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文学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格局的审视与思考]

文学类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格局的审视与思考]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19-10-22 07:54:24 点击: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格局的审视与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命题格局的审视与思考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历年来高考语文试卷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意在考察考生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的能力。2015 年上海卷和江苏卷的文学类文本阅读不约而同都选择了当 代作家的作品,与往年所选作品相比,这次的作品都比较贴 近生活,充满生活气息,考生较容易理解接受。笔者试图从 这两个地区的试题的出题特点和难易程度两个角度进行分 析思考,以期得出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指导与借鉴意义的 结论。

上海卷高考现代文二选取了当代女作家张抗抗的小说 《雪天》,打破了上海只考散文的“传统”,从语料的选择 上有所创新。江苏卷选取了王安忆的散文《比邻而居》,由 于所选文本的不同,考查的能力要求不同,试题选定的提问 类型和角度也不尽相同,但两者在试题的命制上都倾向于紧 扣文体特点来出题。

先看上海卷试题:
7.对第④⑤段描写大雪的作用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A.表现了“我”寻人过程的艰难。

B.衬托出此行在“我”心里很重要。

C.渲染了“我”强烈的怨恨之情。

D.为突显作品的主旨做了必要铺垫。

8.赏析第⑧段中关于老妇人的动作描写的表达效果。

(4分) 9.请紧扣“蹒跚”一词,赏析第⑩段画线句。(4分) 10.分析“我”在寻人过程中的两次心理转变及各自原 因。(4分) 11.根据作品内容,进行想象,为本文续写结尾(限45 字以内)。(4分) 五道考题围绕小说的文体特征,紧扣小说三要素,分别 从环境描写的作用,鉴赏人物形象,分析作品手法和个性探 究阅读的能力,题干指向明确,答案也不超出考生思考问题 的常规范围。再看江苏卷试题:
12.文章③④两段写第一家的草药味,凸显了这家人什 么样的生活风格?请简要分析。(4分) 1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义。

(4分) 14.文章的叙述线索是什么?设置这一线索有什么作 用?(6分) 15.请探究文章最后一段中画线句的意蕴。(6分) 王安忆的这篇散文聚焦“认同代表各种生活风格的气 味”来安排材料,第一家的常态气味和非常态气味(生病期 间气味也不间断),第二家的迥异于第一家的常态气味,第 三家第四家的常态气味,最后几家人家在端午节不约而同发 出的艾草味,其中一二两家材料安排上详写,三四两家略写, 江苏卷的上述四题立足于文本材料的展开来铺设问题,几乎 是一个材料一个问题,而又紧扣“不同气味不同生活风格折 射出不同生活态度”及“不同生活风格在某一阶段的趋同性 (比如端午节都变成了艾草味)”,充分利用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设置问题,使问题本身的层次脉络一目了然。

两地今年在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的命题上都依据文体 来命题,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充分关注与思考。可见,依据文 体来命题对高校选拔与中学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其一,有 利于区分阅读能力的高下,符合选拔性考试的功能定位。高 考测评注重以阅读能力来区分考生语文水平的高下。从上述 试卷命制看,考生如要圆满地解答,必须基于小说、散文文 体特点;
需要熟悉小说、散文这一类文体创作目的的学科知 识,整体把握文章,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想象探究,从不 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丰富意蕴,以及内涵的民族心理 和人文精神,这与高考从能力的角度区分考生的不同水平, 在变化中彰显试题的选拔功能的目的相契合。其二,对课堂 教学的正面导向作用。首先是促使教师“依体而教”。文体 是语文因素的一个标志,是文本的表达范式,是文章形式特 点的规律性表述,依体而教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