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搭建“信息化教研”的“立交桥” 伴随着天津市教育信息化建设和“三通两平台”工程的 推进,许多区县和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条件相 对较好的学校更是实现了任课教师“人手一机”,部分学校 还建了PAD交互教室。可是,巨额投入似乎并没有给教育教 学带来霎时惊艳的变化,甚至有人提出教育信息化进入了 “高原状态”。从哲学观点来看,事物的发展是呈螺旋式上 升的。对于教育信息化来说,假若我们只看到前途中的漩涡, 势必缩手缩脚、踯躅不前,实际上这是目光短浅的保守之举;
假若我们只看到教育信息化给教育教学带来的巨大效益, 势必猛冲猛打、多干快上,实际上,这是急功近利的冒进之 举。其实,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本身是一个动态的由 点到面、由浅入深的渐进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在现 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下参与其中,需要各方面人力资源的整 合;
教育信息化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教育的优化,既 是工具和资源的统一,又是人文和技术的统一。在这种理念 的指引下,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在教育信息化的推进过程中 找准了自己的功能定位,即“神经中枢、资源库、共享平台”。
同时,我们做好区域信息化教研软硬件的顶层设计,鼓励基 层学校设计自我发展的路径和平台。我们加强对基层学校的 指导、协调、监督、观察、扶持,做到在实践中应用,在应 用中推广,以点带面,以点促面;
做好区域内各学段各学科 教师的多种、不同层次的信息化素养提升培训,增强教师运 用现代化辅助教学手段的能力,帮助教师掌握信息资源建设 的技能与规范,指导教师合作组或教师个人构建各种网络研 学工作室。
我们以河北区教育信息中心为网络核心,搭建了河北区 教育城域网,通过专线将区内所有中小学和幼儿园接入教育 城域网;
将河北区教育数据中心与电教中心整合,以河北区 教师进修学校为依托,成立了河北区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 进一步加强了教研信息化的力量;
以“天津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为基础,开展河北区教育资源服务体系建设,构建 基础教育优质资源的管理及服务系统,在全区范围内开展特 色高中课程资源、名校网络选修课程资源、“名师课堂”教 学资源、教学素材类资源等项目的建设。目前,我们正在进 行《文化河北》及《古诗词选读》两门区本课程的开发建设 工作,这两门课程都依托网络平台,融合声音、图像等多种 呈现形式,为全区中小学校开展德育工作、开发校本课程提 供资源和范例。
“立交桥”式的区域信息化教研网络在运行过程中已呈 现“主辅有序、多方向行驶、互不相扰、便捷高效、资源极 大丰富”的态势,未来其纵向的支撑力、服务力以及横向的 延展力和建设力还都有提升空间。
二、创建“教研转型”的“工作场” 随着基础教育进入内涵提升期,社会转型正在推动基础 教育转型,基础教育转型呼唤着教研转型,教研转型期待着 教研人员的意识转型和行动转型。如何搭建有益的“工作场” 来促进教研转型的落实,显得格外有意义。
1.依托“联动教研”奏响教研转型的序曲。面对全面深化教育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新形 势,教研对学科课程的研究必须更为深刻,要由注重教材分 析向注重课程育人转变;
教研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指导必须更 为有效,要由注重对个别优秀教师的扶持向注重提升整支队 伍专业素养转变;
教研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服务必须更为科 学,要由注重整齐划一向注重追求个性转变。作为推动区域 基础教育稳步发展的重要职能部门,我们不能仅仅成为行政 决策的执行者,还要勇于承担起行政决策的“智库”职责。
基于这样的思考,我们通过联动模式开启了教研转型的序曲。
我区的“两级联动”教研模式是发生在区校间的教研行动, 即区级层面和校级层面在同一个主题下共同参与,分别利用 固定时间组织教研活动,对不同类型的教学内容、教改难题 和教育话题等,通过专题研讨、课例研究、对话交流、专家 引领等形式,寻求答案或获得启发。我区的中学教研和小学 教研分别通过“主题式两级联动模式”“研学共同体”开展 有效的线下联动教研。小学各学科研学共同体积极探索“以 教学方式改革为主线,融学习、探索、教学于一体”的研培 模式,积极开展“共同体”之间的联动研训活动,以实现优 质教育资源的充分整合、交流及共享,促进区域内各层面教 师的共同发展。中学教研开展的“减负高效”主题联动教研 活动反响热烈,获得基层学校的好评和欢迎。
2.运用“大数据”拓宽教研转型的渠道。随着实践的深入和信息化的发展,我们发现“联动教研” 的途径过于单一,信息技术手段的缺失使得“联动教研”远 眺目标信心满满,行动却步履蹒跚。我们选择“大数据”成 为推进教研转型的新“武器”。
通过大数据,教育政策的制定、教与学方案的形成及评 价方式的确立等,都将发生革命性变化。对于专业从事教学 现象、规律、策略研究的教研员而言,借助于现象采集的数 据化体现和海量分析,让数据生动起来,一定会将教研水平 带向一个新境界,于是,构建区域中小学大数据教学研究平 台的举措顺势而生。该平台集聚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式常态 教学评价”“主题式教学资源分享”“跟踪式考试数据分析” “远程式教学问题对话”及“共享式区域特色资源建设”等 教研新模式,同时积极对接天津市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 用足该平台的强大功能,从而不断扩大教研转型的效能,激 发教师的职业热情和创新精神,帮助教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 本目标。
三、构建“发展型教研”新常态 对于区域教研活动的价值,我始终坚持一个观点:崇尚 专业、成事成人、引领发展。而新形势下区域教研面临的挑 战既有教研员自身专业化程度的局限,又有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带来的区域教育环境的变革,还有改革衍生的前所未遇的 教育问题困惑,更有深化教育改革进程中众人对“研究、指 导、服务”作用充分发挥的期待。所以,“专业和发展”是 区域教研永远不能丢掉的本质特征,而“新常态”一定是某 个时期教育对区域教研的特定需求。换句话讲,构建区域“发 展型教研”是与时俱进的必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需要 教研人永远以发展的眼光、发展的胸怀和发展的素养坚持不 懈地做下去的。
放眼未来,我们将在构建区域信息化教研转型新常态的 路上,上下求索,砥砺前行! 专家评述:
姜志惠校长是天津市特级教师,也是一位专家型的教研 引领者。她提出“发展型教研”的理念,认为基于信息技术 的种种教研新常态必将对提升区域教育质量带来积极影响。
基于“发展型教研”的理念,她提出了“教育科研指导课堂 教学,课堂教学数据分析指导培训,针对性培训促进教师专 业发展,教师素养提升回馈课堂”教研转型的发展策略;
构 建了区域信息化教研转型新常态的路径。
实践表明,姜校长和她的团队基于信息化背景进行的教研转型,已经形成了新常态,并取得了新成果。(天津市教 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胡振京) 走在成长为教育家的道路上 姜志惠:带着教育梦想,在成长的路上播洒芬芳 三年前,我成为天津市中小学“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 第三期学员,从封闭培训、论坛交流、课题研究、网络博客 到跟岗学习、自主实践,不知不觉中,我钟爱的教育事业又 被涂抹上了一道美丽的色彩,我也愈发坚信:教育家不是培 养出来的,但教育家需要成长的舞台。
为梦想“定格” 成为教育家可能是每一个教育人的梦想,我也一样。怀 揣梦想为我心中的教育家定格:心无旁骛,脚踏实地,且行 且思。
心无旁骛就是对教育事业要忠诚。真正的教育家首先是 爱教育的。视教育为事业,视教育为希望,视教育为理想, 视教育为信念,视教育为生命,而不是把教师的职业当作谋 生的手段、谋名的台阶、谋利的渠道、谋权的踏板。“忠诚”源于真情,源于真信,源于真心,源于对教书育人使命的真 正认同。“忠诚”不是附庸风雅的口号,不是抽象的道德, 甚至也不只是一般的道德表现,而是一种为了国家和民族利 益坚贞不渝、甚至奉献一切的信念和追求。
脚踏实地就是对教育事业要亲历。真正的教育家一定是 来自实践第一线的!从陶行知到当代的魏书生、李吉林、赵 谦翔、李镇西、李希贵……他们真真切切就在我们身边,他 们实实在在地做着为了孩子的事情,他们拥有着浪漫的教育 情怀,爱吾所爱,无怨无悔,数十年耕耘,我心依旧……我 们的梦想在哪里?在路上,在脚踏实地的道路上。
且行且思就是对教育事业要思考。真正的教育家必须是 有教育思想的。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叶澜说:“一个老师写三年教案,成不了 名师;
坚持写三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的价值 就在于,让我们不断停下前进的脚步,反思自己的优势和劣 势,反思自己的成功与失败,重新整理,重新前进。反思有 一个元素,就是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思考。于漪老师说过:
“教师的真正成长在于教师内心的深度觉醒。” 为事业“定向”20年工作中,我从一名一线教师已经转型成为教育研究 人员和管理者,肩负着区域教育质量提升的业务引领重任。
随着基础教育进入内涵提升期,社会转型正在推动基础教育 转型,基础教育转型呼唤着教研转型,教研转型期待着教研 人员的意识转型和行动转型。河北区教师进修学校也启动了 “深化教育改革——教研工作的转型与发展”大讨论活动, 形成了以“务实多元”为原则的“三转型”之路。
一是思想转型,让学校成为深化区域教育改革的“智库”。
我们不能仅仅成为行政决策的执行者,还要勇于承担起行政 决策的“智库”职责,运用自己的智慧做到:一是反馈信息, 对实施方案追踪调查研究,把运行结果反馈给决策者,便于 纠偏;
二是问题诊断,根据现状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寻找 解决问题的症结;
三是预测未来,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各种方 法,提出各种预测方案供决策者选用。
二是任务转型,让教研员成为指导区域教师专业成长的 “研培员”。我认为,一个区域教研部门的水平高低,不在 于它产生了多少显性的成果,关键在于有没有引起区域内教 师对教育本质的思考和追求。我们对教研员提出了“研究+ 培训”的指导职责,研究是从学科专业角度来讲,俗话说“打 铁还须自身硬”。另外,我们提出了变“教研员”为“研培 员”的转型口号,也期待他们站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新起点上,形成事业推进的新思路,把教研工作做得有声有色, 并在教研事业的发展中获得成就感、归属感和自豪感,享受 真正的专业幸福! 三是方式转型,让工作成为助推区域学校个性发展的 “加速器”。我们对工作的设计、部署和落实都要注重服务 性、指导性和引领性。例如,面对深化教育改革的新形势, 我们要加强课程建设指导力度,进一步推进课程实施水平的 提高;
要关注常态课学法指导,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要搭建多元交流平台,进一步促进区域学校均衡发展和教师 专业能力整体提升;
要依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进一步 促进教研成果转换为教育生产力。
有了梦想就有了方向。心之所向,就是美丽所在。有了 实践才有教育人生。未见成为教育家,但至少让我的教育生 命弥漫过芬芳……
扩展阅读文章
推荐阅读文章
推荐内容
钻爱网 www.zuanai.cn
Copyright © 2002-2018 . 钻爱网 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529号-1