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您的当前位置: 钻爱网 > 节日 > 国庆节 > 连的结构【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连的结构【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来源:国庆节 时间:2019-12-03 07:50:06 点击:

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因果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因果 关系的结构性要素标准探析 内容提要:民商法上的因果关系标准一直被视为不 解之法学难题,并长期困扰着司法实践。本文从因果关系标准问题的法哲学思考 与可行性论证入手,对两大法系各国因果关系标准学说进行比较分析后,重新审 视了因果关系标准的内在价值构成和因果关系标准的移植与本土化问题,提出了 以法哲学、法医司法技术和法律规范等要素构成的、开放性的结构性要素新标准。

主题词:因果关系 结构性要素标准 探析──────────── 加强民商法中因果关系成立与中断标准的研究,探求因果关系确认与排除 规则,对完善因果关系理论和公正司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一、对因果关系标准问题的法哲学思考与可行性论证 对被喻为“法律帝国”的人民法院和一名法官而言,因果关系是一个难以回避 而又十分沉重的话题。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法院每年审结的民商法案件中,约有 70%以上的案件涉及到因果关系理论的运用和对因果关系的确认。由于因果关系 标准的模糊和难以把握,即使是法官竭尽心智,但不当确认和转移法律责任、滥 施惩戒的判例仍在所难免。

因果关系不单是一个民商法上的问题,它还是法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为求 证因果关系的标准,中外多少学者在为之倾到和痴迷之后又为之扼腕叹息,更有 多少后来者望而却步,将其视为民商法学之禁区。难道因果关系间就真的没有一 个客观公正而又易于把握的一般标准可循么? (一)原因和结果及其联系是可认知的客观实在。因果关系究竟是什么,这 是探求因果关系标准前,首先必须弄清楚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恩格斯早就有 过精辟的论述【3】为我们研究民商法上的因果关 ──────────── 【2】《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76 页 【3】《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552页。系打下了坚实的哲学基础。在哲学家看来,因果关系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整个物质世界不断运动变化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客观的、普遍的、内在的必然联系, 是客观事物发展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其中引起某一现象的现象叫原因(cause), 被一个现象引起的现象叫结果(result)【4】。

民商法中的因果关系是损害行为与 损害结果之间的联系,是哲学上因果关系的特殊形式【5】。

正如哲学上因果关 系及其发展变化是客观的,并存在一定规律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掌握和利用一 样,民商法中损害行为、损害结果及二者之间的联系同样是客观的、有规律的和 可以认知的。

(二)因果关系标准是对因果关系的规律性认识。说到底,因果关系标准是 人们对因果关系发展变化规律的概括和总结。因果关系成立或中断,虽是对因果 关系成立与否的结论性评价,但它实质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就象超载 超过轮胎额定气压致轮胎暴裂一样,因果关系的出现也有一个量的积累和质的改 变。当损害行为达到一定限度,就必然导致损害结果的出现。轮胎的额定气压值 和货车的额定运载重量都是安全有效运输作业的最高限度。这个“限度”即引起事 物质的改变的量就是因果关系的标准,是对 ──────── 【4】《现代民法学》余能斌、马俊驹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668页。

客观事物内在本质的规律性认识。其一方面是客观的、确定的、不以人们 的意志为转移的,要受事物内在规律的制约;
另一方面,因果关系标准又是相对 的,不确定的。由于认识的局限和个体差异,人们对因果关系标准的认识是有区 别的,并且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根据因果关系及其标准的客观性与相对性原理和 基于司法公正的考虑,实现因果关系标准在主观和客观上的统一不仅可能,而且 甚为必要。这是笔者探求因果关系标准的可行性论证,在对因果关系标准问题的 法哲学思考后得出的第一个结论。

(三)两大法系各国已有的研究成果是探求因果关系标准的阶梯。大陆和英 美法系各国在民商法研究中,积极吮取刑法中有关因果关系的研究成果,已经对 因果关系的标准问题作了很多有益的研究和探索。英美学者围绕“近因” (proximate cause)理论,相继提出了以“通常足以导致损害发生者”为标准的“相 当说”和以直接损害结果为标准的“直接结果说”(the direct consequence theory)以 及以“理智之人的预见力”为标准的“预见力说”(the foreseeability theory)等学说。【6】大陆法系国家的一些学者还提出了条件说、充分原因说、盖然性说等理论。

这些研究成果虽然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为探求因果关系标准提供了不少 的参照物。

────────── 【6】《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83 页。

(四)立法上的空白,是规范和统一因果关系标准的极好空间。虽然两大 法系各国都主张因果关系是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但除法国民法典对因果关系有 所涉足外,各国立法对因果关系及其标准均无具体规定。这一方面是立法和司法 的不幸,另一方面又为规范和统一因果关系标准提供了机遇。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审理证券市场因虚假陈述引发的民事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采用列举方法,对 虚假陈述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判断标准首次作了规定【7】,即是对因果 关系标准的成功探索和尝试。

二、两大法系关于因果关系标准的代表性学说比较分析 (一)相当说 ( the equivalent theory)与盖然性说。我国传统民法学研究中一 般认为,相当因果关系说是英美学者的代表性学说,为奥地利刑法学家格拉塞 (Glaser)1858年所创【8】。但也有学者指出,1888年德国富莱堡大学教授Johamn von Kries提出了相当因果关系理论【9】。关于相当说的内涵,我国学者也有多 种不同的表述,但并无实质性区别。该学说认为,一般情况下,凡足以造成损害 的所有条 ───────── 【7】《司法文件选》2003年第三期第41页。

【8】《民法.侵权行为法》王利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 146页。

【9】《损害赔偿法原理》曾世雄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8 页。

件都具有同等价值,都是损害结果的法律上原因。也就是说,一切被确认为事实上原因的行为或事件都具有法律上的原因力。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要求 有直接因果关系,只要行为对损害结果构成相当条件,因果关系即告成立。

“相当条件”以科学上的可能率为基础进行判断。行为导致损害的可能率达 100%时,损害必定发生;
可能率超过50%时,损害可能发生;
此种情形下因果 关系存在。可能率低于50%,损害未必发生,则因果关系不存在。

盖然性因果关系说,又被视为一种证明因果关系的方法或标准。有人认为此 说起源于日本【10】,也有人持怀疑态度【11】。但笔者以为,就内容而言,盖 然性说显然吸收了相当因果关系说的合理内核,与相当说类似,盖然性说也主张 以损害发生的可能性超过50%为标准,判断因果关系的有无。

相当说看似客观,但它忽视了作为原因现象内部各条件因素的个体差异,有 失公正性,且可能率基数是否超过50%无从确定。盖然性说提出损害发生的可能 性指数,由数理统计的结论来确定。这较之于相当说虽有所发展,但一个具体的 行为或事件致损害发生的可能性,并非单凭数理统计所能测算出来的,其可 ────────── 【10】王旸《侵权行为法上的因果关系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硕士学位论文1997第63页。

【11】《中国侵权行为法》张新宝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19 页。

能性指数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仍属空中楼阁。而直接结果说则认为,损害 行为只与它造成的直接损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对基于该直接损害结果“继 起的行为和事件”则应排除于因果关系之外。对非直接损害结果来说,被告的行 为仅仅是一种条件,而不是法律上的原因。如某甲追打乙致乙于仓皇奔逃中撞倒 丙,则甲丙间无因果关系。该学说在大陆法系国家得到一些法典的认可【13】, 并被相关国家适用于司法实践。法国法院关于被盗汽车致人损害 ────────── 【13】《法国民法典》第1151条、《意大利民法典》第1223条、《荷兰民 法典》第1284条。

的判例就采用了这种观点【14】。

法国法院认为,在汽车所有人对汽车欠缺妥善保管的必要注意致汽车被盗,盗车人驾车肇事后弃车逃跑的案件中,盗 开汽车是切断被告(汽车所有人)的过失与损害结果之间因果链环的介入行为。

因此,汽车所有人对汽车欠缺妥善保管的必要注意过失,不是足以引起原告(被 盗汽车肇事的受害人)所受损害的直接原因。

条件说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主要是漫无边际,无限扩大了归责的范围。正 如一位法国学者所批评的,依条件说的观点,若埃及艳后的鼻子稍略短些,则世 界之历史必已改写【15】。

意思是如果埃及艳后的鼻子稍略短些,其既非如此 艳美,则凯撒及安东尼亦非其情人,欧洲历史必然改写,世界历史随之改变。与 条件说相反,直接结果说实际上倾向于对责任的严格控制,偏重于对加害人一方 的保护。这种学说的适用关键,在于确定直接结果与非直接结果的界限。尽管很 多学者作出了不少努力,但直接结果与非直接结果的划分至今仍未能真正确定, 以致有人公开批评说,这种区别纯属法官们随心所欲加以决定的东西。【16】 ─────── 【14】《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 485页。

【16】同【14】 ────────── 【17】《苏联民法》格里巴诺夫、科尔涅耶夫主编,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第506页。

【18】《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488 页。

【20】《民法教程》王作堂、魏掁嬴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 113页。

(四)规则范围说(The scope of the rule theory) 有的学者又称之为法规目 的说【23】,是继相当因果关系说之后的一个新兴学说,并为英、德等国家适用 于案件裁判。如英国1962年审理的 ─────── 【21】《民法新论》王利明等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8年版,第468 页。

【22】梁慧星《雇主承包厂房拆除工程违章施工致雇工受伤感染死亡案评释》,载《法学研究》1989年第4期。

Close 诉Steel人身损害赔偿案【24】。该说认为,因果关系之有无,惟依 法律和契约规则之意旨与目的为标准,如果损害超出了所违反规则的保护目的范 围,就不存在任何赔偿责任。因为这种损害超出了有关规则的保护宗旨,且损害 的发生也不是基于非法的方式。

规则范围说在我国学界褒贬不一。肯定观点认为,因果关系学说众多,却无 一精确。以抽象不确定内容之标准为标准,徒增问题之复杂性,无益于问题的解 决。规则范围说将因果关系予以虚化,简易而合理,可以搁置无具体合理答案的 各因果关系学说间的争论,使问题回归到就法论法的单纯层次。无论契约还是侵 权关系,行为人就其行为引发之损害是否应负责任,基本上为法律问题,应依相 关法律和契约的规定探究之,无须再援引其他因果关系的学说【25】。

否定观 点则认为,规则范围说在理论上带有强烈的目的论色彩,即法律的目的是决定性 的因素,不注重客观因果关系内在联系的科学性,而且只有通过发现 ───────── 【24】《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 490页。原告因机器飞出的金属屑致伤。依照英国1937年“工厂法”第14条第1款“任 何机器的每一危险部分……都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的规定,Close对工厂主提出了 索赔诉讼。后经英国上议院判定原告败诉,理由是“工厂法”第14条所规定的义务, 是为了防止工人接触机器的运转部分而受伤,而不是防止由机器本身或者机器加 工的材料飞出的碎片而受伤。

正在被适用的规则中所包含的社会目的才能确定责任的界限。但当有关规 则的目的范围难以或无法准确界定的时候,这个学说就无法应用【26】。笔者赞 成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并且认为,规则范围说是在损害行为与损害结果的事实因果 关系已经存在的情况下,讨论如何适用法律,确定加害人是否承担民事责任的问 题,是一个纯粹的法律适用问题,对判断因果关系的成立与中断并无裨益。

三、确立因果关系标准的相关价值衡量与选择 前面已经谈到,因果关系标准是对因果关系的规律性认识。两大法系不同的 因果关系标准,体现了两大法系各国不同时代、不同文化背景的不同价值取向及 追求。无论是侧重于对受害人保护的条件说,还是极力为加害人开脱的直接结果 说,它们均因失之偏颇,有悖法的公平正义价值,而终为世人所弃。因此,我们不能拘泥于某些模糊不清的概念而忘记探求因果关系标准的使命,乃是以最低成 本制裁不法行为,救济无辜受害人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秩序。由于价值主体的 多元性、社会生活的广泛性和社会需求的复杂性等因素,因果关系标准的价值冲 突在所难免。关键是我们应根据法定价值优先原则、适当成本原则、最佳效益原 则,趋利避害,减少和避免价值冲突,准确制定和选择适用因果关系标准,使更 多的价值成份得 ────────── 【26】《中国民法学.民法债权》王家福主编,法律出版社1991年版,第 490页。

以在因果关系标准中并存。

(一)因果关系标准的正义价值。正义是一个极富有生命力的概念,从中西 方传统正义论到现代法律正义论,它一直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着。正义不 是法的产物,而是法的理念、精神和追求。从一定意义上说,法的秩序、效益、 自由等价值都是建立在正义价值之上。没有公平正义,法的其它一切价值都是不 存在的。因果关系标准的正义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使正义得到更为普遍的认 同;
第二,作为法律保障正义实现的补充。这种保障上的补充,又是通过实体正 义和程序正义两个途径来实现的。一个缺乏正义的社会必将是一个舞弊的社会、 黑暗的社会和动荡的社会。确立因果关系标准是谋求和保护社会正义最基本的手 段和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具体的因果关系判断和探求因果关系标准时, 必须首先充分考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和加害人、受害人等各方当事人实体及程序 权利的平衡。要使受害人受到的损害与其得到的赔偿以及加害人所应承担的民事 责任相当。

(二)因果关系标准的效益价值 。效益是产出减去投入后的结果。因果关 系标准的效益价值,集中反映在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分配上。加 强对土地、矿藏、森林、水和大气等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对政策、信息、权利、义 务等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益,应成为因果关系标准的另一价值 追求。也就是说,无论选择或创建因果关系标准理论学说,还是制定或适用因果 关系标准进行具体的因果关系判断,我们都应顾及效益价值的要求,在保障公平 正义前提下,注意以较少的成本投入实现最大的公平和正义。

首先要注重程序效益,尽可能降低诉讼成本。如果因果关系标准过于繁琐或 难以把握,专业技术条件要求太高,必将增大当事人和人民法院的诉讼投入。追求因果关系标准的效益价值,就是要调整诉讼结构优化配置诉讼资源,确立的因 果关系标准以及对该标准的证明,应当简明扼要,方便实用。两大法系各国传统 学说倡导的因果关系标准,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要么过于抽象,内容不够确 定,要么过于细致,技术要求高,证明起来困难,不能实现标准化参差为一律之 功效,使用效益极低,价值不大。

其次,要重视实体效益,最大限度的接近客观事实真象,以利于对加害人、 受害人等各方当事人实体权利的最佳保护,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投入和浪费。体现 了效益价值的因果关系标准,以利尔德·汉德法官的过失公式【27】进行表述, 应该是加害人用于注意的投入与支付的赔偿金额成反方向运动。即用B表示注意 的预防成本,PL表示预期事故成本,假设注意能减少事故发生的几率,则随着B 指数曲线的上升,PL曲线即呈下降趋势;
而两条曲线的交叉点C就是适当注意。

具有效益价值的因果关系标准应尽可能接近“适当注意”这个点。过严或过宽的因 果关系标准都是对该点的不当偏离,都将到致公正和效益价值的丧失。因为标准 过于严密,因果关系难以成就或不易证明,不利于对受害人的保护,就会加大受 害人的损失 ────────── 和投入;
反之如果标准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