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青年时代家境贫寒,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 接触和了解。二十八岁那年中进士,又经过一次考试,当了一名小官。后来官当 得大了,可是因得罪了权贵,被贬到江州当司马,最后,他官至刑部尚书。白居 易认为诗必须便于世人理解和记忆。所以,他总是使自己的作品风格和语言深入 浅出,平易通俗,让人们乐于接受。据说,他的新诗要让老妇人也能理解。老妇 人说理解了,他才定稿抄录出去;老妇人说不理解,他就进行修改,直到老妇人 说理解了方才罢休。
一次,他家的老保姆向他讲述了一个她亲眼看到的一件事:
一天她 上街,听见有人在凄凄惨惨地哭泣,便急忙走上前去。只 见一个衣着朴素的妇 女抱着两个孩子;身旁一辆马车上,有位将军 模佯的人紧锁着浓眉。那将军对家 丁低声说了几句话后,家丁便从 妇女怀里强行夺走了孩子。那两个孩子哭喊着 妈妈,妇女肝肠寸断 地叫喊着孩子的名字。随着一声鞭响,马车带着哭喊妈妈 的两个孩 子远去,那妇女边追边喊,最后哭倒在车轮扬起的尘埃里。老保姆和 几个路上的人,赶紧上前搀扶起妇女。经过询问才知道,马车里是她当大将军的 丈夫,新近因破敌有功,得到朝廷赏赐的二百万钱,于是在洛阳新娶了一个妙龄 歌女,而抛弃了自己的结发 妻子;刚才是夺走了她的两个孩子。
白居易根据这一活生生的事实,写成著名的诗篇《母别子》。写完后, 白居易对老保姆说:“这类诗,如果街市上的人听不明白它的意思,那么写了也 没有意思。我且读给你听听。”说罢,他将诗缓缓地念了一遍。老保姆一边听一 边点头,竟然全听懂了,白居易这才定稿。
【出处】宋·曾慥《类说》卷四十八引《墨客挥犀》:“白乐天每次作 诗令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妪曰‘解’;则录之;不解又易之。” 高中生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二:临渴掘井的故事春秋时代,鲁昭公因为在国内待不下去,就出奔到齐国。齐景公问他:
“你是怎样治理国家的呢怎么会搞到今天的地步呢”鲁昭公说:“因为我没有接近 爱护我的人,也没有接纳规劝我的人,结果弄得内外孤立,到现在已经没有人真 心要帮助我了。倒是那些奉承和对我说假话的人很多,我现在就好比蓬草一般, 等到秋天一到,就会被连根拔起的。”景公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就转告晏子, 并认为如果让鲁昭公回去,将会成为一位贤良的国君。但晏子并不认为如此,他 说:“掉在水里的人,原先并没有想到会失足落水,事后才想到应该防备;同样的, 迷路的人,也一定在迷失方向之后,才会注意到路径到底在哪儿。”鲁昭公的情 形,就好像面临灾难的人,急着铸造兵器;口渴了,才急着挖井取水,虽然最快 的速度进行,但还是太迟了。
【出处】明·朱伯庐《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高中生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篇三:徙宅忘妻的故事 鲁国君鲁衰公不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糊涂的人。有一次他问孔子:“徙 宅忘妻,您说真有这样的人吗” 孔子说:“怎么没有,不算稀奇,还有连自身都遗忘的人呢!” 鲁哀公更加惊奇了,怎么会有这种事儿呢 孔子说:“这种事儿也不算稀奇。譬如夏梁、商纣等暴君,荒淫无度, 穷奢极欲,不理国事,不顾民生。结果,国家亡了,暴君们的命也完了。他们不 但忘记了国家,遗忘了人民,连自身都完全忘记了!” 有一次,唐太宗时的谏议大夫魏征(邯郸馆陶县人),与唐太宗议论前 朝兴衰时,也曾说:“昔鲁哀公谓孔子曰:‘人有好忘者,徙宅而忘其妻。’孔子曰:
‘又有甚者,桀、纣乃忘其身’。” 唐太宗听后颇有感触地说:“是啊,我和诸位应当合力互助,别忘了 国家和自身,免得也被人讥笑啊!” 【出处】《孔子家语·贤君》:“寡人闻忘之甚者,徙宅而忘其妻。” 看过高中生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的还看了:
1.高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2.高中的成语典故及出处 3.高中偏难的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 4.高中经典的成语典故精选 5.高中的偏难成语典故及出处精选 6.高中经典的成语典故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