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中国台湾职业教育论文]台湾职业教育

[中国台湾职业教育论文]台湾职业教育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19-11-03 08:00:35 点击:

中国台湾职业教育论文

中国台湾职业教育论文 一、中国台湾职业教育发展及其演变 (一)第一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前,台湾省推行初中 阶段职业教育 1945―1949年,台湾省教育主管部门每年都将举办职业 教育座谈会,诚邀业界人士参加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出路、课 程、设科、学制、设备以及学生实习问题的研讨。1948年, 台湾省建教合作委员会成立,极大推动建教合作。另外,也 规定各职业学校设置顾问委员会,聘请当地与学校性质相同 的农、工、商各界专家或领袖为委员,以加强各职业学校与 当地企业间的联系,并增进训练效率。20世纪40年代起,建 教合作开始初露端倪,其形态颇多,如实习式、阶梯式、轮 调式教学,已经沿用至今。

(二)第二阶段:20世纪50年代之后至60年代中期,中 国台湾推行高中阶段职业教育 中国台湾的职业教育产学合作政策伴随着产业转型对 人才资源需求不断进行调整,以适应台湾地区经济与社会的 发展。1954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建教合作实施 方案》促进产业界与职业教育的合作。此方案的推出,一方 面满足产业界对高职毕业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界也可协 助职业学校教学。20世纪60年代开始,台湾地区仍然以劳力 密集型产业为主,在出口扩张政策和进口替代政策引导下, 教育目标主要集中于提升生产力和提升国民素质。1966年,台湾地区“行政院”开始《人力发展计划》备案,连续制订 3期,两年修正一次,鼓励第四、五期经济建设计划重点培 养技术型人才。1968年,台湾地区实施九年国民教育。鼓励 高级中学开设3年制职业课程,并设有“延教班”、“阶梯 式教学”及“轮换式产教合作班”,大力发展高级职业学校 教育即高职教育。如表1所示,1960年以前,台湾地区以农 业为主。因此,农业学校所占比例最高,其设置成为此阶段 的重点。这一阶段采取的政策措施是首先培育专门技术人才, 促进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鼓励设立大专及独立学院。其次, 私立高职专科院校对其夜间部进行改制,设独立学校,鼓励 高职毕业生就业同时再进行深造。同年,《公私营企业机构 设立二年制实用技艺部申请须知》、《公私立高职专科院校 试办二年制实用技艺部办法》颁布。为了培育实用技术人员, 各所高职专科院校可增设二年制实用技艺部,以建教合作方 式招收高中职毕业生,或由企业界保送员进行委培教育,配 合产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增加高职毕业生就读大专机会。

(三)第三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中 国台湾推行专科职业教育 20世纪60年代中期,台湾地区教育民办兴起,形成公私 立职业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20世纪60年代后期,台湾地区 产业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台湾地区政府设 立多项政策推动各项建教合作,培养中级专业技术与管理人 才,以适应就业市场对基础技术人员的需求。1972年,面对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改善人力素 质,台湾地区经济建设发展主管部门相继推出一系列人力规 划方案。台湾地区早期专科职业院校数目不多,高中、专职 学生的比例为7:3。随着产业结构由农业向工业转型,劳动 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过渡,对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加 大,专职教育逐渐受到重视。随着技术密集产业发展时代来 临,台湾地区依靠职业学校培育出的技术密集人力,适应经 济快速发展的步伐,从而树立了具有台湾地区特色的教育经 济模式。然而,台湾地区后期的中等教育存在诸多问题,为 了让专职毕业生顺利升学,或者参加职业进修教育,从1983 年起,台湾地区开始实施国民教育计划,延长专职毕业生职 业教育年限。大量增加专职院校的招生名额并且创办延教班, 提供专职毕业生继续进修的机会。1970―1980年,台湾地区 职业教育蓬勃发展,专职的学生比例最高,专职学校数目最 多。深究其原因,固然是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但学生对自 己的不了解、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选择、规划与发展没有概念 也是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协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真实的 自我概念,并据以作翔实的职业生涯规划,以利学生职业生 涯发展成为有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协作性服务。因此,台湾 地区行政主管部门青年辅导委员会和教育主管部门为解决 有关问题也实行了许多措施,推展生涯辅导工作。

(四)第四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持续至今,中国台 湾推行本科以上职业教育二、中国台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采取的政策措施 (一)中国台湾推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 1.职业学校升学导向的渊源以升学为导向的台湾地区 中等职业教育,有利于促进台湾地区产业升级对技术型人才 的需要。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 会对高级技能性人力需求大幅增加。1986―1999年,由于传 统产业外移,使得基层技术人员失业率大幅攀升,社会对其 需求减少,直接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受到影响。

目前“技优入学、甄试入学、分发入学”3种方式,进一步 拓宽了学生的入学通道,极大方便了职业学校学生继续升学。

此外,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的政策规定:职业学校升学率 作为其办学政绩和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从一定程度上推动 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升学导向。长期以来,台湾地区从“基础 教育全面化”转变为“中等教育全民化”,以延长国民教育 年限为教育规划目标,并逐步发展到“高等教育全民化”。

近年来,台湾地区出现“少子化”现象,学龄人口急剧减少, 教育资源总量相对过剩,同样也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 高层次教育的机会。2.中国台湾中等职业教育以升学为导向 目前,台湾地区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升学为导向,有利于培养 技能型人才,满足产业界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求。因此,台 湾地区中等职业学校针对一些生源减少的趋势,采取开放式 办学,拓宽生源渠道。同时,充分利用社会媒体的宣传作用, 打消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成见与误解,从而满足社会发展急需、紧缺产业和行业对熟练技术工人的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与普 通教育在具体的教育内容、途径和方式上存在不同,但都能 够促进人的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发挥 其个性特长,使学生的兴趣与所选专业相结合,为学生今后 成为技术型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中国台湾推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政策措施 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培养出大批高级技 术应用型人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 做出巨大贡献。目前,台湾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以技术性教 育为主。科技大学,技术学院和专科学校的数量占据台湾地 区高等院校的半壁江山,其中,私立学校占据了相当比重。

为了培养适应台湾地区经济发展需求的优质技术人才,高等 职业院校的发展与经济、科技发展保持同步,采取“建教合 作”的教学模式。《建教实施方案》规定了产学双方的权责 与建教合作的内容,设立“轮调式建教合作班”,其方式灵 活,种类名目繁多,主要有阶梯式和轮调式两种。阶梯式建 教合作: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理论实践课程,第三年到企 业实习。轮调式建教合作: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同时在企 业接受工作技能训练,每3个月定期实施轮调。目前,轮调 式建教合作在台湾地区学生人数最多、推行面最广。1.中国 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本科阶段应用型人才20世纪70 年代以后,台湾地区实施新的经济发展战略,发展知识技术 密集型产业,本科阶段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其办学载体是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以培养高级技术型 人才为目标。台湾地区技术型人才由技术员、技术工、操作 工、工业及工程技术师5个工作职务组成,各个职务所承担 工作的复杂度和知识程度不同。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有其 自身的特点,由专科职业教育向高等职业教育过渡,对高级 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2.中国台湾高等职业教育办学 模式与体制结构台湾地区对高等职业教育有着很明确的定 位。《高等职业校院法》规定:技术大学教育的目标是研究 发展高科技,培养高级技术人才,宗旨是服务社会,促进台 湾经济发展。在《高等职业校院法》指导下,台湾地区高等 职业院校重点培养生产第一线的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

同时,为了避免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与企业需求脱节, 1954年,台湾地区教育主管部门颁布《建教实施方案》,加 强校企之间的联系。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也依据《建教合作 法》,联合培养人才。为了提升学生适应能力,提高人才的 就业质量,一方面,学校设置专业并选择对应企业进行合 作;
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场地及设备,让学生参 与实习。这一时期,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民办兴起。“台 湾当局”在政策上鼓励私立院校的创办。民办教育弥补台湾 地区高等教育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不足,更实现了教学 资源的良好配置,符合产业结构发展的要求。台湾地区的管 理体制是所谓的“行政院”下设“学术审议委员会”和“教 育部”。所谓的“学术审议委员会”具有政策制订、经费评鉴、学术审议的功能。所谓的“教育部”由“体育司”、“国 教司”、“中教司”、“高教司”、“职业司”、“社教司” 组成。它们分别对体育学院、师范院校、专科学校、普通大 学、技术学院和科技大学、社区大学进行监督管理。因此, 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由职业司进行监督管理。[8]3. 中国台湾高等职业教育以私立学校为主流并实施退场机制 台湾地区重视通过法律制度促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颁布 《建教合作实施方案》、《加强教育与延揽高级科技人才方 案》、《专科学校法》、《职业训练法》。1986年的《职业 教育法》对台湾地区高等职业教育起了很好的促进与推动作 用。同样,“台湾当局”也通过《大学法》和《私立学校法》, 对私立学校进行奖励与补助,鼓励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公平 竞争,很大程度上引导与支持私立学校办学。2003年,台湾 地区在《大专院校暨研究所进、退场机制专案报告》中,明 确提出了建立专业退场机制。一方面,减少了高等职业教育 资源的浪费,提高办学效益。另一方面,加强了台湾地区高等 职业教育院校的制约。

三、中国台湾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政策对大陆职业教育的 启示 目前,中国的职业教育初步适应国际发展潮流,拥有一 套自身的体系制度,而台湾地区的职业教育具有世界先进水 平,台湾地区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和成功经验对中国职 业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启示作用。具体来说,笔者认为要借鉴中国台湾地区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主要包括 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面改进职业教育体系 “立交桥”式教育体系是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特色。相 比之下,中国的职业教育体系还不够健全,构建完善的“教 育立交桥”体系十分有必要。我们应该制订相关政策,加大 改革力度与必要投入,促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

另外,由于产业转型升级对人才要求越来越高,我们应该做 到以下两点:其一,要大力发展专、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 满足更多高中阶段毕业生升学的需要。提供机会让中等职业 技术学校的学生毕业后进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读。由于中 国高职教育大多仍然停留在专科层次,建议除了扩大专科学 校的规模外,能够突破瓶颈,鼓励有条件的专科职业技术学 院办本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其二,鼓励高校进行研究生 阶段的职业教育,为广大的高职本科毕业生与同等学力者提 供研究生层次的职业教育。2010年,面对大学生严峻的就业 问题,中国开始招收全日制专业型硕士,重点培养高级应用 型人才,其教学方式比较灵活,目前有全日制教育与在职教 育两类。这是职业教育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的创新。[9] (二)鼓励民办教育 中国台湾的职业教育发展与其民间力量的支持是密不 可分。民间企业积极参与办学,有利于学校与企业密切联系、 专业学科设置及办学方向与产业的需要紧密联系,充分解决了台湾地区在职业教育上所面临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不足的 问题。然而,大陆民众对民办的高校仍然具有偏见,导致民 办学校招生困难。因此,民办高校在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中 处于尴尬位置。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台湾地区民办教育的经 验,并且结合中国各个地方不同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 革。应当合理放宽限制,鼓励民众力量举办职业教育,以满 足社会大众对升学需求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要,缓解政 府办学投入不足的矛盾;
尽快完善民办教育法,建立起相配 套的民办职业教育管理条例和相关法制法规,确保私立教育 的健康发展;
对私立教育的经营活动收入实施税收减免,这 些免税或减税措施应以立法形式规定下来;
有关机构必须对 私立职业技术院校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以确保减免的税收 用于发展教育事业;
放宽私立院校的设立标准与申请资格;

资助私立院校取得预定地皮;
由政府办学却让企业经营等。

[10] (三)推动多元办学 除了民办以外,公私合作办学也比较符合中国目前的职 业教育现状。公私合作办学可以解决私立学校在社会上认同 度不高的问题,同时也能充分利用公立机构在政策等方面的 资源优势。推进政府、企业、学校多方联动办学,创新办学 体制。鼓励政府、企业、学校共同创建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 利于发挥各方在各自行业或领域的优势。政府的加入可以使 得所办学校充分结合当地行业、政策情况,重点推进相关行业高等职业人才培养。企业的加入一方面可以保证资金和资 源的来源,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学校对人才的培养符合行业、 企业标准,以最大限度保障人才的流通和使用。政府、企业、 学校的多方有效联动必须由各方积极配合。政府必须明确其 职责,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推进多元办学的制度化和积极 性。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产业发展情况推进相关行业人 才培养,以及人才的相关职业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 必须根据地方政策、行业情况来组织、选聘教师,组建相关 教研部门保障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实用性。

(四)大力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发展 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目的在于加强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的培养,使学生除拥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外,还具有非常强的 工程应用或者是管理能力。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是为了适应 新时期各国经济发展和转型的需要而诞生的,应用技术大学 能够给企业的科学研究、技术研发和现代化管理提供更多的 应用型人才,从而为企业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台湾 地区开始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时间点可以看出,当时台湾地 区的经济已经开始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这种经济 情形也对人才的培养提出新的要求,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的 大量需求也使得台湾地区职业教育迅速发展,从而为其经济 转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目前大陆的经济发展所处阶段 也和当时的台湾地区相似,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外迁和技术密 集型产业的飞速发展,经济国际化的持续增强等,这些变化都使得中国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激增。因此,大力推 动应用技术大学的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五)产学结合,注重实践 产学合作是职业教育的主要措施,但是在中国的发展遇 见了诸多的困难。原因来自诸多方面,其中有政策方面的缺 失,有社会方面支持的缺位,有企业体制变革导致的影响。

台湾地区职业教育的教学培养模式为大陆提供了明确方向。

中国的职业教育应该加强校企合作的规模,培养适销对路人 才。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必须紧密结合相关产业。通 过建立教育合作伙伴关系,加强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不断 强化职业技术校院教师实务教学能力,有利于促进产学合作, 以加快职业技术校院发展。鼓励全国职业技术校院开设必、 选修学分,落实推动学生校外实习课程,积极鼓励学校与企 业的加强交流合作,设置产学合作班,相互利用资源以促进 双方发展,推动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
精心规划课程,为学 生提供实习与工作机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培养 出符合企业要求的专门型人才。另外,学校教师应该进入企 业进修,加入一些实务型的教学内容,通过密切的产学合作, 培育适销对路的专门型人才。

(六)完善证书考核 中国的职业教育资格证书多数情况只是一个行业的“准 入资格”证书,其含义并不意味着相关持证人员拥有该行业 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反观台湾地区的相关证书则更加注重实际操作,从实际操作的角度来考核相关人员的从业能力。因 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相关主管部门应该结合行业实际操 作情况,重新审核、制订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内容和培训内 容,以保证职业资格证书的含金量和实用性,从而推动职业 教育的快速发展。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