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目前正在大力开展西医基础医学的教学改革,按照“以器官系统 为主线,从宏观到微观,从形态到功能,从正常到异常,从发病机制到药物治疗 原理”的原则,对基础医学课程进行整合,实行模块化教学,呈现知识的系统性, 完整性;在每一系统结束之际,增加整合该系统以及相关系统知识的PBL教学,注 重临床思维观念的渗透及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两轮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也 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临床思维的培养不能局限于临床实践中,应该 从多环节人手,贯穿于整个医学教育始终;在基础医学课程教学中,也必须注重临 床思维的培养,课程整合和PBL教学是培养临床思维的有效手段[3];整合课程教 学计划的合理性是培养临床思维的关键,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是培养临床思维的重 要保障,而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则是培养临床思维的重中之重。
―、制定课程整合计划 整合课程按照三个模块进行整合,即正常人体结构相关课程的整合, 生命科学基础知识相关课程的整合和人体器官系统相关课程的整合。“人体器官 系统相关课程的整合”是三大模块的核心。以心血管系统为例:该模块以心血管系 统为主线,以正常形态结构和功能代谢为基础,学习本系统常见疾病的发生发展, 针对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机制学习相关药物治疗及诊断学基础。通过系统内的纵 向联系,培养学生从结构是功能的基础、机能代谢异常则导致症状体征的出现, 改变异常机能代谢则是药物作用的靶点,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系统内部层层递进 的K床思维模式。
以PBL教学方式为载体[4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主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论知识系统学习完成后,阶段 性给予PBL案例。综合实验与PBL案例相结合,如消化系统疾病切片观察时,以正 常肝组织一乙型肝炎一肝硬化一肝癌为主线,提供4张切片,配一个PBL案例。
简述:患者乙型肝炎病史,因肝癌晚期人院。因饮食不当诱发肝性脑病死亡。尸 检提示,肝脏有假小叶形成和肿瘤结节。案例设计思路:患者有长期乙型肝炎病 史,因肝癌晚期人院。住院期间,因饮食不当诱发肝性脑病导致患者死亡。尸检 提示,肝脏有肝硬化表现和肿瘤结节。重现疾病的规律性发展过程,让学生虚拟 为病理医生,对不同时期肝脏病变进行病理描述;让学生虚拟为临床医生,对患者 的疾病发展过程进行总结,给出最终诊断;并就案例中患者出现的临床表现从病 理学与病埋生理学角度进行解释;最后给予开放性话题,对于患有肝脏疾病的病 人,应如何护理。通过虚拟临床场景,实现角色转换,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在器官系统模块结束后,开设综合实验、创新机能实验课程。实现实 验内容的有机整合。在实际操作的同时,构建虚拟实验平台,将实际动手操作与 虚拟实验室平台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眼界。通过单独开设实验课程,既可以验证 基本理论,又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二、实施形成性评价 改变传统的“一考定乾坤”的局面,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效果评价,从小 测验,BB平台的参与度,课堂表现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每18学时为一个考核单 元,教师及时将考核结果反馈给学生。这种形成性评价方式利于老师及时发现不 良状况并及时想办法改善解决;利于学生及时发现并解决自身问题,积极参与教 学,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变传统的以记忆性知识为主的考查方式, 注重客观性技能考试、病例分析考试,将临床思维的观念渗透在考核过程中。"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养 在课程整合后的首轮教学中,我们发现各学科老师依然按照传统方式讲授 该模块中涉及自己学科的知识,并没有严格意义上实现知识的真正有机整合。教 师自身素养不高是难以适应课程整合的关键。因此,师资培训是关键[6_7]。真 正的结合要从教师知识结构上人手,教师需要突破本专业学习其他专科的知识, 打破学科界限,加强学科间联系,教师对相关知识的融会贯通是第一步,也是关 键一步。加强集体备课制度,重视不同课程间内在联系,保证教学内容的连贯性 和完整性,进一步明确知识点上下游的联系是教学重点。教学中,教师不再强调 哪些知识属于哪门专业课,教师需突出每个系统中各种知识的联系与运用。对不同课程间的联系枢纽,老师只需点到为止,但可通过反复强调达到学生对重要知 识点强化记忆的效果。如:讲授气管及支气管组织学结构时,被覆黏膜上皮为假 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要跟学生说明纤毛结构具有自净功能,在不利因素长期刺激 下,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会化生为鱗状上皮,虽然局部的防御能力增强,但自净 功能缺失,从而为疾病发生奠定物质基础。何为化生,化生会带来什么后果则有 后续病理学知识来明确。
讲授细胞的适应性反应“化生”时,以支气管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化生为鱗 状上皮为例进行讲解,并要进一步说明正是因为化生的鱗状上皮可发生癌变,支 气管肺癌才有鱗癌这一组织学类型。“结构决定功能”的观念要渗透在教学中,组 织器官有正常的结构才有正常的功能,疾病状态下,组织形态结构改变,功能代 谢亦改变,从而体现为临床变化。因此,基础知识讲授时,需要向前延伸一步, 向临床跨一步,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会更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4]。
基础授课教师进临床是提高教师素养的关键一环。病理学与病理生理 学作为桥梁学科,研究对象实现了由正常机体到患病机体的过渡,要求授课教师 具备一定的临床经验。我校安排基础课程教师轮流到附属医院及共建医院的相关 科室进修,这一举措促进了老师临床知识的丰富与积累。提高基础教师的临床思 维能力,并将之贯穿于基础教学之中。
总之,模块化教学利于呈现知识的系统性,这种系统性学习,符合认 知规律,循序渐进,强化学生对“人体整体观”的认识,强化学生对“结构决定功 能”的认知,强化学生对疾病的认知,利于学生纵向思维和横向思维的培养。PBL 教学促使学生能够尽早形成自主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开放性 话题的设置有利于开阔学生思维及培养学生人文情怀。早期地进行临床思维能力 的训练和培养,让学生形成一种主动的思维习惯,将推动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发挥 积极作用。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