) 激励式:“池塘里的荷花长得怎么样?谁能告诉老 师?”,“如果你是荷花,小鱼会对你说什么话,你能说给 大家听吗等。” (3) 开放式:你能就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 问题来考考老师吗? 以上几种方式,目的都在于激励、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 和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需要创造性地思考,提出问题需要完 整的语言来表达。在这里,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的操作,既是对学生创造潜能的开发,又是对学生语文能力 的培养。

没有教师的开导,学生就没有积极的思考,也就没有真 正的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开导学生的 思路,以引导学生的思索和争论。

问题的提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 当地提出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达到突破难 点的目的。二是学生在学习中质疑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与本节无关,只是加以肯定。与本节有关的问 题,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不给现成的答案,对于有些较 难的问题,学生一时难于解决,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开 导学生的思路,适当点拨,让学生通过小组集体讨论寻求答 案,学生在讨论中对于有些问题,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有时在课堂上发生争论,通过争论,以理服人,最终使全班 学生知其所以然。

三 在合作中挖掘思维的深度 当学生的思路不开阔,需要相互启发的时候,要及时调 整思路,发挥集体的智慧。在教学《孔子游春》一课时,抓 住课文中一个省略号,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孔子根据水具 有的特点联想到君子所具有的品性,同学们也能像孔子那样, 从水的一个特点联想到君子的品德吗?教师请了两个学生 回答,但思路都不开阔。针对这种情况,安排合作学习,让 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叶澜教授说过:“新的课堂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捕捉、判 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推进 教学过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课堂教学中,学生作 为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情感等参与了课 堂活动,从而使课堂生成了许多课前没有预料到的“生成点”, 它可以是意外的资源,也可能是错误的资源。教师要及时调 整预设的教学环节,进行生成性教学。

四 在求异中拉伸思维广度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孩子的主体地位,重点和关键是 要让孩子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使孩子敢想、敢说,不受约束 地去探究、思考,让孩子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标新立 异”、“异想天开”。让孩子在无拘无束的争论中思维碰撞 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要培养学生求异思维 习惯,多角度看问题是培养求异思维习惯的关键。

如《李广射虎》教学中老师提出“李广为什么误将巨石 当成老虎”这一问题,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寻求答案。在 文本中学生会找到“林暗”“草惊风”“常有猛虎出没”“巨 石形似老虎”等原因,但是也有学生提出“李广有些害怕老 虎而出现了幻觉”的想法。再如《诺贝尔》教学中老师提出 “在实验炸药时,诺贝尔这时心情如何”。学生说出紧张、 激动等答案,可也有学生说出害怕的答案。可无论如何,只 要学生用心思考,求异思维能更加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 在实践中训练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训练其实是贯穿、渗透于语文教学的各个环 节中的。学习《赶海》一文,我抓住第三自然段中“哎,那 边一个小伙伴,正低着头寻找着什么。我走过去想看个究竟, 小伙伴只努努嘴儿,不做声,原来是一只螃蟹不甘束手就擒, 正东逃西窜哩。突然小伙伴“哎哟”一声叫起来,原来是螃 蟹用大螯夹住了他的手。”这一充满童趣的关键语段展开讨 论,读读口语词,找找动作词,做做“努努嘴儿”这一动作, 演演这一片段,然后让他们仿照上面的文字,用上口语词和动词写一段话:“我在海水里摸呀摸呀,阿,水洼里有一条 小海鱼……这样的训练能加深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理解,同 时又巧妙的进行了练笔。

再如《荷花》教学中设计“如果你也变成了一朵荷花, 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这样一个问题。这 既是学生课外生活的延伸(培养观察能力、激发想象力), 又是对学生进行语文实践的切入口(将观察和想象的内容进 行表述)。教学时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忆小鱼在池塘 中自由自在活动,蜻蜓在树枝上停靠悠闲情境的自然现象, 然后引导学生依照课文的表达形式加以表述。如:青蛙跳上 荷叶对我说捉到多少害虫,小燕子飞过池塘说我长得多么漂 亮等。在这里,有观察能力、想象能力的培养,有运用语文 规律所进行的语文实践。

学习《狐假虎威》这篇课文时,对于图文并茂的一段 文字“狐狸神气活现,摇头摆尾;
老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这一句,让学生读一读文字,看一看图画,再想一想演一演, 将文字变成真实的画面,让学生体会狐假虎威的意思。表演 可以将静止的画面和抽象的文字变成形象的事物,更容易让 学生去学习,去接受和理解。

在学习《槐乡五月》这篇课文时,文中留下了许多引起 儿童好奇和充满童趣的语言,如“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这里可以让学生将 诗一样的语言编成一首美丽的小诗诵读出来。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在教学过程中, 我发现学生在思维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不能对课文 中一些相对复杂的问题作出较为全面的分析和理解,往往犯 以偏概全的错误;
二是对问题的思考普遍缺乏深度,往往只 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看清其实质;
三是他 们往往喜欢孤立地看问题,头脑中还没有树立普遍联系的思 想观念;
四是在理解问题时习惯于生搬硬套,缺乏创造性。

因此课堂上要有意识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深刻 性、联系性、创造性,要能够及时在困惑处施导。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