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6)12-0075-02 应试的压力、教育观念的滞后束缚了教师的手脚,课堂 成为教师自我表演的舞台,他们习惯于施以程式化的教学, 拘泥于预设的教案,对课堂偶发的、即时生成的教学资源视 而不见,学生沦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缺少思考,没有创 见,没有质疑,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
教师需要改变单向传递信息的现状,开展师生之间的对话、 学生之间的交流、组间的互动,才能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欲 望,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能力,也使课堂变得富有生机 与活力。
一、影响动态生成教学实施的因素 1. 以考分论英雄的价值观的影响 中国人均年阅读量较低,令人担忧,应引起重视。李克 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全民阅读”的观点, 引人深思。低阅读量催生了急功近利的价值观,学校考评以“考分”为本,教师根本没有精力去进行教学革新。
2. 教师自身因素的阻抗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以反思、内省推动着教学改 革的进行,但由于升学指挥棒的影响,教师习惯于采用机械 训练,用“题海战术”提高学生考分,从而遏制了教师进行 改革的愿望,缺少课堂灵感的生成。如在进行“一元二次方 程”的教学中,教师在让学生归纳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 式时,个别同学忽视了“a≠0”这个条件,教师却没有抓住 这个生成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对二次项系数为不为零的探 讨,只是进行了纠正,一笔带过。
3. 来自学生的阻抗 部分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绞尽脑汁不断变换 “花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学生却只揣摩 “标准答案”,而不愿深入思考,其原因或是习惯使然,或 是急功近利。
二、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应遵循的原则 1. 以生为本 在数学课程动态生成教学中,教师应坚持“以生为本” 的理念,用学生的视角去观察,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以 学生的“现实起点”为基准,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生长发 展、个体差异,问题设计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 此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 使他们的灵感迸发。2. 注重过程 学生对学习活动充满期待,但由于他们对教师的讲解方 式已较为熟悉,极易感到平淡,往往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不突 出,思维浮于表层,难以深入思考。教师的设计要求新,能 “出其不意”,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投入“涟漪”。教师的 讲解要叩在学生的心扉处,让学生产生表达的欲望,能畅所 欲言。知识的教授要由易到难、由表及里,层层深入。
3. 开放内容 数学教学要从封闭走向开放,要走出教学结构封闭性的 牢笼,“问教”走向“问学”,不断发掘学生学习的精力, 让学生在亲历活动中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
要打破师生关系 的封闭性,教师的“导”要有限度,切不可导得过多,“牵 着学生的鼻子走”,导致学生仍走不出被动接受的“怪圈”;
要打破知识内容的封闭性,教师不能囿于书本,就题论题, 而是要加强与生活实践的联系;
要打破教学方式的封闭性, 要变“师问生答”为设疑启智,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4. 和谐统一 教师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要在解读文 本、把握编者意图、了解学生基础状况、精选教学素材等方 面,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形成教学预设。教师要利用好师生 间的互动,捕捉派生出的课堂资源,并做到合理扬弃,以此 调整自己的预设,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5. 评价多元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走出评价主体、方式、内容等方 面单一的困境,开展多元的教学评价。评价主体多元,既包 括教师评价,也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同伴评价、家长 评价;
评价方式多元,除了有作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还 要引入过程性评价,包括成长档案袋评价,课堂观察评价等。
教师要及时反馈评价结果,让学生能及时调节自己的学习进 程。
三、初中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教学的策略 1. 精心预设,为生成预留空间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深入研读教材,分 析学生的“起点”,关注学生知识的习得、能力的提升、情 感的升华,设计出教学预案。但“智者千虑,或有一失”, 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发展存在着不均衡,或学生的探求 分析出现教师未曾想到的思路,教案的预设应有弹性,要为 教学活动预留生成的空间。例如,在“三角形”教学中,预 设“探究三角形的定义”时,教师不能直接将结论告诉学生, 而要通过辨一辨活动,判断哪些图形是三角形。通过观察、 操作、辨析活动,让学生发现“首次连接,线段端点应重合”, 以及“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的特例,促使学生主动修正 不完整的结果,并将自己的认知用语言总结出来。教师并不 急于告知学生的结论,而要通过预留生成的空间,引导学生 观察、实验、思考、归纳,从中逐步发现并概括出定义,使 数学课堂学习变成探求新知的课堂。又如,“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教学中,教师掌握了矩形具有“对边平行且相等、有 一个角是直角、对角线互相平分且相等”和菱形具有“对边 平行且相等、邻边相等、对角相互相平分且垂直”等性质, 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学生会提出“邻边相等的矩形是什么图 形?”“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什么图形?”的问题,教 师再引导学生从对角线的特殊性进行分析,从而引出正方形 所具有的性质,学生就能很快画出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图。
2. 发挥机智,捕捉生成性资源 数学教学不能“按部就班”地依照课前预设执行,要设 计弹性化的教学目标,使教师、学生、文本资源的利用率达 到最大化,要发挥教学机智,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生 本之间互动资源的生成。如在“圆的对称性”教学中,学生 通过旋转,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弧相 等,所对的弦也相等”的结论。但有些学生容易忽视“同圆 和等圆”这个条件,这时,教师并不急于纠偏,而是让学生 回忆刚举行的400米跑比赛,并提出问题:“在外圈跑的同 学可以跑到内圈吗?”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提出猜想:“同 圆或等圆中,大弧所对的弦也大”,也有学生对“同圆中, 二倍的弧所对的弦也是二倍关系”提出质疑,从而使学生在 交流、提问、质疑中完善了认知结构。
3. 强化反思,修改教学预案 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作业反馈,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对教学预设进行修正、完善,以 期在日后的教学中能扬长避短,取得更好的教学效益。如在 “勾股定理”教学中,教师反思如下:以轮船航行的实际问 题引入,让学生思维受阻,以悬念引入,激发兴趣;
让学生 通过动手拼图进行分析探究、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获得结 论;
在易错处、难点处设计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提高其思 维缜密性;
挖掘数学史的文化价值,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学生是学 习的个体,我们要建立“以生为本”的理念,营造整合的、 开放的动态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对话、交流、互动中推动活 动进程,同时教师要捕捉教学时机,促进教学生成,提升生 成性资源价值,从而使数学课堂回归本真,焕发出应有的生 命活力。
参考文献:
[1] 李祎.数学教学生成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2] 李景茂.高中物理课堂互动生成式教学的研究[D]. 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1. [3]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2000.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