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东盟 边疆民族院校 国际化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推进,云南和广 西两省区由西南边疆一隅一跃而成国家面向东南亚南亚的 战略发展基地,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这种历史大变 革中,高等教育国际化首当其冲,其民族院校(云南民族大 学、广西民族大学)也被裹挟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风口浪尖, 机遇与挑战并存。
与其他普通高等院校相较而言,云南民族大学和广西民 族大学是由国家民委和各地方政府共建的一种相对特殊的 高等学府,主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具有较强 的政治属性、民族属性和文化属性。因此,在制定西南边疆 民族院校国际化发展规划之前,正确认识和分析两民族院校 自身特色,发挥完全优势S(Strength),去除制约弱势W (Weakness),抓住发展机遇O(Opportunity),克服威胁挑战T(Threat),将会加快推进西南边疆民族院校国际化 的进程,并为其他民族院校国际化提供参考。
一、西南边疆民族院校国际化SWOT分析 (一)优势S(Strength) 1、地缘区位与政策扶持优势 广西和云南地处中国与东盟经济圈中心地带,与缅甸、 老挝、越南三国山水相连,并与泰国等东南亚国家毗邻,两 省国境线合起来长达5080公里,是中国通向东盟各国的门户, 也是东盟进入中国的门户。
国务院西部开发办《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 展规划》指出,加大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政策倾斜 力度,加强民族教育,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广 西和云南均属于国家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的省份,而民族院 校的发展又属于国家教育关注重中之重。良好的区位优势与 政策优势,为西南边疆民族院校国际化的资源合理流动和配 置提供了吸纳的空间和渠道。
2、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的亲缘优势 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是西南边疆地区少数民 族人才培养的摇篮,两校生源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覆盖了 壮族、傣族、布依族、景颇族等众多民族。而这些民族与越 南的侬族、泰国的泰族、老挝的佬族等东盟国家民族具有人 种意义上的胞亲关系,双方生活习俗、文化认同和风俗信仰 基本一致。这使得西南边疆民族院校在留学生教育方面有着普通高等院校无法比拟的潜在优势,东盟国家留学生易于为 民族院校的少数民族文化氛围所吸引,找到“离国不离家” 的归宿感。
3、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优势 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作为西南边陲民族院校 办学的典范,两校的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优势学科处于全国领 先地位。两所民族院校均设有东南亚语言文化学院,专业设 置涵盖了泰国语、越南语、缅甸语、老挝语、柬埔寨语、马 来语和印尼语等,培养了大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等小语种 人才,也吸引了大量的东南亚南亚国家人才来两校谋发展。
广西民族大学是“国家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每 年都肩负着为东盟一些国家培训汉语人才的重任,在东盟国 家群里享有不小的声誉。
(二)、弱势W(Weakness) 1、国际化时间短,缺陷多 两民族院校创建之初,是作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基地而 存在,转行从事高等教育的时间短,走向高等教育国际化的 时间更短。作为全国地方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领头羊, 广西民族大学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也不到二十年。两校虽已 取得不俗的成绩,但在教育管理体制和国际化经验等方面, 与国内外重点高校差距甚大,非朝夕之力可以迎头赶上。
2、高校整体实力不强,留学环境欠佳 以培养少数民族学生为己任的两所院校,在校园环境及教学软硬件配备上与其他兄弟院校尚存在一定差距。据调查 发现,两校国际教育学院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多媒体教 学手段应用较少,具备国际背景的教师较少,汉语教学国际 化的观念不甚清晰。这对开展国际教育,吸引东盟国家留学 生是一大障碍。
3、国际化课程稀缺,双语教学力度弱 东盟国际圈的大趋势和日益广泛的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要求高等教育的教学内容国际化,要求有科学合理的、与国 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但两民族院校对课程国际化 的理解和实施还停留在初级阶段,比如开设公共外语课、加 开国际贸易、国际法等具有国际或世界名称的学科。双语教 学只在个别科目上得以实现,专业课基本没有推行。而在新 加坡、泰国等高等教育发达地区,双语课程、关照跨国文化 背景课程及互换师生课程的推进迅速,相比之下,两民族院 校在师资、教材和教学手段上都难以满足课程国际化的需求, 也难以体现双语教学的优势。
(三)、挑战T(Threat) 1、国际课程设置与涉外人才的培养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和大湄公河次区 域合作步伐的不断加快,东南亚南亚及西方发达国家的金融 机构和大企业将纷纷涌入广西和云南,大批的高素质的复合 型专业人才、涉外人才将相对短缺。目前,急需培养的涉外 人才中,有一类人才要着重提出来加以培养,这就是既精通东南亚国情和语言文化又谙熟WTO游戏规则的人才。因此, 如何改变目前两民族院校专业的不足,鼓励学科渗透,并能 根据市场需要设置一些跨行业的走俏专业,培养更多宽口径、 厚基础的复合型人才,是对两校的极大挑战。
2、人才流失与学历认可的困扰 西南边疆民族院校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和教育理念, 都远远落于国内同级 别兄弟院校,难以留住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据广西民 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相关部门反映,外出进修或留学的高 智能人才大量流失是院校面临的大挑战之一。
“民族意味着落后”这一观念在东南亚比较有市场, 民族院校受到一定程度的歧视已是不争事实。由此而引发民 族院校所颁发的学历文凭处于较差等级,缺乏就业竞争力。
因此,能否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制度,进行 学历互认工作,消除世人对民族院校的偏见,是民族院校亟 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3、面临开放教育市场的冲击 广西和云南国际地位的提升,跨国办学、生源国际流动 和教育资源共享的盛 行,使民族院校发展不得不面临着来自办学市场、生源 市场以及互联网的挑战。首先,海外教育机构会进驻投资办 学:如已进驻的新加坡莱佛士集团、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等 各国教育机构,在招生规模、聘请教师、收费标准和颁发文凭等方面仿效西方发达国家模式,优势明显;
其次,教育资 源外流: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我国出国留学热再次升温,广西 和云南出国学习的大、中学生日益增多,导致教育资源外 流;
再次,网络国际教育的渗透:广西和云南的高等教育市 场还将面临被被国际互联网瓜分部分市场的危险,现在已有 不少国外知名高校通过远程教育方式开始登陆宣传。
4、对意识形态的挑战 西南边疆民族院校高等教育一旦走入国际市场,国外的 意识形态、价值观念、 文化、生活方式等都很有可能通过教育活动对其教育施 加影响,特殊的地域性与民族多样性将使高校的德育、思想 政治工作、优秀民族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面临巨大挑战。
(四)、机遇O(Opportunity) 1、教育需求增加的机遇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创建,广西、云南成为连接东 南亚南亚的大枢纽,相互间的文化、政治、经贸交流成为新 的热点。东南亚南亚各国公派或自费来该地区留学人数近几 年猛增,这就直接增加了广西和云南高等教育的需求,特别 是汉语和双语教育培训市场。此外,国际经济交流的增加也 会增加这两省高等教育的需求,一方面增加社会对该类专业 的高等教育需求,另一方面,各种专业人才的短期培训及来 这两省工作的外籍人员的子女教育市场也将在未来几年中 迅速扩展,成为两校高等教育的潜在需求者。2、扩展发展空间的机遇 在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西南边疆民族院校高等教 育将不再局限于省内、国内,而是直接面向东南亚南亚,乃 至世界,从而获得腾飞的机会。
首先,教育资源来源拓展。两民族院校可以充分利用海 外教育资源,采用“外向发展”、“内涵引入”、“多项联 合合作”等,积极利用海外教育资源或直接引进海外教育资 源为两校服务。如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河内地方政府签订协 议,定期为对方培训汉语工作人才就是很好的典范。
其次,生源扩充面大。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可 以利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化等优势学科吸引东南亚南亚留学 生来校就读,也可与海外高校合作在海外办学,仿效孔子学 院的办学模式,把多民族特色的汉语文化推广出去。如,云 南民族大学在东南亚一带与当地教育机构联手,已创建了四 所“云南民族大学国际汉语培训基地”。
3、缓解教育资源的不足 西南边疆民族院校高等教育市场资源严重不足,而随着 居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增加, 这就形成了供需矛盾。引进外资,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在 某种程度上能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而且优质的国际教育资 源的进入将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此外,国际教育交 流是需要一定资金支持的,这对两校来说,不是短期能解决 的。而外资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这个日益尖锐的矛盾。
二、西南边疆民族院校国际化应对之策 1、加强国际化,树立教育服务观念 广西民族大学自加入高等教育国际化行列后,已成为西 南地区国际教育的一大品牌,在国际教育方面取得的成绩有 目共睹。这说明边疆民族高校只要有强烈的国际意识、危机 意识与竞争意识,同样能有所作为。当前,“教育是一种服 务”的教育理念已获大众认可并流行,该理念认为,学生是 学校教育最重要的“服务对象”,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把 优质教育服务提供给学生,这是一种根本性的观念转变。两 民族院校应顺应国际潮流,改变传统的“师者为尊”教育观 念,树立教育服务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具体到留学生需要 什么就提供什么。
2、直面桥头堡战略,调整学科专业结构 云南省桥头堡战略的实施,使得云南就业结构逐渐发生 变化,具有高新技术科学知识、外语、东南亚小语种、金融、 法律、国际贸易、经济管理等涉外专业教育背景的人才在昆 明的各大招聘会上越来越走俏。产业结构的调整变化,导致 人才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相应地要求学科专业结构发生变化。
因此,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必须着眼于国际大市场 的供需状况,树立市场意识,根据学校的办学总体定位和办 学思路,迅速做出反应:科学、合理地调整、设置本科专业 结构,加快发展蕴藏着巨大经济潜力的新兴学科领域,如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东南亚南亚历史文化等新兴 学科、交叉学科,培养适销对路、具有国际适应力的人才。
3、努力创新,构建国际化的课程体系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是课程内容的国际化。课程 的国际化,即将国际的、跨文化的内容引入教学、研究和社 会服务。地方民族院校国际化,首先要求有科学合理的、与 国际接轨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为人才的培养是在教学 过程中实施的,教育质量的高低也要体现在课程结构和教学 上。
西南边疆民族院校在实施课程国际化过程中,首先 可在公共基础课程中开设国际教育方面的课程,如国际政治、 经济、文化等课程,以及介绍东南亚南亚历史、地理、风俗 等方面的课程;
其次,开设区域性研究课程和涉外课程,增 开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和国际经济、国际 文化研究等科目,培养更多从事国际事务和专司外事研究的 人才;
再次,加强外语课程的开设,这里的外语不单纯指英 语,包括泰语、越南语、老挝语、缅甸语等小语种,因为两 民族院校国际化首先面临的对象是东南亚南亚国家和地区, 应大力培养东南亚南亚小语种人才。
4、加入国际教育组织,与海外国家进行互相学历认定 学历作为一个人受过高等教育的证明,它的被认可程度 非常重要,在一定意义上说,学历的被认可与否及认可的广 泛程度决定了文凭的价值。广西民族大学和云南民族大学与世界其它国家的教育机构的交往并不多,其学历也没有在海 外被广泛认可。在东南亚南亚人们眼里,“民族大学”既然 针对数少数民族,即是落后的象征,因此,很多学生和家长 在择校时心存疑虑或避而远之。因此,两民族大学应抓住教 育国际化战略契机,利用合作办学、师生交流、参加学术会 议等机会,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高等教育组织,获得学历认 证,改变“民族大学”的旧印象,在国际上争取更大的高等 教育发展空间。
5、承办高水平的国际学术会议 一所高校的学术水平如何,决定着这所高校在国内乃至 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近几年来,很多国内高校把举办高水 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作为繁荣学术的重要渠道之一,这就需 要外事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组织协调,整合资源,联合 其他外事活动主体,在会议的层次、规模和影响上多下工夫。
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国际学术交流的力度和层次,就要争取 单独或联合多举办一些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国际性学术研 讨会,并邀请国际学术界知名人士来校作学术报告和从事合 作研究,提高西南边疆民族院校举办大型国际会议的层次与 水平。如2008年在云南举办的“世界人类学民族学”大会, 云南民族大学作为承办方之一,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优势, 扩大了该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影响,为其他民族院校做出 了示范。
6、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校运行与管理机制国际化将给广西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的人才体系、 培养标准、培养模式等带来新的变化,必须冲破原来以行政 主管为主的体制所形成的运行模式和管理体系等。因此,西 南边疆民族院校要认真研究教育开放和国际合作的有关政 策,吸纳国际教育的理念,学习国际著名大学先进的办学经 验和管理办法,使其办学体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 方法和内容以及学位认证等尽可能地与国际接轨;
其次,要 采取各种形式,主动出击,“走出去,请进来”,积极尝试 与国外知名大学、国内外著名企业开展联合办学的新途径, 创造条件,引进国内外优秀教师,积极参与国际教育交流。
注:该文章属于云南省“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 国—东盟背景下西南地方民族院校国际化策略研究》(项目 编号YN100047)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陈学飞. 《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福 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 [2] 范伟,唐拥军. 广西—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思 路[J]. 东南亚纵横,2003,(11) [3]李怀宇.《云南—东盟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考》 [J]. 东南亚纵横,2004,(8) [4]罗淑云,莫光政.《广西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东南亚纵横,2006,(2) [5]覃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广西高等教育的发 展》[J].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