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建党节 > 创新者的路径 校本课程开发样态创新与实施路径

创新者的路径 校本课程开发样态创新与实施路径

来源:建党节 时间:2019-10-05 08:01:31 点击:

校本课程开发样态创新与实施路径

校本课程开发样态创新与实施路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逐渐 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要抓手。实践表明,学校文化建设只 有融入到学校课程中,才是生根的有生命力的文化;
学校课 程只有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质,承载学校文化使命,才是真正 的带有校本性质的课程。[1]杭州市德胜小学依托“万物育 德,人以德胜”的品牌优势,从德育活动课程化开始,创新 课程样态与实施路径,构建起既符合国家要求又富于校本特 色的“万物育德”课程群。

一、围绕核心理念,创新课程群样态 课程群是与单门课程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建设模式,主要 应用于高校课程建设领域。学界目前对课程群内涵的认识尚 未达成统一,总体来看,课程群采用大课程框架,一般由三 门以上性质相关或相近的课程组成,以获得整体优势。整合 性是其重要特征,通过对课程的重新规划、设计,填补原先 课程间的空白,删除课程间的重复,从而达到整体大于部分 之和的效益。[2]据此,我们认为德育课程群,即是为了实 现核心德育目标,由几个(组)德育课程有机融合,形成的 德育课程生态系统。

“万物育德,人以德胜。”德胜小学认为,“德”是对自我的关照,对他人的关心,对世界万物的关爱,三者彼此 联系形成德育系统。因此,“万物育德”德育课程群,即在 学校整体课程规划框架下,以“关照自我,关心他人,关爱 世界”为核心目标,通过课程群的实施,让学生学会辨析真 善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养成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胸 怀祖国,放眼世界,做一个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的小公 民。

围绕这一理念,学校力求延展国家课程的深度和广度, 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等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延 展“儿童与自我”“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三条轴线, 开发“德雅课程”和“德韵课程”,形成了具有德胜特色的 “万物育德”课程群(见图1)。其中,“德雅课程”是“德 韵课程”学习的基础,“德雅课程”和“德韵课程”共同对 国家课程进行补充和拓展,三种课程围绕“关照自我,关心 他人,关爱世界”这一核心目标,形成互补和递进关系。

图1 德胜小学德育课程群新样态 “德雅课程”是基础性课程的校本化实施。它指向小公 民规则意识、志愿服务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作为校本必修课程,强调人人必修。这一课程定位于“雅行”, 立足“儿童成长”,为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与发展儿童成长所必须的能力而服务。

《新道德三字歌》着重指向小公民规则意识(良好习惯) 养成,分低、中、高三个学段,共48个主题,每月一主题, 分上下两个学期编写。第一学期为礼仪、规范、学习、服务, 第二学期为健体、文艺、创新、感恩。纵向包括6个板块, 横向覆盖6个年级,充分考虑了新时代特征,力求体现德育 的实践性。

《小小志愿者》旨在帮助学生能自觉独立地参与社会公 共生活,行使权利与履行义务。它强调学生在服务社会与他 人的过程中,责任感与主体意识的发展。该课程根据学段依 次循序制定目标,如1-2年级“走近志愿者”,3-4年级“学 做志愿者”,5-6年级“践行志愿者”,使志愿服务真正落 实到学生行动之中。

《健康小公民》则旨在帮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和自我调 节,做一个阳光健康的小公民。它从安全和心理两个层面, 以年段为目标,整合设置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会排 查生活中的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自我保护;
学会正视各种 负面情绪,正确表达和宣泄负面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快 乐的成长。“德韵课程”则是基于德雅课程的拓展性课程,为学生 更高层面的个性化学习提供选学内容。它定位于“情韵”, 指向学生爱国情操和国际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为涵养学生的 爱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而服务。

《中国传统节日》旨在让学生感受、学习中国文化,希 望通过课程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激发 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该课程从认知与思维能力、操作 与问题解决能力、交往与社会活动能力三大领域,分三至六 年级架构内容,每学年设8个主题开展学习实践。以此激发 师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树立国家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自觉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中国红世界红》课程则通过红色传统学习实践,逐步 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进而洞察世界,勇于追求人类幸福以 及社会和平。该课程由浅入深,从革命文学、电影中探寻红 色革命真知;
从探访革命基地,参观实物展览中确立维护和 平的责任意识;
从设计危机冲突场景和矛盾化解方案中,实 践和平行为方式。通过多种活动,荡涤学生情怀,增强爱国 情感,树立成为世界公民的远大理想。

《环保小卫士》课程则重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掌握 保护环境的基本技能和勇于开展改善环境问题的探索行动。课程学习内容由“课内传授、参观访问、调查实践、环保制 作、环保实践”五大主题组成。通过课程学习,让孩子能关 注世界的环境变化,积极践行环境保护行动,形成环保意识 和地球主人翁的态度。

“万物育德”德育课程群整合国家规定的德育课程、拓 展性课程和校本课程,注重课程内容的互补和拓展提升,并 以学校的核心理念赋予课程文化特质,由此形成了特色鲜明 的德育课程群新样态。

二、深度浸入课堂,创新课程群实施 “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 改革的核心理念。学校创新“万物育德”德育课程群实施方 式,全面而深刻地贯彻这一核心理念,以主题式项目设计为 主,将“万物育德”德育课程群深度浸入课堂学习,灵活组 织教学。其中,“德雅课程”利用午间德育短课学习,部分 主题实践结合德育半日活动开展;
“德韵课程”则在拓展性 课程时间选学,学习方式以主体经历、浸润式体验为主。

1.主题式项目设计,激发学生成长潜能 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和真实道德冲突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 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因此,创设真实有效的问题情境便成 为课程群实施的关键。为此,学校以项目式设计为重要的实 施途径,即以任务驱动或真实问题开启德育项目实践,引导 学生综合运用多种能力与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

例如,在《环保小卫士》四年级主题单元“我的校园我 美化”学习过程中,师生确立了“美化校园里的一面墙”的 单元任务,展开“头脑风暴”,从多种思路中选择了“植物 美化”的解决方案。孩子们通过丈量墙面、查找资料、设计 花器、制作植物名片、轮岗养护等一系列实践,达成项目任 务。在一个多月的德育实践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养绿护绿的 方法,培养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在关爱一草一木的过程 中,加深了对关照自我、关心他人、关爱世界的理解。这种 对“万物育德”的领悟成为学生宝贵的人文积淀,它必将激 发德胜学子成长与发展的无限可能。

2.凸显“经历学习”,涵养主体成长自觉 “经历学习”,即通过亲身参与和经历某件事情的过程 获得知识、经验、情感、能力,从而得到精神成长的过程。

[3]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 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儿童正是通过 各种经历而获得具有生活意义的、完整的生活经验,从而获 得对生命意义的认识及精神上的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经 历学习是符合其天性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创设了“经历学习”的三种方式, 即基于考察的体验学习、基于探究的项目学习、基于服务的 参与学习,以此整合地方文化资源、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精 神等多种元素。以《小小志愿者》课程五年级“爱心义卖会” 主题单元为例,我们设计了如下目标:初步学会策划班级义 卖方案、布置义卖场地等,在实践中提高动手能力、表达能 力、交际能力等;
通过角色体验、调查等一系列实践活动, 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初步掌握调查问卷设计和自我 评价的方法;
通过分工合作,初步感受团队合作的力量,在 活动中体会爱心与志愿服务给别人和自己带来的快乐。

教学以“关心”品质养成为主线,融合了探究学习、体 验学习和志愿服务等方式,凸显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深度 体验和探究“义卖”,自觉思考自己与他人和世界的关系。

3.创设多样评价,增强学生成长动力 课程实施需评价的跟进与反馈,科学有效的评价才能保 障课程实施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学校结合“万物育德” 德育课程群的设计与学习方式,从帮助学生梳理学习成果的 视角,立足不同课程,采取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 热情。

例如,《小小志愿者》课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服务积分 银行。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所获得的积分可以存入银行, 积分可兑换成礼品。积分银行的礼物分为物质层面和精神层 面两类,根据不同的积分数,同学们可自由选择喜欢的礼物。遇到特殊情况,如其它课程所修学分不足时,学生还可从银 行提取积分,作为弥补。多样灵活的评价方式深受学生欢迎, 而这种评价方式本身便包含着辨析真善美,自我管理,合作 与服务他人等教育意义。由此,让学生进一步领悟“关照自 我、关心他人、关爱世界”的意义,获得更深刻的精神成长。

真实的问题情境,凸显主体自觉的经历学习方式,深刻 的德育体验,使得“万物育德”德育课程群深度浸入了德胜 师生的生活之中。它发生于师生的每一次互动中,与师生一 起跃动于校园的每一面墙上、每一株树下、每一个角落中 ……崭新的德育课程群样态赋予校园更加浓厚的“万物育德, 人以德胜”氛围,激发着每一位师生成长的无限可能。

参考文献:
[1]帅宁华.基于学校文化的课程再造[J].中小学德育, 2016(6):22. [2]李慧仙.论高校课程群建设[J].江苏高教,2006 (6):74. [3]叶岚.经历学习:回归幼儿学习的本真[J].学前教育 研究,2008(9):58.中小学德育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