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护士节 > [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体制基础]工匠精神高职学生怎么做

[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体制基础]工匠精神高职学生怎么做

来源:护士节 时间:2019-10-11 07:58:22 点击:

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体制基础

现代学徒制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体制基础 随着中国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职业教育为了适 应结构、技术、工艺、设计等方面的不断革新,也在悄然进 行同步转型,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从粗放型规模扩 张发展向精细内涵提升型发展转型;
另一个是从对接产业向 提升产业转型,不断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的贡献度和技术技能 型人才的智力支撑。然而,职业教育脱离实践的痼疾仍未根 治,尤其是学生“工匠精神”的缺失致使职业教育的技术技 能人才的智力支撑力下降。在此背景下,2014年8月教育部 发布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文件,其目的就是创 新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突破现有僵化的教学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缺乏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的教学方式、远离实 践的师资队伍等桎梏,突出企业办学的主体性,凸显职业教 育的开放性和跨界性,产教深度融合,校企一体,工学交替、 岗位育人,磨砺学生的职业品格,为“工匠精神”的传承和 厚植建立体制基础。

一、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现代学徒制的精髓,是一种职业精神价 值取向和信仰,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工匠精神” 落在个人层面,其核心是包括四个方面的要素:爱岗敬业的 工作态度,尽善尽美的客户意识,精益求精的过程制造,持 续不断的创新精神,其中,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是“工匠精 神”的关键。要让“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扎根,关键是推进现代 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把“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 育教学改革全过程。现代学徒制是高职院校与企业双主体 “校企一体,全程育人”的一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双 过程”全程育人,建立“工匠精神”培育轨道,企业师傅和 学校教师“双导师”合作育人,学生既是学生又是企业准员 工“双身份”交叉育人。名家大师和能工巧匠与学生建立师 徒传承关系,企业技能大师言传身教,把精雕细琢、精益求 精的精神理念传承给学生,实现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 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以及专业实践能力。

二、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厚植“工匠精神”成长 土壤 “现代学徒制”源自制造业高度发达的英德等先进制造 强国,它最鲜明的特色,是通过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教师与师傅的携手传授,共同培养社会所需要的技术技能型 人才。在德国“双元制”具体操作过程中最重要的是教育合 同的签订,该合同规范了受教育者和企业的教育责任,也保 护双方的权益。教育条例规定了受教育者在企业应习得的职 业行动能力,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在各自的教学计划中体 现条例规定。这正是德国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辈出、创新不 断、质量一流的关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目前,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高职院校中,校企双 方以集团化办学形式或以人才培养联盟形式等平台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学院和企业领导亲自领衔,校企双方签订现代 学徒制合作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进 行教学资源建设、共同实施教学管理、共同开展技能培训考 核等方面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同时,学生、企业与学 校签订三方协议,保障学生权益,构建了合作办学、合作育 人、合作就业的长效机制,有效保障了现代学徒制培养全过 程的顺利实施。如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企业办学 优势,在电机电器专业中经过层层选拔正式成立现代学徒制 “特电英才班”,该班级的每个学员都与企业和学院签订了 三方协议,确定了学徒和准员工身份,也明确了企业和学院 各自的责任,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厚植了“工匠精神” 成长土壤。

三、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强化“工匠精神”师徒 身份认同 现代学徒制的真正价值体现在名师巧匠和学生建立师 徒关系,企业师傅把耐心、专注、坚持等品质传承给学生, 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任务规则下言传身教,培养学生对职业 的敬畏、对技艺的执着,形成敬业、乐业、精业的神圣感和 使命感。由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工匠精神”这种隐形知 识的培养必须根植于实际的工作之中,依赖于师傅的“口传 心授”。因此,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现代学徒制为“工匠 精神”的培育提供了体制基础。

借鉴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体系的企业培训师制度,在我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中,也在探索制订企业导师管理办法, 明确企业师傅的聘任条件、工作职责与考核标准,选聘在企 业一线岗位工作的工程师、技术骨干和岗位劳模担任企业师 傅,并且签订师徒关系合同。同时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 好理论知识以及协调好校企关系,还配置了专业教师为理论 教学导师,形成了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局面。如湖南电 气职业技术学院“特电英才班”的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 业师傅“双导师”共同承担。企业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主 要采取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工匠精神” 培育,由企业师傅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学校课程 教学实施小班制教学,以理论和理实一体教学为主,采取任 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由学校导师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 核评价。通过校企“双导师”合作育人,不仅实现了课程内 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同时通过 企业技能大师言传身教,培育了学生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 “工匠精神”,唤醒了职业心理意识,提高了职业成熟度, 实现了专业教育与职业素质培养双螺旋提升,让学生锤炼为 “准职业人”。

四、校企“双过程”全程育人,构建“工匠精神”培育 轨道 职业教育作为“跨界”教育,必须同时遵循产业发展规 律和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打破在企业里“生产过程”或是在 学校里“学习过程”的边界思维,突破职业与教育、企业与学校、工作与学习的界域,形成“双过程”的“跨界”的理 性思维。在现代学徒制的制度框架下,学生不仅在“学习过 程”中经历专业的技能训练,掌握企业岗位生产的基本理论 和技术,并且在“生产过程”要弄清楚各岗位节点之间的联 系以及各个关键环节的工艺要求、技术技能要求,学会整个 岗位链上的多种职业技能,胜任多种职业岗位,在知识、技 术、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参与企业工艺改革,提高工艺 水平,并以之作为培育“工匠精神”的基础。学生通过校企 “双过程”叠加全程育人,在提升专业理论知识和岗位技术 技能的同时,职业素养和企业忠诚度也开始逐渐积累形成, 职业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今后更好地融入企业打下了良好 的基础。

湖南电气职业技术学院“特电英才班”学员在学校以学 生身份,在校内导师指导下,完成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在专 业课程教学改革中,推行职业活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式,体 现学生是学习的行动主体,以真实职业情境中的任务达成度 为目标,以学生自我建构PDCA工作过程为学习过程,以知识 技术技能教育与“工匠精神”培育整合后形成的行动能力为 评价标准,可以有效实现技能教育和“工匠精神”双螺旋提 升。企业课程以突出“生产过程”实践性和职业性,主要采 取做中教、做中学,强化岗位技能训练和职业素养培育,由 企业师傅负责组织教学实施与考核评价。

五、完善现代学徒制,形成“工匠精神”积淀厚重的社会生态 实践探索证明,现代学徒制在我国试点工作推进一年以 来,不仅从机制体制上对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变革, 而且将人文素养、职业素养养成贯穿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过 程。学生在自信、坚韧、任劳、协作、竞争、进取等“工匠 精神”品质方面提升较快,实现了学徒学习过程与职业生涯 的高度融合。但还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如何确保企业师傅的技术标准、思想品德、职业精神、 忠诚度等水准。我们可以借鉴德国企业培训师制度,在国家 层面建立企业培训师制度,建立相关准入、考核的标准,从 制度上保障企业导师的基本水准。二是从法律上确立现代学 徒制中企业的办学主体地位,赋予学徒独特的、具有“准员 工”和“学生”双重地位的法律身份,同时,建立统一的国 家职业资格标准与专业课程国家标准,确保学徒通过现代学 徒制能够获得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并在不同地区现代学徒 制同样也要遵循这个原则,师傅要授业,更要传道。三是加 强行业协会的统筹协调功能,建立统一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 培养标准。四是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成本分担机制,鼓 励一些企业成为“教育型”企业,在自己的领域为社会培养 人才。建议采取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方式,给予符合条 件的学校和企业一定的优惠政策和资金项目扶持,推动校企 合作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为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 技术技能人才营造良好的职业教育生态环境。参考文献:
[1]江奇.德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D].陕西 师范大学,2014. [2]杨红荃,苏维.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当代“工匠精神” 培育研究[J].职教论坛,2016(16):27-32. [3]成军.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价值判断、 困境及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12(2):22-25. [4]颜磊,唐天艳,陈明昆.现代学徒制研究的回顾与 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5(832):9-13.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