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能源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研究】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20-01-18 07:52:43 点击:
一、中国能源现状

  中国的能源蕴藏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是世界第二大能源生产国与消费国。  中国远景一次能源资源总储量估计为4万亿吨标准煤。但是,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和消费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990年,中国人均探明煤炭储量147吨,为世界平均数的41.4;人均探明石油储量2.9吨,为世界平均数的11;人均探明天然气为世界平均数的4;探明可开发水能资源按人口平均也低于世界人均数。从人均能源消费看,1994年世界平均为1433千克油当量,发达国家为5066千克油当量,中国大约为670千克油当量。1997年中国人均拥有电力装机容量0.21千瓦、人均用电量900kWh,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中国能源开发利用呈现出以下主要特点。

  一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20世纪60年代以前中国煤炭的生产与消费占能源总量的90以上,70年代占80以上,80年代以来煤炭在能源生产与消费中的比例占75左右,其他种类的能源增长速度较快,但仍处于附属地位。在世界能源由煤炭为主向油气为主的结构转变过程中,中国仍是世界上极少数几个能源以煤为主的国家之一。

  二是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1957至1989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从9644万吨标准煤(SCE)增加到96934万吨,增加了9倍。1989至1999年,中国能源消费,从96394万吨标准煤增加到122000万吨,增长26。受资金、技术、能源价格等因素的影响,中国能源利用效率比发达国家低很多。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为32,能源系统总效率为9.3,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1994年单位G能耗(吨标准煤/千美元)比较,中国分别是瑞士、意大利、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的14.4倍、11.3倍、10.6倍、8.8倍、8.3倍、7.2倍、4.6倍、4.2倍。

  三是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中国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90年代中期以前,中国能源供应的自给率达98以上。随着能源消费量的持续上升,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造成城市大气污染,过度消耗生物质能引起生态破坏,生态环境压力越来越大。世界银行认为,中国空气和水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大体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至8。

  二、能源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能源行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也是国家的支柱性行业。近几年连续的能源短缺现象使能源行业备受关注,电荒、煤荒、油荒现象引起广泛重视。与此同时,能源各行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成本、保证安全生产,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能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加快了步伐。

  对国民经济能源行业整合的科学配置思考

  石油是一个基础性能源行业,它对国民经济中42个行业有着直接的影响,当这些竞争性行业在承受着上游能源价格高企、下游市场过度竞争而产生的“双向利润挤压”的局面时,行业的成本压力终将反向传导。而能源行业中市场化程度最高的煤炭行业,自2005年年初以来,山西焦炭的出口价格已经下降了50左右。而汽车等产业的需求的拐头,使得决策部门开始压力倍增。

  虽然本次汽油价格下调相对于上一次的提价,只有50的幅度,但终究系2年来成品油价格的首次下调。正如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长周大地所说的那样,这次下调油价表明:“国内油价并非只上不下。”同时,还有另外一层更深的含义是向市场传递了一种积极的信息:极力按照市场价格,反映国际油价的状况。监管机构扮演将趋于更加中立的裁判角色。

  三、我国能源行业的质量现状

  目前,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产品品种已发展到100多种,但产品没有形成系列,质量参差不齐,又缺少必要的产品质量标准及质量监测系统,使消费者缺乏对产品的信心,产品规范化、系列化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影响。制定产品质量标准,健全产品质量监测体系,势在必行。

  四、我国能源行业的品牌策略

  从2002年以来,中国汽车每年的销售量都在百万辆以上,越来越多的中国人第一次拥有了私家车。然而,这只是开始。据研究,在人均GDP在1000美元至3000美元的阶段,轿车进入中等收入家庭,千人拥有率在50至200辆之间。而今天,中国汽车的千人拥有率才5.16辆。如此巨大的差距表明,中国的能源业才刚刚迈向人们的生活。

  对中国能源企业来讲,这意味着它们与普通百姓的关系将更加直接。能源企业将不再只是塑料原料、化学原料的提供者,而成为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提供者。从居家的燃气到流动

的汽车,能源企业将直接与分散的消费者面对面。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的消费者对能源业越来越关注,为什么“能源办”的兴废成为媒体焦点的主要原因。同样是这一时代,同样是基于能源企业与消费者间联系的加强,不同能源企业间的区分变得越发重要。能源企业的品牌概念往往在这一时期得到重视和强化。

  本质上讲,掌握上下游,利用技术性优势加大品牌影响,这些是石油巨头们屡试不爽的绝招。危险的是,我们依然在重复发展中国家曾经走过的路:因为通过合资、合作得到了先进技术而自喜,因为我们还控制着绝对多的加油站、油田、管道而对国外巨头的种种行为不以为意。事实上,江苏和广东的1000个加油站几乎无法给壳牌、给带来什么盈利,但他们的徽标在消费者心中种下的种子却至关重要。一旦政策松动,一旦他们可以独立运营,一旦这些标志可以肆无忌惮在各地生根发芽,他们的品牌优势就立刻转变成压倒性的市场优势。

  我们正面临这样的形势

  如果我们不能从这个角度认识品牌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有意识的管理品牌、迅速提升品牌,我们的品牌就可能被强大的国外品牌所覆盖,甚至壳牌、们所殖民。今天,能够看到的是,不仅是润滑油,并且,他们背后的中石油、中石化开始直接站出来,能源企业的品牌传播开始从产品品牌向企业品牌拓展、过渡。

  客观地说,中国能源企业的市场化改革才刚开始不久。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中国能源企业在国内国外、上游下游同时开展竞争,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实为不易。而且,这种成绩的取得在某种程度上还是建立在中国能源企业的牺牲之上:在维护国内的经济形势和社会稳定方面,中国能源企业还担负相当大的责任。但与形势的要求相比,中国能源企业在品牌上的努力仍有欠缺之处。

  中国能源企业还处在简单的“品牌区分”或“品牌告知”阶段。一方面,企业的种种活动、广告、领导人发言没有整合在一起,形成足够合力;另一方面,企业总是在某些事件发生后被动接受媒体询问,而不是主动管理媒体,并借由媒体管理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

  然而,即使在“品牌区分”方面,中国能源企业依然有许多工作可做:首先,运用、拓展更多的传播手段。目前,广告、商业赞助构成了中国能源企业品牌塑造的主要工具,相应的公关活动和公关工作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其实,壳牌的例子已经说明,公关,尤其是媒体关系管理对树立企业形象、传达企业信息起着更有力的作用。

  其次,将品牌定位清晰化。建立“品牌区分”就是建立一整套清晰的品牌定位,并将这种定位清晰的传递给消费者,这样消费者就易于在不同品牌之间做出区分和选择。

  另一方面,能源企业可以使企业形象的传播更加系统化。与国外公司或其它行业的先进分子相比,中国能源企业的形象广告往往单一孤立,缺乏系列性。这种单一的广告一般只是突出企业的名称,缺乏诸如业务的基本范畴、企业的重点、愿景等相关信息。这使消费者对企业的认知难以深入。通过系列广告,就可以将这些关键信息一一展开,企业形象也会显得更加饱满、充实。

  五、我国能源行业现状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能源工业发展将面临许多挑战。我国能源工业稳定发展应该从八个方面加强政策措施的引导和推动作用。

  一是面临国内资源状况的挑战。我国能源资源结构极不合理,石油、天然气资源相对缺乏,与未来需求发展趋势存在明显反差,人均能源不足,资源品质差,资源分布不均等也影响能源工业发展。

  二是面临国际能源环境的挑战。现在的国际能源资源相对于上个世纪后期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各国更加重视能源问题,发达国家争夺世界能源资源的斗争更加激烈,争夺方式日趋多样化,发展中国家随着能源需求的增加也纷纷加入到争夺的行列。未来世界能源需求还将进一步增加,资源分布不均的矛盾依然突出,世界能源环境将更加复杂多变。

  三是面临国内石油安全的挑战。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在大搞世界制造业基地建设。在工业生产、汽车使用快速增长的过程中,我国石油消费将大幅度增长,未来石油对外依存度将继续增高。据有关专家预测,2020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60%。

  四是面临环境问题的挑战。受工业快速发展和我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影响,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酸雨范围呈加快增加趋势,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而且明显降低了人们生活质量。未来一段时期,我国面临的环境压力将更大。据EIA预测,2001年至2025年,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将以年均3.3%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居世界之首。

  六、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趋势

  1.能源行业信息化投资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

  2005年能源行业的IT采购规模达到155.21亿元人民币,比2004年增长16.4。能源行业依然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能源行业2005年IT投资的增长依然来自于电力行业,石油行业对能源行业增长的贡献率不明显,煤炭行业尽管2005年的投入比2004年有显著增长,但由于基数小,所以对整个能源行业增长的拉动不明显。

  据预测,2006年中国能源行业的IT投资规模为182.15亿元人民币,比2005年增长17.4,依然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2006年尽管能源短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有所缓解,但形势仍然比较严峻。能源各行业将会把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作为其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在信息化方面持续加大投入力度。

  2005年,不同能源细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重点不同,综合来看生产管理控制系统、办公自动化、ERP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是2005年能源各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从生产执行层面看,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生产管理控制系统,从管理层面来看,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是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和办公自动化系统,从应用集成来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是能源行业三个细分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

  2.电力行业首次超过石油来成为能源行业IT投入最大的细分领域

  从能源细分行业的投资规模上看,2005年电力行业的IT投资规模已达到71亿元,在整个能源行业所占的比重最大,首次超过石油,石油行业2005年的IT投资规模为69.2亿元,位居第二,煤炭位于第三,但煤炭的投资规模与电力和石油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从2006年的情况看,电力、石油、煤炭2006年的IT投资规模分别为87.5亿元、76.65亿元和15.9亿元,其中电力行业和煤炭行业都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石油行业由于前几年大规模的建设已基本完成,所以2006年的投资增长速度依然比较平缓。

  在能源各细分行业的一致努力下,能源短缺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尤其是2005下半年更为明显,但能源短缺的现象依然存在。2006年各类能源企业为了提高产量,节约成本,增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力度。

  3.2006年能源行业软件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硬件,软件应用在范围和深度上都有了明显变化

  2006年能源行业的IT投资仍以硬件为主,但软件的投入增长速度远高于硬件。随着能源行业信息化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2006年能源行业硬件投入在总体投入中比重将逐渐减少,对软件和服务的投入在总体投入中的比重逐渐增大,软件应用无论在应用范围以及应用深度都有了明显变化。在2006年能源行业IT产品采购中,软件产品采购达到50.32亿元,在能源投资总体中的比重升为27.6,比2005年增长23.3。这也说明了更多的能源企业逐步由系统建设阶段向系统整合和业务整合阶段过渡。

  4.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由低端的系统集成向高端的应用集成方向发展

  2006年能源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向整合各个子系统和应用集成方向发展,业务与信息系统的结合程度逐步提高。第二就是向管控一体化方向发展,把生产控制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三管理信息化的应用逐渐向深化方向发展。

  与此相适应,为了提高资源共享水平和提高决策水平,2006年能源行业的信息化建设由低端的系统集成向高端的应用集成方向发展。与之相呼应,应用集成类的IT系统将是2006年能源行业的信息化机会之所在,如生产与管理合二为一的生产管理控制系统、把企业的人、财、物、信息各子系统结合为一体的ERP系统、整合各业务系统的企业门户系统和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等都是能源行业的需求重点。计世资讯(CCWResearch)的研究显示,2006年能源行业ERP的投资额将达到18.37亿元。

  网络设备、高端服务器和应用软件是2006年能源行业需求比较集中的IT产品。2006年能源行业在IT产品的市场机会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来自硬件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第二是随着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能源企业对网络扩容和升级改造的需求不断增加,第三是随着能源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深化和业务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对高端服务器的需求逐渐增长,第四是能源企业为了提高信息化的应用功效,对应用软件的投入将会进一步增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